傳統洛神酸梅湯,天生網紅冷飲,配以麻辣火鍋齊上場 謬讚不可言

2021-01-09 美食美佳客

「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白居易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憋屈日子;人們自然需要清涼的消暑冷飲,來應對這長達40天的煩躁天氣。

難道只有喝碳酸飲料、冰鎮啤酒才能降溫?會不會有一種大自然贈與的健康食材,加以自己熬製成湯品冷飲呢?

一把枯荒芭蒲扇,吹煙半副殘棋局;汗蒸撫心之涼意,燥熱尋其百味方;何以消熱解暑夏,唯有酸梅冰鮮湯。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對於食材的運用堪稱完美,能夠結合人體所需膳食營養,達到養生食療的最佳效果;這酸梅湯,便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智慧,傳統飲料之一。

最開始提取烏梅子的酸味作為湯飲,起源於商周時期;而到了清朝,則以乾隆皇帝為首,對酸梅湯喜愛有加,飯前飯後皆以飲之。酸梅湯成為了宮廷御用湯品,風行於「宮闈」之中。

天氣炎熱,貴妃就要喝酸梅湯

「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甌冰水和梅湯」——清朝「郝懿行」撰寫的《都門竹枝詞》

「郝懿行」的詩詞中提到,酸梅湯從清宮「御茶坊」流傳至北京全城,隨後北京街頭,常年往復,偶爾會聽到賣酸梅湯的小攤販,手敲冰盞呼客,發出那種清脆悅耳的聲音。

這便是老北京的記憶.......

老北京的記憶:小商販,賣酸梅湯

乾隆皇帝|酸湯子情節

其效有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心,保健強身;其味可質地醇釅,清涼酸甜,順嗓潤喉;

作為傳統的夏季消暑冷飲「酸梅湯」,和乾隆皇帝有脫不了的干係;

清朝時期的「酸湯子」是用玉米面經過發酵後而做。滿洲人喜歡騎馬狩獵,自然喜愛高熱油膩的烤肉為食,烈酒為飲,再喝點酸湯子,嘿別說,確實非常的解油膩且酸甜可口。

乾隆皇帝狩獵

直到滿洲人將酸湯子溜到了北京,由玉米面發酵而成的酸湯子,其糖分過高,過剩的糖在沒有被吸收殆盡的情況之下,就會轉化成脂肪,存於體內,造成體重增肥;

滿洲人住進了北京城,自然生活環境下發生了太大的變化,酸湯子再也不是那麼令人喜愛與期盼。

乾隆長胖了,自然受不了帥氣的樣子有所發福變相,因此乾隆下令給當時的清宮「御茶坊」,必須要對酸湯子動粗,用其它食材替代,還必須要有原來的其味和奇效。

其最原始配方:由去油解膩的烏梅果乾;化痰散瘀的桂花香;清熱解毒、潤膚清甜的甘草;降脂降壓的山楂果;益氣潤肺的冰糖;一併熬製,令乾隆開懷滿意的酸梅湯問世。

酸梅湯的原始配方材料

消暑冷飲|唯有酸梅冷鮮湯

正宗的酸梅湯一定是用冰糖熬製的!

再加以冰鎮輔助,方可完成沁人心脾的冷飲酸梅湯。

以烏梅、山楂作為主要食材,可去油解膩、開胃健脾;但其實烏梅果熬製出來的湯,口感更酸爽獨特,也可以用楊梅果代替烏梅果;這三種原材料的熬製,在喝的同時可以避免攝入過多糖分,且酸甜適中,從而使人減少對發福增肥的擔憂。

在古時,酸梅湯本是中藥方湯飲,用料上遵循藥理性質,相輔相成,熬法與配料講究;

夏季炎熱,時常喝上一杯冰鎮冷飲酸梅湯,不僅可以去油解膩,還可以健脾開胃,提神醒腦,解胸悶氣短,防止打瞌睡。

酸梅湯,桂花香點綴

「它」是夏日裡的一碗冰泉,酷暑裡的救星。

隨著酸梅湯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睞,形成了各種網紅飲料,且市場上也是跟風見影,各色各樣的酸梅湯瓶罐裝飲料也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擔心自己喝的「酸梅湯」飲料,是否含有過多的添加劑。

其實,過於的擔心不如不喝,何不自己熬製一碗冰鎮酸梅湯,豈不妙哉?

自製酸梅湯冷飲

酸梅湯|輔料知識百科

烏梅作為此湯的主要食材,選好了烏梅,這道湯也就成功了一半;品質較高的烏梅,果肉大且多,而果核較小;

「採半熟青梅以煙燻之而成」,所以正宗的烏梅幹,應該有一股淡淡的煙燻之味,這才是酸梅湯真正的獨特魅力所在。其味酸濃味醇,甘香回味;烏梅幹外表通體漆黑,有一層白霜浮面,口感較酸。

上等新疆烏梅乾果

必須用曬乾的生山楂片,炒焦的味道可不怎麼樣。山楂與烏梅的結合,其味相輔相成;

古法熬製酸梅湯,並沒有陳皮這一味輔料。陳皮乃橘皮曬乾製成,屬於中藥材,具有濃厚的收藏價值,價格昂貴;

常有「一兩陳皮一兩金」的說法,醫術上也曾提到「百年陳皮,千年人人參」;其味香清淡雅,越老的陳皮,價格更加昂貴,功效也自然越好;酸梅湯加上一點陳皮,口感升華非同一般;

陳年老橘皮

甘草,表面紅棕,切面有明顯的菊花心及環紋,嘗起來甘甜回味,無需太多,一點即可;洛神花也被叫玫瑰茄,乃中藥材,常以曬乾泡茶之用,湯色紅潤如寶石,有清熱祛火,抗氧化之效;

酸梅湯|自製冰鎮冷飲

有人認為,加夠足夠的水一鍋熬煮出來,我告訴你真相,其實挺難喝的。也有人熬製兩個小時,輔料盡爛,成品湯堪比中藥,基本已廢。也有用成品包裝,熱水衝泡,湯水分離,味散而只剩下酸。

往往很多人喜歡喝,不計成本的捨得用料,但還是熬製不出最美味的好湯;要不是烏梅加得太多,成湯酸澀;或者冰糖加太多,甜過了頭;再者便是甘草放太多,藥味頗重。

跟著我,來一場說做就做的酸梅湯吧,掌握配方比例,這個夏季,有它準舒心涼爽。

自製冰鎮酸梅湯冷飲

一、『準備食材』

主材:烏梅幹25g,烏幹棗25g,生幹山楂50g,陳皮3克,甘草2g,洛神花10朵,幹桂花2g,桑葚5g,薄荷2片輔材:黃冰糖150g工具:砂鍋1個、紗布

酸梅湯食材準備

二、『食材處理』

將幹山楂片、烏梅幹、甘草、陳皮、桑葚、洛神花稱重,看好比例,用清水過濾浮沉清洗一道;用一塊紗布將這些乾貨全部包裹起來,500ml冷水將這些乾貨全部浸泡30分鐘;

紗布包裹食材準備入鍋熬製

浸泡過乾果的水千萬不要倒掉,全部倒入鍋中。再繼續倒入2升水就夠了。鍋最好選擇砂鍋,玻璃鍋,不鏽鋼鍋等,千萬不要用鐵鍋,鋁鍋,就跟熬中藥材是一個道理;如果沒有紗布,可以直接下鍋熬煮;

砂鍋熬製酸梅湯

三、『熬製酸梅湯』

需要先開大火煮沸,轉小火,蓋上鍋蓋煮上半個小時;半個小時之後關火,打開蓋子你會聞到一股濃濃的酸果清香,湯色棕紅,倒入黃冰糖150g調和口感,用勺子慢慢攪拌均勻,直到冰糖融化,再燜上10分鐘,濃香且湯色紅潤純正,入味許久;酸梅湯就熬製好了,可以開始喝了;不過咱們還是冰鎮之後再飲用,比熱湯好喝不止一倍哦,喝的時候可以再加入兩小冰塊,撒上幹桂花,兩片薄荷葉,非常的解渴消暑。

薄荷葉點綴,冰塊鋪底,自製酸梅湯冷飲

酸梅湯|做法總結

這碗酸梅湯,雖說是老北京傳統消暑必備,但是其中的大多數都屬於中藥材,其加入比例要適中,不要超出,否則那就是大補湯。

陳皮味濃,桑葚大補,卻有恰到好處的融合;酸烏梅有了黃冰糖的調和,酸甜得到了保障;最後的桂花點綴,氣味芳香,薄荷葉的涼爽,更能消熱解暑,且起到味道調和劑作用;

夏天,也是吃各種麻辣火鍋,串串小龍蝦的季節,當你吃到熱火朝天,汗淋夾背的瞬間,從你摸到酸梅湯杯子的那一刻,比冰鎮雪碧,還要沁人心脾,整個人都感覺到了透心涼爽…

在常溫下來說,酸梅湯是很容易變質的,如果看到表面有細細的泡沫浮起,就說明已經變質不能喝了。

自製酸梅湯冷飲

我的朋友,怎樣?自製酸梅湯,你心動了嗎?

相關焦點

  • 冷飲和火鍋這對夏日神仙cp,配到無與倫比!
    啤酒飲料打火鍋,空調西瓜冰淇淋 才是記憶中夏天的樣子 沒有火鍋和冷飲的夏天是不完整的配火鍋,你是i奶茶還是i肥宅水 來為你的心中的一番冷飲搶c位!
  • 洛神酸梅湯:煮出讓人心跳的紅色
    酸梅湯是老北京傳統的消暑飲料,在古時候宮廷裡的時候被稱為「土貢梅煎」,是土家族進貢給乾隆皇帝的貢品哦~傳統上原料有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材料,煮出來的顏色有點發黑~但今天的這個版本是我更喜歡的,煮出來是鮮紅的顏色。
  • 吃火鍋應該配什麼養生飲料才正確?
    飲料溫度過低 剛吃了幾口從火鍋裡撈上來滾燙的食物,馬上又幾口冷飲灌下肚。體質弱、腸胃不好的人是經不起這樣折騰的,容易造成寒邪入侵,腹痛腹瀉隨之而來。而且熱脹冷縮,食道胃壁短時間受到刺激,血管和腎上腺都發生劇烈變化,心功能較弱者還有血壓升高的危險。
  • 正宗老北京酸梅湯,記憶中難忘的味道
    每到夏天,小時候北方孩子們最愛的就是那口老北京酸梅湯了!甘甜清涼還能解饞~然而,如今,一樣的熱,一樣街頭巷尾,只見賣冰鎮的小攤,可口可樂類飲料大行其道,已經見不到酸梅湯的蹤跡了。想要喝上正宗的酸梅湯,只能自己動手了。
  • 牛肉火鍋再網紅,也撼動不了麻辣火鍋的制霸地位
    一時間,潮汕牛肉火鍋成為美食界的絕對網紅,大有趕超重慶火鍋之勢。此後多年,潮汕牛肉火鍋市場雖然經歷了跌宕起伏,但也因為特別的際遇再次翻紅。而經過多年的發展,牛肉火鍋企業依然主要存在於廣東地區。這與麻辣火鍋企業主要集中在嗜辣地區的特點相吻合。 那在全國範圍內,潮汕牛肉火鍋與重慶火鍋的受歡迎程度如何? 麻辣火鍋的霸氣與牛肉火鍋的潛力
  • 酸梅湯之於夏天,就像火鍋之於冬天,配了一臉。
    喝著生津止渴的酸梅湯,吹著冷風,聽著評書相聲,這是很多老天津人的夏天。1.古法說起酸梅湯的歷史,比可口可樂不知悠久到哪裡去了。坊間傳說,酸梅湯是朱元璋發明的。他將烏梅和山楂、甘草兌水放入鍋中,大火煮沸後用文火慢熬,半個時辰後先後放入冰糖和桂花——這就是「帝王牌」酸梅湯了。
  • 解暑酸梅湯裡們洛神,用它煮排骨,入味到骨子裡
    望梅即能止渴,這味酸梅湯,從北到南都能喝得到它,只不過配方上有所差異,有時間自己煮一些,沒空,市售也方便。玩美在南方福州,它也晉升為四大火爐之一,幸福感又變弱一些,必須熬個酸梅湯給大夥消消暑,以免上火,火爆脾氣都來了,舌槍舌戰,屋頂都能掀了。
  • 賭你沒喝過這樣的洛神酸梅湯!配方+做法統統拿走不用謝!
    天氣是越來越炎熱,整天就想喝冰凍飲料吃冰凍西瓜,今天蘇蘇想和大家分享一款超級無敵簡單的洛神酸梅湯。洛神花,被譽為「植物紅寶石」,能調節和平衡血脂,減少人體對脂肪的攝入量,纖體瘦身;增進鈣質吸收,還能防輻射抗氧化,愛美的女生可以常喝哦!
  • 臺灣麻辣火鍋香豔登場(組圖)
    早有聽聞,臺灣吳記老鍋底麻辣火鍋以其「不一樣就是不一樣」的宗旨,深受食客的好評,成了臺北馳名的精緻火鍋。2002年吳記火鍋登陸上海,不到一年時間就令上海的食客流連忘返,口耳相傳。就連許多國內港臺知名演藝界明星和足球界名人為一解饞意,都願意排隊等候品嘗吳記老鍋底麻辣火鍋。現在,我省首家的吳記老鍋底麻辣火鍋已經於近日進駐中山,此次,我們特意乘興去見識一番。
  • 吃麻辣火鍋時,最「解辣」的飲料,網友:「以毒攻毒」可還行?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草莓愛吃醬推薦語:吃上火鍋麻辣味的東西,沒有一瓶啤酒飲料怎麼行?還要是冰的,體驗冰火感受!吃麻辣火鍋時,最「解辣」的飲料,網友:「以毒攻毒」可還行?其實現在大家的生活已經越來越好了,而且很多人也都是非常喜歡吃辣椒的,現在天氣也是已經越來越冷了,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會想要去吃一些火鍋,大家在吃火鍋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吃一些麻辣火鍋,而且吃麻辣火鍋的時候,大家也都知道麻辣的味道是非常重的,吃起來特別爽,但是相對而言吃了一些辣味的東西的話就會嘴巴裡面感覺到非常的不舒服,這個時候我覺得很多人都想要喝一些非常解辣的飲料吧
  • 青龍古鎮秘制酸梅湯,夏天就好這一口!
    每次吃鴛鴦火鍋、缽缽雞、冒菜、水煮魚、麻辣香鍋……也都忘不了再吼一聲:「老闆,給我來一紮酸梅湯!」今天就給您介紹一下青龍古鎮秘制酸梅湯,告別外面衝調粉製作的酸梅湯,純正味道在而且準保味道一級贊!喝過之後就再也不想買飲料店的酸梅湯啦~
  • 外地冷飲品牌靠網紅雪糕進軍鄭州 傳統品牌如何看待?
    炎炎夏日,雪糕早已成為剛需,不過,細心的消費者發現,東北鐵鍋燉、雪帝臭豆腐、德式黑啤等網紅雪糕,佔據了冰櫃的半壁江山,與傳統品牌展開正面交鋒。鄭州為何突然會出現這麼多網紅產品?位於大學路附近的365超市的相關負責人給出了解釋:「賣冷飲基本上是以街邊客為主,顧客購買一個1元的冰棍我們只賺0.1元錢,網紅雪糕可以賺一個冰棍的錢,你要是老闆,你願意賣哪個?」
  • 教你自製酸梅湯,做法和配方都告訴你,味道絕對正宗,太好喝了
    那什麼才能讓人快速清涼解暑呢,當然是冷飲了。說起冷飲,可以說在夏季是最受歡迎的。每到這個季節,小店的顧客就特別多。冷飲又分為很多種,像一些冰鎮的飲料、冰激凌、奶茶、檸檬茶等等,種類很多。這些冷飲,總覺得吃多了,喝多了,對腸胃不好,容易拉肚子。那麼有沒有一種既可以清涼解暑又可以讓人喝多了也沒事的冷飲呢?答案是肯定的。
  • 這家火鍋不僅紅了20年,還是中國風與現代的結合
    玉林小巷裡,不僅有小酒館還有一個紅了20年的火鍋——紅鼎坊。有住在新南門或者玉林附近的朋友們對它一定很熟悉的,紅鼎坊的裝修很特別,在小巷口的高架旁邊,兩抹特別耀眼的亮紅色,使得路過的行人都不得不駐足多看兩眼。
  • 特色火鍋,麻辣鮮香,好吃到吮指
    毛肚鴨腸齊爭先,七上八下脆又鮮」紅油油的辣湯被炭火燒得冒泡各種食材在裡鍋裡面盡情的釋放鮮香與麻辣的碰撞,四季與火熱的會面一次嘗試,終身難忘無辣不歡的人們怎麼會捨棄紅油鍋底端上來的一口大鍋色澤豔麗吃火鍋點紅湯才夠味色香味俱全,聞之麻辣,品之鮮香調味碟對於火鍋來說意義重大。
  • 麻辣過癮 滬上正宗重慶火鍋餐廳推薦[圖]
    重慶是中國火鍋之都,重慶火鍋又稱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看著紅紅的鍋翻滾不停,就興奮起來啦,吃起來麻辣過癮爽不停!想知道上海哪裡的火鍋正宗重慶嘛?跟著小遍一起來看看,讓你足不出滬,吃遍重慶!  1、大隊長主題火鍋(上海徐匯店)
  • 【夏日特飲】你家裡熬好冰鎮酸梅湯了嗎?
    能與大冬天的一場熱鬧火鍋帶來的愉悅相提並論的,大概就是大暑天的一杯冰鎮酸梅湯。人們很早就發現了夏天的解藥——酸梅湯。我國很早以前就有酸梅湯,古籍中所載土貢梅煎,就是一種最古老的酸梅湯。酸梅湯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飲料之一,已有千年的歷史。「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甌冰水和梅湯」,這是清朝郝懿行寫的《都門竹枝詞》,描寫的就是舊時北京街頭賣酸梅湯的人手敲冰盞發出的那種清脆悅耳之聲。
  • 麻辣火鍋也降火
    譬如,那濃香又惹味的麻辣火鍋、酸辣火鍋。滾燙的鍋底中,各種香料發出來的濃濃香味與鍋中美味鮮嫩的食物一起翻騰,如此熱鬧的場景,頓時讓人胃口大開。誰說夏天不適合吃火鍋?在天氣偏潮溼的夏季,火鍋中的辣味和熱量可以驅除潮氣。
  • 最炎熱的夏天酸梅湯狂賣,毛利超高,這有一款價值千元的配製秘方
    酸梅湯具有生津止渴,消食去膩,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確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每年三伏天,我喜歡熬酸梅湯。拿水衝的酸梅湯,甭管是滷是粉,味道全是鬆散的,湯水分離,是下品。而僅僅捨得用料,一般也熬不出美味。烏梅加太多,成湯酸澀;冰糖加太多,齁甜;甘草太多,藥味重。
  • 每次都吃麻辣火鍋,知道這些火鍋後,後悔慘了
    在中國,有一全國各地人民都喜愛的美食,那就是火鍋!火鍋在川渝等地叫「火鍋」,在廣東稱為「打邊爐」,在北京則稱為「涮鍋」……不僅名字不同,各個地方的吃法也有差異,各個地方不同種類,但只要一口下肚,絕對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