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紫陽公園生態改造歸來 湖水自我循環可實現淨化

2021-01-14 荊楚網

改造後的生態駁岸。

金色童年遊樂場。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它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一抹亮眼的綠色,它曾以荷花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佳句,它承包了不少武漢人的童年回憶……它是紫陽公園,位於武昌老城區,從1951年建園至今,已有70年歷史。

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園景觀,滿足市民遊覽和城市發展需求,2019年初,紫陽公園開啟改造。歷時兩年,如今紫陽公園終於美顏初露,即將向市民開放。老園新生歸來,到底有哪些不同?長江日報記者現場探訪,帶您一覽前後變化。

靚:綠化整體提升

聽說公園改造完成,王先生特地來公園採風拍照。「美!真是美!」對改造後的公園,他毫不吝嗇讚美。

走進公園的初印象是,這裡亮了,也靚了。公園改造方案的設計師陳亮也說:「用無人機俯瞰公園,一片鬱鬱蔥蔥,但實則不然。改造前由於高大喬木過於密集,導致下層植物缺少陽光和雨水,長勢欠佳,甚至不少地方都出現裸露。」

陳亮說,此次改造,他們對公園的綠化進行了整體提升。在保留原有長勢良好的大樹的前提下,先是移栽了部分過於密集的喬木和園中易染病蟲害的楓楊,再梳理中下層植物,開闊區域為疏林草地,重點部位點綴花境,通過一番「梳洗打扮」,公園疏密有致,顏值大增。

清:打造海綿公園

「水清了。」這是該園基建科科長黃歆最大的感受。

紫陽湖湖水與外界隔絕,為提升湖水的水質,紫陽湖工程建立了一套湖水自循環淨化系統,即從紫陽湖引水,經湖心島上的半地埋式環保設施淨化後,匯入島上的景觀水池,再流回到紫陽湖中。

改造後的生態駁岸,也是對水質的一次物理過濾。以前的湖岸是「遊泳池式」的垂直硬化,每逢暴雨,雨水裹著泥沙和汙染物直接往湖裡灌。現在,岸邊的草坪、疊石、水生植物等,對雨水進行重重過濾,讓流進湖裡的水變清了。

結合海綿城市理念,公園還遵循「滲、蓄、淨、用」原則,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水資源管理和利用系統。黃歆介紹,除了有承重要求的一級園路,整個公園都採用透水鋪裝,道路兩側還有隱形雨水溝,讓雨水匯流進入位於湖東岸的一個400平方米的蓄水池,通過淨化後用於公園的綠化澆灌。

「經大致估算,海綿公園這項舉措,每年可為公園節約用水1.6萬噸,佔公園全年用水量的70%以上。」黃歆說。

便:貼心細節方便市民

78歲的胡書忠爹爹是紫陽公園的「忠粉」。腿不能動後,他還是騎著代步車來紫陽公園。他說,逛了幾十年,對紫陽公園有感情。「現在的公園,道路四通八達,無障礙通道讓我哪裡都能去,對行動不便的人來說,改造後的公園確實更方便了。」

這樣貼心的小細節還有很多。例如公園進行了亮化提升,特別是沿湖道一圈全部亮起來了,方便市民夜間行走;湖邊的路燈上,還設置有十幾處報警系統,市民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按下報警按鈕,直接與機房值班員聯繫……

公園的管理也更便捷。通過引入一套大數據系統,公園變得更智慧了。不僅可以統計公園遊客量、尋人,還能監測公園的環境、土壤、空氣、溫度等。「以前管理公園依據人為經驗,現在什麼時候給植物澆水,都由數據來說話。」黃歆說。在他看來,公園智慧系統不僅讓公園的管理更直觀、便捷,也更能保障遊客遊園安全。

融:注入更多文化內涵

在公園的中心位置,新建了一座高26米的三層古典建築,名紫陽閣。如同畫龍點睛,讓整個公園的構圖更加精美。

設計師陳亮說,這不是憑空加的,據史料記載,紫陽湖中心本有建築,是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會客休閒的地方。「但具體是什麼樣子已無從知曉,所以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座與其原有景觀相協調的閣樓。市民可以登樓遠眺,俯瞰全園。」

紫陽公園屬於「大黃鶴樓景區」,還和黃鶴樓、白雲閣、辛亥革命博物館、起義門、楚望臺等共同處於武昌古城文化軸上。紫陽閣的新建,不僅讓辛亥革命博物館和起義門這兩個文化序列點聯繫起來,還讓整個古城文化軸更加完善。

公園北區還有一個熱帶雨林體驗館讓人感到耳目一新。流水、瀑布、噴霧,還有各種動物昆蟲的叫聲和電閃雷鳴,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這是公園新建的共享空間。

館內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給公園注入更多文化內涵,特地建設了「六館一中心」。「中心」指共享空間,「六館」除了書畫展覽館外,還有漢劇博物館、紫陽湖水生態館、張之洞歷史陳列館、地契博物館、茶文化館等。這些場館,多半都是將公園閒置的建築進行古典風貌恢復後,合理利用,注入文化內容。

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紫陽公園工程分三期建設:近期為生態提升,加強湖水湖濱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打造特色濱湖景觀,目前已圓滿完成;中期為產業創新,積極探索青少年教育、文創產業和旅遊開發;遠期為社會建設,挖掘人文歷史資源,增加教育和旅遊附加值,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融入武昌古城,帶動片區發展,讓紫陽公園成為武昌古城的一顆明珠。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公園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紫陽公園的改造作為武昌區的樣板工程,還將逐步在武昌區其他六個湖泊(四美塘、沙湖、內沙湖、曬湖、都司湖、水果湖)推進。

長江日報記者楊曉雨

相關焦點

  • 湖水自我循環可實現淨化
    歷時兩年,如今紫陽公園終於美顏初露,即將向市民開放。老園新生歸來,到底有哪些不同?長江日報記者現場探訪,帶您一覽前後變化。    靚:綠化整體提升    聽說公園改造完成,王先生特地來公園採風拍照。「美!真是美!」對改造後的公園,他毫不吝嗇讚美。    走進公園的初印象是,這裡亮了,也靚了。
  • 69年大隱於市 武昌紫陽公園年底全新面貌亮相
    漫步公園,最大的感受是清爽:紫陽閣氣勢恢弘;綠地、樹木生機盎然;紫陽湖水波光粼粼,不時可見野鴨覓食;廣場上,棋友們紋枰論道,孩童們盡情嬉戲……武昌居民劉強國今年67歲,家住相國寺社區,幾乎每天都要到紫陽公園抖空竹。「徹底改頭換面了。」談到紫陽公園的今昔對比,劉強國感慨不已。他說,過去紫陽公園綠化品質不高、園內設施老舊、裝飾不顯檔次。
  • 六十九年大隱於市 年底全新面貌亮相 武昌紫陽公園打造古城明珠
    他說,過去紫陽公園綠化品質不高、園內設施老舊、裝飾不顯檔次。經過改造,走進公園大門就能見山、見水、見美景,自然風光的大氣和江南園林的精緻相得益彰。在劉強國看來,如此規模和力度的提檔升級,是送給紫陽公園建園70周年最好的生日禮物。
  • 紫陽湖公園「大湖+」改造完成,70年老園重煥青春,看看哪裡不一樣了
    紫陽公園一隅。 記者李永剛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6日訊(記者楊曉雨)它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一抹亮眼的綠色,它的荷花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佳句,它承包了不少武漢人的童年回憶……它是紫陽公園,位於武昌老城區,從1951年建園至今,已有70年歷史。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園景觀,滿足市民遊覽和城市發展需求,2019年初,紫陽公園開啟「大湖+」改造。
  • 武昌紫陽公園年底將全新亮相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慶 通訊員 陳偉彬 張毅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斌  昨日,武昌區在紫陽公園舉行環保世紀行活動,呼籲市民行動起來,參與紫陽湖等水域生態環境治理,參會的市民代表應邀參觀紫陽公園「大湖+」
  • 紫陽湖公園「大湖+」改造完成,看看哪裡不一樣了
    紫陽公園一隅。 記者李永剛 攝它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一抹亮眼的綠色,它的荷花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佳句,它承包了不少武漢人的童年回憶……它是紫陽公園,位於武昌老城區,從1951年建園至今,已有70年歷史。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園景觀,滿足市民遊覽和城市發展需求,2019年初,紫陽公園開啟「大湖+」改造。
  • 武昌紫陽湖公園年前將全新亮相,新增多處互動體驗文化場館
    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慶 通訊員陳偉彬 張毅 攝影記者鄒斌 6月5日上午,武昌區在紫陽湖公園舉行環保世紀行活動,呼籲市民行動起來,參與紫陽湖等水域生態環境治理,參會的市民代表應邀參觀紫陽公園「大湖+」建設項目。
  • 打造農田生態溝渠,建設美麗仙鄉田園,實現農田生態循環和穩定
    、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根據生態溝渠系統建設選址要做到「五突出一探索」目標要求;同時,探索建設區域性小循環溝渠系統,依託原有循環水塘、退養池塘等,改造建設「環形生態溝渠+水塘」,實現農田節水灌溉和循環利用,努力做到農田用水零外排。經省市縣及鄉鎮專家實地勘察,共同確定在橫溪鎮河塘村新建氮磷生態攔截溝渠1條。
  • 深圳福田荔枝公園湖水透明度達1米以上
    原標題:荔枝公園湖水透明度達1米以上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當日天氣晴好,記者來到位於深圳市福田區荔枝公園的荔枝湖畔,只見湖面碧波蕩漾,荷花飄香,前來賞花遊園的市民絡繹不絕,不少市民在湖邊流連忘返,或駐足看景,或拍照留念,荔枝公園裡呈現出一派魚歡鳥悅、遊人如織的和諧景象。
  • 湖水汙染長水草?NO,它們是淨化水質的
    9月23日,神農公園,一位市民劃著小船在遊龍湖裡打撈水草,工 作人員說每天要打撈一車這樣的水草。(記者陳杰攝 )     株洲傳媒網9月25日訊 「看到不少工作人員在打撈水草,神農公園的湖水也被汙染了?」昨天上午,一位市民撥打熱線反映這幾天看到神農公園內每天有工作人員在湖上打撈水草,他擔心神農公園的水質遭受到了汙染。    昨天,記者在神農公園遊龍湖看到,湖水基本都呈現綠色。在湖邊蹲下觀察,能夠看到水底的水草生長繁盛,隨著水波輕輕地在水底蕩漾。
  • 東坡城市溼地公園一期內湖水生態治理情況良好
    四川新聞網眉山8月14日訊(呂偉利 文/圖)正值眉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際, 東坡城市溼地公園一期內湖水生態治理情況良好,成為眉山生態文明建設新名片。通過溼地公園一期內湖水生態治理工程,明顯改善了水域環境,提升了景觀層次和溼地公園環境,對眉山發展具有非常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保效益。這是眉山市民有目共睹的。
  • 再現「朝霞夕陽映紫荷」 紫陽公園五一節免費開放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記者於麗娟 實習生周慧)記者昨悉,武漢市湖泊公園紫陽公園將在「五一」免費開放,而且將再現「朝霞夕陽映紫荷」的美景。據史載,紫陽湖「夏以荷勝」,每至夏日滿湖荷花呈紫色,朝霞夕陽映紫荷,故名紫陽湖。不過,因紫陽湖一度受到嚴重汙染,不復昔日風採。
  • 東山湖水清 河長來「取經」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靖文、劉幸 通訊員陳楚圓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水文化科普館 即將開放越秀區建設和水務局河湖公園管理科副科長馬一鳴介紹,東山湖公園總體提升工程是廣州市的重點建設項目,改造內容主要是進行「東湖六景」和碧道建設,目前改造項目已基本完工
  • 發揮溼地功能淨化河湖水質水專項助力我國水生態環境實現重大改善
    發揮溼地功能淨化河湖水質水專項助力我國水生態環境實現重大改善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日,第十屆國際溼地大會在江蘇省常熟市成功召開。
  • 從安全供水到水質淨化 實現水的循環再利用
    昨日,筆者走進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目睹健康優質生活用水的生產,並記錄水資源從水源地到水龍頭,以及從水龍頭到排放口的循環再利用過程。筆者了解到,公司有健全的供水水質安全管理體系,設置先進的水質監測中心,實現由原水、制水到用水點全過程監控,同時加強新改建管網質量監管,確保出廠水水質100%達標,管網水水質綜合合格率99.98%。城區供水水質達到或優於國家標準,為梅州城區百姓提供了優質水、放心水、安全水。
  • 北京核心區最大的生態璞玉:龍潭中湖公園景觀改造
    2010年,遊樂園所在的龍潭中湖公園關閉修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二環內,這片整整40公頃的生態綠地將迎來怎樣的改造和利用,是市民和政府共同關注的話題。經過幾年的民意調查和研究,政府決定將其定性為區域性綜合公園。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成功中標其改造設計,成為這塊珍貴」璞玉「的「雕琢工匠」。
  • 航拍武昌紫陽公園和紫陽閣之夜
    2020年武昌紫陽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即將開園。武漢市武昌紫陽公園,因園內紫陽湖而得名,是武漢市武昌區唯一一處有自然湖泊的公園。近年來規劃「大黃鶴樓景區」包括紫陽公園,從黃鶴樓公園到紫陽公園,還有首義公園、首義廣場等等,組成一個「大黃鶴樓景區」。
  • 烈士公園東大門分4片改造 入門可親近躍進湖水
    本報1月25日訊 記者今日從長沙市園林局獲悉,《湖南烈士公園東大門區域修建性詳細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烈士公園東大門將分為中片、南片、中北片與北片進行改造。改造後,烈士公園東大門將更好與車站北路銜接,遊客從東大門進入後,便可以直接與躍進湖水親近。
  • 雨後桂溪生態公園:積水可就地消納和利用
    降雨時綠道能吸收、存蓄、滲透、淨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乾旱時綠道蓄存的水釋放出來並加以利用,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桂溪生態公園作為成都天府綠道中錦城綠道裡的一個點位,是一個會「呼吸」的大型海綿型公園——雨水落在公園裡,大部分可就地消納,經過淨化、蓄存,這些雨水還能被再次利用,反補到園區的景觀用水當中。
  • 紫陽公園改造後取消無障礙通道?園方:通道換了地方即將啟用
    楚天都市報8月2日訊(記者張萬軍 劉中燦)武昌紫陽公園大門處改造後,原來的無障礙通道不見了,令市民感到不解。對此,園方解釋稱,原來的大門處無障礙通道因狹窄、坡度陡,不便殘疾人出入,公園改造後將殘疾人通道設置在大門旁的另一個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