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倉庫藝術變遷

2020-12-21 搜狐網

  蘇州河,一直不是上海的驕傲。

  時不時散發出的難聞氣味,混沌汙濁的河道,使它靜靜地游離於這個繁華的大都會之外。曾經在上世紀上半葉承載和造就了上海工業文明的蘇州河,成了上海人一塊抹不去的心病,直到兩年前蘇州河藝術倉庫文化集群的出現,蘇州河才開始重寫自己的命運。

  2000年的夏天,對於蘇州河來說是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時刻。

  當上海藝術家丁乙無意中路過西蘇州河路的廢棄倉庫時,他並未預計到這裡將成為上海另類藝術家的「天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個遠離城市生活的天堂」。對於開慣出租的老司機來說,「西蘇州河路」也絕對是個冷門,說不定還會送你一句「介格地方不要太難尋噢,一個人去那裡要當心點啊」。

  丁乙率先把工作室安在了西蘇州河路的廢舊倉庫裡。那些未經修飾的、高大寬敞的、斑駁的、承載著歷史歲月變遷的老倉庫們,從此一個接著一個地改頭換面,開始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藝術革命。

  「當時,我看過許多地方,都不合適,不是房租太貴便是面積太小。」丁乙介紹道,「找到了這些老倉庫時我簡直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在這個300平方米的空間裡,我終於可以站在梯子上創作那些大尺寸的作品了。有些外國朋友參觀過這些倉庫後說,上海雙年展應該在這裡舉行。因為這個地方更適合擺放前衛的藝術展品。」

  「比起上海暴漲的房價,這裡的房租簡直便宜得驚人,對於一個畫廊來說,我們非常需要一個相對較大的空間來儲存大批的原作。」香格納畫廊的經理周曉雯介紹道。

  寬敞的空間、因日漸被人遺忘而相對便宜很多的租金,讓許多藝術家們終於找到了「歸宿」。跟著丁乙,畫家張恩利、香格納畫廊、東廊、東大名倉庫等等,一個接著一個入駐老倉庫。相比以前的「各自為政」,上海的前衛藝術家這次是集體出位了。私人畫室、畫廊、藝術工作室的捧場讓蘇州河「倉庫藝術」集群成了氣候。

  沿岸不時傳來的輪船汽笛聲,行人罕至的曲折街道,包圍著蘇州河畔的這些舊式建築。太多攙雜在一起的元素經常使人產生一種錯覺,而在藝術家這裡卻化為創作的靈感。

  與蓬勃發展的都市相比,蘇州河我行我素,似乎更符合張愛玲筆下那個油膩膩的舊上海版本。對於老上海來說,這裡曾是人們所鄙視的「下只角」。夏天裡,附近的居民常常光著膀子沿街打牌或喝冰啤酒,蚊蟬在周圍嗡嗡聒噪。低矮的棚屋曬不進太陽,到了冬天,老人們會把一床一床的棉被沿河岸晾起來,像無數面萬國旗。

  比起著名的泰康路藝術街,這裡少了藝術的喧囂、行人的駐足、生活的便利;較之古北的一些畫廊,這裡少了藝術的霸氣、大戶的光顧。可是這裡卻有著別樣的色調,有著這座城市罕見的氛圍。空寂冷清的氣氛完美地契合了國內的前衛藝術——它不是社會主流關注的對象,但依舊頑強而另類地存在著。

  當那些前衛藝術家在倉庫裡靜靜地創作著一幅又一幅的作品時,附近的大多數居民可能並不知道這些荒誕怪異的作品的含義,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概念更一無所知。而實際上,他們身邊這些再熟悉不過的舊倉庫將要掀起一股當代藝術的新浪潮。

  2000年舉行的上海雙年展中,蘇州河幾乎成了第二個會場,吸引著大批國內外的藝術家、策展人。一時之間,藍眼睛高鼻子的老外在這裡進進出出。境外媒體也紛紛光顧這裡,並把這裡稱之為上海的「soho」一族。不過有些上演的前衛藝術也使人瞠目結舌,比如一個北京藝術家赤身裸體僅裹著一塊尿片,坐在一個自製的透明塑料球裡,從蘇州河一路漂流到黃浦江上。

  「一些在倉庫周圍上演的作品太出格了,甚至超出了藝術的範疇。老倉庫偏僻的地理位置並不意味著可以任由一些人胡作非為。」上海的一位政府部門領導如是暗示過。

  於是2002年的雙年展,老倉庫布展被叫停。上海美術館也在各大報紙上聲稱追究任何利用雙年展的名義舉行的外圍展。所以當此屆雙年展的主會場——上海美術館熱鬧非凡的時候,老倉庫裡一切靜悄悄。

  老倉庫的沉默不僅是因為2000年的展覽有一些出格事件,同時也是因為蘇州河周邊環境的開發整治。2002年5月,為了配合上海市府開發整治蘇州河沿岸一帶的要求,這些老倉庫將陸續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片綠化地或商品房。對於到這兒安身不到兩年的藝術家來說,這絕不是個好消息。他們紛紛求助於政府部門和媒體,希望能在開發項目中保留這些藝術倉庫。

  但是結果只有一個——藝術讓位給了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

  畫廊和藝術家們不得不搬出了令他們留戀的西蘇州河路的老倉庫,幸運的是他們並沒有走遠。附近街角外莫幹山路上的原棉紡廠留住了他們的腳步。

  棉紡廠車間裡的轟隆聲早已不再,工人們也離開了他們的車床。這些舊廠房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無家可歸」的藝術家。比起原來沿街的舊倉庫,這個舊廠房簡直像個迷宮。儘管廠房的門牌號清楚地寫著莫幹山路50號,但是你要找到每個藝術家的工作室和畫廊還得費一番周折。各個車間四通八達,置身其中,要搞清哪些是舊廠房,哪些是藝術倉庫還需要一段「熱身運動」。這裡的藝術倉庫雖然互相毗鄰,但是這裡的藝術家似乎不喜歡「串門」,他們沉浸在各自的藝術天地裡。

  原來在蘇州河畔安身的東廊,居然搬到了沒有電梯的四樓。拾階而上,不時得停停歇歇。「四樓挺好的,天天上上下下地爬樓梯正好減肥。」李 ,東廊的老闆開著玩笑:「不過,我想真正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人是不會在乎爬四層樓梯的。」言語中露出自信的同時也含著絲絲的無奈。

  香格納畫廊一如既往還在底層,不過面積似乎比以前小了些許,不變的還是其一貫的新粉刷的白牆和高高的屋頂。

  「我們也不知道究竟能在這兒呆多久,或許過一兩年這裡還是要拆除,」香格納的老闆Lorenze Helbling無奈的表情帶著一點疲憊,「雖然這裡的房租相對便宜,但是要讓這些舊廠房煥然一新,整理和清理費用也不小。我希望政府在將來的市政建設中也能為藝術家留一席之地。當然我並不反對蘇州河沿岸治理項目,只是蘇州河蜿蜒一百多公裡,沿岸的藝術風景盡可不同。並且這些老倉庫、舊廠房在上海也為數不多,它們也是這座城市的見證人。」

  不過,就像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這些倉庫更多的時候是圈內人的事情。要不是兩年一次的雙年展,中國的當代藝術家鮮有在國內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的身影更多的是出現在海外的雙年展和文獻展中,因此中國當代藝術一直被戲稱為「牆內開花牆外香」。正是蘇州河沿岸的舊廠房和舊倉庫為這些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國內陣地。

  「在舊倉庫裡創作的感覺非常好。這麼大的一個空間,只有我和我的畫。每次走進這裡,所有外界的繁華和煩惱都像被過濾掉了,我可以完全沉浸在我的藝術裡。以前國內的媒體很少注意到我們,但是就是因為這些藝術倉庫,我發覺我們開始被關注了,」丁乙感慨道,「藝術倉庫的本身價值似乎超過了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我希望中國當代藝術不要被僅僅局限在這些藝術倉庫裡。」

  儘管目前沒人知道這些藝術倉庫和藝術廠房未來的命運,就像無人可以預測中國當代藝術的走向,但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繁榮一定是在倉庫之外的天空。

  或許若干年之後,這些老倉庫將被一片綠化地或聳立的樓群所取代,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也會讓蘇州河像巴黎的塞納河、倫敦的泰晤士河一樣,成為城市的驕傲。或許當年的前衛藝術家將會在城市的某處找到更大更寬敞的工作室,或許中國的當代藝術將會得到主流藝術和大眾的認可。不過,就現時現地而言,對於藝術家和媒體,「藝術倉庫裡的日子」絕對是「夢開始的地方。」

  

相關焦點

  • 蘇州河,我們來了——首屆上海國際青年"城市空間"影像展映周活動之"行走蘇州河"順利開展
    繼黃浦江兩岸45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全線貫通後,2020年底,蘇州河兩岸42公裡公共空間也將貫通開放,以此為契機,2020年11月22日,首屆上海國際青年"城市空間"影像展映周順利開展"行走蘇州河"活動。(四行倉庫合影)上午9:00三輛大巴共載100餘名師生準時從上海大學延長校區出發,沿途參觀了上海總商會舊址、鐵路博物館。
  • 電影之外,真實四行倉庫和蘇州河竟還有這些故事?
    影片主要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奉命堅守四行倉庫的故事。片中的很多場景,上海的小夥伴應該都很熟悉。因為這場四行倉庫保衛戰,就發生在上海的蘇州河畔。可能有小夥伴會好奇,為什麼會叫「蘇州河」呢?這個名字是不是和蘇州有什麼關係?似乎有些歧義~蘇州河本身作為河道,最開始的時候一定是承擔著交通運輸的作用,貨物與人口流動到這裡,商會、郵政與地產逐漸在蘇州河兩岸崛起,因此漸漸對城市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 一條蘇州河,半部上海史 | 漫步上海之蘇州河
    下面介紹一下我在蘇州河沿岸徒步時經過的幾個非常值得參觀的地方。M50創意園1912年破土,1916年落成,上海總商會至今已矗立一百多年,已經成為一個反映上海工商業歷史變遷的縮影。▲在外白渡橋上拍攝的人民英雄紀念塔和陸家嘴蘇州河全長大概18公裡,跟我以前介紹過的黃浦江兩岸的濱江步道不同,蘇州河沿岸並沒有一條完全貫通的步道。
  • 有的人就算看了《八佰》,也跨不過蘇州河
    電影裡,四行倉庫、蘇州河是這場腥風血雨的重要見證者;電影外,四行倉庫作為抗戰紀念館,因電影的播出遊客數量激增,蘇州河也因此被人知曉是在上海而非蘇州的一條河流。蘇州河如今,它們早已塵封起這段歷史,投入到全新的生活中,把記錄歷史、還原真實的重任交給了藝術。
  • 漫步蘇州河中段
    繼續我們的蘇州河之行,這次遊覽的是蘇州河的中段(烏鎮路橋至普濟路橋)。
  • 「記憶」蘇州河北岸這些有故事的倉庫,你知道嗎?
    蘇州河大致分為「三段」,其開發時間與地塊功能各有特性。東段自河口至河南路橋。因河口銜接外灘,近代化時間較早,該區塊集中領事館、醫院、戲院、社會機構等。中段自河南路至新閘橋,遍布銀行倉庫、商業棧房,與水運相關的商業行號。西段自新閘橋以西,中外資本與民族工業同構成滬西工業區。
  • 玩轉蘇州河42公裡,高登公園、樂高探索中心、九子公園、臨空滑板...
    蘇州河見證了上海城市發展變遷。  如今,蘇州河42公裡岸線基本貫通!  快來這幅手繪長卷上打卡美景~  蘇州河普陀段    第二層介紹古代和近代蘇州河的汙染和對人類的危害;第三層介紹蘇州河的治理過程以及目前的狀況,這裡展示了蘇州河的人文脈絡和治理成就,講述著蘇州河的動人千面。  地址:宜昌路130—132號交通:地鐵7號線,鎮坪路站  上海紡織博物館
  • 「魔都」上海為何有條「蘇州河」?
    ▲浦江飯店經歷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變遷,猶如一幢歷史豐碑昂然屹立,疊影出上海變遷的縮影。圖/視覺中國▲同在外白渡橋北邊的百老匯大廈(上海大廈)。其西北角的四行倉庫,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的聯合倉庫,在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後,成為了謝晉元率「八百壯士」激戰浴血之地。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在蘇河灣沉澱對歷史和當下的思考
    倉庫前的遊人也許並不知道「蘇州河」這個名字居然來自外國人,19世紀中期上海開埠之後,很多在滬外國人認為沿這條河流可以划船到蘇州,所以把它命名為蘇州河。蘇州河,最早的英文名是「Suzhou creek」,creek是小溪的意思。對於國人而言,更傾向於稱這條河為吳淞江。同行者當中,作家btr引用《尚書》「三江既入,震澤底定」,說三江中的其中一條江就是指松江,也就是現在的蘇州河。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閱讀蘇州河》為「詩話蘇河 閱讀靜安」詩歌徵集活動獲獎作品。活動由新民晚報社與蘇州河貫通(靜安段)公共藝術創作組主辦,百首獲獎詩詞將鐫刻在蘇州河畔公共空間。他們見證了蘇州河的變遷,蘇州河也見證了他們的愛情。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閱讀蘇州河》為「詩話蘇河 閱讀靜安」詩歌徵集活動獲獎作品。活動由新民晚報社與蘇州河貫通(靜安段)公共藝術創作組主辦,百首獲獎詩詞將鐫刻在蘇州河畔公共空間。他們見證了蘇州河的變遷,蘇州河也見證了他們的愛情。圖說:蘇州河北岸虹口區郵政大樓段最佳景致滄桑榮耀盡收眼底再向東走,這裡的風景簡直是美輪美奐。
  • 玩轉蘇州河42公裡,高登公園、樂高探索中心、九子公園、臨空滑板公園.....
    蘇州河見證了上海城市發展變遷。如今,蘇州河42公裡岸線基本貫通!快來這幅手繪長卷上打卡美景~蘇州河流經普陀區域共有18個較大的河灣,素有「蘇河十八灣」美譽。普陀段承擔了蘇州河貫通的「半壁江山」。地址:大渡河路196號長風大悅城二層交通:地鐵13號線,大渡河站夢清園依偎著蘇州河,分為大魚島、人工溼地和夢清館三部分,夢清館為上海啤酒廠舊址,第一層介紹蘇州河的地理位置以及上海的水利系統。第二層介紹古代和近代蘇州河的汙染和對人類的危害;第三層介紹蘇州河的治理過程以及目前的狀況,這裡展示了蘇州河的人文脈絡和治理成就,講述著蘇州河的動人千面。
  • 八號橋藝術空間 蘇州河畔1908糧倉破繭重生
    原標題:八號橋藝術空間|蘇州河畔1908糧倉破繭重生    據上海黃浦官方微信,位於新閘路橋和烏鎮路橋之間的南蘇州河路1247號,是一幢建於1908年的多層建築,這裡曾是「中國通商銀行第二倉庫」和杜月笙私家糧倉。
  • 外星人基地空降蘇州河河畔?探秘後發現,原來這一切已經計劃了20年!
    這條走廊,還將三個主題區域的道路連接在了一起,讓周邊的居民休閒娛樂的同時,又可以欣賞到蘇州河的美麗景觀。畢竟曾經,因為自然原因、生活垃圾和工業汙染等原因,蘇州河變得又黑又臭。從1998年開始,經過20多年的治理,蘇州河終於變美了,還愈發有著魅力~所以,全長53公裡,被分為東西段的蘇州河究竟藏著哪些地標值得逛上很久?
  •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2020-12-08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裡的每棟百年建築,都見證上海歷史的變遷,3個遠東第一最出名
    這裡的每棟百年建築,都見證上海歷史的變遷,3個遠東第一最出名,說到上海外灘,不能說是上海的親河,蘇州河, 她目睹了上海百年的變遷,沉澱了歷史的記憶, 這裡有一個裝滿故事的舊倉庫, 也是上海近代工業的溫床, 遠東第一:有很多遠東第一郵政大樓、遠東第一公寓和遠東第一酒店,蘇州河沿岸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 波切利、那英獻唱電影《八佰》片尾曲《蘇州河》
    備受關注的電影片尾曲《蘇州河》(Remembering)也搶先在8月11日全球正式發行,為電影預熱、以饗廣大樂迷及影迷。為了更好呈現最打動人心的音樂詮釋,電影音樂製作人費盡心思邀請到了享譽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與華語歌壇天后那英與共同演繹。
  • 老倉庫搖身變成濱河創意園:"E倉"大隱隱於市
    2006年改建完成的E倉,是原上汽集團零配件倉庫,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源自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風格各異的廠房,早在70年代這裡曾是誠孚動力機械廠的原址。園區鄰著靜靜流淌的蘇州河,有著長達80多米的水岸線。  E倉頗有大隱隱於市的感覺。但交通還頗便捷,這裡軌道交通、內環高架呈懷抱之勢,距軌交7號線長壽路站步行約10分鐘,3、4號線鎮坪路站步行約15分鐘。
  • 除了觀賞美景,漫步蘇州河靜安段還可以閱讀歷史聆聽詩篇
    上海總商會前的「摩登花街」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陳伊萍 圖在靜安段蘇州河畔,百年建築上海總商會前的街區花園式共享空間分外引人注意:植物花卉爭相鬥豔;供遊客休憩的座椅貼上了二維碼,掃碼即可聆聽名家朗讀詩詞;鑲嵌復古馬賽克的防汛牆,娓娓道來百年建築的故事。
  • 「探索」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靜安區新聞辦說,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目前已經基本完工,對外開放,局部還在細化調整中。靜安區蘇州河兩岸長6.3公裡,今年年底在確保完成全線貫通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總商會、蝴蝶灣公園、四行倉庫和福新麵粉廠等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