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關新風貌新作為
威海海關全力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助力打造威海港國際物流大通道
△青島海關關長韓森到物流園調研
△威海港金豐黨支部和威海海關通關科黨支部舉行黨建共建活動
△為企業報關報檢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威海港集團董事長車路明在國際郵輪首航儀式上致辭
△威海港貨櫃黨支部和威海海關開展黨建共建活動
△威海海關機關黨委與威海港集團黨委籤訂黨建共建協議
△威海海關關員受理企業業務申請
△威海海關關員開展船邊監管
△「齊魯號」中亞班列開通
△威海海關關員驗放海運快件貨物
據威海海關統計,2018年上半年,威海海關共監管進出境貨物218.5萬噸,增長10.2%,監管進出境貨櫃21.9萬標箱,同比持平,監管進出境運輸工具2649班,增長8.7%。數據表明,2018年以來威海港進出境業務量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作為服務港口經濟發展的重要部門,威海海關始終堅持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融入港口開放建設,為威海港的跨越式發展作出貢獻。新時代孕育新海關,新海關實現新作為。機構改革後,海關的職責更寬廣,隊伍更壯大,威海海關以政治建關為統領,立足轉變優化職能,新徵程中,為威海港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作出了不懈努力。
擦亮口岸新名片
新海關展現新形象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著眼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根據總體時間安排,2018年4月20日,原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統一以海關名義對外開展工作,威海海關、原威海出入境檢驗檢疫一線旅檢、查驗和窗口崗位實現了統一上崗、統一著海關制服、統一佩戴關銜。威海口岸旅檢監管、通關作業申報查驗放行「三個一」、運輸工具登臨檢查、輻射探測、郵件監管、快件監管、報關報檢企業資質註冊以及對外「一個窗口」辦理等7個業務領域實現優化整合。
在旅檢監管方面,旅客進出境原有的8個環節整合優化為衛生檢疫、申報、現場調研、查驗、處置5個環節。同時海關與檢驗檢疫的原旅客通道進行合併,監管檢查設備統一使用,行李物品只接受一次查驗。
在通關作業「三個一」方面,統一通過「單一窗口」實現報關報檢,對進出口貨物全面實施一次查驗,憑海關放行指令提離貨物,實現一次放行。
在運輸工具登臨檢查方面,原有關檢3個監管環節,優化整合為檢疫處置、登臨檢查2個環節,由海關根據對運輸工具開展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登臨檢查等不同檢查要求,安排調度各類專業人員實施作業。
在輻射探測方面,統一使用一套輻射探測設備,進行一次探測。
在郵件監管方面,原有的關檢17個監管環節,優化整合為郵袋消毒並放射性檢查、查驗、分流處理等6個環節。
在快件監管方面,原有的關檢9項監管環節,優化整合為申報、動植物檢疫、查驗、放行4個環節,作業現場進行整合,設施設備統一安排使用。
在報關報檢企業資質註冊以及對外「一個窗口」辦理方面,企業在海關註冊登記或備案後,同時取得報關報檢資質。
威海口岸各業務現場按照上述優化整合後的業務流程統一以海關名義對外開展工作,實現了「一口對外、一次辦理」。4月20日,威海卓然皮草有限公司業務員從威海海關企業管理窗口拿到了改革後威海海關開出的首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報關單位註冊登記證書》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企業備案表》。取得相關資料後,該企業同時獲得了報關報檢兩項資質,辦理註冊登記、備案的時間和流程較過去減少一半。
黨建共建
引領關、港新合作
2018年3月22日,威海海關機關黨委與威海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籤訂黨建共建協議書,雙方確定由威海海關駐郵局辦事處黨支部、查驗科黨支部、旅檢科黨支部、物流監管科黨支部、通關科黨支部分別與威海港集團物流園黨支部、貨櫃黨支部、客運黨支部、青威黨支部、金豐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
在共建內容方面,雙方明確了黨建聯商、結對聯建、陣地聯築、服務聯做、人才聯培、典型聯塑、民生聯助等7個方面的共建內容。威海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車路明表示,威海海關以黨建工作統領全局,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密切跟進港口需求,全力配合威海港各項業務開展,為貨物快速通關提供了便利條件,極大提升了威海港的綜合競爭力,威海港將與威海海關一起,積極探索黨建合作的新途徑、新模式,共同推進黨建聯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加深在品牌提升、人才培養、選樹典型等多領域的合作,以黨建工作為引領,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全面深度融合
新海關實現新作為
新亮相只是第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轉變和優化職責是關鍵,要在改職責上出硬招,不光是改頭換面,還要脫胎換骨。
在威海港集團金豐黨支部與威海海關通關科黨支部業務共建會後,金豐黨支部書記秦維波表示,此次共建活動讓他們深入了解了海關機構改革後相關業務變化情況,為下一步公司更好地服務客戶打下了基礎。通關科黨支部書記李智則認為,共建活動使海關更多了解到企業在關檢整合申報、「單一窗口」應用等方面存在的具體疑問,這也為海關更好地提升服務水平、提高通關效率提供了具體路徑。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機構改革要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貿易便利化,威海海關根據部署自今年6月1日起全面取消了《入/出境貨物通關單》,這是報關、報檢流程逐步整合的重要步驟。通關單是原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列入法定檢驗檢疫目錄內的貨物籤發的通關憑證,僅2017年,山東口岸通關企業就辦理《入/出境貨物通關單》約90萬份。取消通關單後,切實為企業帶來了便利、降低了成本。
2018年8月1日,海關進出口貨物整合申報正式實施。當天上午,威海中外運報關有限公司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向威海海關申報一票進口貨物,這標誌著威海海關首票關檢融合新報關單順利申報成功。改革後,原報關單、報檢單合併為一張新報關單,原報關報檢申報系統整合為一個申報系統,通過錄入一張報關單、上傳一套隨附單證、採用一組參數代碼,實現一次申報、一單通關。這是關檢業務全面融合的標誌性改革措施,也是海關優化營商環境、應對複雜外貿形勢和服務外貿企業的一項重要舉措。
隨著新報關單的使用,《入境/出境貨物報檢單》將全面取消。原報關報檢單整合為一張報關單,原報關、報檢共229個申報項目精簡為105個,企業預期通關效率將提升20%至30%。
與此同時,威海海關還同步推進貨物監管查驗作業深度融合,開展貨物監管「查檢合一」聯合作業,進一步服務企業快速、便捷通關,全力壓縮口岸整體通關時間。據統計,1—8月,威海海關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為29.42小時,其中海關通關時間僅3.25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2.91小時,其中海關通關時間僅為0.22小時。無論進口還是出口,威海口岸通關時間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效率優勢十分突出。
優化服務
助力打造港口新引擎
圍繞威海市「深耕日韓、面向全球、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思路,威海港積極推進海洋強市戰略實施,探索開通國際郵輪航線。
8月6日,伴隨著響亮的汽笛聲,載有900多名旅客前往日本的「中華泰山」號國際郵輪緩緩駛離威海港,這是威海口岸開通的首條國際郵輪航線。當日,威海海關為郵輪進出境辦理通關手續,共監管出境旅客900餘名,行李1000餘件。
「中華泰山」號郵輪是我國第一艘全資、自主經營、自主管理的國際豪華郵輪。為保障郵輪順利首航,威海海關提前派員到青島郵輪母港學習監管服務經驗;針對郵輪遊客集中進出的特點量身定製服務,增開旅檢通道,增派現場關員,快速對衛生和食品安全進行檢驗檢疫;協調口岸、港務部門,調整港口船舶作業時間,與海事、邊防等部門開展聯合登輪、聯合檢查,有效壓縮檢查時間,確保旅客便捷快速通關,為郵輪及旅客進出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8月31日,在威海海關監管下,由威海港始發開往烏茲別克斯坦的中亞班列順利發車,這是威海市開通的首條中亞班列。
該班列由威海港始發,經由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途經阿拉木圖、卡拉幹達、齊姆肯特等地,最終到達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全程約6114公裡,運行時間為18天,運行初期為每周1班,搭載貨物主要以威海及腹地地區的汽車、零部件、家電產品、工程機械等為主。首趟班列共載有40英尺貨櫃43個,總價值約240萬美元。
班列開通適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據海關統計,「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威海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越發密切,總規模達1213億元,年均增速11%。為保障班列順利開通,威海海關為其量身定製監管方案,為班列搭載貨物提供集中報關、集中查驗、集中辦理相關手續的便捷服務,有效提升通關效率。
國務院領導在2017年考察威海港時提出,威海港要發揮區位優勢,挖掘內部潛力,不僅要面向東部,還要向中西部延伸。此次班列的開通,為企業出口貨物到中亞地區提供了一種兼具效率與成本優勢的運輸解決方案。此外,還將進一步助推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四港聯動」建設進程,有助於威海市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威海海關將不斷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將服務班列發展作為助力威海市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為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貢獻力量。
瞄準新業態
打造東北亞寄遞物流首選通道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威海海關緊跟新興業態發展趨勢、緊貼企業及消費者實際需求,在寄遞物流渠道主動作為、創新做法,為將威海打造成輻射東北亞、聯通歐美的國際寄遞物流樞紐作出努力。
2016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批覆設立山東省(威海)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威海市跨境電商業務蓬勃開展,青島海關明確將全力配合威海市打造東北亞地區寄遞物流轉運樞紐,立足自身職責、充分挖掘監管潛力,疊加威海區位優勢、政策優勢,按照國際先進標準,整合海關寄遞物流監管資源,全力促進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各類寄遞業務發展。
近年來,威海市各項寄遞物流業務齊頭並進同步發展。2015年3月,威海海關開通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一般出口業務,威海成為國內首個啟動中韓海運跨境電商業務的城市;2015年8月,中韓海運郵路進口業務開通、跨境電子商務直購進口業務開通;2016年6月,中韓海運郵路進出口業務全面開通,收、寄件人範圍輻射全國;2016年12月海運快件監管現場獲海關總署批覆。
2017年6月23日,威海口岸國際海運快件啟動儀式在威海國際物流園內舉行。當天,威海海關共驗放2331件快件貨物。由此,威海市成為繼青島後國內第二個開通國際海運快件業務的城市。「這是威海口岸國際海運快件業務正式開通後通關的第一批貨物,它的國際環節運輸時間與空運相差不大,但價格與空運相比卻有著巨大的優勢。」威海國際物流園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就是威海口岸海運快件「海運價格、空運速度」的優勢所在。
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與東北亞國家海上距離近,海運航線數量多,航班密度大,航行時間短,成本優勢明顯,具有時效高、運力強、成本低、覆蓋廣、縱深長的優勢和特點,極為符合快件快速商業運作模式的需求,在開展東北亞地區寄遞物流業務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
2017年,威海海關監管各類郵件、快件共計129萬件,驗放跨境電商出口清單265萬票,貨值1.9億美元,居山東省內首位。跨境電商、海運郵路、海運快件「三足鼎立」的國際寄遞物流業務格局基本形成。
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動跨境電商在更大範圍內發展,包括威海在內的22個城市獲批新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為促進各項業務健康快速發展,威海海關不斷優化監管流程、堅持24小時通關制,設立專人與電商企業、物流企業聯繫溝通,為相關企業提供貼心服務,主動對接地方各項外貿發展戰略,認真參與論證威海市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工作方案,促進電商產業發展。經過努力,跨境電商、海運郵路、海運快件業務都已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威海市輻射東北亞、連通歐美的寄遞物品流轉樞紐的目標已具雛形。
機構改革後,海關的職責更寬廣,隊伍更壯大,海關事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威海海關將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抓住轉變優化職能這個關鍵,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海關建設,繼續深度融入地方外貿發展、融入港口經濟建設,承擔新職責,明確新目標,展現新風貌,實現新作為,加快關檢業務深度融合,進一步強化國門安全管控,促進貿易便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為促進威海港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