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厲害了我的石牌豆腐! 讓央視記住了你的「鄉愁」
而今,在電視上也能回味鄉愁~吃石牌豆腐 品湖北鄉愁……由湖北廣播電視臺精心製作的四集《記住鄉愁》湖北篇,陸續在CCTV4播出。《石牌古鎮——急公好義》,您看了嗎?凌晨兩點,晨曦未露之時,石牌的百姓就開始了他們一天的勞作:磨漿做豆腐。當黃豆漿溫度升至110攝氏度時,老匠人便開始搖漿,過濾、點漿、成型,一絲一毫都掌握得精妙。成品瑩然如玉,口感綿滑。這種傳統做法已在石牌悠悠延續了兩千多年,如古鎮石板上的豆香不曾褪去。
-
疫情下的石牌豆腐郎,加油!
石牌古鎮以豆腐聞名全國,有著8萬人口的小鎮,就有3萬在外打拼的豆腐郎,他們遍布在以石牌為點的東西南北,四面八方,以候鳥的方式生活生存,其中艱辛用一個「照業」實在太顯單薄。趙本山有段經典名言:同志們,別炒股,風險太大了,還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乾,做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沒了是豆漿,沒賣完長毛了是臭豆腐!
-
「石牌古鎮豆製品文化公園」籌備意見調查表
石牌老鄉單槍匹馬在外面的競爭更激烈,有技術、講職業道德的生產幫工也不好找,咱石牌老鄉的地盤也逐漸被外面的人蠶食,眼看市場份額越來越小了,今年很多老鄉都被迫改行或者轉讓豆腐攤位了。難道我們願意放棄從事了多年的豆腐生意?石牌,作為全國知名的豆腐之鄉,空有其名。因為除了咱們辛勤勞作的全國各地近4萬老鄉起早貪黑從事豆腐行業以外,咱石牌本地並沒有一家規模豆腐產業。
-
千年商埠 水墨石牌
石牌境內文物古蹟眾多,現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保存完好的古街道12條,明清民居建築群落100多處。現存的主要建築有古戲樓、付氏民宅等;古文化遺址有大官堤遺址、萬子田遺址、彭家臺遺址、上陳坪遺址、樂堤城址、瓦瓷窯址等6處;古墓葬有長崗嶺墓群、石崗墓群、肖家冢墓葬群、馮家雙冢墓等25處;古石刻有重修鳳臺寺前後殿碑、重修崇果寺碑記、正氣凌霄匾等3處;革命遺址及墓葬有辛亥革命老人鄒榮煊墓、賀龍元帥祖籍地、石牌火神街56號、石牌老街等4處;古樹名木眾多,崇果寺內的一棵古銀杏樹高20米,直徑1.5米,是鍾祥市重點保護樹木
-
豆腐梆子-中新網
相傳,三國大將軍關雲長從戎之前曾經賣過豆腐。當初關公賣豆腐時被一富家小姐看上了,因關公家境貧寒,富家女的父母不同意。關公便與小姐偷偷定下了約會信號,當小姐聽到敲木頭髮出的「梆梆」聲時,就下來與關雲長幽會。富家女的父親知道了此事,每當屋外響起梆梆聲,就吩咐家奴將關公的豆腐全部買盡,也就斷絕了與小姐會面的機會。
-
幽深古鎮石牌,圓你穿越千年之夢,中國豆腐之鄉石牌鎮
據了解,石牌人均耕地不足1畝,地理、交通、資源等均處於劣勢,但當地人會做豆腐,如今在全國近500個大中小城市裡「賣豆腐」,石牌也一躍成為湖北省「城鎮建設明星鄉鎮」。有個郎中建議,說將黃豆浸泡後磨漿,製成豆腐食用,可清熱下火。關羽就下令做豆腐送至古漢城,讓患者分而食之。兩天後,患者們的紅眼病症狀減輕,繼續又吃一陣,好了。古漢城人由此發現,豆腐不僅能治紅眼病,口感也好。於是就出現了豆腐作坊。
-
石牌的傳說
我們家從懷寧臘樹窠搬到石牌時,我才5歲多,石牌是我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地方。下放農村的8年間,石牌是我經常回望、心馳神追的所在。1976年招工在懷寧縣農機二廠工作了三年,雖然住在貓山,也還是石牌街上的常客。這樣算起來前前後後我在石牌在皖河兩岸生活了13年,一晃眼幾十年過去了,當年在石牌的記憶還是那麼鮮活,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值得回味和追懷。
-
舊地重遊 —— 趣談石牌
8月8日這天,狐結伴了在縣城高河的另外三位同學,驅車來到曾經的縣城石牌,與在那兒的幾位中學老同學聚會,順便舊地重遊,尋找下過去的記憶。 其實,「石牌」是一個很大眾的地名,有好多地方都有叫「石牌」的,比如湖北鍾祥的石牌鎮、江蘇崑山的石牌鎮、廣東東莞的石牌鎮、廣州天河的石牌村、臺灣臺北的石牌街 ......
-
石牌文化圖書館
在前文(石牌前世今生)中說過,在近代石牌、懷寧、安慶三地特有的連枝同脈文化,造成各種社會與經濟活動,都匯集與石牌一帶。與此同時,館內夜開民校,收石牌城區成年男女學《民眾千家課本》。石牌解放後於1949年11月,石牌文化館創建,建館時,由石牌區政委蔣放兼館長,工作人員僅塗心明一人,館址原在正街蓮花塘東。1950年春遷至后街老商會,任命尹及為館長。
-
關公故裡舉行「關公文化圖書」推介會 關公文化學者郭佔斌話關公
>9月9日,由運城市關公文化學會與運城圖書大廈聯合舉辦的「關公文化系列圖書」推介會在運城圖書大廈舉行。運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旭光,關公獎創始人、北京品牌智造研究院院長郭佔斌以及運城市關公文化學會專家學者、會員代表50餘人參加了推介會。
-
美國BIG3聯賽創始人竟是他
美國BIG3聯賽創始人竟是他 "美國BIG3聯賽創始人阿倫·艾弗森和著名說唱歌手艾斯·庫伯。
-
中餐廳 長江之戀 第一天穿越長江三峽,停靠煙雨濛濛的石牌古鎮
五人一分兩組,三人去購買食材,兩人發單,一邊是巴王寨,一邊是石牌古鎮。石牌鎮的豆腐製作可以追溯到漢朝,相傳三國時關羽在一次去襄樊視察途中,沿漢江回荊州途經石牌,見沿岸許多百姓患有紅眼病,遂向郎中請教如何治療。有郎中建議,將黃豆浸泡後磨漿,製成豆腐食用,可清熱下火。古鎮人就此發現了豆腐的優點,豆腐作坊自此在石牌代代相傳。
-
想你了,石牌老街!
石牌港元朝時,石牌寨設石牌巡檢司,並一直延續到明中葉廢除石牌寨,設炮臺長山和巫山,屬寶池鄉。 長山公園內的「石牌的沿革」民國時為石牌鄉。石牌村是中心地帶,人們去石牌猛將堂趕集,聚集人群漸多,百姓見有商機,逢節擺出商品出售交換。這樣一來,促成人流物流,各種店鋪相繼形成,形成了石牌集鎮。
-
關公崇拜最基本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義
關公崇拜給全民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補:關公精神體現了傳統倫理規範為家人、為朋友、為事業、為人際交往、為社會、為國家作奉獻、盡義務的道德訴求,關公待人之誠、為人之信,急人之義、救人之危的處事態度不謀而合。所以關公崇拜既有現實的意義,又有操作上的便利。
-
藏在潮州意溪鎮石牌村裡的一抹綠色——石牌公園
石牌村位於意溪鎮北橋路中段,從金山大橋往橋東方向,村中有一個隱藏於鬧市之中的石牌社區體育公園。以綠色、生態、健康為主題,突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運動健身等特點,成為村民健身、休閒、娛樂、觀光的好去處。
-
年俗趣話:「吃豆腐」,我只服湖北人!
關於豆腐的起源傳說很多,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燒藥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機緣巧合地發明了豆腐。豆腐的諧音「豆腐」諧音「頭富」,取富貴之意,即頭一個富;「豆腐」也可看做「都福」,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祈福;「豆腐」還有「逗夫」之意,夫妻之間玩點遊戲,謂之「逗夫」。
-
臺灣的關公信仰
關聖帝君,就是民間俗稱的「關公」、「關帝爺」,其信仰及廟宇遍布世界各地,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信仰都相當盛行;也因為華僑在國外從商者很多,自然對於作為武財神的關公多加崇祀。目前,僅在臺灣地區主祀關公和配祀關公的廟宇就將近有五百座之多,可見其普遍性。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關帝廟就是建於隋代。
-
石牌郵局什麼樣子?歷史證明,1946年開辦的石牌郵局是中山大學校園專用郵局!
上一期我們講了《廣州石牌的郵史溯源——1914年大沙頭石牌信櫃碑戳》,介紹了最早的石牌郵政戳記——大沙頭石牌信櫃碑戳
-
石牌保衛戰:重慶如何絕處逢生?
宜昌上遊30裡的石牌,便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戰略要塞。長江流過石牌時,突然肆意轉出一個月牙形大轉彎。當地人稱作「忠勇大轉彎」。石牌就擋在那個彎角的尖上。也正因為這個彎和兩岸兀立的石壁,這裡成了峽江風景最美之處。曾有人說:「三峽哪兒風景最美,哪兒就是抗敵的最佳地點。」石牌優越的防守地理條件,加上中國守軍的忠勇,使它在1943年夏天,成為抗戰局勢的「大轉彎」。石牌保衛戰結束的下一個月,即1943年7月,中國戰區從相持階段,轉入了戰略大反攻。
-
石牌‖90年代的老縣城石牌照片,是否喚醒你的記憶!
搶購生活資訊交友 這是一組90年代懷寧老縣城石牌的照片,由抖音群@七友‖提供素材,感謝支持印象懷寧! 石牌鎮作為老縣城所在地,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不知道你們記憶中的石牌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