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大開發 世界級自然人文資源 旅遊新機遇

2020-12-10 水母旅遊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奇壯闊的冰川大山、廣袤蒼涼的大漠戈壁、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波濤洶湧的九曲黃河、秀麗壯觀的長江三峽,還有世界奇蹟秦始皇陵兵馬俑、敦煌莫高窟、拉薩布達拉宮……中國西部擁有眾多世界級的自然人文資源。

恢復力強勁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網際網路+旅遊」等新業態發展,支持西部地區發揮生態、民族民俗、邊境風光等優勢,深化旅遊資源開放、旅遊安全等方面國際合作,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依託風景名勝區、邊境旅遊試驗區等,大力發展旅遊休閒、健康養生等服務業,打造區域重要支柱產業。西部旅遊正展現出強大的吸引力和復甦力。越來越多的遊客將目光聚焦西部。

5月22日,首趟甘肅敦煌至隴南的「環西部火車遊」專列開行,沿途停靠玉門、嘉峪關、酒泉、張掖、武威、蘭州等知名旅遊地,為遊客的西部之旅增添了新選擇,也提振了疫情後西部旅遊的恢復。

西部旅遊近期表現出強勁的復甦力。據飛豬平臺統計,成都、重慶、西安、昆明等地的旅遊熱度保持全國前十。雲南各地的復甦潛力尤為突出。4月,麗江旅遊產品的預訂同比上月增長超300%。5月以來,四川甘孜、阿壩的旅遊熱度環比增幅達150%。新疆和西藏的熱度也在逐步走高。隨著暑期旅遊預訂季來臨,西部旅遊目的地將越來越受關注。

馬蜂窩大數據顯示:近期,西部12個省區市旅遊熱度上漲77%。近年來,隨著西部公路網不斷完善,私家車普及率上升,自駕遊成為西部最受歡迎的旅行方式。川藏線、青甘大環線和新藏線是最熱門的自駕遊線路。

年輕遊客喜歡挖掘西部的新潮玩法。馬蜂窩大數據顯示:演出、美食、徒步、露營、民宿、旅拍和非遺體驗都是年輕人的最愛。大唐芙蓉園夜景、阿勒泰夜市美食、肇興侗寨民俗文化等旅遊直播內容也深受網友歡迎。

中國旅遊集團旅行服務有限公司的2020年國內遊行動方案把雲南、新疆、西藏、重慶等西部地區作為重點打造目的地,將提升產品研發的能力,增加文化創意類旅遊產品,為遊客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世界級資源

西部地區地域遼闊,地貌複雜多樣,動植物資源豐富類型完整,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絢麗多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

西部旅遊資源分布廣、品位高,是中國旅遊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很多資源具有唯一性和神秘感。「十三五」期間,中國重點打造的絲綢之路旅遊帶、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黃河華夏文明旅遊帶、青藏鐵路旅遊帶、藏羌彝文化旅遊帶、茶馬古道生態文化旅遊帶等10條國家精品旅遊帶中,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區。

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中青旅聯科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葛磊分析說,從資源稟賦來講,中國西部擁有世界級的旅遊資源。最核心的優勢在於生態優勢和文化優勢。從生態角度講,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同時被譽為地球第三極;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級探險勝地;天山、崑崙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脈展示出中國山地的雄奇挺拔;青海湖、納木錯、羊卓雍錯、賽裡木湖、喀納斯湖等無一不是極致湖景;伊犁河谷和可可西裡有地球上最優美的草原。除海洋之外,中國西部幾乎囊括了地球上最極致的自然資源品類。從文化角度講,西部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安位列世界四大古都;絲綢之路貫穿了中國西部,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見證;西部還擁有精彩紛呈的少數民族風情,至今仍保持著豐沛的文化活力。

發展潛力大

西部旅遊近期迎來重大利好消息。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秘書長金準分析,隨著《指導意見》的出臺,西部將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西部旅遊將形成嶄新的動能。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變得更重要,將西部旅遊核心的文化、歷史、生態、民族、一帶一路、農牧等集成於新的旅遊業發展模式中,形成一體化的高質量發展方案,這是西部旅遊能否響應時代、抓住機遇、乘勢發展的關鍵。

葛磊建議,從頂級的資源轉化為優秀的產品,西部旅遊要樹立「高質量發展觀」。首先要有「保護觀」,構建高質量的旅遊產品,首先要建立在對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積極保護的基礎上,最小限度地幹預自然,最大力度地保持傳統文化的活力。其次要有「市場觀」。根據遊客的需求構建旅遊全要素體系,注重在親子、研學、康養、旅拍等細分市場創建有競爭力的品牌和服務。第三要有「空間觀」。西部地域遼闊,最適宜自駕遊,需要更好的道路條件、信息覆蓋、交通指示系統和營地產品等。第四要有「創新觀」。西部旅遊目前同質化現象較嚴重,這就要求開發個性化的體驗,比如冰川徒步、遊牧騎行、皮划艇、森林溜索、跳傘以及非遺手作、家庭牧場等本土生活的特色體驗。此外,還要有「質量觀」。西部地區生態條件脆弱,不宜一味追求高客流量的觀光旅遊,而且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下,「低密度+高質量」將成為西部旅遊的新常態。

相關焦點

  • 西部大開發催生西部地區旅遊業發展
    、上海、天津、廣東、江蘇、吉林、山西等18個省市自治區和國家輕工局來共同主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西部大開發號角的吹響,從而促成了新千年中國旅遊業的第一 樁盛事。有專家說,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西部旅遊已經顯現突出的後發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大開發促進西部旅遊大發展眼下西部話題空前熱了起來。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西部在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還相當 落後,但就旅遊來說,西部幅員遼闊、山川壯麗、文物古蹟、風景名勝、奇山異水、民俗風情都是極富潛力的旅遊資源。
  • 西部開發謹防「旅遊公害」
    近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逐漸升溫,不少地方把注意力放到了西部旅遊業上。四川、重慶、雲南、西藏、青海和陝西等西部省區,在制訂「十五」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和遠景規劃時,紛紛把旅遊業定位為「支柱產業」、「先導產業」或「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    西部不但是中國精品旅遊的富集區,也可以說是世界上精品旅遊的富集區。
  • 中央力挺西部大開發 華邦基建事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公布。《意見》從戰略高度闡述了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意義,從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深化改革、民生、政策支持等六大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三十六項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意見》可謂是西部大開發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支持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和增強版。緣起西部大開發戰略,2000年誕生於甘肅,成長於西部的華邦基建事業——華邦建投集團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 怎樣保持生態旅遊特色(落實科學發展觀·西部大開發·四川篇)
    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山川神奇秀美,文化底蘊深厚,是名副其實的生態旅遊資源大省。去年,全省旅遊總收入566.2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4.6%,旅遊總收入相當於全省GDP的8.6%,旅遊總人數達到1.14億人次。      生態旅遊漸成優勢      當今世界,生態旅遊熱潮正在蓬勃興起。順應潮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生態旅遊,是四川省委的戰略性決策。
  • 巧妙利用文化資源,促進西部開發工作,實現西部快速發展
    為了促進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各個部門都在積極地制定相應的戰略措施,而在西部的開發過程中,有一些因素則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的。西部文化開發戰略一定要結合國家制定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有關政策,要考慮地區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區的特殊歷史和人文景觀,還應當注意結合和利用當地原有的「象徵資源」,例如語言、儀式、操演等。
  • 第一屆中國西部鹽化工產業高端峰會 暨高臺縣鹽硝資源開發利用研討會
    剛剛,第一屆中國西部鹽化工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閉幕,高臺縣鹽硝資源開發利用再掀新高潮。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決策部署,加快西部地區轉方式調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拓展國家新的發展空間,西部鹽產業發展有哪些新的方向?如何與大數據時代相對接?高臺縣鹽硝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了哪些實際問題?
  • 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新舉措、新格局、新特徵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周文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面向第三個十年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順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 鄉村人文旅遊資源的傳播戰略與跨媒體開發
    文章以陝西省寶雞市眉縣為例,研究了大眾傳播下鄉村旅遊現狀與發展方向。 關鍵詞:信息傳播;大眾傳播;鄉村旅遊;旅遊主體 鄉村旅遊將具備鄉村性質的自然和人文元素塑造為旅遊產品,以地域環境的景觀、建築和文化等資源為依託,開發了建立在傳統鄉村休閒遊和鄉村體驗遊的基礎上的新興旅遊方式。
  • 「生態旅遊」成為中國東協旅遊合作新機遇
    生態旅遊不僅改變了傳統旅遊業過度開發旅遊資源,還將自然風光與環境保護結合在一起,降低旅遊的負面影響。正準備元旦休假去印度尼西亞度假的驢友趙先生說,他每年都會在假期去旅遊,由於遊客較多,對景區產生很大的負擔,同時也使當地環境惡化。
  • 吉林市旅遊資源綜合開發項目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旅遊資源評價和開發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經濟成為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途徑之一。對於旅遊資源豐富的城市,旅遊資源開發不僅僅能夠增加城市的經濟效益,還能提高城市知名度,由傳統城市轉變成旅遊城市。
  • 逆襲的西部旅遊能夠紅多久?
    景區景點是文化旅遊最基本的載體,是文化旅遊產品的支撐點。要堅持高端開發、重點突破、以大帶小、梯次推進的原則,不斷加大景區晉等升級力度,同時積極推進區域文化旅遊資源聯動發展,充分發揮大景區的龍頭帶動作用。二是連線。一方面要建好旅遊交通線。
  • 聚焦世界級濱海旅遊度假區,謀劃北部灣十四五新發展
    這是北部灣城市群的歷史責任,也是戰略機遇,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要有這個膽識和魄力,先行先試,把世界級旅遊度假區的建設重任擔起來,把世界級濱海旅遊度假城市集群的牌子打出去。建設世界級旅遊度假區是旅遊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也是實現我國從旅遊資源大國向旅遊強國轉型的必由之路。從資源稟賦上看,世界級旅遊度假區往往具有特色的自然環境和鮮明的地域文化,這些環境和文化共同構成不可替代的度假氛圍、旅遊吸引物和具象化可消費的產品與服務。從世界旅遊度假地圖上看,客源地主要分布於北半球,而目的地則主要集中於環地中海、環加勒比海、南太平洋,以及南亞、東南亞等海濱地區和海島城市。
  • 龍虎山又有大動作!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即將建設!
    龍虎山景區與藍城藍本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綠城理想小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省歐鹿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籤訂了投資合作協議書,標誌著龍虎山度假小鎮項目正式落地,不僅為龍虎山景區經濟發展帶來新活力,也將成為展示「龍虎天下絕」的又一張靚麗新名片。
  • 珠三角新幹線機場落戶高明 南海西部的新憧憬
    九江將積極配合市、區做好龍高路和沙龍路改造提升的對接落地工作,積極藉助臨空優勢有針對性地推進產業平臺建設和產城人融合發展;西樵已與高明達成共識,將在交通上全面對接、旅遊上共融發展,未來西樵城市重心將向西拓展;丹灶則做了《珠三角新幹線機場機遇下的丹灶鎮發展布局淺析》的研究,將利用「雙機場中心」機遇,大力打造高科技製造業集聚區……珠西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有了新引擎今年兩會上,建設世界級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首度出現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
  • 中國西部旅行,世界級景色,國家為它開火車專列
    中國西部旅遊,如今正在呈現出強大的吸引力和復甦力,隨著推動網際網路+旅遊的新業態發展被提出後,我國西部民族民俗、邊境風光等國家級的旅遊資源逐步打開大門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國內也有眾多的遊客正將目光聚焦於祖國西部。
  • 新機遇下都江堰全域旅遊的創新之變
    在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旅遊已從少數人的奢侈品發展成為今天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內容,在新機遇下如何發展全域旅遊?就成為了擺在執政者面前的一個必答題。   成都都江堰,是一座因水而興、因堰而名並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三遺」之城。
  • 安徽兩個旅遊資源豐富的縣,一個自然一個人文,為何不見多少遊客
    在安徽省境內就有兩個縣,它們的旅遊資源可以說是相當之豐富的,而且一個是以自然風光為主,一個則是以人文景觀為主,但是它們的名字卻少有人知,甚至遊客也不見多少,這究竟是為何呢?雖然石臺縣和壽縣的經濟發展不如其他的縣城,但是其境內的旅遊資源卻是安徽省境內其他很多縣所無法企及的。
  •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廣西鄉村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
    廣西鄉村旅遊資源豐富,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廣西鄉村旅遊正在興起和發展。周覃村經濟發展較快且旅遊資源豐富,如鳳凰山、上真堂、炮樓等,都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需要把潛在旅遊資源轉化為現實旅遊資源,吸引旅遊人才,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在保護的基礎上發展旅遊業。
  • 廣西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推動我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積極發展「網際網路+」、「旅遊+」、「生態+」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與信息產業、文化產業、旅遊業、工業相互融合,推動科技、人文等新元素融入農業發展,加快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體驗農業、會展農業、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體育休閒產業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鼓勵發展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結合的功能複合型農業。
  • 中國西南三省一市 自然人文資源豐富 吃貨和愛旅遊者的天堂
    四川因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資源富集、風景優美被譽為「天府之國」。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濟、文化、工業、農業、軍事、旅遊大省,是中國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高地,長江經濟帶組成部分,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是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中的五糧液與劍南春原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