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進來看這條微信的各位,
你們有哪個不是吃貨?
先來看個視頻
↓↓
本片時長28秒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作為福建人,
你一定很懷念兒時的美食味道!
傳統閩菜技藝
要是能一直傳承下去,該多好?
2016年8月和2017年6月,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對《福州市閩菜技藝文化保護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閩菜技藝文化保護與傳承步入法制化軌道。
為進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質量,推進民主立法,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現向社會公開徵求《福州市閩菜技藝文化保護條例(草案修改二稿)》意見。
說起閩菜,大家腦子裡
會蹦出怎樣的關鍵詞?
蝦油味、佛跳牆、荔枝肉、魚丸、肉燕
……
對老福州來說,都很熟悉了對不對?
這些熟悉的口味,
怎麼還需要立法保護傳承了?
首先,熟悉歸熟悉,
但是閩菜有多牛,你真的知道嗎?
閩菜與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被稱為中國的「八大菜系」。以福州菜為主要代表,曾經創造輝煌:
福州名廚強木根、強曲曲被評為「全國最佳廚師」,當時全國只有10人獲此殊榮;
聚春園「佛跳牆」被授予中國菜餚最高獎「金鼎獎」;
福州市烹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閩菜有三大特色:
酸甜代表菜有荔枝肉、醉排骨等,紅糟、蝦油等代表菜有紅糟魚排,此外,炒螺片也是代表菜之一,展示了閩菜的刀工巧妙。其中,五碗、五菜最具代表性。看看下面這些閩菜代表作,哪些是你的最愛?
▲ 佛跳牆
▲ 雞湯汆海蚌
▲ 淡糟香螺片
▲ 荔枝肉
▲ 醉糟雞
▲ 太極芋泥
▲ 鍋邊糊
▲ 肉丸
▲ 魚丸
▲ 扁肉燕
▲ 十裡香醉排骨
▲ 八寶紅蟳飯
▲ 福州芋粿和蝦酥
▲ 馬蹄糕
▲ 撈化
▲ 碗糕
▲ 土筍凍
▲ 蚵仔煎(海蠣煎)
▲ 燒肉粽
▲ 面線糊
▲ 蠣餅
▲ 沙茶麵
▲ 光餅
▲ 沙縣拌麵扁肉
看著看著肚子都餓了!
此次《福州市閩菜技藝文化保護條例(草案修改二稿)》提出,閩菜技藝文化,是指閩菜主流菜系福州菜在形成、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非物質文化的總稱,包括:
● 刀功、烹飪、果蔬雕刻、裝盤美術等製作技藝;
● 傳統飲食習俗;
● 歷史名店、名菜、名小吃等傳統品牌;
● 具有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文獻史料、民間文學以及相關作品;
● 與上述各項相關的代表性資料和實物。
草案擬規定,閩菜技藝文化擬實行保護名錄製度,由市商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閩菜技藝保護名錄,對擬列入保護名錄的項目,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對瀕臨失傳的品種和技藝等採用文字和數位化等科技手段等方式進行搶救,對已失傳的品種和技藝進行補救或者發掘;
在傳承與創新方面,草案提出:對列入閩菜技藝保護名錄的項目,可以評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符合條件的個人可以向市商務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評定為閩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由市商務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審並公示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 閩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可以向市人力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成立閩菜技能大師工作室。
● 擬鼓勵、支持教學、科研機構開展閩菜技藝文化理論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同時鼓勵、支持餐飲企業開展閩菜品牌建設,發展連鎖經營。對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福建老字號或者福州老字號的閩菜餐飲企業給予獎勵,鼓勵、支持利用閩菜技藝資源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菜餚(點心)新品和產業運作新模式,創作與閩菜技藝文化有關的書籍、影視、戲曲等文藝作品。
轉自 福州日報
想了解更多關於福州的那些事?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福州日報
微信公眾號
福州人都關注
掌上福州
蘋果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掌上福州
安卓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福州日報社微信矩陣
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