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陸軍第九師,蔣介石為什麼要取消他的番號,並改名為無名師

2020-12-12 阿勝說歷史

國民黨陸軍第九師,是一個英武之師,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後來蔣介石直接將「第九師」的番號取消,並改名為「無名師」,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就要從1939年一場戰鬥說起。

1939年秋季,日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廣州之後,開始繼續西進。

日本侵略軍,在岡村寧次的率領之下,直接集合第十三師團,第十六師團,還有坦克部隊、航空部隊,接近6萬餘人,直接進犯廣西地區。

按照岡村寧次的分析:

縱觀中國抗戰力量,以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西南地區兵力部署最為薄弱,面對日本的軍隊,可以說不堪一擊。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岡村寧次直接建議日本政府。在中國軍隊嚴防長江的形勢下,可以直接派遣大量部隊,直接拿下重慶。

然想要拿下重慶,必學先拿下貴州貴陽,想拿下貴陽,必須先進入廣西。

在這樣的分析之下,廣西就成為日本進攻的主要目標。

由於岡村寧次的報告上,表現了十分的有把握,日本大本營也直接同意了他的作戰計劃,我們稱之為「西南作戰方案」。

然而國民黨也不是吃素的,也分析出了當時局勢。

於是國民黨軍長李廷年,經過一番分析之後,立即率領第九師,新三十三師,急速地越過湘黔川邊境,奔赴廣西的賓陽地區,加強崑崙關的防守,準備在這裡與岡村寧次進行死戰。

然而狡猾的岡村寧次,並沒有決戰的打算,只是僅僅咬住第九師不放。在外,岡村寧次虛張聲勢,準備全力進攻新三十三師,可是暗中部署兵力,將第九師團團圍住。

第九師師長——鄭作民,早已經感覺不妙,立即構築工事,可是已經進入包圍圈,所有的努力都無濟於事,形勢相當的緊迫,不僅如此,與新三十三師的聯繫,也被岡村寧次切斷。

就在李廷年遲疑之際,岡村寧次立即指揮坦克部隊、飛機,直接向第九師的陣地,進行狂轟亂炸。為了不讓部隊全軍覆沒,鄭作民身先士卒,帶領隊伍不斷的突圍,在這個過程中,不幸中彈身亡,年僅38歲。

鄭作民,是一員虎將,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能夠當時師長,全部是用戰功換來的。曾經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型的戰役。

鄭作民犧牲之後,蔣介石立即派遣陳誠,帶領第七十六師,立即從湖南趕往廣西支援。在此之前,陳誠專門進行了動員大會,詳細的介紹了鄭作民的事跡,也說了廣西的戰況,並誓師「此去之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殺敵報效祖國,振興中華民族。」

一番動員之後,第七十六師各個士兵士氣高漲,與日軍在蓮花、牡丹山地區展開激戰。儘管第七十六師的兵力,武器裝備都比不上日軍,可是思想的力量是偉大的,同仇敵愾的氛圍之下,與日軍激戰10多個小時,終於迫使日軍想廣州地區撤退。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第七十六師,乘勝追擊,一直將敵人趕到連江口附近。隨後,陳誠帶領軍隊,迅速開往崑崙山布置防線,抵抗雷州半島的日軍。

在這場戰役中,陳誠的軍隊,直接消滅了岡村寧次,在賓陽地區的坦克部隊、傘兵部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蔣介石也親臨柳州,主持軍事會議,肯定了第二軍在崑崙山抗戰中的功勞,也為失去鄭作民這樣的一個猛將,感到惋惜。

就在這場會議上,蔣介石直接取消了第九師的番號,直接命名為無名師團。

蔣介石為什麼要這樣做,沒有人知道真正的意圖,也許是為了讓第九師這個番號,永遠定格於此,來紀念為抗日戰爭犧牲的了鄭作民。

相關焦點

  • 解放軍陸軍撤銷18個集團軍番號,新建的13個番號,為什麼從71開始
    17年4月,外交部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本,調整建立13個集團軍,番號各自為:中國解放軍陸軍第71、72、73、74、75、76、77、78、79、80、81、82和83集團軍。調節建立新的集團軍,是對陸軍機動性戰鬥部隊的全面性重構,是基本建設強勁的智能化新式陸軍邁開的重要一步,針對促進中國軍隊由總數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變化具備關鍵實際意義。
  • 他是國軍著名抗日將領,壯烈犧牲後,卻為何被國民黨污衊為漢奸?
    在近代的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大量的抗日將領,除了我們共產黨中的將領,還有來自國民黨的將領,比如薛嶽、張自忠、方先覺、孫立人、馬佔山等等,這些可以說都是蔣介石的得力戰將。我們今天繼續來為大家介紹一個來自國民黨的著名抗日將領。
  • 被蔣介石軟禁33年的陸軍上將,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恩怨情仇?
    還有一些也稱為中央軍的部隊,即所謂「嫡系中的雜牌」,其部隊主官親近蔣介石,但軍官中很少有人有上達天聽的關係。這種部隊屬於依附性質,在蔣介石看來可靠程度要差一些,必要時可以犧牲。經過一番博弈,1941年底,緝私總隊2、3、4團劃出獨立成軍,番號新編38師,孫立人為師長,隸屬66軍。新38師取得番號時間雖短,但歷史傳承相當深厚,非烏合之眾可比。至此,未來的新1軍基本盤打造完成。
  • 他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人,又是八大金剛,他究竟是誰?
    陳繼承,國民黨陸軍中將。他14歲畢業於江蘇陸軍小學堂第三期,後入陸軍第四中學。1924年5月,陳繼承任黃埔軍校教授部戰術教官,1925年1月,陳繼承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第一營營長。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10月10日陳繼承獲忠勤勳章。
  • 國共兩軍的兵力對比,國民黨的整編師和暫編師如何區分?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在完成了內戰的準備後之,悍然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並揚言要在三五個月之內消滅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那麼在內戰爆發的時候,國共兩黨軍隊的兵力對比如何?國民黨軍隊的整編師和暫編師又是如何區分的?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 民國期間軍閥部隊為什麼這麼看重部隊番號,打破頭都要去爭?
    李三萬摘要:民國期間軍閥割據派系林立,為什麼眾多擁兵自重的軍閥,對部隊番號這麼看重,甚至打破了頭都要去爭取一個番號?民國期間軍閥割據派系林立,為什麼眾多擁兵自重的軍閥,對部隊番號這麼看重,甚至打破了頭都要去爭取一個番號?因為,部隊有了正式的番號,就意味著國家層面的認可,是有合法身份的正規軍,行事便有堂堂之師名正言順的便利。
  • 民國奇案之1948年國民黨陸軍總醫院特大輪姦案
    一宗是景明樓美軍集體強姦案,20餘名美軍強姦30餘名中國「名媛」,一宗是發生在武漢陸軍總醫院的國民黨軍官輪姦案,6名國民黨軍官輪姦國民黨大校團長愛人陳愉。前案發生在8月,後案發生在9月,一時間,輿論沸騰,舉國皆知。一 基本案情1948年9月,國民黨軍官樓將亮因患肺結核在位於漢口解放大道黃埔路口的武漢陸軍總醫院住院治療。
  • 抗日名將李延年逃往臺灣後,大罵蔣介石,說:國民黨不敗才怪
    但他不甘碌碌無為過一生,在弱冠之年考入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從軍校畢業,李延年在東徵與北伐中表現出色,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升任排、連、營、團長先於同期同學。讓李延年一戰成名的,是1928年初,北伐軍在臨淮關之戰。
  • 國民黨少將為毛澤東盜軍用地圖
    毛澤東1949年9月19日邀部分國民黨起義將領遊覽天壇,後排右三為李明灝。歸國後,相繼任長沙陸軍講武堂少校隊副、廣州大本營軍政部銓敘科科長。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次年,先後任廣州陸軍講武學校教育長,攻鄂軍司令部參謀、參謀處長。1926年年6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十七師五十四團團長。次年月,升任第十七師師長。5月,他率第十七師在長沙招兵,恰適「馬日事變」。李明灝命第二團團長李隆光將在長沙的七十多名共產黨員喬裝本師官兵,以軍事演習為名,分別送出險境。
  • 他是蔣介石五虎將之一的福將,淮海戰役後他的結局如何了
    劉峙,1892年6月30日,劉峙出生於江西省吉安縣廟背村的一戶農民家庭,父親早年就被惡霸打死,後來他跟著繼父生活,1907年,劉峙決定投筆從戎,考入湖南陸軍小學第三期,後來還在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保定軍校在當時可謂是金字招牌。
  • 解放軍陸軍之最:最特殊的幾個軍,他們有什麼特殊之處?
    1952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軍開始籌建,這個軍的人員構成是:第45軍軍部及第134師、第135師;第44軍第130師、第131師。當時,在幾百萬中國軍隊中,第54軍的成立時間最晚,可為什麼又說第54軍歷史最悠久?
  •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的風風雨雨
    遠徵軍1942年以後入緬抗戰,所部陸軍第26軍93師,曾在中緬邊境的車佛南地區駐紮5年之久,遠徵軍潰敗後,許多部隊被一起合編為93師。所以,中緬泰老邊境的百姓,都知道93師,無論是遠徵軍的殘部,還是解放戰爭後被趕到金三角一帶的國民黨軍殘部,他們都自稱為93師。
  • 湖北籍國民黨陸軍上將共六人,其中有蔣校長的首席謀士,他是誰?
    但是,國民黨軍隊中依然有一些湖北籍的陸軍上將,其中一級上將一人,還是逃臺後才最終晉升為一級上將的,其餘上將全部為二級上將或中將加上將。下面我們就大致介紹一下國民黨軍隊的湖北籍陸軍上將們。「蔣介石首席謀士」、陸軍二級上將何成浚
  • 抗日名將王凌雲,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內戰過後,很多國民黨將領都跟著蔣介石去了臺灣,但是也有一些人沒有去,其中有個叫王凌雲的,在抗日時期還是個名將,如果不去臺灣,他可能要被關進戰犯管理所,所以為了防止被別人發現,他改名換姓後留在了大陸生活。誰知道最後他還是沒躲過制裁,而告發者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老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 他是第四軍軍長,1949年通電起義,蔣介石氣得連杯子都摔了
    我軍之所以用「新四軍」這個番號,就是源於當年北伐時,葉挺所在的「鐵軍」第四軍。但實際上,當時第四軍仍然存在,軍長是吳奇偉,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抗戰名將。吳奇偉是廣東梅州市大埔縣人,先後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1926年北伐時,吳奇偉擔任第四軍12師36團參謀長。
  • 國民黨為什麼那麼容易分裂?
    國民黨為什麼那麼容易分裂? 軍委會於8月26日決議,廢除以省命名的粵、湘、滇等軍事番號,並將之前的黨軍、建國軍等番號一律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寧漢對峙:國民政府第一次大裂變廣州國民政府的成立並不能根本解決國民黨內日益分化嚴重的問題。即使是黃埔軍校中,也有以共產黨員與國民黨左派學員組成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與國民黨右派學員組成的「孫文主義學會」兩個相互對立的學生團體。
  • 他曾是國民黨二號人物,白崇禧逼蔣介石下野,他一聲不吭遭蔣痛恨
    何應欽曾是與蔣介石並列的國民黨二號人物,在跟隨蔣介石的歲月裡發生了兩件事讓他漸漸被冷落,第一次是蔣介石下野,第二次是「西安事變」。1927年8月蔣介石和汪精衛鬧分家,南京和武漢同時出現了兩個所謂的「國民政府」,蔣介石聲稱必須先定武漢再北伐,但是卻遭到了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強烈反對。於是蔣介石便以下也來相威脅,沒想到白崇禧竟順勢答應了,這讓蔣介石一時尷尬萬分。當時唯一能為蔣介石說話的只有手握重權的何應欽,但是他卻一聲不吭,蔣介石無奈只得下野,這件事直接導致了蔣介石對何應欽的不滿。
  • 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黃埔多數是他學生,蔣介石親自為他題寫墓碑
    眾所周知民國時期作為國民黨總裁的蔣介石手下有「八大金剛」,這八人分別是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其中陳繼承雖然位居最後一位,但他在國民黨中的地位卻是非常高的,而且他也非常受到黃埔軍校畢業生的尊敬。
  • 張靈甫為什麼要上孟良崮?他是這麼想的,卻未能如願
    大家都知道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在其全面進攻被打破後,被迫改為集中兵力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在這樣的形勢下,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整編七十四師被蔣介石投入到山東戰場。1947年5月12日,在初期交戰之後,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開始曬軍向坦埠方向攻擊前進,其先頭部隊五十一旅以炮擊為先導,向當面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許世友部的阻擊陣地實施攻擊。當時,九縱的任務是牽引七十四師前進,即不能讓其攻擊速度過快,以便給穿插的部隊爭取時間,但也不能把七十四師打回去或是讓其原地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