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填補紅樹林截汙能力的研究空白

2021-01-21 金羊網

中國科學家填補紅樹林截汙能力的研究空白

金羊網  作者:李鋼 周惠宇 徐曉璐  2020-07-01

進一步加深了對紅樹林中毒害物質累積和循環規律及其對鄰近海域生態環境影響的科學認識。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實習生 周惠宇 通訊員 徐曉璐

過去的幾十年,紅樹林溼地被廣泛地應用於處理生活汙水、工廠廢水和礦業尾水,但有多少汙染物被紅樹林攔截尚不清楚;全球範圍內紅樹林中汙染物(營養鹽、重金屬和POPs)的相關研究大多數集中於海水、沉積物和底棲生物,在天然紅樹植物中有關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累積與循環的研究極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丘耀文研究員最新取得的研究成果,填補了全球紅樹林生態系統紅樹組織中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研究空白,進一步加深了對紅樹林中毒害物質累積和循環規律及其對鄰近海域生態環境影響的科學認識。

據介紹,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是(POPs)一類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累積性、半揮發性和高毒性,並通過各種環境介質(大氣、水、生物等)能夠長距離遷移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嚴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機汙染物。   

它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呢?國際上甚至專門為推動POPs的淘汰和削減、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POPs的危害,於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共同締結的專門環境公約,全稱是《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首批列入公約控制的POPs共有12種(類),它們被合稱為「骯髒的一打(Dirtydozen)」。POPs難於被分解,並通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使生物體達到中毒濃度。它還能以蒸汽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氣顆粒上,在大氣環境中做遠距離的遷移,它甚至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

還好,我們有紅樹林生態系統來治它。

紅樹林地處亞熱帶的河口與海岸帶,由於其高的生產力和發達的根系,紅樹林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如:天然的汙水處理場、生物的育嬰室和抗擊風暴潮等,佔全球熱帶森林面積僅0.7%的紅樹林、吸收了10%全球排放的CO2。

丘耀文團隊打開了研究紅樹林組織中POPs的新局面。

我國海南島有紅樹26種(中國27種),紅樹林面積(47.7 km2)約佔全國紅樹林面積的1/3。在前期重金屬研究的基礎上,他們選擇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紅樹林保護區(東寨港)和二個海南市級保護區(三亞灣和亞龍灣),系統地研究了紅樹組織(根、莖、葉和果)和沉積物中POPs的分布規律及其來源,並估算了紅樹植物對這些POPs的現存累積量、年吸收量、年歸還量、年儲存量及周轉期,並明確提出紅樹林在截留POPs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編輯:木青

相關焦點

  • 《中國冰川測繪研究》填補國內空白
    一部詳盡系統闡述中國冰川的形成、分布、狀態、面積、數量、冰儲量等的新著述——《中國冰川測繪研究》,經過成都軍區某測繪大隊37年系統研究問世,近日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總參謀部鑑定認為,這項成果填補我國冰川測繪研究空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社會效益,對我國冰川測繪和冰川資源調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 義。
  • 《孫開華評傳》長沙首發 填補一項湖湘歷史人物研究空白
    《孫開華評傳》在長沙首發 填補一項湖湘歷史人物研究空白 華聲在線3月1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寒露) 3月10日,由省社科聯、省湘學研究院、湖南文理學院主辦的《孫開華評傳》首發暨海峽兩岸孫開華研究學術交流會在湖南賓館舉行。
  • 填補研究空白 揭秘「中國好書」中的南京秘密
    填補研究空白「中國好書」中的南京秘密由中宣部指導、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選的「中國好書」,已成為中國圖書出版界和愛書人士的圖書「奧斯卡」。「萬裡挑一」甄選出的書單,不僅成為國內最權威的圖書推薦榜之一,更為讀書人提供了更明確的選擇。
  • 拆違截汙加生態治理,汙水不再直排「風水塘」
    據黃埔區河長辦介紹,在開展河湧整治工作的同時,也對雙崗湧周邊的小微水體尤其是城中村魚塘採用「先控源截汙,再清淤疏浚,後生態修復」的建設模式進行治理,實現水體生態修復。 拆違1.5萬餘平新建截汙管1萬餘米 雙崗湧主湧發源於文衝街狀元山,支湧在白沙市匯入主湧,轉向南匯入珠江。
  • 《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填補空白
    本報訊 《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發布會日前在呼和浩特市舉辦,該書的問世填補了內蒙古歷史地圖研究的空白。    《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由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學術機構從事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蒙古史以及內蒙古地方歷史和考古研究卓有成就的13位學者負責編撰,內蒙古自治區地圖院製作,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書中地圖共計79幅,包括序圖、歷史沿革地圖和地名索引三部分。
  • 福州屏東河截汙4月底前完工
    春節期間,屏東河截汙工程施工人員仍堅持施工。  正月初六11時許,屏東河截汙工程觀風亭段現場,機械不停地調運圍堰沙袋,十多名工人在河底整理沙袋,另有多名工人站在河底查看檢查井。2017年,屏東河被納入福州鼓臺中心區PPP水系綜合治理項目,採取「清淤、截汙、活水」及沿河景觀提升的綜合治理措施。  鼓樓區建設局方面介紹,治理項目中最重要的截汙工程,從去年9月開始,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河底截汙,主要範圍為屏東河冶山路至湖東路段;二是河岸管道截汙,主要範圍是冶山路至華林路段。
  • 蕭山大浦河:截汙納管工程全面開工
    大浦河截汙納管工程已於近日正式進場施工,這是城區率先開工的河道截汙納管項目,通過截汙納管根治河道「黑臭病」。  大浦河上了「黑臭榜」  大浦河位於新區,東連山北河,西接官河,橫貫新區東西,穿越腹心地帶,河道兩側分布著人民廣場、歌劇院、銀河公園、水景公園以及大量的住宅小區,是新區的主要景觀走廊。
  • 填補空白,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長徵八號的首飛成功,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的空白,也為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創造了條件。填補空白,瞄準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需求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迅猛發展,長徵六號、長徵十一號、長徵七號、長徵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相繼飛入太空,取得了北鬥導航全球組網、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一系列重要成果。「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各自的定位和使命不同。」
  • 推薦一種新型的自控截汙裝置-浮筒閥
    浮筒閥推薦一種新型的自控截汙裝置-浮筒閥是不使用機械式裝置,是成套一體式設備,利用水位和浮力,重力實現浮筒閥對截汙管口的開啟和閉合。浮筒閥適用工況1、小區、道路、河道排放口等現狀合流管截汙2、合流及分流狀態下初期雨水截流3、汙水水位過高時,防止汙水倒灌至雨水系統4、汙水管負荷較大情況下限流,避免大量雨水衝擊汙水系統
  • 清漂截汙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萬人行動,今日啟動
    ↓↓↓清漂截汙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萬人行動這是巴南給出的實打實的舉措已於今日(5月21日)在全區範圍內正式啟動且廣泛發動幹部、群眾的力量推動城鄉環境眾管、眾護共建美麗山水之地萬清漂截汙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萬人行動
  • 中科院研究員15年深入藏南 填補「中國地圖的空白」
    世界豎版地圖(郝曉光 供圖)人民網武漢1月7日電 (周雯)打破了400多年來橫版地圖一統天下的局面,將世界「豎」起來了的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郝曉光,近來正忙著另一件大事:將15年來填補藏南地名空白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書名叫《輿圖依舊抱河山
  • 20載磨一劍:濱海城市地表徑流汙染研究
    礁石濱海地區水系、溼地、海灣的填埋以及亞熱帶地區紅樹林面積的快速減少,致使河口、水系納潮交換能力和抗拒颱風暴潮的自然能力不斷衰退,導致自然海岸線的侵蝕和人工岸線的安全隱患增大。各種截汙系統截汙流量、截汙口限流措施、混流汙水的調蓄措施與各種水處理手段應運而生。濱海城市截流系統所不同的是還要面臨潮起潮落的海水倒灌問題,包括汙水廠進水濃度波動問題以及含鹽量超標問題。河口潮流界內水面與陸域地面高程相差無幾時,合流制的沿河截汙口面對海水倒灌和雨季排澇的雙重問題,從這一點思考,分流制排水系統在濱海城市規劃和建設是優先選項。而之前,合流制低級別處理、深海海洋處置曾在濱海城市風靡一時。
  • 源頭截汙雨汙分流徹底「治癒」新圳河
    據新安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截汙口整治方面,經寶排公司進一步排查發現,新圳河河段自留仙三路至出海口,明渠排放(汙)口共計31個。&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nbsp&nbsp&nbsp&nbsp源頭截汙雨汙分流徹底「治癒」新圳河&nbsp&nbsp&nbsp&nbsp
  • 荔灣海南村截汙納管工程正式動工!
    守護綠水青山,守護美麗家園,荔灣頻出大招、繼續發力,加快推進城中村截汙納管工程建設,深入推進環境治理!近日,中南街在海南村菊樹湧邊舉行海南村截汙納管工程開工儀式,正式拉開了中南街截汙納管和自來水改造等多個民生工程項目的序幕,這也是荔灣區首個第二批截汙納管工程進場施工的城中村。
  • 畜禽糞汙資源化真的很難?「截汙建池、收運還田」是關鍵
    廣西南流江流域針對生豬養殖汙染問題,創造性地實施了「截汙建池、收運還田」的治理方案,南流江水質3個月內從劣五類改善為三類並穩定保持。這一做法,避免了「禁養」「清拆」和壓產減欄等方式對生豬養殖業以及農戶生計的不良影響,得到了養殖戶和種植戶的廣泛積極響應,實現了環保與產業協調同步和環保優化產業發展。
  • 《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島籤約 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空白
    這部《全集》是對雲岡石窟紋飾的研究,將填補雲岡石窟研究的空白。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在致辭中說,《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填補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空白
    地區新聞史的研究,近年來在我國開展得紅紅火火,一部部地區新聞史正在面世。而少數民族的新聞傳播史研究,也在向縱深拓展。於鳳靜教授的這部《當代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就是系統梳理、深入開掘的一部專著,填補了地區新聞史研究和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的一項空缺。
  • 書林|《中國古橋志》:填補我國橋梁建築研究領域的空白
    本書對新中國發展歷程的梳理和分析,對黨史、新中國史研究的真知灼見,有助於讀者科學認識、正確把握黨史和新中國史。 (樊宣)中國古橋志茅以升先生曾說「橋梁是一國文化特徵」,中國古橋是中華古代文明的見證,蘊含著千百年傳統文化的精髓。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大爪子 短胳膊 體型「迷你」  據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屈婷)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發現和命名了兩種新的恐龍
  • 臺東海邊意外挖出1600年前遺址 填補台歷史空白
    臺東海邊意外挖出1600年前遺址 填補台歷史空白 2014-07-27 10:29:59臺灣《中國時報》圖   中新網7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南回公路拓寬及截彎取直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不過興建中的金侖高架橋下,一個距今1600年前的虷仔侖遺址卻悄悄出土,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郭素秋表示,遺址屬於三和文化,探坑挖掘顯示遺址保存狀況良好,發掘的文物將有助於填補臺灣空白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