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鄰國緬甸,是如何被英國滅亡的,國王流放哪兒?

2020-12-17 地圖帝

緬甸族,位於南亞最東邊,大致在若阿山脈、帕特凱山、高黎貢山、撣[shàn]邦高原圍成的盆地中。伊洛瓦底江從北往南貫穿整個緬甸族區域,河水滋潤緬甸土地,使這裡成為相對隔絕的一片沃土。

緬甸母親河伊洛瓦底江,全長約2170公裡,緬甸第一大河。中國古稱大金沙江,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指出:「雲南亦有二金沙江:一南流北轉(長江上遊金沙江);一南流下海(伊洛瓦底江)。

緬甸中部的蒲甘,是座千年古城,修建於849年,鼎盛時期有上萬座佛塔,如今依然在原野、田地間星羅密布2000多座佛塔。

圖-緬甸佛塔

中國與緬甸的淵源,大致可追溯到南宋時期,當時雲南地區有一個大理國,疆域直抵緬甸東北部。南宋滅亡,大理也被元朝所滅,元兵一路南下滅亡緬甸蒲甘國。元朝最初在這裡設立緬中行省,後來併入雲南雲南行省。

不過元朝戰爭多,時間也短,不久後緬甸就脫離雲南獨立出去。在明朝萬曆時期,緬甸東籲王朝甚至取得雲南西南部分領土。明清之際,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逃到緬甸,後被送返吳三桂處置,這位南明末帝也間接死在緬甸人手上。

圖-緬甸女孩

清朝建立後,緬甸也開始內戰,最終建立一個好武的貢榜王朝。清朝初期,貢榜王朝試擴張的方向,轉到西北方的阿薩姆地區。

阿薩姆族(又稱阿豪姆族)與中國雲南的傣族、泰國的泰族、寮國的老族同源,只是在不同地域稱呼不同。阿薩姆人生活在雅魯藏布江中遊,地處青藏高原與帕特凱山之間,與孟加拉人為鄰。

圖-緬甸民族

為避免阿薩姆向清朝求援,緬甸在1788年主動向清朝稱臣朝貢,成為清朝藩屬國。出兵緬甸是乾隆十全武功之一,也是最有爭議的一件武功,就結果來說還是不錯的。

緬甸於1822年徹底佔領阿薩姆地區後,發現一群西洋鬼子英國人正虎視眈眈。此時的英國已經佔領印度族和孟加拉族的地盤,正要繼續東侵,遇到緬甸這個擴張中的民族。

圖-緬甸女孩

英國軍隊進入阿薩姆地區,與緬甸駐軍展開激戰,不過這並非主戰場。英軍艦隊大舉進犯緬甸沿海地區,兩三年時間便奪取緬甸西部和南部沿海許多地方。到1825年,包括仰光在內的很多重鎮,都落入英國之手。緬甸此刻才知日不落帝國並非浪得虛名,一方面與英國談判,一方面從阿薩姆地區撤兵回來加強首都的防禦,此後阿薩姆落入英屬印度之手。

英國雖然有絕對軍事優勢,但在南亞兵力不足,也只好暫時接受緬甸的求和。緬甸被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邊是以仰光為中心的下緬甸,由英國人控制;北邊是以蒲甘為中心的上緬甸,是緬甸保留的國土。

圖-緬甸女孩

戰敗後貢榜王朝內部分歧日益嚴重,敏東王決定從蒲甘附近的阿瑪拉普拉(Amarapura)退避三舍,遷都到曼德勒。

從蒲甘到曼德勒,逆流而上約150公裡,上緬甸的安全係數大增。當然敏東王把戰敗的罪責推到前任蒲甘王身上,並宣布前都城不吉利,以安軍民之心。

圖-緬甸女孩

在英屬印度殖民地,印度族算是對英國人最順從的民族,英國人啟用大量印度族人,協助他們管理廣大的殖民地。隨著這項政策的推進,英國逐漸蠶食緬甸剩餘的領土,遭到緬甸頑強抵抗後,這個過程經歷了漫長的70年。英國人在印度族的協助下,在1886年全據緬甸,緬甸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圖-緬甸女孩

緬甸末代國王錫袍王與王后素蒲叻雅,被英軍流放今印度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瀕臨阿拉伯海,即使錫袍王汪洋興塔也不是面向緬甸。流放地不在繁華的孟買,而是該邦南部偏遠的勒德納裡,這裡如今人口仍只有十幾萬,在人口眾多的印度絕對是偏遠小鎮。

相關焦點

  • 印度末代皇帝,不願做英國傀儡,通令全國抗英,兵敗流放緬甸至死
    電影中的章西女王、巴哈杜爾·沙二世歷史就是這麼有戲劇性,1853年印度章西王國甘加達爾國王離世,他沒有子嗣,英國正好利用條約吞併章西王國的領地,但英國人遭到了章西王國臣民的強烈反抗,領導章西臣民抗英的是甘加達爾國王的妻子葩依王后。
  • 你知道緬甸歷史上是什麼樣子的嗎?英國將緬甸納為一省
    緬甸歷史自史前從伊洛瓦底江開始,10世紀起緬族、孟族等族建立起結合印度教與佛教之王朝。緬甸經歷蒲甘,東籲(東固)等王朝,到19世紀末最後的王朝貢榜滅亡。 阿瓦王朝是一自1364年至1555年統治上緬甸地區的王國。阿瓦王朝繼承自敏塞王國,彬牙王國和實皆王朝,而這些王朝自13世紀晚期蒲甘王國滅亡時,已經開始了其對中部緬甸的統治。就如很多緬甸小國般,阿瓦王朝是由緬族同化的撣族王統治。
  • 緬甸貢榜王朝徵戰史:英國是如何將緬甸變為「英屬緬甸」的?
    緬甸女性在東南亞的歷史中,歐洲殖民時期確實重要。對其他身在曼德勒朝廷的人來說,朝覲程序永遠比入侵問題更重要:對於外國人在國王面前該不該穿鞋,英國和緬甸雙方都有所堅持。拒絕英國的最後通牒之後,國王錫袍的決定,也改寫了緬甸的命運,1885年11月,英國軍隊發動第三次英緬戰爭。
  • 我們的鄰國緬甸為何一直戰亂不斷?李光耀:此生我已放棄緬甸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從古至今,歷經磨難,最終迎來了偉大復興,而我們作為令人驕傲的華夏兒女,也一直無時無刻不在感念先輩們為我們的犧牲和付出,畢竟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如今的中國已經迎來和平,而在我們鄰國緬甸,卻一直戰亂不斷,哪怕邁入新社會,卻仍然內外矛盾繁多,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 緬甸末代皇帝被兩個女人擺布,亡國後被流放到印度小城!
    眾所周知,英國通過三次英緬戰爭,把緬甸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而當時統治緬甸的是都城位於曼德勒的貢榜王朝。1885年11月28日,英國人攻入曼德勒,要求緬王24小時之內投降,時任緬王錫袍被逼無奈,第二天就打開宮門向英國人投降了。
  • 緬甸的印度二手潛艇剛到貨 就被鄰國盯上了 歷史上這兩國是世仇
    緬甸的印度二手潛艇剛到貨 就被鄰國盯上了 歷史上這兩國是世仇據印度媒體報導,緬甸海軍已經接收了印度海軍二手基洛級潛艇「辛杜維爾」(INS Sindhuvir)號,該艇將在12月24日緬甸海軍紀念日服役。「辛杜維爾」(INS Sindhuvir)號為基洛早期外貿型877EKM,服役於1988年8月26日。
  • 曾經輝煌的緬甸王國是如何淪落的?
    首先,讓我們將目光移到1852年3月的一天,只見有一艘英國的船隻進入到了仰光河流域,向著緬甸的首都仰光悄然駛去。那麼,這艘船是幹啥的呢?它是奉英國駐印度總督的命令前往緬甸傳達最後通牒的。那麼,英國總督為何要向緬甸國王發出最後通牒呢?原來,儘管十七世紀末期的時候,英國強盜被緬甸軍隊打的落花流水。然而,他們卻始終並不甘心那一次的失敗。
  • 緬甸歷史上強盛的「蒲甘王朝」,是如何從興盛走向滅亡的?
    緬甸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在緬甸歷史上,蒲甘王朝(849-1287年)是一個國力相對強盛,社會繁榮的朝代,在阿奴律陀在位期間(1044-1078年),建立起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宋史》 稱:「 今蒲甘,乃大國,不可下視附庸小國。」2019年7月6日,緬甸蒲甘文化地區正式成為緬甸的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
  • 巔峰時的緬甸有多牛?擊敗大清西徵印度佔領泰國,終成英國殖民地
    羅馬帝國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塊大陸,廣闊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海,有著燦爛輝煌的羅馬文明,最終還不是由分裂走向滅亡。而緬甸,作為東南亞的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並不是很大,甚至放在東南亞地區都不算是強國行列,一直以來靠著農副產品發展,發展得十分緩慢,被評為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是其實它是一個文明古國,而且還有過一段非常輝煌的歷史,擊敗大清,西徵印度,佔領泰國,可惜最終還是成為英國殖民地
  • 緬甸蒲甘王朝將蒙元使者斬殺,忽必烈興兵緬甸國王負荊請罪
    蒲甘王朝(849年——1369年)是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建立者披因比亞,因定都蒲甘而得名,蒲甘王朝剛建立時,緬甸境內還是四分五裂,蒲甘王朝是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但經過多代君主的努力,實力越來越強大,到了慶曆四年(1044年),阿奴律陀繼承王位,雄才大略的他在嘉祐二年(1057年)消滅了緬甸境內的所有勢力,統一緬甸全境。
  • 如今軍閥割據的緬甸,卻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吞併泰國還敢撩撥乾隆!
    說起緬甸這個和我們西藏和雲南接壤的鄰國,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就三樣:翁山蘇姬、內戰和翡翠,除此之外,存在感極低。 在18世紀最巔峰的時候更是滅亡泰國,還撩撥乾隆,幾次擊敗大清朝,妄圖吞併雲南。 緬甸崛起 根據史料,緬甸地區在1世紀左右就出現了一些封建王朝,但都各自為政,互相攻伐。7世紀,出現了一個驃國,統一了現柬埔寨西北側的緬甸地區,但是9世紀被南詔國所滅,之後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
  • 緬甸這個國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蒲甘王朝確立了佛教在緬甸國教的地位,其對緬甸的文化產生了深淵地影響。1004年蒲甘王朝派人向北宋稱臣,但是當時的緬甸和北宋並不接壤,兩國之間還隔著一個大理國。1253年蒙古人佔領四川後繼續南下消滅了大理國,蒙古人開始與緬甸發生接觸。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並開始以天朝上國自居,在建元之後忽必烈遣使要求蒲甘國王稱臣,但沒有得到回應。
  • 泰緬大戰300年,國王都曾變俘虜!如今泰國卻成緬甸人的天堂!
    泰國內政部常務秘書長查猜就也鄰國緬甸政變一事作出相關指示,要求泰緬邊境地區各府的官員密切關注邊境的相關新聞和消息,相關部門要嚴厲打擊偷渡、非法越境的行為,並且不允許任何團體在泰國領土上進行可能影響國際關係的政治運動。
  • 曼德勒,緬甸史上三大王朝中心,今日被看好的經貿城市
    諸葛亮以幾個月時間率軍兵分三路徵討南中,跟蜀南各地叛亂夷帥作戰,光是在雲南四川轉來追去就忙乎不停,如何還能率領大軍人馬翻山越嶺打到蒲甘?恐怕所謂武侯南徵碑,只是城中漢人假託設立的界柱,卻也說明當時蒲甘已有一群為數不少的漢人居住。
  • 周邊鄰國如寮國,緬甸,越南、柬埔寨等國對中國態度如何?
    緬甸外交風向標長期向北,無論反華勢力如何猖獗,依然動搖不了緬中友好關係,緬甸政府在不同時期或曾有過親美反華的—時衝動,實則歷史已斬釘截鐵地堤醒緬甸,貿然充當反華橋頭堡,明晃晃的—條死路,君不見,抗倭白骨今安在,雖遠必誅徵滇緬。
  • 為何泰國人如此尊敬國王?
    對於泰國人的這種想法,讓我們一般人感到十分奇怪,但是在他們自己的國度卻一點都不奇怪。這一切都源自歷代國王對於百姓施加的恩德。大約從明朝末期開始,清朝佔據明朝大部分疆土之後,朱元璋的子孫後裔們就只能不斷地往南方逃亡,當時南明最後一任皇帝永曆皇帝就逃到了緬甸的國境之內,一開始還被緬甸國王派兵保護著。但隨著清軍的大兵壓境,緬甸不得不把永曆皇帝交出去。
  • 半個中國人,開闢了泰國一代王朝,讓所有泰國國王擁有中國姓
    1760年,泰國的鄰國緬甸突然殺上門,一路高歌猛進,將泰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鄭昭一路拼殺,奈何敵人太強大,他也只能一路逃跑。到了1767年,建國400多年的阿瑜陀耶王國竟然被緬甸滅國,連國王都餓死了。鄭昭雕像而緬甸又偏偏在這個時候,惹了一個不該惹的國家——大清王朝。清緬戰爭爆發,乾隆皇帝派兵出徵緬甸,緬甸面對強敵,只能全力應付。
  • 東南亞的越南、寮國、緬甸與我國接壤,這三國與我國關係如何?
    我國是世界上陸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有14個鄰國,分別是:北朝、俄羅斯、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我國14個陸上鄰國)除此以外,我國還有8個海上鄰國,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泰國(我國海上鄰國)由於鄰居特別多,一些糾紛在所難免,尤其是和印度、不丹兩國的邊界糾紛較為嚴重。
  • 緬甸王朝最後的國王:娶了三個同父異母妹妹,女兒死後沒錢下葬
    1916年12月19日,在印度一個靠近阿拉伯海的港口城市拉特納吉,一個名叫錫袍的緬甸男人去世,享年57歲。誰能想得到,這個默默死亡的男人曾是緬甸的國王,有著無上的權力,曾是緬甸最高的王者。錫袍是緬甸的末代國王,是貢榜王朝的末代國王。他生於1859年1月1日的緬甸曼德勒,由敏東王一個不受寵的妃子所生。為了討好自己的父親,錫袍研究佛經, 並通過了pahtamabyan宗教考試,得到了父親和首席女王的尊重和認可。
  • 周邊鄰國如寮國,緬甸,越南、柬埔寨等國,對中國態度到底如何?
    而在東南亞地區,我國和緬甸的關係,看上去還不錯,當然這也僅僅是看上去不錯而已,兩個國家談不上有什麼深厚的友誼,更別說是鐵哥們了。在緬甸國內,並不是鐵板一塊,整個緬甸分為兩大派系,被西方人追捧的民主之花翁山蘇姬擁有大量的支持者。另一方面,緬甸軍方則把持著槍桿子,是緬甸國內最強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