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學家柳宗元曾為樂平這位女子撰寫碑文

2020-12-25 騰訊網

樂平因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戲曲文化繁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歷史遺存保留較豐富,贛東北地域文化特色鮮明,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在我市組織相關人員編寫的《山翥洎靈——歷史文化名城樂平闡微》一書中,就有對樂平傳統文化資源系統記載。為了讓大家對我們樂平的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本平臺會陸續推送相關文章。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著名文學家柳宗元為樂平孝女饒娥撰寫的碑文。

柳宗元悼饒娥撰寫碑文

在距樂平市區18公裡的接渡鎮蓮湖洲村的上遊、樂平古十景之一「淚灘雙月」之地,有一個名叫「淚灘村」的千年古村,村旁有一山側臥於河邊,因山形如虎,而被稱為虎山,河因山而變,形成一深潭,人喚虎山潭。只因虎山潭的沙灘曾發生過一個孝女悽婉動人的故事,而被後人稱作淚灘,坐落於灘邊上的古村也因灘而得名「淚灘村」。

正史《唐書》載名的孝女饒娥(749—762),就是唐代樂平淚灘村人。饒娥父親饒績下河捕魚遭遇狂風大浪,而船傾入河中,風停浪靜後,卻不見屍首浮出水面。饒娥則跪守在河灘上,哭了三天三夜,耳鼻流血,氣絕身亡。為了紀念這位只活了14歲的孝女饒娥,當地人們為她修建了饒娥祠,以彰其大孝之美德。

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時代,饒娥事跡感動了當時的朝野上下。約二十餘年後,隨父在江西、湖南一帶遊歷(784—788)的著名文學家柳宗元為饒娥撰寫了《饒娥碑文》,碑文為四言體,共334字,其中寫道 :

饒娥,饒人,饒姓,娥名,世漁鄱水(註:唐以前樂平銅山港口以下均稱鄱水)。娥為室女,淵懿靖專。雖小家,未嘗出遊。治葛,供女事循整,鄉閭敬式。娥父醉漁,風卒起不能舟,遂以溺死,求屍不得。娥聞父死,走哭水上,三日不食,耳鼻流血,氣盡伏死。明日屍出,黿魚鼉蛟浮死萬數,塞川下流。鄱旁小民悲感怨號,以為神奇。縣人鄉人會錢具儀,葬娥鄱水西橫道上。追思不足,相與作石,以詒後世。其辭曰 :

生德無類,氣靈而休。嗟茲孝娥,惟行之周。淵懿含貞,好靖不遊。纖葛絺紵,克供以修。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飲酒不節,死乎風濤。匍匐來哭,號天以呼,顏目耳鼻,膏血交流。三日頓踣,氣竭形枯。父屍既出,孝質已殂。龜鄨黿鼉,有蛟洎魚,充流溢岸,旁出仰浮。見怪形異,適與我謀。鄱民哀號,或以頌歌。齊女色憂,傷槐罷誅。趙姬完父,操棹愛謳。肉刑不施,漢美淳于。烈烈孝娥,水死上虞。娥之至德,實與為儔。恆人有言,惟教是圖。懿茲德女,家世不儒。奇行特出,神道莫酬。窮哀罔洩,終古以留。鄉人好禮,愛立茲丘。建銘當道,過者下車。

該文被編入《柳河東集》,舊時各版《樂平縣誌》均載之。清代因書寫端莊秀麗而被道光皇帝「欽點翰林」的湧山厚田人石景芬,曾書寫全文並鐫刻為碑,該碑現收藏在樂平市博物館。

註:凡屬於本公眾號原創的內容,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

值班領導:汪益達

責任編輯:徐凡林

來源:樂平文化與鄉賢

作者:徐行溥

相關焦點

  • 柳宗元在零陵十年,寫了《捕蛇者說》,《永州八記》是哪八記呢?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柳宗元,作為文學家他是成功的,多部作品流傳千百年,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中學學過的《捕蛇者說》,他的《永州八記》更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重大。而作為政治家,柳宗元是失敗的,就像蘇東坡一樣,他們都太過正直,一生的仕途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柳宗元為官期間任職最久的是湖南永州,他從長安被貶到永州後謫居十年。
  • 唐代方外之地 今朝幸福之都——探訪為紀念柳宗元而建的柳侯公園
    今天,頓悟時光來到廣西柳州市,探訪一座為紀念柳宗元而建的公園——柳侯公園,這是廣西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柳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他被謫任柳州刺史。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四年,傳播儒學,教化民眾,解放奴婢、種柑植柳、開荒挖井,發展生產,他的「民本」思想對後世官員有著深遠的影響。柳宗元和柳州有著生死不了情。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於柳州,享年47歲。柳宗元在柳州的為民務實,讓他留下了千古好名聲。
  • 他是一個外國傳教士,究竟做了什麼,康熙親自為他撰寫祭文和碑文
    在康熙年間,有這樣一個傳教士,他死後享有溢號,並且康熙親自為他撰寫祭文和碑文,他是誰,究竟做了什麼?他叫南懷仁,原名Ferdinand Verbiest,字勳卿,是比利時人。生於1623年10月,從小就入會修道、讀書窮理,最終是學富五車、博古論今。順治十四年(1659年),隨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東渡來到中國。
  • 樂平歷史與文化
    舊時贛東北包括皖南一帶曾有一俗語廣為流傳,說是「樂平燒酒婺源傘,河口(鉛山縣城)女子不用鹼(亦說揀)。」說的是傘和燒酒分別是婺源和樂平的主要特產。樂平盛產糧食,城鄉普遍以餘糧釀酒。以大米釀製的稱「米酒」,以稻穀釀製的叫「谷酒」,統稱「樂平燒酒」,為樂平大宗傳統外銷商品,除供應附近各縣外,還大量銷往南昌、九江、武漢、安慶、蕪湖、南京、鎮江、福州等商埠。
  • 在水之湄——行走在鸕鷀埠(江西樂平)
    「淚灘雙月」在樂平的風景名勝中是可以與「洪源仙境」相媲美的大景點。 樂安江歡流到這裡,遇見了一座虎山,虎山俊秀,低首與一江清水眉目傳情。相傳八月十五月圓之夜,潭水中央能依稀看見兩輪朗月,若即若離時隱時現,蔚為奇觀,雙月潭因此而得名。之所以稱為淚潭,是因為14歲的少女饒娥得知父親溺亡的消息在江邊痛哭,血淚染灘而亡。故事雖悲痛,卻也沒有那樣驚天動地讓人生死難忘。
  • 輯錄毛主席為紀念碑撰寫的碑文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裡崎嶇,為國效命。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鑑臨之,皇天后土。尚饗!」
  • 屈原誕生地——秭歸樂平裡
    至今保存著大量關於屈原的遺蹟遺址,如屈原宅、屈原廟、樂平裡牌坊等。清澈的鳳凰溪從深山裡走來,穿坪而過,為樂平裡的田畝和村人提供了生命的源流鳳凰溪走到樂平裡牌坊那裡徘徊復徘徊,不肯潺潺而去,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回流,從而被樂平裡人名為一景曰「回龍鎖水」。
  • 柳宗元的代表作「永州八記」
    所謂「永州八記」是指柳宗元在永州所寫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袁家渴記》《石渠記》和《石澗記》等八篇山水遊記文章。 「永州八記」歷來被人們公認為是柳宗元山水遊記的代表作。據統計,現存《柳宗元集》中收錄的山水遊記文,其中有二十七篇作於永州。
  • 柳宗元的《封建論》
    群之分,其爭必大; 大而後有兵有德。又有大者,眾群之長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屬,於是有諸侯之列,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諸侯之列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封,於是有方伯、連帥之類,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連帥之類,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人,然後天下會於一。是故,有裡胥而後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後有諸侯,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帥而後有天子。自天子至於裡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
  • 人文齊魯|五峰山蓮臺山靈巖寺,這位金元文人都有遊記
    杜仁傑《泰山天門銘》碑文有幸的是,他在汴梁期間結識了文學家元好問和其他一批文人,這為他以後的文學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間也曾西遊講學於鄭州、洛陽等地。金正大四(1227年)六月在汴梁考中進士。這時,金都汴梁又受蒙軍威脅不能久居,便與當年好友張澄、麻革等同去內鄉,投奔任內鄉縣令的元好問。
  • 古詩賞析第七首:柳宗元《江雪》
    作者簡介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思想家,中唐著名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曾任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參與了王叔文、王伾領導下的政治革新運動,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史稱「永貞革新」。改革遭到保守派反對,宦官等發動政變,擁立新皇帝,改革失敗,柳宗元等八人都被貶為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柳宗元被貶到當時荒蠻的永州任司馬十年。
  • 一千年前柳州老市長,柳宗元眼裡的柳州八景,你知道幾個?
    廣西柳州,古八景之一「龍壁回瀾」,「龍壁」,是柳州市東北方向柳江邊的一座小山,名為龍壁山,龍壁山海拔為二百一十八米,長度一千五百米,在靠柳江一面形成猶如刀削的絕壁,柳江在柳州市區七拐八繞後到了這裡被龍壁山阻擋,形成了一個幾乎九十度的大轉彎,向東流去,因此就有了古人眼中的盛景——「龍壁回瀾」。
  • 柳宗元筆下的鈷鉧潭究竟在哪兒?
    唐代柳宗元曾寫有非常有名的《永州八記》,文中有兩篇文章與鈷鉧潭有關,一篇是《鈷鉧潭記》,另一篇是《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東(現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關於柳宗元筆下的鈷鉧潭的真正地址在哪裡,由於時過境遷,有不同的說法。
  • 樂平南大門一秧畈|走遍樂平
    秧畈是樂平眾埠鎮的一個村,在眾埠鎮的南邊約五公裡路程,離樂平縣城三十幾公裡,與弋陽大村莊邵畈村相鄰,名符其是的樂平南大門。秧畈街道秧畈是樂平的南大門,地理位置重要,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秧畈和邵畈屬於「紅」、「白」兩區對壘之地,為防止紅軍北擴,秧畈曾駐紮國民黨一個正規連隊的兵力,約百來號人,外加一地方保安團,這些國民黨兵「痞子」經常到邵畈蘇區燒殺掠奪
  • 不一樣的歷史 柳宗元和曾鞏除了詩人的另一面
    柳宗元,本身出身於官員家庭,典型的官四代,但是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家中世代為官的條件並沒有給他帶來不好的優越感,他積極向上,思想新潮,他一開始的仕途並不順利,但是家庭的原因讓他是接觸的人和事多,對於當時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的認識和自己的看法,也是這些認識,讓他成為了新革命的重要人物。
  • 詩詞 | 柳宗元《江雪》
    賞析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鍊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 未來講堂|柳宗元《江雪》 誦讀:陳志峰
    今天,由資深播音指導陳志峰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江雪》。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唐代詩人、文學家、思想家。參加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
  • 走遍樂平|塔前鎮藍橋村——曾是科山半壁江山的村莊!
    與下藍橋、月湖的操姓為一家。月湖村本姓王,清末,藍橋一操姓男丁到此村入贅,而後操姓發展非常快,目前已有七八十戶,而王姓逐漸減少,目前只有十幾戶。據載,操姓來源於三國時曹操之子曹休,為了避免奪位之爭而改姓操。譜載,操姓尊西漢曹武公為始祖,武公為西漢官僚,曾有功於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