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外國傳教士,究竟做了什麼,康熙親自為他撰寫祭文和碑文

2020-12-11 木頭人侃歷史

歐洲傳教士為了打開中國的傳教之門,他們用歐洲相對發達的文明打擊著中國人的文化觀。他們翻譯了西方科技著作,詳細介紹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在康熙年間,有這樣一個傳教士,他死後享有溢號,並且康熙親自為他撰寫祭文和碑文,他是誰,究竟做了什麼?

他叫南懷仁,原名Ferdinand Verbiest,字勳卿,是比利時人。生於1623年10月,從小就入會修道、讀書窮理,最終是學富五車、博古論今。順治十四年(1659年),隨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東渡來到中國。協助時任欽天監監正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掌管歷事,並編制了《康熙永年曆法》。

然而他的第二份差事更厲害,官拜工部右侍郎,主要負責製造大炮。在平定三藩時,康熙口諭兵部,大軍進剿須用火器,著治理曆法南懷仁鑄造大炮,輕利以便涉」。康熙王朝所造的905門火炮中,有一半與南懷仁有關。在平定王輔臣叛亂時,南懷仁與工匠們僅用28天,就造成了20門紅衣大炮。

南懷仁設計的三種火炮被選入清代國家典籍—《欽定大清會典》。第一個時是《神威將軍炮》,

「前弇后豐,底如覆笠,重400斤,長六尺七寸。其二是《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前弇後微豐,底如竹節。重自三千六百斤至七千斤,長自九尺六寸至一丈一尺一寸。其三是《神功將軍炮》,「前弇後微豐,底如覆笠」,重千斤,長七尺,不鍥花紋,隆起五道,近口為照星。

南懷仁寫下了有關清代火炮的重要專著——《神威圖說》,可惜的是已經找不到抄本。南懷仁也因此獲得非常高的榮譽,康熙皇帝在南懷仁死後曾說過:「自吳三桂變亂以來,製造炮器有他的軍功。」

1688年,南懷仁在北京病逝,康熙親自為他撰寫祭文和碑文,賜諡號「勤敏」,並派國舅件國綱等大臣專程到墓地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南懷仁是四百年來,萬餘傳教士中,唯一死後享有溢號的傳教士。

相關焦點

  • 外國傳教士有多牛,竟成為順治帝朝中的座上賓?
    自明朝以後,隨著歐洲文明的興起,便有外國傳教士煞費苦心,不遠萬裡,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又是傳播西方科學知識,天文曆法等等,讓中國皇帝開了眼界,包括現在還有不少一批人念著外國傳教士的好,認為如果沒有外國傳教士來,中國可能沒有現在那麼先進,如果沒有外國傳教士,中國的工業不可能那麼先進等等,為什麼會這樣說的,因為外國傳教士到中國以後,的確也做了一些人事,比如興辦學校與醫院
  • 17世紀,一個外國人為康熙畫了這樣一張地圖
    康熙點點頭。小太監傳呼出去,進來了兩個身材高大的外國人,跪下向康熙磕頭。 兩個外國人叩拜後,從懷中各取出一本書卷,放在康熙桌上。那個年紀較輕、名叫南懷仁的外國人道:「皇上,今兒咱們再說大炮發射的道理。」韋小寶聽他一口京片子,清脆流利,不由得「咦」的一聲,驚奇之極,心道:「希奇希奇真希奇,鬼子不會放洋屁。」
  • 康熙把兵權都給了福全,康熙就不怕他造反嗎?康熙為何會這樣做
    當時康熙皇帝卻不一樣,他給了一個親王重兵,重到什麼程度?幾乎將整個清朝的兵力都給了他,而且康熙不會擔心這個人做出什麼造反的舉動,那這個人到底是什麼人呢,他就是福全。這個人在清朝的時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在朝堂之中還是在民間,很多人對此人讚譽有加,為大清朝立下了很多的功勞,他和康熙之間的關係,如親兄弟一般,可以說是這兩人在一起,鎮守了當時清王朝的整個江山,但是僅僅是因為他和康熙是兄弟,就可以讓康熙才放心嗎?
  • 1693年康熙高燒不退,胤礽都已經監國了,西方傳教士:瘧疾能治好
    那個晚上,康熙被瘧疾折磨,痛苦一如既往。但問題來了,這傳教士拿來的樹皮,會不會有毒,可別害了我大清皇上啊。按照規定,宮裡找來三個同樣症狀的病人當小白鼠。按照傳教士的說法,把樹皮磨成粉末,泡著酒服下,結果三個人都康復了。這都還沒取信於太子胤礽,還把建議康熙服用樹皮粉末的大臣狠狠地罵了一頓,說他們輕率!冒失!要是有什麼看不出來的害處怎麼辦!(這傢伙有沒有可能想早點繼位啊?)
  • 忘記外國傳教士對中國的好就是沒良心
    文|陳事美話說外國傳教士到中國這事,至少在明朝就有了。晚清中國的國門大開,外國傳教士就更多了。一個外國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按常規套路,後面緊跟著就是什麼國際精神。但很多中國人不這麼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 為什麼順治選擇康熙繼承皇位,真相竟是另外一個候選人形象太差!
    那麼順治為何要將皇位傳給玄燁,而不傳給他的哥哥福全呢?福全與玄燁一樣,都不是嫡子,雙方的母親又同為庶妃,福全還佔了年齡優勢,為何他沒能勝過玄燁呢?史上傳言是因為玄燁得過天花,具有免疫力,這是真正的原因嗎?
  • 康熙親自祭奠孔子,看到孔子墓碑上寫的這個字後臉色都變了
    清朝的順治帝尊稱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康熙按照慣例,也去了曲阜祭拜孔子,康熙到達曲阜後,帶領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奔赴孔廟祭拜孔子。康熙對著孔聖人自然也不敢怠慢,就算是康熙貴為天子,對著千萬人所尊崇的孔子聖像也是恭恭敬敬,三跪九磕的大禮一點遺漏疏忽的地方都沒有,完整而又恭敬地一一行完。
  • 出入清宮的法國耶穌會士:為康熙做翻譯,用滿語教幾何
    可是滿語遠比漢語清楚、明白,而且容易理解,加之康熙皇帝了解到張誠神父和我在學習了七八個月滿語後,就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已經可以和別人相當準確地交流思想。於是,皇上要起用我們兩個人,用滿語為他講解西洋科學。……皇上旨諭我們首先用滿語進講《歐幾裡得原理》。為了便於講授,康熙皇帝在皇宮內賜給我們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原是其父皇順治帝的寢宮,現在是皇上進膳的地方。
  • 壬辰年公祭孔子大典曲阜舉行 臺灣學者撰寫祭文
    壬辰年公祭孔子大典曲阜舉行 臺灣學者撰寫祭文 參祭人員統一佩戴綬帶,兩梢端分別印有孔子頭像和祭孔專用徽標。徽標圖案以象徵孔子的鳳鳥為標誌符號,以中國青銅文化元素為底蘊。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公祭儀式從曲阜明故城南門眾人齊聲誦讀《論語》開始。古樹與松柏間,祭孔隊伍井然有序,淡淡樂聲伴隨著誦讀之音穿透時空。
  • 輯錄毛主席為紀念碑撰寫的碑文
    毛澤東起草的祭文全文如下:「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而致詞曰: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知,光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 康熙讓內務府找30個宮女,一個月死亡4個,學者:康熙在做人體實驗
    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只做了18年皇帝,除了「任性」以外,並沒有給清朝留下太多的歷史貢獻,而他的繼承者康熙,在61年的帝王生涯中,外拓疆域,內修政治,是清軍入關後最有成就的君主。然而,眾人只知道康熙的歷史成就,但卻不知道,康熙還是科技領域的天才,康熙曾密召30個宮女做實驗,效果還不錯。
  • 順治皇帝為他修墓,康熙皇帝為他豎碑立傳
    王承恩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的貼身太監,死後卻被清朝的順治皇帝修墓、康熙皇帝豎碑,他到底有多厲害呢,值得兩位後朝的皇帝有如此之舉呢? 一、明朝太監的權力 明朝在建立伊始,它的政治統治機構與之前的朝代有所不同的是,在原有的內閣、執行、監察、六科、五寺機構的基礎上,增加了「特務機構」,是由歷史上非常出名的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構成。
  • 他是康熙皇帝哥哥,小時候願望是當一名賢王,後來實現了嗎
    當福全還很幼小時,順治皇帝曾經問他長大後有什麼志願。福全回答:「願為賢王。」1661年,順治皇帝因為患上天花,病重不治。在臨死前,順治皇帝為選擇繼任人糾結了很久。當時順治皇帝的幾個兒子都還年幼,只有福全年紀最大,有9歲了。,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叫玄燁,年僅8歲。按照長子繼承制,福全最有希望獲得皇位。
  • 大文學家柳宗元曾為樂平這位女子撰寫碑文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著名文學家柳宗元為樂平孝女饒娥撰寫的碑文。 柳宗元悼饒娥撰寫碑文 在距樂平市區18公裡的接渡鎮蓮湖洲村的上遊、樂平古十景之一「淚灘雙月」之地,有一個名叫「淚灘村」的千年古村,村旁有一山側臥於河邊,因山形如虎,而被稱為虎山,河因山而變,形成一深潭,人喚虎山潭。
  • 外來文化傳入,順治康熙重用西洋傳教士,為何雍正容不下他們?
    順治對這些新奇的東西十分感興趣;而康熙對西洋文化的興趣一點不比父親少;他不僅教授皇子們學習彈鋼琴,還運用西方經緯知識繪製中國地圖;在康熙朝中,同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西洋傳教士—
  • 康熙死後是啥樣?被雷劈,被火燒,這個千古一帝有點慘
    在我國古代,古人不僅關注自己的生前事,身後事也是時刻安排在日程表上的,有不少皇帝,在自己正當壯年時就為自己百年後的陵墓選址。大清的康熙皇帝也逃不過這個例外,但是他的陵墓修建在水坑中,卻頻頻發生火災,所以就有了不少傳言,說康熙的陵墓被盜過。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康熙如果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超級大國,八國聯軍或許不是威脅
    據史書記載,自從康熙25年出生以來,其實這位13阿哥就很得康熙皇帝的喜歡,據記載,他在12歲的時候,就第一次被帶著和康熙皇帝去盛京謁陵。此後一直到廢太子事件時,康熙皇帝無論去哪裡都會帶上他。因此,這位13阿哥曾經非常受寵,是能夠貼身跟著康熙皇帝的。
  • 在康熙壓制之下,康熙的哥哥福全碌碌一生,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順治當時非常寵愛董鄂妃,就想立董鄂妃為皇后,並準備讓董鄂妃的兒子以嫡子身份繼承皇位。福全應該是經人指點,知道順治的心意。當順治問他長大了希望做什麼時,福全大聲回答:「願為賢王。」這讓順治聽了,肯定會很高興,福全既不會跟他的嫡子爭奪皇位,話語中還透漏出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做一個賢王的志向,這是多好的一個孩子呀。
  • 康熙皇帝,果真稱得上「千古一帝」?史料,揭開他的另一面
    雍正以「其仁如天,功業隆盛」為他做的「聖祖仁皇帝」的廟號、諡號也算可以。「內則削平大難,鞏固統一之基礎;外則戰勝強敵,恢張帝國之威儀」康熙將中國的輝煌推向了巔峰。清史學者認為,「康乾盛世」鼎盛狀態並非出現在乾隆朝中期,而是出現於康熙朝。看來康熙皇帝還是能夠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比肩的。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是實至名歸。
  • 順治為何傳位三子康熙,而不是次子福全?加分項竟然是他有病!
    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是順治的第三個兒子。 康熙的上面,其實還有個二哥,即皇次子福全。但順治死的時候仍然選擇了康熙,這裡面究竟有什麼門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