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2021-01-13 獅吼梵音




     祝福祖國生日快樂,祝福平臺眾讀友節日快樂!

                                      

                                      ——獅吼梵音編輯部



悅禪編輯版塊正好趕上十一小長假第一天,線下交流群成立以來,黃帥師兄和編輯們的工作除了編輯素材,更多了線下的互動交流工作。今日難得靜下來秉燭夜讀,執筆寫意抒懷。

最近的忙碌少了很多讀書的時間,十一期間柏林禪寺開始了大閱藏活動,沒有時間參加總是有些小遺憾的,學佛十年來最大的受益就是抹去諸多拐彎抹角的做法,得罪人更是直截了當了(哈哈),其他關於生死解脫的問題絲毫沒有獲益,國人學佛者多,論道者更是比比皆是,作為一個禪文化平臺的編輯,很是慚愧,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末學的師父和朋友都是大德而已,平臺工作更是禪音樂人黃帥師兄和眾多編輯師兄成就的。



讀了一則禪門經典順手翻到2013年記者和宗薩仁波切的對話,自讀經文後,特別能理解古人所說的一目十行,幾千字大概幾分鐘讀過(哈哈),本想搬來分享,但考慮到忙碌的人們,每次分享這樣的非雞湯式的文章就超低的點擊量的時候,我還是沒有點擊「複製」這個按鈕,於是想用囉嗦的話引出仁波切:力量、智慧、質樸、慈悲的開示,所有禪者的大慈悲也許就在你不願意面對的境地裡,很多大成就者的開示不僅僅是寧靜的微笑,更真實些的話,也許就是棒喝犍錘,是你無法逃避的痛點。

這次分享的歌是藏地小龍女的《倉央嘉措道歌》,六世達賴喇嘛的故事,每次讀來都是熱淚盈眶,他留下的詩歌是有最溫度的慈悲,他年輕的血液中奔放著佛性最大的平等,關於他的傳說太多,關於他的故事太多,那裡的土地和陽光灑下多少佛性的光輝,如今更多放光、神通、顯靈等等吸引人眼球的佛教信息影響著現代人的獵奇心,賺取很多點擊量的背後更多是利益的驅使,如果佛教脫離了人間而追求神化為何佛陀當年又要示現在2500年前?如今的網絡平臺對於如何斬斷煩惱,利益人間的正見之道問津者屈指可數,今天是假期第一天,也許你正在趕往寺院參訪的途中,也許你正陪著家人分享節日的快樂,很多的也許……也許你讀到這則分享,請讀下摘抄的宗薩仁波切與記者的精彩對話吧,或許會對你此刻的情緒有所幫助。




我也有很多恐懼、失敗和期望

      ——宗薩欽哲仁波切



人必須接受自己是孤獨的。只要人的心裡有不安全感存在,就一定會有信仰,人們需要相信些什麼。也許我們走得太快了。但是我們擔憂有什麼用呢?它永遠都不會慢下來了。


我很多很多時候都會覺得孤獨

           ——宗薩欽哲仁波切


人物周刊: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孤獨,怎麼才能抵禦這種感受?

宗薩仁波切:你必須接受你是孤獨的,你最好接受它。一旦接受它你就沒有那種不真實的期望,情況會變得好一些。


人物周刊:  你孤獨嗎?或者,你有時間孤獨嗎?

宗薩仁波切:很多很多時候。當你很忙的時候,當你被很多任務圍繞的時候,你會覺得更加孤獨。因為有的時候是不能夠跟別人溝通的,從究竟上來說,能夠跟別人百分之百地溝通是不可能的。


人物周刊:可能有些人不願相信,像你這樣偉大的上師也有普通人的情緒,我們以為你已經找到對治它們的辦法了。

宗薩仁波切:我已經說了我是個普通人。如果一定要說不同也是因為佛法。「人必須接受自己是孤獨的」,這個也是佛法中提到的,這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除了佛教之外,其他地方根本不會教你這個,他們會教你應該去結婚,你應該擁有這個、應該擁有那個……因為我有上師和佛法的加持,所以我有這樣一些觀點,這個是我惟一不一樣的地方。





人物周刊:初學佛法的人,都想知道怎樣才能真正進入佛法的世界。

宗薩仁波切:一定要有批判精神,有懷疑心,要去分析,這是佛陀說的,他鼓勵我們這樣做。去讀很多的書,問自己,對你來講什麼是證悟?你是在找另外一種度假方式嗎?或者,證悟對你來說只是有更多的東西擺在面前?大家有一個錯誤的觀點,很多人認為學佛就是要把頭髮剃掉到廟裡去,並不是這樣的。我看現在的年輕人時,感覺比較複雜,他們覺得必須得到這些東西(指著桌子上的iPad、iPhone),並且會為了得到這些東西做任何事情,對自己的思考也是基於周圍的物質,這種時候就是處於對自己沒有覺知的狀態。學習佛法其實就是觀察自己,培養覺知力,這個非常非常重要。在韓國,我看到百分之八十的年輕人都長得一樣,他們並不稀罕自己原來的長相,都做了整形。所有人都要找一個偶像,然後跟從,這樣會毀掉全世界。






 我希望不只是中國,所有的國家,都不要推動這些表面上看為沒用的東西。」

「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獨特,並不是有錢就能使我們幸福。很多時候,我們去做那些完全沒用的事情時,反倒有開心,很幸福。我覺得中國人很害怕那些無用的東西,很害怕自己變得沒用。沒有用有的時候就是幸福最關鍵的因素。」


「你希望或不希望,改變都會發生。我只是擔心它會朝不好的方向改變。是,活在當下幸福就夠了,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去實踐活在當下,所有人都擔心他們的GDP,所有人都在想未來的事,或者在想過去的事情,沒有人活在當下。」


就暫且分享這幾段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百度「對話宗薩仁波切」,很精彩的對話。






響應廣大聽友的要求,我們平臺成立了獅吼梵音黃帥禪樂微信交流群,近距離跟禪樂老師互動交流,一起分享禪樂、天籟之音。本群非誠勿擾,拒絕一切廣告宣傳。點擊下面群二維碼加入。


 



相關焦點

  • 【美文美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美文美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從他留下的情詩來看,他是個有靈氣的詩人,真誠的戀人,也是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小和尚。他的一生是難以捉摸的傳奇,三百多年來吸引了無數人去探秘追尋。        女兒國裡的這個歌詞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說出了追求愛情的悲歡離合,掙脫束縛的管教,多希望唐僧能和女兒國國王永遠的抄寫經書到老。河神為了愛情能苦苦等了國師二十年,最終為愛情而死。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開玩笑可以,一別越人底線,二別戳人痛處。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看看別人,他有我沒有,就焦慮了。一個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秉性的,追求這些東西,他才會平靜,從容。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開玩笑可以,一別越人底線,二別戳人痛處。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看看別人,他有我沒有,就焦慮了。一個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秉性的,追求這些東西,他才會平靜,從容。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絕頂聰明矜世智,嘆他於此總茫茫。3、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4、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
  • 《不負如來不負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的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站在布達拉宮,遙想當年那位世間最美的情郎以及那個雪域最大的王——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單身時間長了,說不渴望戀愛是假的,尤其是看到周身的人成雙成對,不可為不羨慕。一個人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快活恣意,但是不能說之為幸福。擁有絕對的自由,就無法擁有陪伴,這就是所謂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愛情之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吧,畢竟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身在其中才有感受;總之珍惜現下所擁有的吧,畢竟前世的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 不負如來不負卿
    他是雪域最高的王,是六世達賴喇嘛,為了天下蒼生,他本不應該擁有愛情,卻獨獨愛上了一個女子,僧人的清規戒律阻擋不了他追求愛情的決心,身負的使命,又不能讓他輕易放下,在蒼生與愛情面前,他該如何抉擇,這無疑是個兩難的問題,他發出疑問「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雪域最美情郎」——倉央嘉措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雪域最美情郎」——倉央嘉措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摘自《倉央嘉措情歌》公元17世紀末期,在西藏歷史上誕生了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宗教領袖,倉央嘉措。和以往的宗教領袖有所不同,這位大師在政治上,他沒有轟轟烈烈的作為,短暫一生,未能足以潛心佛法,卻唯獨鍾情於浪漫主義的詩歌與文學創作,成就了他在中國詩歌歷史上的傳奇地位。
  •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紅塵無悔,別問是劫還是緣
    而對於佛家修行之人而言,更期望自己能夠做到不戀塵世浮華,不寫紅塵紛擾,不嘆世道蒼涼,不惹情思哀怨。閒看花開,靜待花落。然而,情之所動,往往不能控制。正所謂「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自古最惱人的是情思。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身份地位很特殊的詩人。
  • 曾慮多情損梵行——季羨林
    所有的一切只是掩飾內心缺失的不自信藉口吧?錢鍾書和楊絳;李歐梵和李玉瑩;童元方和陳之藩。天作之合,黃昏之戀,忘年之戀,再續塵緣,很美。學者和天才們過平常日子,打造不平凡的愛情,實比太多人無事可做,只能草草談戀愛,來得相濡以沬,纏綿動人。天才有天才有缺點,但天才也有天才的愛戀方程式。非常具有話題性的作品《我和父親季羨林》,令人思索所謂「天才學者」的真實人生。
  • 西藏|倉央嘉措: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愛人苦,不愛更苦;求緣苦,不求更苦。」愛是什麼?叫人日思夜念,叫人肝腸寸斷,叫人魂牽夢縈,叫拉薩最大的王,深陷其間,甘做拉薩街市上的平凡少年。1702年,倉央嘉措在扎什倫布寺拒絕受戒,向五世班禪要求還沙彌戒返俗,並拒絕受比丘戒。未果。後瑪吉阿米離開拉薩,遠嫁故鄉。「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曾慮多情損梵行——恭聽索達吉堪布開示「不負如來不負卿」
    愛的謳歌世間對愛情頗多溢美之辭,如「只羨鴛鴦不羨仙」。 意思是,只羨慕像鴛鴦一樣,與愛人攜手同老,相伴終身。除此,就算是天上的神仙,超越三界的佛陀,給我,我也不羨慕。 欲界生命都耽著情愛,有一首詞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這句話出自元朝詞人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公元1205年,16歲的元好問趕赴并州應試,途中遇到一個捕雁人。
  • 強推五本超高流量小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強推五本超高流量小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大家好,我是你們人見人愛的瘦瘦。今天瘦瘦又來給大家分享福利啦·《薔薇航班》——作者:長宇宙內容摘抄:響起的時候,舒以安正在翻譯一篇長長的法文合同,滿目的專業名詞看的她頭疼,她緩了一會兒才苦著臉接起手邊的電話。·《南有嘉魚》——作者:長宇宙內容摘抄:紐約市,布魯士威爾投行總部,當地時間晚十點。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神秘的雪域高原一直是人們讚揚的聖地,也是很多人心中的聖地,尤其是神秘的布達拉宮更是無數人朝聖之地,西藏是藏傳佛教的發源地,而布達拉宮承載了這一切,特別是清朝時期藏傳佛教達到了頂峰,而在藏傳佛教中有一個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故事,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而主人公就是大家熟知的倉央嘉措, 雖說歷史關於他的記載寥寥數語,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唯美的情詩,所以人們將他稱為「痴僧」,尤其是那句「不負如來不負卿
  • 是他寫了「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量子旅行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農家的孩子門隅位於現在的藏南達旺城附近,這裡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峽谷地帶,森林茂密氣候溼潤(如今已經被印度佔領超過60年)但之前的上千年間,一直都是拉薩的管轄範圍。
  •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麼美的句子到底是誰寫的?大部分人都誤解了!
    如果說「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苦苦的相思,那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深沉的哀豔,它們都代表著長久的思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苦於無法相見卻又能堅守,這份愛讓人心癢難止,又讓人忘返流連。這些感情雖然令人寂寞難捱,但終究是可以實現的,即使是鵲橋相會等待一年只為一面,那也是有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