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寫出了我國第一個童話故事和主持編纂了第一部新華字典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03-29 23:58:28 來源: 關叔聊人文

舉報

  現在的童話故事以及兒童文學數不勝數,較為經典的有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都具有濃厚的幻想與虛構,教人勇敢、熱情、善良、樂觀、慈愛。而我國的童話故事是葉聖陶所寫的《稻草人》,形象化的把稻草擬人化,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本為兒童而寫的童話集。這個時候新文化才剛剛興起,而葉聖陶把目光投放在了兒童文學的身上,非同尋常。

  

  葉聖陶的生活軌跡主要是和文藝、編輯、教育緊密相連,編寫過小學國文課本,發表過小說、新詩、文學評論和話劇劇本。後來在發起的第一個文學研究社「文學研究會」中,提倡「文學為人生」,又在「九一八」事變後,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還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抗敵後援會」。其中,他對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可謂嘔心瀝血、孜孜不倦。

  

  葉聖陶的的名字因為清朝覆滅而由其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先生章伯寅所取,有詩曰『聖人陶鈞萬物』,就取『聖陶』為字。可見名如其人,說來也是,近代以來以筆名行於世的文人很多,大多都有數個筆名。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引領了現代兒童文學的創作之路,是中國現代教育的先驅,道出唯一的教育理念就是「愛」。葉聖陶的墓地在甪直,只是教育的試驗田,也是文學的起錨地。他主張把學校辦成一個鍛鍊孩子學習和為人的社會舞臺,從真正的知識啟蒙孩子,注重天性和自然。

  

  葉老說自己是平凡的一生,但偉大往往不就熔鑄於平凡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新華字典修訂將加注常用網絡用語 有望推手機版(1)
    從1953年第一版編纂完成至今,《新華字典》已歷經11次修訂,走過了60餘年的歷程。儘管這部迄今為止最有影響的工具書已登頂世界最暢銷書的寶座,但它仍在緊緊跟隨時代的腳步,每5至7年修訂一次。京華時報記者從商務印書館獲悉,目前,《新華字典》第12次修訂正在進行中,將結合時代發展加注常用網絡用語,同時手機版《新華字典》也正在研發中。
  • 新華字典修訂將加注常用網絡用語 有望推手機版
    一年前受吉尼斯紀錄關注  在中國,很多人的童年都會跟一本巴掌大的小書有過交集,它就是《新華字典》。誕生於1953年的《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後編寫的辭書,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至今已走過近60餘年的歷程,為全民教育、文化普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堪稱「國典」。  「這本字典銷售5億餘冊,可謂驚人的成就。
  • 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新華字典》(第12版)於8月10日發行上市,增補「初心」、「點讚」、「二維碼」等新詞,首次實現應用程式APP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今年是《新華字典》編纂70周年。1950年8月成立的新華辭書社,開始了《新華字典》的編纂事業。這項工作由時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魏建功主持,葉聖陶親自擔任審定。
  • 看《新華字典》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侯宇 攝  今年是《新華字典》編纂70周年。  1950年8月成立的新華辭書社,開始了《新華字典》的編纂事業。這項工作由時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魏建功主持,葉聖陶親自擔任審定。1953年12月,第一版《新華字典》面世,五百萬冊在半年便銷售一空,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音序排列的字典,體現出了「規範、科學、實用、便捷」的特色,為新中國的全民掃盲運動立下汗馬功勞。
  • 印行超6億冊,70歲的《新華字典》如何成為傳奇?
    原標題:印行超6億冊,70歲的《新華字典》如何成為傳奇?   回憶起童年生活,還記得那本《新華字典》嗎?日前,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   《新華字典》在它啟動編纂後的70年中,先後經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
  • 《新華字典》背後 有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
    《新華字典》是我國影響最大的權威漢語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來,歷經11次修訂,發行逾5.67億冊,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  拋開爭議,《新華字典》為何如此特別,其編纂修訂背後有何故事,記者記者專訪了北大教授曹先擢先生,他是從浙江長興走出來的語言文字大家,他的老師是被稱為新華字典之父的魏建功先生,而他本人是1971版《新華字典》修訂組的副組長。
  • 《新華字典》被挑錯編纂專家回應質疑
    本報訊(記者路豔霞)《新華字典》第11版經過近8年的修訂於本月面世,但是近日有網民向這本權威的工具書挑戰,聲稱從中挑出一堆錯誤,一時在網上引起關注。這位叫「楊新安」的網民在自己的博客中一連發出8篇博文,指出新版《新華字典》存在多處錯誤,其中包括偏旁部首、筆畫、字體、字形不一致,聲符形體不規範,以及字詞自相矛盾不統一等問題。
  • 新華字典第11次修訂出版 新增對房奴車奴註解
    專家支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室副主任、《新華字典》第11版編纂主持人之一程榮  商務印書館《新華字典》責編之一宿娟  本版文/記者李洪鵬  核實地名須實地考察 編纂者揭秘——從籌備到定稿歷時長達7年  周總理親自主持編纂工作、葉聖陶進行終審、定價力爭讓困難學生買得起……從195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
  • 《新華字典》發行已超6億冊 創造圖書出版史奇蹟
    「《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9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統計表明,《新華字典》迄今印行已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 1950年,新華辭書社成立,啟動《新華字典》編寫工作,由魏建功先生主持,葉聖陶先生審訂。1953年初版,1957年「商務新1版」出版。
  • 《新華字典》每一版發行之時,也是下一版修訂開始之際
    央視主持人康輝回憶,小學一年級學完漢語拼音,老師馬上就教怎麼用《新華字典》來查字,從那個時候起,一直到大學念播音主持專業,再到工作,《新華字典》可以說幾乎伴隨他每一天。「尤其現在大家經常會拿我們(的發音)作為普通話的標準,我們又拿什麼當標準?就是《新華字典》。」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事實上,半個多世紀以來,《新華字典》始終以各種方式影響著中國人。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並不僅僅在語言上給人以指導。在《新華字典》1965年版和1971年版中,鵝被解釋為「一種家禽,比鴨子大,頸長,腳有蹼,雄的頭部有黃色突起」。後來,一名讀者寫信向編輯抱怨,由於不知道如何分辨鵝的性別,他在殺鵝前特意查了《新華字典》,於是將「頭部有黃色突起」的鵝殺掉。
  • 新版新華字典收錄「和諧」 「給力」被拒之門外
    背後故事   58歲《新華字典》「典故」多  《新華字典》最初由新華辭書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於1953年、1954年出版了兩個版次。1957年,《新華字典》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稱新1版。在此後的50多年中,商務印書館又先後於1959年、1962年、1966年、1971年、1979年、1987年、1990年、1992年、1998年、2004年和2011年推出了多個修訂重排本和重排本。半個多世紀以來,這樣一本小小的字典,已經創造了無數令人驚嘆的奇蹟和故事。
  • 用《新華字典》IP改編電影並非不可能
    伴著溫暖回憶  對於《新華字典》,每個學生都不陌生,小學起人手一本,為閱讀插上了翅膀,那龐大的人群覆蓋面和極高的使用率是其他任何一本書籍所無法比擬的。小小的《新華字典》伴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的學習成長。
  • 《新華字典》我終生的良師益友
    在《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現場,我們看到擺著這70年來出版的12個版本的《新華字典》。我也在看哪一版是我小學時候用過的,哪一版是我中學時候用過的,哪一版是我們現在還在用的,有一種特別熟悉和親切的感覺。
  • 康熙與《康熙字典》的編纂
    康熙四十九年,也就是1710年,他下旨編纂了一部全面反映中國語言文化的大型字典,開清朝一代整理中華文化典籍之風。這部字典的名字就叫做《康熙字典》,旁徵博引,包羅萬象,集中國文化之大成,創造了中國字典史上諸多第一。它是中國第一部官修字典,也是唯一一部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字典。他還是第一部被皇帝賜名稱作「字典」的工具書。
  • 葉聖陶:寫童話的教育家(二)
    童話的「真」故事自然是作者編的,……我說應該承認這是個真的故事,就像優秀的小說、戲劇一樣,人物和情節全是虛構的,卻寫出了歷史的真實和社會的真實,在這個意義上所以說它是「真」。知識和故事……實際上講的生產知識,沒有故事。生產知識能不能入童話,這是不成問題的問題。
  • 中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據《漢語大字典》湖北收字組統計,全書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四十三個(47,043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康熙字典》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
  • 手機版《新華字典》:為情懷買單?
    普通一本字典上線,不會引發如此關注。《新華字典》是焦點,因為除字典屬性外,其還承載了多重文化意義:作為新中國重要的工具書,第一版《新華字典》於1953年編纂出版,並經多次改版,銷量突破5億冊。2016年,金氏世界紀錄機構宣布:《新華字典》獲「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  手機版《新華字典》的製作可謂精良。
  • 新版《新華字典》上架昆明書店 你的第一本字典長啥樣
    近日,《新華字典》第12版全新上市啦!8月11日上午10點,掌上春城記者來到了位於南屏街的新華書店,發現《新華字典》第12版在昆明已有售。通過現場查閱,我們可以看到增添的「粉絲」「點讚」等新詞,以及「掃碼查字」的特色功能。
  • 《新華字典》初版記
    這個「新的試驗工作」的第一步,便是約請同道共同討論字典編纂的體例。於是,這年年底的一天,周祖謨、金克木、吳曉鈴、張克強四位同仁聚在了魏建功家裡。周祖謨記得,那是一個星期五,五個人都認為編一本字典很必要,一談就是一個上午,談話涉及的範圍很廣,對收字、注音、釋義及編排的方法等,都提出了一些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