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易經》原名《周易今注今譯》,是南懷瑾先生及其學生徐芹庭先生,在1974年合著的書籍。
該書首先於1974年12月在臺灣出版,並於1988年2月由嶽麓書社在大陸出版,這應該是南懷瑾在大陸出版的第一本書了。
根據《白話易經敘言》,該書自乾卦至觀卦的二十卦,是南懷瑾本人所寫的,後來由於實在太忙,才讓徐芹庭來接著寫,所以自噬嗑卦至未濟卦的四十四卦,則是其學生徐芹庭所寫的。
南懷瑾之所以讓徐芹庭來完成《白話易經》的後面四十四卦,是「因為芹庭剛進師大的那一年,便認識我。除了欣賞他誠樸的氣質以外,還有很多難能可貴的善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是一個孝子,每個星期都要趕回苗慄鄉下,赤腳耘田,幫助父母去種地。所以我就叫他先從《來注易經》入手,希望他對《易經》下番工夫,結果他的碩士論文照著這個目的來完成,博士論文則研究漢易。」
可是過了十年之後的1984年,南懷瑾又在《《周易今注今譯》再較後記》中說:「《周易今注今譯》出版發行以後,經諸學子發現有漏今譯今釋者,已悔付託匪人,狂簡從事,愧疚不已。近年以來,又經諸學子陸續發現誤譯及簡陋之處者,更加惶悚。」而且對徐芹庭已不再稱其為芹庭或徐芹庭,而是稱其為後續者,還後悔「付託匪人」。
就在南懷瑾來大陸以後,還不止一次地對外表示,《白話易經》的前二十卦是他本人寫的,他只對自己所寫的內容負責。
很顯然,南懷瑾對於《白話易經》一書中的「有漏今譯今釋者」和「誤譯及簡陋之處者」,是非常的不滿。
那麼,南懷瑾自己所寫的《白話易經》前二十卦,有沒有問題呢?
如果認真查閱南懷瑾所寫的《白話易經》前二十卦,起碼有三處大的硬傷。
一,脫字、脫句、誤作、誤抄多達十多處:
1,第17頁17行,「文言曰」的「乾,元、亨、利、貞」,脫漏「乾」字。
2,第20頁26行,「九五曰」的「火就燥」,「燥」誤作「躁」。
3,第59頁14行,「象曰」的「需於郊」,「郊」誤作「效」。
4,第59頁16,17行,脫漏「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一句。
5,第59頁22行,按照南懷瑾的注釋規律,對每一爻的「初九」或「九二」都是有注釋的,此處已經對「初九」打了注釋標記,卻沒有注文,顯然是脫漏了對需卦初九爻的注釋。
6,第70頁24行,「象曰」的「弟子輿屍」,「屍」誤作「師」。
7,第78頁,小畜卦的綜卦應該是履卦,卻誤作成姤卦。
8,第84頁,履卦的綜卦應該是小畜卦,把「小畜」誤作「大畜」。
9,第108頁,謙卦的錯卦應該是履卦,把「履」誤作「姤」;謙卦的綜卦是豫卦,把豫卦誤作剝卦。
10,第114頁,豫卦的綜卦應該是謙卦,把謙卦誤作復卦。
11,第119頁,隨卦的綜卦應該是蠱卦,把蠱卦誤作歸妹卦,而且還在第122頁的講解中,也把隨卦的綜卦誤說是歸妹卦。
12,第125頁,蠱卦的綜卦應該是隨卦,把隨卦誤作漸卦。
13,第138頁19行,把「象曰」誤作「象辭說」。
以上是南懷瑾自己所寫的《白話易經》,引用原文時的錯誤,而在《易經》的翻譯講解過程中,錯誤同樣不少。
如第21頁13行,把「孔子借用九五爻的爻辭」,誤作成「孔子借用九五父的爻辭」;第25頁5行,把「乾卦元、亨、利、貞」,誤作成「乾卦元、亨、利、賁」,類似於這樣的錯誤,還有很多。
嶽麓書社在出版《白話易經》的時候,共校對出了三十多個明顯的錯誤,其中南懷瑾的錯誤就有十五個以上。
以上這些內容,全部都在嶽麓書社《白話易經》第426頁的《編者附言》上,可絕對不是胡編亂造出來的。
二,南懷瑾對《易傳》彖辭的理解,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1,在《易傳》的彖辭中,有很多卦的彖辭講到「剛柔」、「順以動」這樣的話,比如師卦:剛中而應,行險而順;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等等。
凡是認真讀過《易經》的人,都應該看得出來,彖辭中的「剛中而應」、「柔得位而上下應之」等,都指的是爻位;「險而順」、「健而巽」等,都指的是上下卦。
師卦:剛中而應,指的是師卦的第二爻,也就是下卦的中爻為陽爻,故稱為剛中;師卦的第五爻,也就是上卦的中爻為陰爻,這就是上下卦的中爻陰陽相應,故稱為剛中而應。
師卦的上卦為坤為地為順,下卦為坎為水為險,故稱為險而順。
南懷瑾的《白話易經》:內在相應以至剛中正的德業,雖然是行於險道,也是順合於天理與人情的。
小畜卦: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指的是小畜卦的第四爻為陰爻,也是全卦唯一的陰爻,剛好在陰位上,故稱為得位;而與四爻相對應的初爻為陽爻,剛好上下陰陽相應,故稱為上下應之。
小畜卦的上卦為巽,下卦為乾為健,故稱為健而巽。
小畜卦的第二爻和第五爻都是陽爻,也就是上下卦的中爻都是剛爻,故稱為剛中而志行。
南懷瑾的《白話易經》:有陰柔得位而上下互相響應的象徵、它有強健如順風而行的現象,但必須中心具有陽剛的志氣去行動。
隨卦:剛來而下柔,指的是隨卦的上卦為兌下卦為震,整個卦象看上去好像是上爻的陽爻跑到下面來變成了初爻,而初爻的陰爻跑到了上面變成了陽爻,整個卦象就像是陽爻從上卦的上爻下來而居於下卦的陰爻之下,故稱為剛來而下柔。
隨卦的上卦為兌為悅,下卦為震為動,故稱為動而說,說通悅。
南懷瑾的《白話易經》:有秉陽剛而謙下於陰柔的象徵,動中含有愉悅的景況,這便是隨卦的現象。
蠱卦:剛上而柔下,指的是蠱卦的上卦為艮下卦為巽,整個卦象看上去好像是初爻的陽爻跑到上面去變成了上爻,而上爻的陰爻跑到了下面變成了初爻,整個卦象就像是陽爻從初爻跑到了上爻,陰爻從上爻跑到了初爻,故稱為剛上而柔下。
蠱卦的上卦為巽,下卦為艮為山為止,故稱為巽而止。
南懷瑾的《白話易經》:陽剛在上而陰柔在下,而且在下面的內卦是巽卦,巽有順而止的意義。
由上面四個例子可以看出,南懷瑾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彖辭中的「剛柔」指的是爻,「順而動」指的是上下卦,更荒謬的說出「巽有順而止的意義」這樣的話。
其實,對於「剛柔」、「順而動」這些句子的解釋,只要認真對照上下卦和六爻的陰陽,是完全可以看出其中的規律的,而且每一卦都是如此,無一例外。
就算一下子看不出其中的規律,但只要參考一下唐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和李鼎祚的《周易集解》,這些書中也是講過這樣的規律的。
南懷瑾讀過全部的《道藏》和《大藏經》,難道就沒有認真讀過《周易正義》這樣的書嗎?
三,南懷瑾對於履卦的卦辭,存在著斷句上的錯誤。
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利、貞。南懷瑾把卦辭斷成:履虎尾,不咥人,亨、利、貞。咥,馬王堆帛書作真。
根據《序卦》: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就是說,當物資有了積蓄之後,就應該合理的使用好這些物資,禮不能單純的理解為禮貌,而應該理解為做什麼事情都要恰當適宜,恰當適宜也就包含了禮貌。
能夠恰當適宜的使用好物資,就是對客觀需要的履踐,就是按客觀要求履行好自己的行為,所以履就是履行、履踐、照做的意思。
因為履行、履踐、照做都是需要行動的,並不是不動的,所以《雜卦》:履,不處也。
由此可見,履不能理解為踩的意思。
履行,就是跟著要求來,就像老虎的尾巴,是跟著老虎的頭和身子走的,不是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不能由著自己來,所以卦辭說「不真人」。
馬王堆帛書作「不真人」,就是指由不得自我,在履行客觀要求這件事情上,是由不得自己的。
很顯然,傳世的版本上作「不咥人」,是由於不理解「履,虎尾」的意思,就把「不真人」誤作成「不咥人」。
彖辭: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真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因為客觀要求是剛性的,就像現在常說的「鐵的紀律」、「剛需」一樣,所以履行就是要柔順的隨著客觀要求而來,這就是「柔履剛也」,履的上卦為乾,下卦為兌為悅,所以「說而應乎乾」,說通悅。
履卦的第二爻和第五爻,也就是上下卦的中爻都是陽爻,這就是「剛中正」,能夠按照中正的客觀要求來履行,就算職位最高也不會內疚,因為這是正大光明的事情。
履卦,就是柔順地按照客觀需要來,所以履就是「柔履剛也」;履卦的上下卦「說而應乎乾」,所以履就像老虎的尾巴一樣,是跟著老虎走的,是由不得自己的,這就是「履,虎尾,不真人」,亨;而客觀的要求又是中正的,所以履行中正的客觀要求是沒有問題的,這就是「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南懷瑾的《白話易經》:履卦的現象,有以柔順的履踐,追隨於剛正之後的象徵。雖然處於下位,但為上位的乾剛所喜,悅而互相感應。所以便說,履踐在虎尾的後面,人不致於被咬傷。所謂亨通的現象,這是說以至剛至中自處,即使踐履帝位,也不致於內疚自心。自然具有光明正大的象徵。
從南懷瑾的白話講解中,明顯可以看出四個問題。
1,《易經》的六十四卦,都是以卦名開頭,然後才是卦辭,從來就沒有把卦名和卦辭組成一個句子的,如「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泰,小往大來,吉,亨。」
可是南懷瑾的《白話易經》,把「履虎尾」當成一個句子來理解,顯然是錯誤的。
儘管這不能完全怪南懷瑾,因為歷來有不少版本,把履、否、同人、艮這四卦的卦名和卦辭,是連成一個句子的,成了「履虎尾」、「否之匪人」、「同人於野」、「艮其背」,當然這樣的斷句肯定是不對的。
2,南懷瑾對於「說而應乎乾」,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上下卦的卦象。
3,馬王堆帛書的《易經》,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面世了,在2000年以後是非常普遍了,可是南懷瑾對於新出土的《易經》、《老子》等文獻,都沒有給予重視,故對於《白話易經》中一些文字上的錯誤,一直未作任何修改。
4,南懷瑾對於「剛中正」,也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指上下卦的中爻都是陽爻。
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知道,南懷瑾對於國學中的《易經》,其實很不在行,非但沒有對《易經》作出很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寫《白話易經》的時候,也是秉承一貫天馬行空的風格,自己想怎麼寫就這麼寫,這才造成了這麼多明顯的硬傷。
本篇文章指出南懷瑾的錯誤,並沒有貶低南懷瑾的意思,只是為了對大家負責,免得不明就裡的讀者,誤把這些錯誤也當成是正確的理解。
對於南懷瑾這個人物,我們是很尊重的,對於南懷瑾在中國文化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指出並糾正南懷瑾的少部分錯誤,想必南懷瑾的在天之靈也是欣慰的。
所以,我們對南懷瑾,稱其一聲南師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不能因為南懷瑾有許多值得讚嘆的方面,就把南懷瑾看得十全十美;也不能因為南懷瑾還有不少的錯誤,就對他全盤否定,甚至罵他為騙子、邪師,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可取的。
至於「否之匪人」、「同人於野」、「艮其背」這樣的斷句錯在哪裡?否、同人、艮這三卦該如何理解?還有履卦的六爻又該如何理解?將在以後的文章中,再跟大家分享。
為了維護和發揚中華文化,請不要胡編亂造《易經》中沒有說過的話
用孔子《易傳》的思想,讀解《周易》的益卦,感覺非常通順
站在道的高度,讓心靈跳在空中看自己,才有智慧看清一切
齊物論說了什麼,只要對比我們和別人的不同理解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