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缺乏泵感?試試超級組訓練

2021-01-18 虎型坦克

都說健身久了會上癮,長期健身的結果不僅僅會對我們的身材有雕塑般的成就感,對我們的容貌,氣質,精神狀態也有會有改頭換面的改變。

一件事要長期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就來自於你在這件事中嘗到了甜頭。就像你身材越來越好,你會越來越自信一樣。健身的結果會讓我們上癮,因為好身材來之不易,必須堅持健身才能保持好身材,也會讓我們變得更自律。

健身的過程也會讓我們上癮,當你在健身的過程中,肌肉充血,泵感滿滿的時候,就像氣球被空氣充滿了一樣,肌肉腫起來的感覺非常爽。

健身缺乏泵感?試試超級組訓練

神奇的泵感,讓人感覺妙不可言,就像施瓦辛格所說:「這是健身房最棒的感覺,健身房最令人激動的感覺就是泵感,就像人把空氣泵入你的肌肉,肌肉漲起的感覺很與眾不同,這種感覺棒極了,我非常享受,這種感覺就像高潮。」

據舉重冠軍和運動生理專家弗雷德·哈特菲爾德博士所言:「大量血液湧入肌肉會刺激或多或少的本體感受器。訓練和隨之產生的泵感會產生一系列荷爾蒙反應,其中包括內啡肽和腦啡肽的釋放,這兩種物質是天然的止痛劑。」這些物質的釋放也會帶來快感,即運動的快感。

此外,哈特菲爾德博士還說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鍛鍊就越來越會引發積極的情緒,所以當鍛鍊的感覺與好的精神狀態在你的身體中關聯起來之後,你的快樂中樞就會受到更多的刺激。

施瓦辛格談泵感

如果在健身訓練過程中缺乏泵感,則會讓我們的訓練感覺大打折扣,甚至產生疲勞感,倦怠感。

施瓦辛格說:「如果在訓練過程中沒有感受到肌肉的泵感,那麼就不會有肌肉的生長。」

施瓦辛格還說:「他不敢想像如果在沒有獲得「泵感」之前就離開健身房會是什麼樣的結果,也許他會發瘋!」

健身缺乏泵感?試試超級組訓練

超級組法則:當你把鍛鍊兩個起相反作用的相關肌肉部位的動作連在一組來做,也就是把兩個功能相對應的單塊肌肉的動作輪流練習,一個動作練一組,組與組之間只允許極少的休息時間,或者不休息,使神經系統處於集中刺激狀態,這就稱為超級組。

把相對肌肉群連在一起來練,當練其中之一時,有利於促進另一部分的疲勞的消除,這符合神經功能的原理。這是一種高強度的訓練模式,可以讓你更快的突破瓶頸期。

超級組除了能確保出現「泵感」外,還能促使肌肉裡毛細血管的增生和神經肌肉的生長,使你再次用大重量進行訓練時感覺倍爽!

施瓦辛格訓練

施瓦辛格喜歡超級組的原因之一,是他認為相同區域兩塊肌肉會同時產生泵感,從而強化全身血液循環,這是單肌群訓練無法達到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對抗肌的充血會使主動肌發力感覺更好。

例如:在兩組深蹲之間,使用腿彎舉使膕繩肌充血,你會覺得大腿後側好像墊了個墊子,這使得深蹲更加穩定。

在搭配對抗肌群動作時,必須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個組合對下背部施加的總負荷。

例如:深蹲和羅馬尼亞硬拉,它們訓練了功能相反的肌肉群,兩者都要求下背部持續發力,保持穩定,連續多組後,就可能導致下背部過於疲勞。

所以,把任何蹲類動作和腿彎舉搭配起來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手臂超級組

運動平面搭配原則:

讓主動肌和對抗肌在同一平面運動是一種很有效的訓練思路。比如:

引體向上(垂直拉)和啞鈴肩推(垂直推)結合

臥推(水平推)和俯身槓鈴划船(水平拉)相結合

這些動作在同一平面的相反方向上運動。這種組合對增加關節周邊肌肉的穩定性非常有幫助。

引體向上(垂直拉)

合理安排組間休息時間:

施瓦辛格推崇的超級組,連續訓練兩個肌肉之間是沒有組間休息的,只有做完兩個動作時才休息。然而,我們發現在兩個動作間,加入休息時間,對發展力量並維持負重更加有利。

訓練計劃示例:

胸背超級組

這些訓練計劃引用於施瓦辛格那本傳奇著作《健身百科全書》,這份計劃對於阿諾德非常有效,作為健美的職業運動員,他們可以承受高強度和短間歇的訓練,但不意味著普通人也能承受。所以,普通人運動時應該酌情延長組間歇。

全身對抗超級組

如果你現在的情況,只能一周2-3練,單獨安排手臂訓練純粹是浪費時間,不如採用全身的對抗肌超級組會更有效。

施瓦辛格強調,無論是哪種基礎練習,必須是大重量、低次數,做到最後一個動作時要達到力竭的狀態,這樣才能讓肌肉增長。施瓦辛格用自己舉例,他每組動作一般不會超過6次。

不讓肌肉那麼容易適應,並且讓它不斷的迎接新的挑戰,就是肌肉不斷生長的原因。

隨時改變訓練計劃,施瓦辛格在健身時不會關注所謂的遞減定律。他認為相同的訓練做得很長一段時間而沒有重大的改變,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這也是許多健美運動員會遇到的瓶頸期。

施瓦辛格說:「在一個基本的訓練計劃框架內,我會不斷改變我的訓練計劃,我喜歡刺激肌肉,讓他們得到的是一個不常規的刺激,而不是有規律的。」

施瓦辛格健美展示

想要獲得泵感,還可以試試「三聯組」,「巨人組」,總之,訓練時多嘗試總是好的,因為總會給你的肌肉帶來不同的刺激,更好的刺激它們長大。

一般健身的人會告訴你「三分練,七分吃」,但只有訓練多年的高手才會告訴你「訓練才是最重要的」。每一次的訓練結果,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那麼一年呢,十年呢?可能就是遙不可及的差距了。泵感會讓我們感覺每一次訓練的成效,要想每次都有成效的訓練,就從泵感開始吧!

相關焦點

  • 在背部訓練的過程當中,無法找到訓練泵感,可以試試這兩個動作
    導語:在健身訓練當中,相對於胸部訓練,腿部訓練以及手臂訓練來說,似乎背部的訓練是最難找到感覺的,很多人會抱怨自己在練完背部之後發現一點感覺都沒有。背部訓練確實是很難找到泵感的,但是我們為此發愁的同時不要想著怎麼去放棄背部訓練,而是應該想著利用一些其他的方法找到訓練的泵感。
  • 高效訓練動作,帶給肌肉泵感,讓手臂圍度快速增加
    在健身房裡找到一個合適的訓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們並不了解訓練的動作,也不太了解訓練的方法,那麼有一個很好的訓練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練習,也會幫助我們更好的進入健身的狀態。訓練期間的泵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只是草率地進行了一個計劃,那麼事實上就是在浪費時間,同時也會讓你的訓練沒有效果,只是沒有計劃的去做,對你來說,還不如去做一些實在的動作,實在的動作還能夠給你的肌肉帶來刺激,但是草率的計劃並不會給你的肌肉帶來明顯的進步。
  • 健身訓練時如何增加肌肉的泵感和飽滿度?這三點很重要
    健身訓練時如何增加肌肉的泵感和飽滿度?這三點很重要 眾所周知,健身時衡量一次無氧訓練是否有效,最需要關注的就是肌肉的充血感,也就是泵感(泵感其實就是血液湧入肌肉纖維中引起的細胞腫脹)。
  • 增強肌肉泵感的6條建議
    很多健身愛好者都喜歡在訓練時追求泵感,泵感就像身體被吹大一樣,肌肉漸漸膨脹起來的感覺會讓人覺得妙不可言。訓練產生的泵感會刺激內啡肽和腦啡肽的釋放,讓人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讓我們會更願意投入到艱苦的訓練中,有時還會讓人越練越興奮,就像完全感覺不到疲憊一樣。
  • 沒有時間健身不是藉口,再忙再累也可以這樣練,保證倒三角體型
    很多小夥伴熱愛臥推,啞鈴飛鳥等動作,因為對上半身的訓練比較保持專注,雖然很多人不愛訓練下半身,但是上半身也不一定練得很好,導致也沒有很出眾的訓練部位。有位健身大咖分享了他的十多年經驗,但是他的訓練並不容易。我們讓他分享他最喜歡的上半身臥推,你也可以體驗到他簡單直接的鍛鍊方式。
  • 訓練手臂時如何找到泵感和充血的感覺,3個技巧推薦給你
    訓練手臂時如何找到泵感和充血的感覺,3個技巧推薦給你  我們通常在訓練手臂的時候,以泵感和充血膨脹的感覺來判斷自己訓練的是否到位的確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手臂作為小肌群
  • 肩前束鍛鍊沒有泵感怎麼辦?如何有效提升三角肌前束的訓練效果
    肩前束作為三角肌的一部分屬於羽狀肌,羽狀肌的特點是肌肉比較薄但是覆蓋的面積較大,再加上手臂帶來的槓桿效應,因此對肩前束的鍛鍊不建議使用太大的訓練重量,應該以輕重量多次數對其進行打磨,才能獲得更好的充血效果及泵感。
  • 未必,3個卷腹自測法幫你找到肌肉泵感
    通過這篇文章,你將收穫三個方面乾貨:1.為什麼說酸脹不等於泵感效果?2.卷腹效果的自測方法有哪些?3.怎樣卷腹找到泵感練成馬甲線?為什麼說酸脹不等於泵感效果?肌肉泵感是抗阻力力量訓練後大量血液集中在肌肉產生緊繃膨脹感覺的充血過程,所以,泵感成了衡量健身運動是否效果達成的指標之一,是阿諾德·施瓦辛格最推崇的刺激目標肌肉帶來肌肉增長的訓練技巧。泵感從視覺上看是肌肉結實緊繃、線條感十足,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是肌肉酸脹。所以,很多人便把肌肉酸脹當成泵感,變成衡量運動效果達成的標準,實際上這是錯誤的。
  • 力竭、泵感、大充血……什麼是增肌的關鍵?
    剛接觸增肌的同學們,你一定都聽健身房老司機們在組間休息時談論力竭、泵感、充血等詞彙。尤其在一些健美選手中,這些都是他們追求的。州長斯瓦辛格,是泵感的極致追求者,他把這樣的感覺叫做「the Pump」。按照州長大人的原話:「在健身房能獲取的最極致的體驗就是泵感!」"Feel the Pump"也成為很多人的終極目的。
  • 8個手臂訓練動作,練完才知道什麼叫肌肉泵感!鍛造健美手臂!
    盛夏已至,又到了越穿越少、不得不展示自己健身成果的日子了。很多男生可能都嚮往「州長」施瓦辛格一樣飽滿充實、充滿力量感的手臂,然而自己天天做二頭彎舉、做臂屈伸卻還是感覺沒有什麼效果,臂圍看不到變化。今天介紹的8個不同的手臂訓練動作,它兼顧到了肌肉持續緊張時間,增加生長激素釋放,讓肌肉充滿血液和氧氣,所有觸發增長的元素都包含在內。我教大家用正確的方法去獲得尺寸和線條。手臂訓練和身體的其他地方有些不同,對於其他部位,我建議採用大重量高次數的循環。而對於手臂,相反,我幾乎全部採用高次數,強迫次數,超級組和大容量!
  • 健身訓練當中,手臂應該如何訓練?彎舉是好的訓練選擇
    導語:雖然手臂在我們身體當中屬於小肌肉群,但是每一位健身人士都不能忽略手臂的健身訓練。為什麼這麼說呢,只有擁有了飽滿的手臂肌肉,整個人才能更加有魅力,並且讓別人看起來非常有安全感。對於女性而言,手臂更加緊實,穿吊帶裙的時候就會更加有氣質。
  • 健身時到底該不該練到力竭?組間休息到底怎麼樣才科學?
    在我剛開始健身的時候,就是這麼給自己打雞血的。所以每組做到力竭,力竭了又減重量做遞減組,或者各種超級組,不管動作形式,借力繼續懟!你是否也像曾經的我這樣?如果是,那麼本章節將帶大家科學地了解訓練至力竭以及組間休息背後的真相。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人推薦「高強度訓練」(HIT,注意不是HIIT)。以該方法為主的就是多屆奧賽冠軍多裡安耶茲,他經常在單組中練到深度力竭。
  •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在健身房裡,很多人喜歡訓練到力竭後的酸爽快感,但是「力竭」並不是進步的必要條件,很多時候甚至會阻礙我們的前進。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省時省力、無需力竭的訓練方式,希望能讓更多人開啟自己的健身旅程!「我經常訓練做到力竭,因為都說力竭的那幾下最有效!」
  • 決定訓練質量的關鍵因素—組間休息時間如何確定?
    在日常訓練中有這麼一句話:「訓練不掐表,效果好不了」,掐表是為了合理地安排組間休息時間。 組間休息作為訓練中的一個重要變量,與訓練容量、訓練強度、訓練組數、動作幅度等因素一起影響著訓練效果。
  • 健美冠軍教你槓鈴彎舉的訣竅與泵感秘訣
    健美冠軍教你槓鈴彎舉的訣竅與泵感秘訣 2021-01-02 00:00 來源:拳擊那點事
  • 笨哥解說:WCS超級組4強 Hydra vs Polt
    笨哥解說:WCS超級組4強 Hydra vs Polt iOS用戶點此觀看詳細賽況:>>>WCS超級組比分專題
  • 女子堅持健身後,力氣是否會大過從無訓練經驗的男生?
    女子堅持健身後,力氣是否會大過從無訓練經驗的男生? 在私教圈,總有人會發出這樣的朋友圈,表示女生健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