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穩重是輕率的根本,安靜是躁動的主宰。聖人君子整日行動,不離裝載行李的車輛。若有豪華樓臺居所,也不受其誘惑,安然處之,超然淡定。為什麼那些國家君主,卻以輕率治理天下,輕浮失去根本,而急躁則失去地位。
老子在《道德經》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對比,以美與醜,善與惡闡述矛盾的無處不在,世間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相對中相生,矛盾中求發展。
輕與重,靜與躁,這是兩種相互對立的現象。因為有了重,才有了對立的輕,因為有了靜,才有了躁。任何事物如果只注重輕忽略重,就會失去根本。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楹聯出自明代著名大學者、34歲任《永樂大典》總編纂的解縉。蘆葦輕輕隨風飄蕩。如果沒有穩固牢靠的根莖,失去維繫的源頭,一陣風兒吹過,那就只能漫天飄蕩,不知去處。相對而言大樹沉重,沒有外力作用很難移動,但放在水裡卻又很輕鬆的漂浮起來,追逐著水流的方向前進,尋找新的生命之地再次生根發芽。可見動靜其實都是相對的。
靜是根本,動是表象。輕浮和躁動都是人格缺失導致的不平衡結果,是個人品行的不良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違背自然客觀條件的惡劣後果,好比輕飄飄的風箏,如果沒有牢固穩定的繩子綁住,越飛越高,最終無法承受風力,落得繩斷身折的悲催結局。
人活著社會中,猶如行走在充滿無數岔路的曲折路徑,每天每日,甚至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的選擇等待。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是拐彎,還是暫時退回原地觀望,是去還是留等等都需要判斷。
有的人性格急躁,所謂病急難投醫,不做任何思量便盲目做出決定,把一切交給了運氣的安排,結果可想而知。運氣好固然可以。但運氣不好呢?全國人民買彩票,中獎永遠是極少數人,大多數還是落得血本無歸。
當然這裡並不是你深思熟慮就一定會取得必然的結果,但多想一些時間,總能還能規避一些風險的。
所謂聖人,他與「聰明人」不同在於,聖人從不輕舉妄動,在慎重考慮後才會採取果斷的行動,不會表現出輕率焦躁的樣子,在順應天道的同時得以獨善其身。他們即使有華麗的樓臺庭院,也不會沉迷其中,坦然面對財富,過著簡單平靜的生活。
每個人可渴望美好的生活,這是不能迴避。這是人類的主觀需求。美好的生活在大多數人眼裡,意味著更多的財富,更高的地位。實際上,財富再多,終有花完的時候,地位再高,也終有下馬的一天。人乾乾淨淨的來到世界上,經歷了幾十年光陰,最後還是會幹乾淨淨的離去。所謂的財富地位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擁有的越多,擔心的也越多,即使帶到墳墓裡,終究只能讓他人覬覦,成為了盜墓賊的財富。
諸葛亮曾說過這麼一段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長久的幸福生活前提是謹慎的態度,穩重的情緒,以及果斷的行動。做事不冷靜,只能失去對事情的掌控能力。在成就中順其自然,在自然中得享安然。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