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很委婉的兩首七絕,後人多有襲用,最後一句卻為絕調

2021-01-09 品詩賞詞

唐代很多詩人都經歷了安史之亂,這場災難不僅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變化,也讓詩人的內心感受到無比的悲涼。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變衰的轉折,八年戰亂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也使人口銳減。

詩人岑參匠心獨運,用短短的詩行,就形象地反映出這樣的主題。下面介紹岑參難以超越的兩首七絕,後人多有襲用,最後一句卻為絕調。

山房春事(其一)唐代:岑參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光濃鬱,充天塞地,前兩句寫動態,「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春風柔和,日光溫暖,春意盎然;山野中萬紫千紅,山房書屋裡也都被蜂蝶花木佔領,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及對前途的信心。

作者沒有直接描寫蜂蝶採蜜,卻著一個「亂」字,生動形象表現了蜂蝶之忙,也進一步表現了春日的勃勃生機。

後兩句轉而寫靜景,「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柳樹的枝條在春風中飄舞,低過了晾衣的橫木;在風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筆架上。作者動靜結合地進行描繪,兩句都與風有關,而並沒有直接寫風,可見作者觀察細微而筆力不凡。

山花不懂書中意,卻故作風騷,飄飄然地落到詩人面前,仿佛也為其提供素材。詩人並不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悠閒之意卻躍然紙上。

山房春事(其二)唐代:岑參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梁園,也稱兔園,西漢景帝時梁孝王劉武所建。梁園故址在今河南商丘縣東。安史之亂中,這裡破壞尤甚,詩人選此來抒今昔盛衰之感,很有典型意義。園內樓臺亭閣,花草樹木,極一時之盛。春光明媚之時,遊人如雲,十分繁華。

日暮時分,惹人生愁,愁因薄暮起。烏鴉叫聲又傳入耳中,倍增悽涼。「亂」字入妙,鴉聲之亂,心緒之煩;園林之破,皆紛至沓來。

心煩意躁之時,詩人下意識地搜尋可慰心靈之物,結果卻是「極目蕭條三兩家。」極目遠望,蕭條冷落,滿目荒涼,只有稀稀落落兩三戶人家。

鴉聲既不忍聞,慘景又目不忍睹,傷心慘目,偏偏此時庭樹枝頭的繁花又送人眼帘。「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不知、還發」幾個字,宛轉感憤,看似怨得無理,實乃有情。

明明是詩人多情、對景懷舊,卻偏說庭樹無知、當春開花,含蓄有致地把無數的春花,突出地放在亂鴉夕照的環境中,造成極不調和的景色,又讓鮮花在詩人心煩意躁之時闖入,使人產生別樣的滋味。

縱觀這兩首詩,作者善於選取典型景物,造成心理反差,從而抒發今昔之感。繁華被破壞殆儘自不待言,以鮮花反襯殘破的手法一經創出,後人襲用者很多,然岑參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實為絕調。

正是因為詩人經歷過這種史無前例的浩劫,才深有感觸,將真情融入寫景之中,言雖盡而意無窮,沒有感同身受實在很難模仿。

相關焦點

  • 王昌齡很經典的一首七絕,含蓄蘊藉,最後7個字包含一句成語
    王昌齡是唐代邊塞詩人,後人稱其為七絕聖手。他的作品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驚豔了世人千年;再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令人熱血沸騰。王昌齡才華不遜於李白,卻歷經坎坷,幾遭貶謫。不過詩人總是披肝瀝膽,被後人不斷稱讚。
  • 岑參的這首《逢入京使》,平淡中見真情,歷久傳誦
    「而岑參的這首《逢入京使》與上述的這些都不同,他選取了一個微妙的細節,表達了深深的鄉愁。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向東遙望故園的方向,路途是那樣的漫長。淚水不停地流下來,怎麼擦也擦不幹。你我在馬上相逢,沒有紙筆,只能讓你幫我向我的家人,轉達一聲平安啦。前一句寫了自己的深深的鄉愁。
  • 「讀書札記之5」岑參,縱馬輪臺的邊塞詩魂
    文 | 韓慶祥《古代邊塞詩詞三百首》一書,上起《詩經》,下至晚清,跨越3000年,僅唐詩就佔了全書一半。這其中,岑參入選13首,超過同時代的實力派大咖而位居第一。 唐代是充滿陽剛之氣的朝代。所謂「盛唐」,是用實力打出來的。隋唐之初,突厥族控制著北部疆土,輕易就能兵臨長安城下。
  • 誰是七絕聖手?他的這十首七絕,簡直是唐詩中的神品
    李白的七絕確實厲害,但杜甫得稍微往後站一站了,老杜的成績主要在於律詩。事實上,在唐朝,有一個人,寫七絕特別厲害,他不僅絕句做得多,而且質量特別好,他被稱為「七絕聖手」! 據好事者統計,初唐七絕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佔了六分之一。
  • 岑參很孤獨的兩首七言絕句,一首比一首更孤獨,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盛唐詩壇百花齊放,這一時期誕生了無數了不起的大詩人,像李白、杜甫、王昌齡、王維等等,那都是當時的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而岑參的才華,也是可以與這些詩人相媲美,他的詩同樣清新脫俗,除了邊塞之外,他還寫過很多的思鄉之作,以及詠物詩,所以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是很多,而且每一首都別具一格,以這兩首《山房春事二首》來說,那就是難得的佳作。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
  • 七絕八首·長篇小說《滴血香魂》第31章詩詞摘選作者:薛志鵬
    七絕八首·長篇小說《滴血香魂》第31章詩詞摘選作者:薛志鵬第一段·七絕四首>......黃昏的冰城,一抹霞透過屋外的老榆樹灑在窗子上,燕子著一襲白色睡衣,孤零零地站在窗前,望著老榆樹上隨風搖擺的葉子發呆,思緒萬千,無法平靜。
  • 在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眼裡 李白和王昌齡的七絕輸給杜牧了嗎?
    說起唐朝善於作七絕的詩人,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李白、杜甫、王之渙、王昌齡、杜牧等一大串的名字,那麼這些人誰的七絕最好呢?在《唐詩三百首》七言絕句共收錄了51首,其中王昌齡3首,李白2首,而杜牧卻有9首。蘅塘退士認為杜牧的七絕最好嗎?
  • 這首宋詩七絕沒怎麼讀過,卻反映出了李清照心繫社稷的博大胸襟
    比如這首宋詩七絕,雖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卻反映出了李清照心繫社稷的博大胸襟。且看: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首詩題目是《題八詠樓》,寫於李清照南渡在浙江金華避難之時。
  • 一縷花香風送遠,玉染芳心幾瓣痴;詠花七絕十二首,詩情入夢遲
    《七絕·杏花》(平水韻 上平四支)一夜春濃扮美姿,流連戲蝶舞參差。牆頭漏蕊藏幽夢,無限風光在獨枝。荷花《七絕·石榴花》(平水韻 上平四支)如火燃紅石榴枝,朝霞映眼兩迷離。此情每使遊人誤,爭寵凡間竟不知。註:第6字 榴 應仄,不改。
  • 岑參的這首詩,引用漢代歷史典故,表達了對山河破碎的感傷
    乾元二年(759),岑參出任虢州長史,直到寶應元年,才離虢州歸長安。州長史名義上為幕僚之長,但實際並無實權。「王府長史理府事,餘府通判而已」(《通典》卷第三十三)。所以,當杜甫認為他「半刺已翱翔」(意謂等於半個刺史而可大展宏圖)的時候,岑參在《題虢州西樓》詩中卻說:「錯判一生事,蹉跑今白頭。縱橫皆失計,妻子也堪羞。明主雖然棄,丹心亦未休。愁來無去處,只上郡西樓。」
  • 王安石的這首登高詩作,意境深遠,最後一句,成為後人的座右銘
    今天我們欣賞的是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這首詩體現了王安石寬闊的胸襟和不畏困難的精神。《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淺譯:聽說在飛來峰的最上面有一座高塔,凌晨雞鳴的時候就能看見東方噴薄而出的朝陽。不要怕天空飄著厚厚的浮雲遮擋我們的視線,只因自己站在了飛來峰的最高處,一切景色盡收眼底。
  • 程垓的兩首詞,清新綿邈,曲終見意,結尾處更是精彩絕倫
    寫文章也是如此,有些作品前面略顯枯燥和生硬,似乎可有可無,又像無病呻吟,其實都是一種鋪墊,只為最後一句的精彩烘託氛圍。比如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前面都很一般,最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卻如神來之筆。下面介紹程垓的兩首詞,清新綿邈,曲終見意,結尾處更是精彩絕倫。鳳棲梧宋代: 程垓九月江南煙雨裡。客枕悽涼,到曉渾無寐。起上小樓觀海氣,昏昏半約漁樵市。 斷雁西邊家萬裡。
  • 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一首是千古絕唱,另一首也不遑多讓
    自古文人都是敏感多情的,面對從盛夏的草木豐茂,百花競豔,到秋日的樹木凋零,自然會觸動那顆易感玲瓏的心,迸發出濃鬱的情感,那蓬勃的情感最後又通過筆墨宣洩而出,從而成就無數千古絕唱。這裡就來介紹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秋思之祖」,另一首在筆者看來也可與之媲美。天淨沙,是曲牌名,屬于越調之一,又名《塞上秋》。
  • 唐詩三百首最沒有內容的一首律詩,詩人間唱和岑參秒殺杜甫王維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詩篇所蘊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有的詩歌雖然內容很短,但是其中的意義卻非常的豐富,耐人尋味。不過在唐詩300首當中也有一些詩歌,雖然比較長,但是其中的所表達的內容卻非常的簡單。比如今天我們所說到的這首律詩。
  • 詠南湖七絕百首
    詠南湖七絕百首 時間:2020-03-16 16:20:54 來源:嶽陽日報全媒體採訪中心
  • 七絕,冰凌花丨試問冰花何處開,窗明淡印報寒來
    瑞雪兆豐年01七絕 冰凌花試問冰花何處開,窗明淡印報寒來。瑞雪兆豐年02七絕.雪骨冰肌衣錦秀北風凌冽柳枝搖,凇霧輕盈掛樹梢。03七絕.孩童捕雀大雪紛飛披素裝,尋食麻雀往來忙。頑童速掃一方地,靜候飛來入網筐。
  • 岑參《逢入京使》《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徵》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岑參,世稱岑嘉州。盛唐邊塞詩派代表詩人,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其邊塞詩多表現唐軍將士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擅長描繪邊疆奇異風光,七言歌行成就最高,人稱「語奇體峻,意亦造奇」。有《岑嘉州集》。3、第三句點題,並進一步交代是「 馬上相逢」,特定的場景發人遐想,與「路漫漫」相呼應,而「無紙筆」不經意地帶出最後一句。4、末句表示與家人的情感牽掛。句意一脈相連,一氣呵成,易處見工,親切有味。《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徵》(一)思想內容:這首邊塞詩表現了豪邁樂觀的情懷,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戰無不勝的堅強信心,以及高昂的愛國精神。
  • 平沙萬裡絕人煙,岑參的邊塞詩,哪怕僅此一首,也從來都是這麼美
    然而,在這麼多邊塞詩人中,真正有過邊塞從軍經歷的詩人卻是鳳毛麟角,諸如李白、杜甫之類,他們大多都是受邊界戰爭的影響,漫遊戰場憑弔時有感而發。唐開元、天寶年間,邊界戰爭頻發,邊塞詩由此應運而生,形成了唐代詩歌的一個主要流派。處於對邊疆戰事的關心和對軍旅生活的嚮往,邊塞詩人們都熱衷於邊塞詩的創作。
  • 岑參也有山水田園詩,梁園雖好不能久,春風偏愛山人居
    ——唐代:岑參《山房春事二首》#岑參的詩#岑參《山房春事二首》,一首描繪春日深山房院的美麗風光,清幽美麗,又充滿生趣,非常令人嚮往;第二首則是描繪荒棄的梁園在春日黃昏時蕭條敗落的景象,令人瘮得慌。梁園,又稱兔園、菟園、睢園,修竹園等,是漢景帝弟弟梁孝王劉武所修建的宮室苑囿,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據史書記載,方圓三百裡。
  • 王維山水詩有多強?20個字有情有景、有靜有動,最後5字無人超越
    唐代山水詩人那麼多,摩詰居士王維當仁不讓,就是那個站在巔峰之人。憑什麼?憑的是《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絕美;憑的是《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驚豔;憑的是《畫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妙極;憑的是《鹿柴》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