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使用超三個月易致肝癌?竹木、金屬,哪種材質的筷子更安全?

2021-01-09 王思露營養師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一日三餐是我們身體的基石,而安全、衛生的飲食(環境)更是推動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除了我們直接接觸食用的餐食以外,各種飲食過程中的「周邊」同樣是生活中各位該注意的細節,就比如說您吃飯所用的「筷子」。坊間素有言論「筷子用不對,全家都白費」,雖有誇張成分,但也證明了筷子和健康之間的重要聯繫;筷子如何選擇、使用才更加安全?使用筷子的過程中該注意些什麼?始於「選筷」,終於「用筷」,有些事還真需謹慎為之。

筷子三個月不更換就會導致肝癌,是真的嗎?

聊於此事,事情的歸結點在於「筷子+黃麴黴素」的問題。

網絡傳言:家中的筷子使用時間過長、清洗使用不當就會產生各種黴菌,這個過程中甚至容易產生毒性較大的「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致癌物清單,黃麴黴素屬於一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這種物質的攝入會對人體肝臟組織起到破壞作用,嚴重者甚至會增加肝癌的發病風險。

但請您注意:黃麴黴素的出現是有前提條件的,並非那麼簡單。

需要合適的營養物質,黃麴黴毒素才會產生:

聊到黃麴黴毒素,其主要是由黃麴黴和寄生麴黴次生代謝而成的物質,它的出現一定需要合適的條件(營養條件)。例如玉米、花生。小麥、大豆等糧食穀物腐敗變質+發黴後就會產生黃麴黴毒素。

請注意筷子本身並不是糧食作物。它自身的營養環境也很難培養出黃麴黴菌;所以,其實來看,就算筷子由於儲存環境方式不佳、使用方式不對等問題出現發黴的問題,一般大多也都是普通黴菌物質,這些物質很少能直接危害人體的健康。

想要產毒,筷子所感染的黃麴黴素還需要帶有「產毒基因」:

市面上的多數謠言都在說「食物殘渣長期殘留附著與筷子上時,筷子就容易被黃麴黴菌(毒素)感染」。但公正來看並不是每個黃麴黴(菌)都會產生致癌的黃麴黴素,多數的黃麴黴天生就無法產生毒素。也就是說,就算筷子感染了黃麴黴菌,其實也沒有太嚴重的致癌致病問題。

言於此,「筷子使用不當=肝癌」的說法存在不靠譜性,請您公正看待。

雖然不存在黃麴黴毒素,但安全問題同樣值得關注:

在之前國聯質檢食品藥品安全評估中心的一次抽查中發現,有60% 的家庭使用的筷子都存在大腸桿菌超標的問題,

大腸桿菌雖然是人體中的正常菌群,但出現了致病大腸桿菌,就會增加人體食物中毒的風險,嚴重時甚至還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健康。

筷子那麼多(種類),應該如何選擇?

推薦使用—竹筷子;關注生活,竹質筷子的使用率更大;相對而言價格適中、導熱性差且使用方便;竹子表面相對光滑,不易滋生細菌和蟲子。既健康,又安全,而且還實惠,是不錯的選擇。

安全考慮—推薦金屬筷子:對於多數人使用的「不鏽鋼筷子」等金屬筷子,耐用且易清洗,一般不容易被磨損,同樣也不容易滋生細菌物質,當然它的缺點是略沉且滑,不太方便夾取,但從安全角度來看建議各位可以偏向使用。

不推薦使用—塑料筷子:塑料筷子雖然顏色豐富、造型多樣,還方便攜帶;但是它的熔點較低,一旦受熱很容易融化、變形,析出釋放的物質甚至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同樣也容易滋生細菌等有害物質,關鍵還容易汙染環境。

多方面共同分析,生活中不建議大家使用塑料筷子。

有些筷子不能用:

沒有「QS質量認證標誌」的筷子:選購筷子要安全,有些不法商家為了節約成本,可能會用一些不安全材質的物料製作筷子,以次充好;為了降低安全風險,請大家到正規商超進行選購,認準「QS質量認證標誌」,避免上當受騙。

已經變色或者出現酸臭味道的筷子:當竹木筷子本身已經出現非木色本身的斑點、變色;或者筷子已經有了明顯的酸臭味、潮溼腐敗味道,那證明其使用時間已經過長,或者由於儲存不當已經發黴,為了避免危害因素,請拒絕使用。

已經存在劃痕、裂痕、溝壑的筷子:無論您使用的筷子是什麼材質,假設如已經出現了劃痕、裂痕等破損痕跡,其更容易「藏汙納垢」,建議就不要繼續使用了,這樣的「溝壑」更容易生長繁殖細菌等有害微生物,對身體健康存在威脅。

安全使用筷子,您應該這樣對待:

清洗筷子要「認真」;請做到認真+科學。建議大家在清洗筷子的時候可以先用清水將其打溼,然後用蘸有清潔劑的洗碗布細緻搓洗每一根筷子,最後用流水將油漬、食物殘渣以及洗潔劑等物質一同清洗乾淨。清洗之後要晾乾(曬乾);定期(勤)更換。筷子,家庭當中的最基礎生活物品,雖不存在網絡中傳言的大問題,但小問題也值得每一位朋友去注意。安全選擇、定期更換、靠譜清洗、趨利避害;希望您使用的筷子「安全無威脅」。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比較試驗】中國人情有獨鐘的筷子,您考慮過安全嗎?
    發明於中國、歷史悠久且成為華夏飲食文化標誌之一、在中國家庭以及餐飲經營場廣泛使用、不可或缺的傳統餐具——筷子,在中國老百姓心中有著特殊的情感意義。為了讓消費者對不同材質的筷子產品有比較直觀的認識,在琳琅滿目的產品中購買到適合自己使用習慣、安全放心的產品,近期,內蒙古自治區消費者協會對市場上銷售的各種材質的筷子開展了比較試驗。
  • 筷子易發黴?「開水燙一下」沒用?正確的方法是……
    筷子易發黴?「開水燙一下」沒用?>舊筷子、竹木筷更容易發黴●使用時間超過6個月的筷子更容易長黴,黴菌數量比新筷子和使用3個月的筷子要多30%以上。
  • 筷子使用超過三個月,會滋生大量細菌,有致癌性?謠言還是真相?
    歐美人喜好用金屬的刀叉來吃飯,我國人則習慣使用筷子,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筷子的國家,在眾多材質中,木質或竹製的筷子以結實輕巧的優勢,成為多數國人的首選。民以食為天,而食以安為先,而殊不知我們每天每頓使用到的筷子,也可能是一些健康隱患出現的源頭!
  • 筷子使用超六月致癌最簡單消毒法:沸水煮10分鐘
    筷子使用超六月致癌最簡單消毒法:沸水煮10分鐘   筷子使用超六個月,易致癌?  近日,央視財經發微博稱:調查發現,普通筷子使用3-6個月時間,本身顏色會隨著時間和使用頻率發生變深或變淺,變色的筷子要趕緊換。超期使用的筷子會滋生各種黴菌,輕者可能導致感染性腹瀉、嘔吐等疾病。嚴重發黴的筷子會滋生「黃麴黴素」,可誘發肝癌。  並且,在微博後連結的報導中還說道:超期使用的家用筷子,含水量特別高。
  • 如何正確 使用筷子
    筷子的材質有很多種,有塑料,有不鏽鋼還有木製品的等等,現在的筷子是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有,那我們要怎樣養使用筷子才能更安全更放心呢?一、筷子不能使用時間過長雖然竹筷子和木筷子相對來說比較純天然,比較環保但是使用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因為這樣的筷子比較容易滋生細菌,竹筷子永久了顏色還會變深,特別是有一些生意人用來筷子來煎炸食品的時候,筷子頭都已經變黑了,容易掉渣殘留汙垢,所以筷子不宜時間用太長,容易引發癌症或者中毒,最好就是使用半年就更換一次。
  • @重慶人 「開水燙筷子」沒用!正確消毒的方法是...
    「食以安為先」不知道市民朋友們是否注意過:家裡的筷子長時間使用後容易生菌、發黴如何使筷子更安全衛生?我們在家該怎樣給筷子消毒呢?溼筷子更容易長黴菌●溼筷子的黴菌比幹筷子多25%以上。●不同的環境溼度下,筷子上的黴菌數量增長相差甚遠,黴菌在溼度80%的條件下(如南方地區的梅雨季節)極易生長,而在溼度40%的條件下基本不生長。溫度對黴菌生長的影響不大。
  • 你是什麼檔次的人,一雙筷子就暴露了,能不好好選嗎?
    中國人在意觸感,注重材質。中國筷子的身價一般不是由工藝和裝飾決定的,決定性的往往是材質以及附著其上的文化。中國人吃飯喜用圓桌,碗筷、杯碟的選擇都已是文化的一部分(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筷子作為日常的進餐工具,因為是要入口的東西,所以對材質的選擇應更慎重。
  • 廚房餐具的正確選購和使用方法,筷子,再也不會發黴了
    說到筷子,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吃飯,這很正常,因為在中國,美食與筷子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也是筷子使最為頻繁的地方,用筷子作為飲食工具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筷子不光是一種工具,更是中國人文化的傳承,一雙筷子蘊含了中國人的禮儀,關愛,思念,守候,所有中國人的情感都離不開一雙筷子,「多一個人多雙筷子『這句話更反映出了中國人的風土人情。
  • 年前老習俗添碗加筷 專家:本色筷子骨瓷碗最佳
    什麼人群適合用什麼材質的碗筷?這些都有講究,一起跟隨記者逛逛碗筷市場,買一套稱心如意的新碗筷吧!    筷 木筷竹筷消毒很重要    禮加誠生活館的董事長黃宏武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筷子主要有金屬、木質、竹子和塑料這幾種常見材質。「建議首選竹筷,它無毒無害,而且非常環保。」
  • 筷子哪頭朝上放比較好?筷子選用和清洗注意事項,很多人都易忽略
    筷子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飲食工具,一般是由竹、木、金屬或塑料等材質製作而成的。人們只是在意筷子有沒有洗乾淨,卻忽略了一些小細節,很多人疑惑放置筷子時應該頭朝上還是朝下好呢。洗完筷子朝上還是朝下放?洗完筷子後頭要朝上。
  • 看中國筷子文化,使用筷子該注意的禁忌,為了禮儀和健康收藏!
    「筷子」,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一種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受到普遍使用。中國人,自古就有使用筷子的習慣,每個人從小就要開始學習筷子的使用方法,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老人就會給你說一些使用筷子的禁忌,不知道你現在還記得多少。
  • 筷子的文化和使用筷子的忌諱
    筷子是我們在生活中用到的餐具之一,關於筷子的起源和文化你了解多少呢?而筷子使用的時候也是有著講究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筷子的來歷和文化以及筷子使用的忌諱。首先筷子是我國獨特的餐具之一,是東方文明的象徵,是華夏的智慧的結晶。
  • 使用筷子有助大腦發育,孩子多大可以使用筷子?
    ,所以建議在寶寶滿2周歲以後,家長就可以開始讓孩子學習使用筷子了。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而且希望像爸爸媽媽一樣坐在餐桌上用筷子吃飯;另一方面,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精細動作能力,家長要抓住這個良好時機進行引導。 我們就先來看看幼兒使用筷子吃飯的諸多益處吧!
  • 如何教孩子學會使用筷子進餐
    華龍網2018年1月11日10時訊 如何教孩子學會使用筷子進餐,進餐是一門學問,使用筷子更是一門學問,那麼在這門學問上每個人都會花上一生的時間來學習和完善它,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引導我們親愛的寶貝們呢?    西方學者認為,訓練寶寶使用筷子可以提升手指的協調能力,有助於肢體運動智能的發展。
  • 一雙筷子裡的中國情
    小時候每到吃飯前,大人還在廚房裡忙活最後一個菜,便開始喊小孩子盛飯擺筷,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上,不能長短不一,更不能用來敲打碗盤……吃飯前認真地放好每一雙筷子,既是對生活的尊重,也是開啟用餐最後的儀式。一雙筷子,是體驗和品嘗生活滋味的開始一雙筷子,是禮儀傳家的起點中國人的生活離不開一雙好筷子。因為我們知道,一切煩惱都可以在一頓暖融融的飯菜裡消散如煙。
  • 教寶寶用筷子,竟然能增智!
    研究表明,會用筷子的孩子大多數反應敏捷、思維活躍。這是由於孩子吃飯時用筷子可以讓他的手腕和胳膊運動,鍛鍊了大腦和身體機能神經。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教小朋友用筷子呢?合適實用父母要想讓孩子手腦並用,心靈手巧,就不能圖省事方便讓孩子用湯勺吃飯,要好好培養孩子使用筷子的方法和習慣。培養孩子使用筷子要順其自然,循序漸進,同時也要考慮筷子實用性。市場上有很多專門給寶寶設計的專用練習筷子,其材質多為輕便的塑料,雖然有指環扣,但是孩子在練習時很容易打滑,影響吃飯。
  • 如何正確訓練孩子使用筷子?你可以這樣做
    還記得你們是多大開始使用筷子的嘛?3歲?4歲?5歲?可能時間太久遠了,反正我是記不清楚了,勺子也確實好用,安全易學,雖然可以讓孩子一直使用勺子也沒事,但是筷子夾菜還是挺方便的,而且學會筷子吃飯還有更多好處呢!
  • 中國的筷子如何拓展出了東亞的「筷子文化圈」?
    而中國、日本、韓朝、越南和新加坡等地均屬「筷子文化圈」,這些筷子是如何聚在一起的呢?身為筷子的母國,中國是何時使用筷子的?民間傳說之一有妲己為討紂王歡心以玉簪為筷。而以文獻記載,《韓非子·喻老》亦有一則記載與紂王有關:「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講的是商朝大臣箕子因紂王用象牙筷子的奢侈生活而擔憂國運。那麼筷子是否是在商代發明的?
  • 說起筷子,你知道它蘊含著多少中國民俗和文化嗎?
    說起筷子,你知道它蘊含著多少中國民俗和文化嗎?最近DG事件被傳得沸沸揚揚,從設計師的不當言論到之前的關於筷子的宣傳片都成了人們目光的焦點。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筷子背後的那些文化,看一看中國美食都有哪些精妙之處和獨到的文化。
  • 筷子的來歷:是誰發明的?最早何時出現的?筷子有什麼寓意?
    筷子,在古代叫「箸」,是中國人常用的餐具,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筷子的材料多種多樣,主要有竹、木、骨、瓷、象牙、玉、金屬、塑料等。筷子最早是中國發明的,後來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