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年前的「螺絲」是化石還是人造物,俄羅斯一直未公布其材料

2021-01-08 史記文明

自上世紀90年代發現它以來,俄羅斯科學家一直在思考它為何物——許多人認為它是高度發達的失落文明、外星人遺物或是海洋生物化石。

科學家說,這顆螺絲釘是一種古老技術的遺蹟,證明了數百萬年前外星人曾造訪過地球。然而,另一些科學家們說,這個「螺絲」只不過是一種叫做海百合的海洋生物化石。

古生物學分析表明,這塊石頭形成於3億到3.2億年前。

研究小組還稱,石頭的x光顯示,裡面還有一顆螺絲釘。然而,他們沒有允許國際專家檢查這個物體,也沒有透露這個螺絲是由什麼物質製成的。

自這個「螺絲」發現以來,圍繞它一直有很大的爭論。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導,科學家們對該物體的照片證據進行了研究,他們表示,這個「螺絲」其實是一種被稱為海百合的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海百合是一種海洋動物,據信大約在3.5億年前進化而來。它們的特徵是在頂部表面有一個嘴,周圍有進食的手臂。今天,大約有600種海百合,但它們在過去物種更加豐富和多樣化。

多年來,地質學家們已經發現了無數的海百合化石,其中一些確實像螺絲。

科學家們認為,在化石樣本中看到的螺旋狀形狀可能是這種生物的形狀,它在周圍的巖石形成時就溶解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塊神秘巖石上的生物化石是『海百合』的一個子類——成年後會長出一根莖,把自己拴在海床上。」

「然而,有人說,海百合的莖通常比『螺杆』要小得多,標記略有不同,因此放棄了這一理論。」

《不明飛行物調查手冊》的作者奈傑爾·沃森告訴《每日郵報》網站說:「已經有很多很反常的手工藝品被發現,比如釘子,甚至是嵌在古代石頭裡的工具。有些報告……是對自然形成的誤解。」

他補充說:「如果我們能找到這麼古老的證據,證明很久以前有一艘宇宙飛船曾造訪過我們,那就太好了。但我們必須考慮,外星宇宙飛船的建造者是否會在建造飛船時使用螺絲釘。」「這個故事也可能是一個在網際網路傳播的騙局,它反映了我們的願望,即我們相信外星人在過去訪問過我們,並且今天仍然在訪問我們,我們現在稱之為ufo。」

就目前而言,圍繞這個物體的爭議仍然非常活躍,除非Kosmopoisk集團公布有關「螺絲」材料的詳細信息,否則不太可能很快達成共識。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化石,這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遺物?
    這種精巧的結構,以及有規律的排列,使得人們第一次發現這種化石時嚇了一跳,這實在太像人類生產出的金屬彈簧或者螺絲,然而根據放射物測年法顯示,這個化石形成於2億年前。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化石,這種化石看起來非常像人造的齒輪。研究表明,這種化石形成於4億年前。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非常像人造零件的化石究竟是什麼生物遺留下來的呢?
  • 俄羅斯曾發現4億年前「電路板」化石,能證明存在過史前文明嗎?
    這片傳說中的史前晶片來自於俄羅斯拉賓斯克,發現者是一位漁夫,他是在茲河上釣魚時發現了這枚嵌入石塊中的「晶片」!從我們現代的角度看,這個方片形的絕不像一個天然物品,加上它的構造,看起來是一件電子行業的產品,不過據考證這枚晶片有超過數億年的歷史,但應該說這枚發現的史前「晶片」用這個詞描述是錯誤的,準確的說應該是PCB板,這種結構非常類似於電子行業的使用的麵包板。
  • 科學家確認5.58億年前化石為動物化石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動物
    據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確認了一種存在於5.58億年前的生物化石為動物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這表明地球上最早的動物生命始於寒武紀之前。據報導,這種化石是被一名博士生Ilya Bobrovskiy在俄羅斯西北部偏遠荒野的懸崖邊發現的,但一直以來科學家都無法確認這個化石在進化體系中屬於什麼物種。
  • 俄羅斯發現2.5億年前的化石,裡面藏有電腦晶片,來歷至今成謎
    筆者-小文 每當人們在地球中發現一些與時代不符的科技時,人們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外星科技亦或是超古代文明,這是個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的問題,但礙於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有限,誰也無法給出絕對的答案。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12-30 10:27:17 來源: 烏拉特前旗融媒體中心 舉報   2020年9
  • 男子江中遊泳撿到3億年前珊瑚化石(圖)
    成都理工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在觀看化石上的紋理。  最近,一塊石頭闖進了成都市民王加林的生活。  經過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劉建鑑定,王加林的石頭的確是個寶貝,它形成於3-4億年前。昨日,經成都理工大學古生物專家王教授最終鑑定,該化石是泥盆紀時期的珊瑚化石。  8月中旬,王加林和朋友一起到崇州市文井江遊泳。水性不錯的他潛到了3米多深的水下,恍然間在江底發現了一塊特別的石頭,「遠遠看上去,與其他石頭不同,上面有一些白色紋路。」
  • 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上有人類的足跡,是真的嗎?
    「三葉蟲」是已經滅絕的生物物種,出現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在地球上繁衍了,近3.2億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當時數量最多的生物,也是,當時生命力極強的物種,它屬於,節肢動物,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個部分,背部有著堅硬的外殼,被兩條縱向深溝,割裂成大致相等的三片,所以稱之為「三葉蟲」,不過在
  • 看 這些化石3億多歲!
    市民報料稱廣佛交界山地發現珊瑚、腕足等古生物化石 專家推斷其來自石炭紀  看 這些化石3億多歲!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近日,三水市民趙先生向本報報料稱,他在佛山三水與廣州花都交界處發現了珊瑚和貝類化石。地質與古生物研究專家張顯球鑑定後表示,在這一批化石中,至少可辨認出珊瑚、腕足類、海百合莖等三種古生物化石。張顯球認為,珊瑚、腕足等化石是典型的海相化石,這些化石的發現,進一步證明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廣東大部分地區都是一片大海。
  • 日本福井縣出土18顆棘龍科牙齒化石,其歷史可追溯至1.2億年前!
    福井縣出土多枚棘龍科牙齒化石。(網絡圖片) 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周二(14日)宣布,在該縣勝山市內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前期地層中,發現18顆大型肉食恐龍棘龍科的牙齒化石,是國內首次發現數量如此多的棘龍科牙齒化石。這些化石將從下周四(23日)起在館內展出。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原始蜻蜓化石,大小如同成年人手掌 新華網南京6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
  • 科學家「透視」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它們已經進化出類似昆蟲...
    近5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非常不同。大陸布滿巖石,乾燥,幾乎沒有植被,貧瘠的兩極沒有冰。幾乎所有的植物和動物都生活在覆蓋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廣闊、溫暖的海洋中。但在環繞大陸的淺海中,有一種生物已經發展出一種完全現代的複眼視覺特徵。
  • 38億年前「手骨」化石被發現,是否和外星人有關?這代表什麼?
    這塊38億年前的化石,讓科學家猜測: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38億前的「手骨」化石被發現2019年的時候,夏威夷維蘇威火山附近發現了一塊化石,這塊化石外觀上看像極了人類手骨,讓當地科學家極為感興趣,隨後把這塊人形手骨帶回實驗室,開始了研究,研究後的讓大家震驚,這塊「手骨」化石出現在38億年前,起初科學家們誤認為是自己測量的方式出現了問題,然而另一位科學家再次測量竟然得到了相同答案,這塊化石是來自於38億年前。
  • 考古現場那些「穿越」的東西,晶片化石?
    你有沒有注意到,今天人們在探索歷史的過程中,總會挖到一些「穿越」的東西,比如這塊俄羅斯出土的化石。根據俄羅斯當地媒體報導,這塊化石大約有2.5億年,令人驚奇的是這塊化石上面發現了一塊「晶片」。晶片這種東西大家都知道,它的工藝流程非常複雜,緊密程度高的晶片,可以說是人類現階段科技水平得代表。
  • 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恐龍滅絕至今已經超過了6500萬年,在如此漫長時間長河裡,遺留到至今的也只有恐龍化石,在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塊恐龍化石都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完整的恐龍化石,然後在近期,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 螺絲君帶你了解螺絲秘籍
    為了儘量不讓更多的人在螺絲粘連上吃苦頭,今天螺絲君就來和大家講解一下螺絲粘連的問題。  首先,什麼是螺絲「粘連」?  粘連是指螺絲因某種原因無法轉動的現象。有時也叫燒結。  為什麼螺絲會「粘連」?  螺絲粘連的原因大致分為:  1) 螺牙的摩擦熱  2) 異物等外部原因  這兩種。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恐龍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神秘古生物,它們生活在2.2億年前-6500萬年前(三疊紀-侏羅紀),統治地球長達1.5億年之久,在6500萬年前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了,其消失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人推斷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有人認為是火山噴發造成的......不一而足,但如果它們一直生活下去,可能地球上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
  • 「化石獵人」情牽億年海百合
    「化石獵人」李剛正在修復一塊海百合化石 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臥龍村,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展示2.2億年前
  • 做這個手鐲的珊瑚化石有3.5億年了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文 王棣/圖  提及化石,很多人都會想起博物館中展出的黑白的魚類化石,其實化石也可以非常漂亮。一位藏友帶來一隻珊瑚化石的手鐲,花紋細膩,顏色鮮亮,與博物館中常見的化石大相逕庭。  珊瑚化石手鐲  一位藏友帶來的一隻手鐲上的花紋,讓不少藏友想到蜂巢。
  • 3.8億年前魚的「手指化石」揭示了人類手的發展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但現在古生物學家透露,在一種古老的動物擁有鰭和手指這一令人驚訝的消息之後,進化比預期的更讓人始料未及。 大約3億8千萬年前,一種兇猛的海洋食肉動物威脅著熱帶瀉湖的棲息地,因為這種魚不僅有一排可怕的剃刀般鋒利的牙齒,這種原始的魚也有已知的最早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