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減災二號A、B星成功發射

2020-11-23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並廣泛服務於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中規劃的2顆16米光學衛星,衛星採用CAST2000平臺,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的特點。兩顆衛星均配置16米相機、高光譜成像儀、紅外相機和大氣校正儀等4種載荷,可提供16米多光譜、48米高光譜和48米紅外圖像數據。衛星發射後將以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為主要業務,可為自然災害要素監測、土地利用宏觀監測、水資源監管與保護、農作物面積動態監測與產量評估、地震應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此次被接替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於2008年9月6日發射,已在軌服役近12年。在軌運行期間,衛星獲取了多光譜、超光譜、紅外等大量遙感數據,並在應對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中,向相關單位提供了大量影像和數據資料,為抗災減災活動提供了重要依據。

  國家航天局負責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工程組織實施與管理,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為牽頭用戶部門,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負責地面系統建設、運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負責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研製;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發射場及測控系統組織實施。

  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8次發射。


相關焦點

  • 海洋二號B星發射成功 我國將組建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 - 國內...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通訊員 楊璐)記者從國防科工局、自然資源部獲悉,10月25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
  • 我國成功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 搭載發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新華社酒泉12月29日電(李國利、李瀟帆)12月29日16時,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搭載發射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送入預定軌道。   雲海二號衛星主要用於大氣環境要素探測、空間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 我國成功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新華社酒泉12月29日電 12月29日16時,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
  • 一箭七星 中國成功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中新網客戶端酒泉12月29日電 (李瀟帆)北京時間12月29日16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搭載發射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送入預定軌道。
  • 高分十一號02星發射成功 長四火箭今年很忙
    高分十一號02星發射成功 「坐騎」長四火箭今年很忙2020年9月7日13時57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中新網客戶端酒泉12月29日電 (李瀟帆)北京時間12月29日16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搭載發射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送入預定軌道。
  • 行雲二號發射成功_天基物聯網星座要來了
    打開APP 行雲二號發射成功_天基物聯網星座要來了 新浪新聞 發表於 2020-05-12 15:12:11   5月12日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海洋二號C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攝影:汪江波中國日報9月21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今天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天啟4號A/B星成功發射 物聯網星座「天啟」實現5星組網
    12月7日,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啟4號A/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根據計劃,天啟5號和天啟6號將分別於2020年1月和3月發射。
  • 天啟4號A/B星成功發射 天啟物聯網星座實現5星組網意義
    天啟4號A/B星成功發射 天啟物聯網星座實現5星組網意義  12月7日下午,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啟4號A/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物聯網「天啟星座」將從目前的3星組網擴展到5星組網。
  • 環境一號C星成功獲取首幅清晰對地觀測影像圖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餘曉潔)記者10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我國首顆民用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環境一號C星的有效載荷9日首次開機成像,成功獲取首幅對地觀測合成孔徑雷達影像圖。影像圖圖像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截至目前,環境一號C星星地鏈路連通,星地系統工作正常,還將繼續進行在軌調試運行。    9日18時19分,環境一號C星下傳第一軌數據。
  • 天啟4號A/B星成功發射 天啟物聯網星座實現5星組網
    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趙竹青)12月7日下午,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啟4號A/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物聯網「天啟星座」將從目前的3星組網擴展到5星組網。國電高科表示,5星組網後的「天啟星座」,時間解析度將從6-4小時提升到4-2.4小時,重返率從4-6次/天提升到6-10次/天,從而極大的提高應用水平,擴展應用場景。同時,終端的功耗將從0.5-2W降低至0.1-0.5W,進一步實現終端的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從而有望大幅度降低衛星物聯網應用成本,提高效率。這也意味著衛星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將得到較大拓展。
  •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新華社西昌10月12日電(李國利 朱霄雄) 10月12日零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十三號衛星是高軌光學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國土普查、農作物估產、環境治理、氣象預警預報和綜合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服務。
  • 一箭八星!中法海洋衛星成功發射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通訊員 楊璐)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今天(10月29日)8時4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據悉,這是中法兩國攜手和平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的實際行動,將在兩國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以及全球海洋環境監測、防災減災、氣候變化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中法海洋衛星是兩國合作研製的首顆衛星,中方負責提供衛星平臺、海風觀測載荷及發射測控,法方負責提供海浪觀測載荷,衛星數據雙方共享。中法海洋衛星將首次實現海風和海浪同步觀測。
  • 太空又多一顆「西海岸」號衛星!天啟星座06星發射升空
    10月26日23時19分,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天啟星座06星。  10月26日23時19分,被命名為「青島西海岸號」的天啟星座06星,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徵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成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據悉,「青島西海岸號」衛星物聯網衛星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是我國物聯網的重要新基礎設施,是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全球首個商業AI星座首星發射成功
    型號為Scorpio-1)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順利升空並實現星箭分離,隨後,衛星成功入軌太陽同步軌道。「星河號」衛星 「星河號」是全球首個商業AI星座首星,也是四川省首顆自研商用衛星。此次衛星的成功入軌標誌著國星宇航正式擁有了衛星數據自主獲取能力。
  • 天啟6號衛星(青島西海岸號)成功發射
    10月26日23時19分,被命名為「青島西海岸號」的天啟星座06星,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徵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成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據悉,「青島西海岸號」衛星物聯網衛星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是我國物聯網的重要新基礎設施,是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二度成功海射,也是全球第50次海上發射
    就在快舟一號甲火箭發射失敗三天後,長徵11號火箭成功創下第二次海上發射,為中國今年贏得第23次成功發射,也為全球創下第50次海射。>長徵十一號海射火箭(長徵11號H) 發射平臺:德渤3號(單向浮力12000噸打撈工程船,最大載重量20500噸) 搭載衛星:一箭九星(6顆吉林一號高分03B掃描星+3顆吉林一號高分03C視頻星),總重約350公斤
  • 我國成功部署雲海二號衛星星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3日電(楊苗本 呂炳宏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了解到,經過科技人員200多天的共同努力,國內首個基於不同軌道高度異面部署的雲海二號衛星星座已於近日圓滿完成部署,為大幅度提高我國空間環境保障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 實現"從有到強":總師談我國新二代中繼衛星天鏈二號01星成功發射
    2019年3月31日23時5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天鏈二號01星送入太空,衛星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新華社發 郭文彬 攝)(保存本圖可查看大圖)(科技日報4月2日報導)3月31日23時51分,天鏈二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的首發星,其成功發射後將使我國數據中繼衛星系統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