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78億收購殘局:三車企將停產或者另有打算

2021-01-16 中國網財經

  廣汽78億收購重組三車企「打水漂」

  廣汽吉奧4月僅產一輛車將停產,廣汽日野宣布解散清算,廣汽長豐擬回購股權

  廣汽集團近年來發展迅猛,已成為國內第六大汽車集團,然而近期其卻因收購重組的車企業績不佳或另有打算,屢屢「上頭條」。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廣汽集團在收購或重組廣汽吉奧、廣汽日野和廣汽長豐的過程中,共投入了78億元,而這三家車企不是即將停產或解散清算,就是想獨立發展,給廣汽集團的穩定發展埋下隱患。同時,又有消息向長江商報記者稱,廣汽集團有意併購全球第七大汽車集團,上演「蛇吞象」的大戲。

  5月18日,業內人士表示,廣汽集團剝離不良資產是明智之舉,在銷量迅速增長的同時,更應該立足國內市場,穩紮穩打。

  廣汽吉奧4月份僅生產一輛汽車

  5月8日至14日,來自廈門、長沙、深圳等地的50多家廣汽吉奧經銷商,聚集在位於杭州蕭山工業園的廣汽吉奧總部。他們共同的目標是:因為廠方長期斷貨,導致其全面嚴重虧損,要求廠方補償損失,以及回購所有庫存車輛及配件。

  廣汽吉奧的一名經銷商代表表示,2015年初,他和廣汽吉奧預訂了700臺的提車計劃,然而截止到2015年末,廣汽吉奧一共才發給他135臺汽車。到了2016年,再也沒有提車給他的4S店,他因此損近800萬元。

  目前,廣汽吉奧給出確定的答覆,包括6月底前結清經銷商帳戶在經銷商管理系統中明確的金額、經銷商提出完整資料後在規定的日期內退還入網保證金等。至此,吉奧經銷商「逼宮事件」算是告一段落。

  然而就在兩個月前,3月18日,廣汽集團宣布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擬收購浙江吉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廣汽吉奧汽車有限公司49%股權,並進行後續生產改造、建設,項目總投資為37.51億元。4月27日,廣汽吉奧更名為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杭州)有限公司。一位接近廣汽集團的內部人士透露,新公司將不再生產吉奧品牌的車型。

  實際上,從2015年廣汽收購吉奧布局「大自主」開始,吉奧品牌加速被邊緣化。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廣汽吉奧全年的銷量僅為1.14萬輛,相比同期下降了55.43%。長江商報記者查閱廣汽發布的2016年4月份產銷快報發現,今年前4月,廣汽吉奧銷量1325輛,同比下降72.80%;產量僅393輛,同比下滑89.00%,其中4月份產量僅1輛。由此看來,廣汽吉奧停產一說並非空穴來風。

  廣汽日野解散清算是理性之舉

  就在廣州吉奧被「逼宮」的同時,5月10日,廣汽集團對外發布公告,集團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廣汽日野(瀋陽)解散清算的議案》,同意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日野(瀋陽)汽車有限公司因連年虧損,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解散清算。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未經審計的總資產為20710.17萬元,淨資產為-393.46萬元,利潤總額為-1006.80萬元。

  早在2007年12月,廣汽集團和日野自動車株式會社按50:50的比例共同出資成立廣汽日野汽車有限公司,總投資約31億元。廣汽日野項目按照「一個項目、兩個基地」方式進行運營。在南方,重組了廣汽羊城並且在廣州從化建廠,主要生產重型卡車及輕型卡車;在北方,重組了瀋陽沈飛日野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控股成立廣汽日野(瀋陽)汽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客車。廣汽日野(瀋陽)也因此被譽為廣東首個跨省重組汽車項目。

  兩年後,也就是2009年,廣汽集團再度與日本日野集團聯姻,合資成立廣汽日野(瀋陽)汽車有限公司,引進豐田控股的日野汽車成熟的客車體系。在產能方面,由現有年產客車整車2000輛,底盤2500臺,逐步將產能擴大到客車整車4000輛,底盤5000臺。

  然而,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廣汽日野今年前4月銷量為473輛,同比下降52.84%,其中4月銷量僅為181輛。不過,業內對廣汽日野的破產持樂觀態度。長期從事汽車研究的業內人士肖越表示,因銷量不佳,廣汽日野基於市場考慮被剝離,實屬正常現象也是理性之舉。

  廣汽長豐只剩一個「空殼」

  如果廣汽日野的解散清算是理智的,那廣汽集團旗下的長豐汽車「不守規矩」則多了一份悲情。

  2009年9月,廣汽斥資10.05億元收購長豐汽車29%的股權,成為長豐汽車第一大股東,長豐集團退居二股東,三菱退至三股東。抱上廣汽的「大腿」,並沒有讓長豐得到快速發展。不久後,廣汽長豐與三菱剝離,廣汽僅保留其「象徵性」的10%股份。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這次喧鬧無比的重組案中,長豐扮演的似乎更多是一個悲情的角色:廣汽和三菱聯姻,各取所需,但長豐當時連獵豹品牌在內的優質資產均被剝離,只剩一個「空殼」。

  今年4月,有媒體報導稱,長豐汽車近期在考慮回購廣汽10%的股份,以此宣告徹底獨立。長豐集團董事長李建新曾表示,不想讓有數年汽車整車生產經驗的長豐,最後淪為只能生產汽車零部件的「邊角料」公司——即使是生產零部件,長豐也沒有話語權。由於長豐的「不放棄」,事情發生了轉變:廣汽集團做出讓步,把本來屬於廣汽乘用車的獵豹汽車,交回長豐集團獨立經營和管理。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廣汽集團的年報和月快報中,均見不到長豐的影子。事實上,長豐和廣汽早已彼此獨立,也早已沒有「廣汽長豐」這一說法。在雙方的官網上,也找不到任何有關彼此的新聞痕跡,長豐目前對外傳播的名稱是獵豹汽車。

  2015年,獵豹汽車以一款名為CS10的SUV新車,讓長豐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

  據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長豐集團共生產整車44511輛,銷售42556輛(其中CS10銷售36404輛),同比增長84.47%。

  收購FCA不如加強合作

  廣汽的失敗收購和與子公司的不和,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其拓展國際路線的步伐。5月18日,國外媒體報導稱,廣汽集團將成菲亞特克萊斯勒的最大股東。

  廣汽集團2010年與菲亞特成立合資公司廣汽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2015年1月,合資公司名稱變更為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股權結構由雙方50:50,調整為廣汽持股50%,克萊斯勒亞太持股40%,菲亞特持股10%。

  工商資料顯示,2015年11月,廣菲克股權結構再次調整,廣汽持股50%不變,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持股21.7%,菲亞特克萊斯勒亞太持股18.3%,菲亞特克萊斯勒義大利股份公司持股10%。

  廣汽集團要上演「蛇吞象」,收購全球第七大汽車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菲亞特克萊斯勒和廣汽集團均未證實上述報導。廣汽集團內部相關人士稱,暫無此計劃,不知道消息從何而來。

  廣汽集團內部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5月份以來,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等高管組團赴美國密西根州奧本山克萊斯勒總部,與FCA公司CEO塞爾吉奧·馬爾喬內會晤,「更多的是洽談合作,或許會涉及收購事宜」。

  肖越表示,從目前來看,廣汽菲亞特的汽車銷量增長迅猛,已成為廣汽集團四大支柱之一,有意加快國際化步伐也是明智之舉,雙方進一步合作可能性大。然而,廣汽集團重組沈飛日野汽車等企業並未獲得成功,此時收購國際汽車巨頭需要立足國內市場,穩紮穩打。(長江商報記者 黃聰)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廣汽吉奧資不抵債陷停產風波
    今年3月18日,廣汽集團[-1.55% 資金 研報]發布公告稱,該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廣汽乘用車擬以37.51億元的代價,收購浙江吉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廣汽吉奧49%股權,收購完成後,廣汽吉奧由廣汽與吉奧的合資公司變為廣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且,廣汽集團在明確表示未來將投入其他自主研發的轎車、SUV等新車型進行生產。
  • 廣汽吉奧停產改名之後:經銷商預付款被扣,車主車壞了沒配件修...
    拖欠76家經銷商千萬貨款在深圳和東莞有三家廣汽吉奧經銷商店,銷量位居全國前三甲的經銷商投資人沈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們籤定的是年度購車協議,我旗下三家店2015年與廣汽吉奧協商了會定700多輛車。實際上,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0月吉奧仍有零星生產,但是自去年11月起,廣汽吉奧的產量一直為「0」。最終,沈先生的三家店在2015年僅拿到了135輛車,不到年初約定交車量的1/5。
  • 廣汽吉奧停產後召回遭遇維修難題 授權服務名存實亡
    廣汽吉奧的一紙召回令,再度讓這一已隱退的品牌成為焦點。日前,廣汽吉奧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1432輛星朗的計劃。然而,廣汽吉奧目前已被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乘用車」)所收購,並更名為廣汽乘用車杭州分公司,吉奧車型更是遭遇停產,僅剩品牌留存。
  • 汽車晶片缺貨,多家車企尋找替代料或停產應對
    車企應對三連:減產,轉產,找替代日前,廣汽集團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因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導致全球經濟情勢受到波及,我們個別企業也收到了供應商關於部分車型零部件供應將受到影響的預警信息,相關情況還在滾動確認中。」
  • 又一個停產的國產車企,三個月產量為0,車壞了找不到零件
    自從2018年開始,我國的車市就已經進入了寒冬時期,小編認為,這才是考驗一個車企真正實力的時候,如果一旦能夠在這個時期堅持下來,在今後銷量也會大漲的,不過如果堅持不下來,那就只能走向沒落了,如果說到最悽涼的國產車型,那就應該是廣汽的吉奧汽車,它在三個月只造了一輛車,如今更是已經停工。
  • 廣汽吉奧這個車企應該是倒閉最快的一個了
    現在國內的車企可謂是競爭十足,處處充滿火藥味,國產與國產的競爭,國產與合資的競爭,合資與合資的競爭。反正就是一次戰爭,誰贏了誰就能在中國市場待下去,輸了就要被淘汰。而且中國市場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要說的應該是最慘的一個車企了,連一點名氣都沒有就倒閉了,仿佛石沉大海一般。
  • 全球多家車企被「卡脖子」,自研晶片呼聲越來越高
    早在去年12月份就有傳聞稱,由於汽車晶片的短缺,國內部分車企幾近停產,雖然最後官方進行了回應,表示事情並沒有傳聞的那麼嚴重,但還是引起了網絡的熱議。而在進入2021年後,晶片短缺的影響在持續蔓延,多家汽車巨頭均被迫調整生產計劃。日前,根據日本媒體報導,由於晶片供應短缺,本田汽車已經開始調整產能,一月份在日本的產量將減少4000輛,包括飛度在內的微型汽車將首先受到影響。
  • 2020年車企年度「KPI」交卷,幾家歡喜幾家愁
    由於2020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大,部分車企實現年度銷售目標仍有難度,但也有多家自主品牌目標實現在即。年初因疫情對車市造成巨大衝擊,多家車企年中紛紛下調全年銷量預期。截至11月,從車企完成率表現來看,目標完成率多在80%以上。其中,東風已超額達標;長安、長城達標無懸念;吉利完成目標可能性較大;廣汽、一汽仍有壓力;上汽、北汽達標難度較大。
  • 2月上半月車企大事記丨援產口罩/取消考核/1月銷量出爐
    2月上半月,國內外車企都有哪些大事兒發生?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為支援防控疫情,轉產口罩;眾車企紛紛宣布取消2月目標考核,與經銷商共克時艱;上汽、一汽、廣汽等陸續公布1月銷量;吉利沃爾沃商討重組事宜……針對2月上半月國內外車企重要事件,蓋世汽車進行了梳理和回顧,供行業參考!
  • 「殭屍車企」為何不死?
    與蔡榮華觀點一致,前進智庫認為,「殭屍企業」將對經濟造成連鎖反應,若政府不採取應對措施,最壞的情況是當地每年商業投資將縮減420億英鎊、就業崗位減少40多萬個,這將導致未來5年有410億英鎊蒸發。相關研究表明,行業中「殭屍企業」佔比每提高1%,正常企業的專利申請總數降低1%,發明型專利申請總數降低0.5%,全要素生產率降低2.41%。
  • 上半場|後疫情時代 車企精打細算的「生意經」
    其中捷豹路虎裁員人數達到驚人的2萬人,這一數字意味著將有一半的員工失業。此外,伴隨裁員而來的,還有部分企業通過縮短員工工作時長等變相降薪措施,以尋求成本負擔的最優解。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車企將節流的算盤投向了此前「不起眼」的開銷。
  • 車企出口也有「小九九」 中國汽車報
    一般情況下,車企會將海外的產量也統計在出口量之中;三是一些合資品牌生產的汽車返銷海外,像廣汽菲克向海外出口中國產指南者和自由俠等車型,此前本田汽車(中國)也曾將中國產飛度出口歐洲國家,通用將中國特供車型別克昂科威返銷美國市場等。四是前些年曾經有個別經營不景氣的車企一度有虛報出口數量、騙取出口退稅的違規行為,這樣的行為屬國家主管部門嚴厲打擊的行為。
  • 廣汽定下「高調」目標有什麼邏輯?
    L4級是高度自動化,意味著廣汽基本實現無人駕駛,智能化站上全球頂端。 廣汽埃安獨立運營。作為廣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智能車高端品牌,無論是在汽車市場,還是資本市場,都將進入與全球頂級車企競爭的賽道。
  • 2020熱詞解析|豪橫:股價飆升、「鈔能力」驚人,車企日子滋潤
    其實恆大汽車的豪橫手法,早在前兩年已經有所體現,比如在2018年斥資145億入股入股廣匯集團,要知道,廣匯集團旗下的廣汽汽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經銷商。然後在2019年,恆大汽車就投資超過3000億元建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實現了整車製造與研發技術、電池電機技術,以及汽車銷售及服務等領域的全覆蓋。
  • 出售資產、關閉門店,韓國車企疫情下的掙扎與踟躕
    為此,雙龍汽車、通用韓國、雷諾三星等車企近期正設法通過出售資產、關店等措施來籌集資金、削減成本,從而渡過疫情危機。月出口17年來首次低於10萬輛據了解,韓國汽車月出口量上一次低於10萬輛出現在2003年7月(8.6萬輛),原因是現代汽車工會發起的一系列罷工。而今,疫情擴散給韓國汽車產業帶來了廣泛影響。
  • 吉利與百度共同造車?市值一日飆漲400多億,直追上汽集團
    來源:市界原標題:吉利與百度共同造車?市值一日飆漲400多億,直追上汽集團 來源:市界1月8日,據《科創板日報》報導,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百度計劃組建一家生產智能電動汽車的公司,將在吉利旗下工廠進行生產。
  • 「缺芯」致車企2021年的日子仍不好過,國產晶片的機會來了?
    車企的日子還能好過嗎? 車企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提到晶片,人們往往會首先想到手機等其他電子消費產品,晶片對這些產品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很多人怎麼也不會想到一枚小小的晶片會使汽車停產。
  • 廣汽重組吉奧 區域布局和車型布局的戰略交集
    騰訊汽車專稿 4月27日 廣汽重組並控股吉奧,但新廣汽仍然不足以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代表,就規模來說,短期內絕不敢想像能達到上汽、一汽的規模;就自主品牌來說,廣汽雖然有長豐、吉奧以及傳祺,但絕對還不遠不及奇瑞、吉利和比亞迪。在中國車企發展客觀上要追求數量擴張,做大先於做強,雖然是後知後覺,廣汽已經悟到這一點,就不算晚。
  • 車300:紡織廠、飛機製造廠、軍火公司?這些車企前身五花八門!
    現如今各行各業都講究多元化,就比如特斯拉,表面是個車企,其實還發射火箭。再看勞斯萊斯,雖然是個超豪華品牌,但飛機的引擎也能見到它的身影。 像我們身邊許多車企,你以為它是個車企,實際上它們的前身很難想像,甚至與現如今所做的行業沒有任何關聯性。
  • 自我感覺良好的廣汽三菱,實際上已經危機重重?
    其中,三菱第四財季(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受疫情影響,全球銷量同比下降28%至25.1萬輛,營業利潤同比下降66%至92億日元(約6.1億元),淨虧損140億日元(約9.3億元)。在重中之重的中國市場,廣汽三菱的表現也十分不理想。2020年前5個月,廣汽三菱的銷量僅為22673臺,還沒有一款哈弗H6的單月銷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