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以英美為代表的歐美國家,已經發展進入到了蒸汽機年代了,而腐朽的晚清政府還在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雖然屬下的廣大百姓還在過著刀耕火種的落後守舊日子,但清朝那些當家人還洋洋自得地以世界老大自居。好在以李鴻章等人為代表的改革派倡導發起了洋務運動,大清國的整體實力才有了顯著的提高,那個時候,引進外國技術。購買國外先進設備、出國留學、合資辦廠,整個大清國好不熱鬧,似乎又看到了一點復甦崛起的樣子。
在這期間,清政府以致遠、定遠等購自英國、德國的先進艦艇為主,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實際上從一開始建立,就註定了是一支悲劇性海軍精銳部隊,北洋水師的裝備:買的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品牌,現在在世界艦船史上仍赫赫有名,艦艇各級指揮人員,全部是有近代化學堂教育培訓出來的,其中以鄧世昌為代表的部分軍官,還有出國進修的經歷,學習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海戰理論和戰術,水兵也是經過嚴格的教育培訓挑選出來的。北洋水師巨艦大炮、將強兵壯,是一支非常近代化的海軍艦隊,但是這支艦隊的背後,是一個不近代化的昏庸腐朽的封建政權,二者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成軍之初的北洋水師,在當時世界排名第四,亞洲第一!但晚清政府卻沒有繼續投入發展提高,哪怕是維持北洋水師正常的戰力水平,而是把有限的海軍經費挪用到建設頤和園等亂石假山上來了。晚清政府從上到下:奢靡浪費、亂中取樂、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最後就連艦艇必備的炮彈都買不起了。
當時,北洋水師因資金短缺,每艘艦艇都是配備了兩種炮彈,一種是以黃色炸藥填充的爆破彈,殺傷力大,但造價昂貴,每艘艦艇只配發了可憐的60顆,第二種是以沙子為主要填充物的實心彈,這種實心彈沒有任何殺傷力,只是以擊穿敵方艦體使其進水為主要作戰目的,但這種實心彈造價十分低廉,是北洋水師各艦艇的主力作戰炮彈。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艦挺炮厲、官兵奮勇、戰力強悍,但殺傷力強大的60顆爆破彈,用了不到半小時,兩次排炮就已打光,只能用實心彈來靠近發射,以圖擊穿敵艦進水而退,反觀日本艦隊,在打完了整個海戰後,每艘艦艇還餘下了1000多顆威力巨大的爆破彈。雖然北洋水師在戰爭中也打出了盪氣迴腸的戰鬥氣勢和英勇氣概、也給日本艦隊造成了重創,但炮彈數量和質量上的巨大差距,以及晚清政府懦弱無能的戰略,甲午一戰把北洋水師徹底斷送,把晚清政府剛剛有點復甦崛起的樣子打回了原形,但即便如此悲壯的結局,北洋水師也算盡力了。
聚峰軍評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