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愛攀龍始於黃帝 秦始皇被稱為「祖龍」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歷代皇帝愛攀龍始於黃帝 秦始皇被稱為「祖龍」

  人們說中國是龍的故鄉,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說中國文化是龍文化。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龍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號。龍年伊始談龍及龍文化,不僅是饒有興味的,也是很有意義的。

  盧忠仁

  1 龍起源眾說紛紜

  龍與中華民族的關係可以說源遠流長。自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今天,龍,這一神聖怪異的動物神,幾乎貫穿了中華民族漫長而複雜的文化發展歷程。

  龍的起源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一說龍是人們將蛇、馬、河馬、鱷魚、巨蜥、魚等動物的肢體和特性組合而成的神物。二說是人根據自然現象如雲、虹、閃電、極光、龍捲風等創造的圖騰。三說龍的原型是存在過的巨型爬行動物灣鱷。四說龍起源於人們對高大松樹的崇拜。

  原龍紋在夏朝以前中國各地區廣泛存在,但並沒有形成真正的龍形。龍形的出現是在商代,商人集前代宗教觀念之大成製作了大量青銅器、玉器、陶器以祭祀鬼神和祖先,在這些器物紋飾中最多的就是原龍紋。與此同時,商人在裝飾青銅器、石器時根據「綜合百物」的宗教思想將前代大量的原龍紋進行了「化合式變形」和「混合式組合」的藝術加工創造,創造了大量的龍的形象,其中龍的形象主要是將蛇紋、鯢紋、鱷紋、魚紋、虎紋、馬首紋、鹿角紋……進行移植組合、變形,形成了最初的龍。最初的龍從形態上看主要有屈體龍、爬行龍、蟠龍幾種。從原型角度看主要有鱷形龍、蛇形龍、獸形龍幾種。龍的造型經過商、周兩代逐步形成。後來經過秦、漢兩代人們的不斷加工,龍形逐步由多元走向統一,到秦漢時期特別是漢代,一種「百物而為之備」的統一的龍形基本定型了,這種龍形就是後漢學者王符所說的龍:「其形有九,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傳說中龍生九子:椒圖、狻猊、蚧蝮、睚眥、囚牛、望風、螭吻、蒲牢等。總之,龍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龍形在秦、漢形成後經過歷代一直到今天,不斷向規範化、藝術化方向發展。今天,龍文化依然存在,但龍的政治意義逐步消失,宗教意義也逐漸淡化,主要是在美學、藝術意義上存在著。

  2 歷代皇帝愛攀龍

  中國歷史上的龍文化,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龍與政治的關係主要表現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被人吹捧、誇張或自己杜撰是龍種,是龍的化身,是真龍「天子」,或者杜撰皇帝有駕龍馭龍的神術。例如,很早就有黃帝騎龍升天的傳說。又有所謂五帝是五龍的傳說:正式把皇帝稱龍是秦代,如說秦始皇是「祖龍」,到漢代又有劉邦是龍體感應其母而生。漢以後歷代最高統治者總是把自己和龍聯繫在一起,從漢到明各朝代僅以「龍」作為年號的就有20個。同時,不少封建帝王還不斷加強對龍紋的壟斷,不允許民間使用龍紋,而皇帝、皇室卻幾乎把一切都與龍聯繫起來,什麼「龍顏」、「龍體」、「龍行」、「坐龍廷」、「龍馭賓天」、「龍子龍孫」。同時,在皇宮中的一切器物、服飾、用具上也都打上了龍的印記,如「龍袍」、「龍袞」、「龍冠」、「龍座」、「龍床」、「龍輦」、「龍舟」、「龍船」……皇宮中最重要的裝飾就是龍紋和龍雕、龍塑,如柱、脊、簷、梁、欄杆、藻井……無不布滿龍紋,例如,據有人統計,僅故宮的太和殿內外各種龍飾、龍雕等各種形式的龍就有13844條。

  歷史上的最高統治者總是把自己和龍聯繫起來,主要是借龍這一所謂「通天神獸」來說明自己是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表明自己的尊嚴、高貴和神聖,加強自己的絕對權威和統治。這是歷史上龍與政治關係的實質。

  3 多姿多彩龍文化

  畫龍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眾多的原龍紋,現在見到的最早的龍畫是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畫,其中不僅繪有人物馭龍圖而且還繪有四條龍形。另外漢代黃安嶺;三國時的曹不興;東晉顧愷之、張僧繇;唐代的李思訓、馮紹正、吳道子、孫位;宋代的董羽、曾傳古、陳容;明代汪肇等畫家留下了大量的龍畫作品。近代、現代、當代美術中都有很多傑出的畫龍作品。

  龍與中國雕塑藝術的關係最為密切,龍在雕塑藝術中表現最大量、最豐富、也最集中。龍雕從類型上看有浮雕;從雕塑材料方面看有石雕、玉雕、木雕、金屬雕、陶塑、泥塑等。從龍雕的龍型方面看千姿百態:有坐龍、團龍、盤龍、升龍、降龍、行龍、飛龍、跑龍、騰龍、雲水龍、戲珠龍……如產生於明代的天安門前的華表上的龍雕,藝術價值十分高,它利用立體圓雕,淺、深浮雕等多種技法,表現龍在祥雲中盤旋上升的飛動氣勢,極為壯美高華。從龍雕藝術表現方面看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工藝美術;二是建築;三是祭祀器物。

  另外,龍與民俗、民間文化也有十分密切關係。龍與民俗結合形成了民間龍文化,這種民間龍文化在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都有大量的表現,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時間也非常久遠。民間龍文化集中表現為以下幾類:一是以求雨止雨為內容的龍文化。二是以降福滅災、象徵祥瑞為內容的龍文化。三是以賽龍舟、玩龍燈、放龍風箏、舞龍等娛樂為中心的龍文化。四是以製作手工藝品為內容的龍文化。五是以命名地名為內容的龍文化。總之民間龍文化領域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編輯:劉歡】

相關焦點

  • 上古時期有九條神龍,洪荒祖龍穩居第一,五爪金龍只能排第八
    一、祖龍祖龍原本是特指秦始皇的,因為古代皇帝都被看作是真龍化身,而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因此被稱作祖龍。現代的洪荒流神話體系形成後,祖龍被設定為天地間誕生的第一條龍,也是上古龍族和四海龍族的先祖。龍漢大劫爆發後,龍鳳麒麟三族展開混戰,洪荒祖龍和太虛鳳祖、麒麟老祖在此劫中同歸於盡。
  • 這幾位有傳奇身世的帝王,周穆王最離譜,秦始皇如同轉世
    所謂君權神授,顯而易見他的意思就是皇帝是上天派下來管理人民的,他就是天神在人間的意志體現,人們必須服從,不可以違背。這種思想在我們看來可能是當成笑料看待的,但在當時那個時代,當時的人們受宗教思想的影響,對神鬼之事有著極大的敬畏,所以這一思想致使當時的百姓們對皇帝有著極大的尊重。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有著神話色彩的皇帝們。
  • 上古神話中,燭龍、應龍誰才是祖龍?其實有條龍比他倆出現還早
    今天咱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聊上古神話中的「祖龍」。「祖龍」這個詞有很多含義,其中一個含義是指秦始皇,意思是第一個皇帝。「祖龍」的另外一個含義是指龍族的祖先,也就是天地間出現的第一條龍。在道教神話中,祖龍指的是「龍祖大帝」,他龍首人身。《道藏》有如下記載:「龍漢元年乃祖劫也,劫初有龍祖大帝。龍取其變,漢取其大。天地未形,一氣遊旋於太空,蜿蜓其體,變化無常,構靈結精。」
  • 為何秦始皇穿黑龍袍,而後世皇帝龍袍大多是黃色?
    我們經常看宮廷古裝劇的時候會發現,古代皇帝都是身著黃龍袍,可是唯獨秦始皇穿的是黑龍袍,有專家表明:不是他們不想,是不敢。這是為何?這其中有什麼道理嗎? 在古代有四種顏色非常的重要,分別是黑、白、紅、黃,而黑色象徵的就是權力和威嚴,所以自周朝以來,歷代天子在六冕之制中多是使用黑色
  • 黃帝為什麼叫「黃帝」?為什麼叫軒轅皇帝?
    《正義》謂黃帝「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故日黃帝」。戰國時,齊威王因齊鑄的《陳侯因脊錼》銘文有「高祖黃帝」之文,自認其始祖帝舜為黃帝八世孫,故奉黃帝為始祖,是最早記載「黃帝」的金文。《呂氏春秋》十二紀、《禮記·月令》,均以黃帝為中央之帝,其神后土。《淮南子·時則》云:「中央之極,自崑崙東絕兩恆山,以息壤堙洪水之州,東至於碣石,黃帝后土之所司也。」
  • [名人歷史百科]千古一帝——秦始皇
    祖龍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及裴駟集解。釋義:後來以「祖龍」指秦始皇。賞析:秦始皇曾把一塊玉扔到江裡。後有使者經過華陰平舒道時,有一人持璧對使者說: 「你替我把它送給池君。」並且說:「今年祖龍死。」使者把璧奉還給秦始皇,秦始皇一看,原來就是以前沉入江中的那一塊璧。祖,始的意思;龍,謂人君,合起來指秦始皇。
  • 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是不是黃姓的始祖,有何依據?
    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說黃帝是黃姓家族的始祖,也無不妥。黃帝同時也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等百家姓中所有姓氏家族的始祖。這裡要特別指出一點,黃帝的「黃」字不是姓氏,「黃帝」兩個字連起來是名字。黃帝之所以被稱為「黃帝」,是因為按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的分類,黃帝屬土德,而土德尚黃色,所以被稱為「黃帝」。類似的還有炎帝,他也不姓「炎」,只是炎帝五行得火,因為才被稱為「炎帝」。黃帝其實並不是一個人稱呼,而是黃帝部落歷代首領的稱呼。到目前為止,我們根據史料記載和相關的傳說知道的歷代黃帝的姓氏,就已經有很多了。
  • 如果歷代開國皇帝生於同一時期,誰最後奪得天下的可能最大
    歷代開國皇帝牛人不少,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假如這些牛人生於同一朝代,誰最後的勝算會比較大呢? 當然,歷史不容假設,但我們只當玩一場遊戲,每個玩家都可以選擇角色,來個開國君王群英會。
  • 秦始皇臨死前出現的三大徵兆,冥冥中預示了什麼?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在秦始皇的統治下,秦國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而秦始皇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自稱「始皇帝」。讓我們看下――徵兆一:在秦始皇三十六年的時候,秦國負責觀察星象的天師發現,天空中居然出現了「熒惑守心」的異象,這種星象用現代科學解釋是指火星靠近心星;但古人認為「熒惑守心」這種星象是大兇之兆,輕則太子失位,重則皇帝駕崩,於是秦始皇大為驚恐卻又無可奈何。
  • 秦始皇之前竟然有七十二位封禪的帝王?
    泰山封禪是歷代帝王夢寐以求的事情,似乎只有封禪過,才能彰顯他們自己的「豐功偉績」。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似乎起源於秦始皇的封禪,千古一帝登臨泰山,那麼後面的帝王自然不甘落後。可是殊不知,在秦始皇以前竟然有七十二位帝王封禪過。秦始皇封禪其實秦始皇的封禪並不成功。
  • 龍圖騰的軒轅黃帝是怎麼變成「有熊氏」的?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據史料記載,黃帝生活在距今4700-5000年前的中原地區,相繼戰勝了蚩尤和炎帝,佔據適合淺耕的中原地區,中華文明由此開始了歸一的農耕時代。相傳,黃帝以龍為圖騰,因而中華民族也被稱為龍的傳人。
  • 毛主席對歷代開國皇帝都很推崇,但對李淵,只說了五個字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李淵】 毛主席一生喜歡讀歷史,對歷代帝王也有過不少精準的評價,尤其對於歷代開國皇帝,毛主席一般都比較推崇,比如評價秦始皇:「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超過他的。」
  • 為何歷代皇帝都用「朕」自稱?專家:你把「朕」字拆開,就明白了
    然而秦朝建立後,「朕」字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專有的自稱,其他任何人皆不可再自稱為「朕」,皇帝的命令叫「制」或「詔」,那麼秦始皇為什麼從這些第一人稱代詞中獨獨選中了「朕」?歷朝歷代的皇帝也都以「朕」自稱,它有著什麼樣的奧妙?
  • 秦始皇臨死前發生3件靈異事件,並非正常天象科學無法解釋
    而秦始皇死前一年,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秦始皇面對這樣的情況也無可奈何,不願意承認。這種星象近期也發生過,2016年8月24日的時候,美麗的土星、距離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火星和天蠍座最亮恆星「心宿二」,三者依次連成一條直線。這也就是最近的一次熒惑守心。
  • 細數中國歷代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不怒自威,忽必烈慈眉善目
    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
  • 中國歷代皇帝都屬什麼?兔、龍、馬排前三,榜首的鼠竟然墊底
    那麼大家知道中國的歷代皇帝都是屬什麼的嗎?那很多人想問,我國歷代的皇帝都是屬什麼的。在這裡筆者從秦始皇開始算到清朝宣統帝退位,一共有400多位皇帝,但從史料中可以查出其出生年份的卻不到300位。在這300位中,屬兔的最多。而在這其中代表人物有魏文帝曹丕,後梁太祖朱溫和著名的乾隆帝弘曆。排在第二位的是龍,一共有29位,而其中代表人物有漢光帝劉秀。
  • 秦始皇去世之前,曾發生三件怪事,兩件至今讓專家無法解釋
    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秦始皇眾所周知,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歲月中,能夠將「千古一帝」形容的淋漓盡致的,也只有秦朝皇帝嬴政了,從有名無實到獨攬天下大權,滅六國建立大一統帝國,進而奠定了中國統一的框架,嬴政的政績算是影響萬世,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名垂千古的人物,卻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最終病死在「尋藥」的路上,值得一說的是,秦始皇在臨終之前,曾發生三件怪事,至今令專家無法解釋其緣由
  • 中國歷代皇帝順序表匯總,附各朝地圖,建議珍藏
    #歷史#皇帝這個稱呼最早起源於秦朝的秦始皇,上古三皇五帝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 他們為何被稱為五鬼?
    北宋是歷代皇朝最有錢的,據分析宋朝的財政收入每年1.6億兩白銀,即便在北宋滅亡以後,偏安一隅的南宋皇朝依舊能達到年收入1億兩白銀的數字,稱之為最富有的皇朝一點不為過。但因為北宋太有錢了,再加上宋朝歷代國君實行的重文輕武政策,導致武將毫無地位,軍事荒廢,先後向少數民族稱臣,連皇帝和家眷都被俘虜,受盡屈辱,所以宋朝也是最屈辱的皇朝。
  • 自秦始皇之後為什麼皇帝不敢穿黑色的龍袍?
    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是黃色的,黃色才是最尊貴的顏色,看到《大秦賦》時,大家會發現秦始皇身上的龍袍是黑色的。有人就開始議論說秦朝之後的皇帝不敢穿黑色的龍袍,事實真是這樣嗎? 每一朝推崇什麼顏色是很有講究的,不是由某個皇帝喜歡什麼顏色決定的,這背後是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在這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