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2期:《大秦賦》中的章臺宮在哪裡?

2021-01-09 華商網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最近正在熱播。兩千多年前的秦都鹹陽是什麼樣的?章臺宮、甘泉宮到底在哪裡?12月10日,「陝西文物探探探」到秦都鹹陽城遺址進行了實地探訪。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秦都鹹陽城大遺址項目領隊、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碩士研究生外聘導師許衛紅,和秦都鹹陽城考古隊隊員張楊力錚一起受邀作為主講嘉賓,為網友介紹了秦都鹹陽城遺址的宮殿分布、考古發掘及近年來的相關研究和發現。

  230.5萬人次網友跟著「陝西文物探探」的直播鏡頭經歷了一次「穿越秦朝」。

  一、秦都鹹陽城覆蓋範圍有多大?

  跨渭河南北,許多重要宮殿兩岸都有分布

  直播第一站來到了西鹹新區秦漢新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站。在工作間的牆上,掛著一幅被當作「作戰圖」使用的1968年的黑白衛星圖,上面做了很多標註。

  


  許衛紅介紹,這張衛星照片標識的範圍是70多平方公裡,但這還只是秦都鹹陽城的一部分。「鹹陽城是渭水灌都,以渭河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這張圖上沒有南半部分。因為我們工作範圍主要在渭河的北邊。工作站位置在秦漢新城窯店街道的牛羊村,這是上世紀80年代建的工作站,但鹹陽城遺址考古其實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

  通過勘探,考古人員發現了近四十處夯土建築遺址,發掘了其中的4座。其中1號宮殿遺址有個高出現代地面5米多高的夯土臺,這個高大的夯土臺上有三層建築,1974年3月到1975年11月發掘過。在1號宮殿和3號宮殿遺址,還發現了保存比較好的壁畫。

  據《陝西通史·秦漢卷》,自秦孝公遷都鹹陽,即「築冀闕宮廷」,開始大規模營建這座城市。後經從惠文王到莊襄王的近百年時間,鹹陽已被建成為全國一流的大都市。它基本以渭水為軸線,分為南北兩區。南區主要是諸廟、皇家苑囿、陵寢及部分離宮別館的所在地。北區為國家的政治中心所在。在京師鹹陽及整個關中地區,秦的離宮別館,亦「相望聯屬」。其中主要者如章臺宮、興樂宮、六英宮、華陽宮、芷陽宮、長安宮、步高宮、步壽宮、橐泉宮、蘄年宮、棫陽宮、萯陽宮、平陽封宮、羽陽宮、長楊宮、高泉宮、虢宮、蘭池宮、甘泉宮(南宮)、望夷宮、宜春宮、曲臺宮、林光宮、梁山宮、回中宮、凌雲閣等。另外,秦在掃滅六國的過程中,「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鹹陽北阪上」。

  


  ▲《陝西通史·秦漢卷》秦都鹹陽平面布局示意圖

  「可能有網友會問,到底哪一個遺址是鹹陽宮?秦始皇到底在哪兒辦公、在哪兒住?考古講究的是實證,有考古實物才能說話,目前還不能對號入座。但它的等級、規格,顯然是跟行政管理中心有關、跟宮殿有關的。」

  許衛紅介紹,目前已知的多個秦代宮殿是在渭河南岸。比如文獻明確記載,漢代的長樂宮就是原秦代的興樂宮。而《大秦賦》中經常出現的章臺宮在興樂宮西邊,位於漢長安城未央宮前殿舊址內;甘泉宮(南宮)在漢長安城桂宮舊址內。阿旁宮遺址也在渭河以南。

  

  「既然渭河的南北兩岸都有宮殿,秦人怎麼來回通行?渭河上有橋叫『橫橋』,漢長安城北邊有『橫門』,按照一般理解,橫橋一定是對準『橫門』的。可在對應位置上至今尚未發現古橋蹤跡,卻在橫門東邊的廚城門外發現了五組古橋,年代最早的一組是戰國晚期,與秦都鹹陽城時代一致,可見是這座橋連接了鹹陽城的南北兩區。」

  


  ▲漢長安城示意圖

  許衛紅介紹,渭河北岸和河川地連接的臺地,海拔在420—430米,這個地方黃土厚、地勢較高,是最適合做建築的。再往北屬塬地,地勢過高,不容易解決用水問題。所以,渭河北岸的秦代宮殿建築都在臺地上,自西向東依次分布。在這一線考古人員已勘探了三十多處大型夯土建築,行政中心應該包括在其中。

  「但作為一個城市,肯定還要有經濟中心。渭河南岸的先不討論,渭河北岸曾經在秦代行政中心西南部不到5公裡左右的河川地發現了「長陵車站手工業作坊遺址」。不過一個手工業作坊概括不了這個區域的功能,這裡應該還有商業貿易。通過對渭河兩岸灘地調查可以確定,這個區域的範圍是12平方公裡左右。」

  「除了行政中心、經濟中心,有活人就會墓地。渭河北岸的墓葬區包括三座秦公王陵,分布在鹹陽塬的西北和北部。比如舉鼎受傷而亡的秦武王,有可能就埋在其中。2013年我們還勘探發現了一處墓地,有墓葬1100多座。」

  二、秦都鹹陽城有沒有城牆?

  可能是以河渠自然分界並無城牆

  在《大秦賦》中,嬴異人從趙國逃回到秦國後,老遠就看到一座有城牆的城市。劇中人高興地喊:「鹹陽到了!」但渭水橫穿而過的鹹陽城,有沒有可能修建城牆?

  許衛紅說:「城牆的問題困擾了考古人一個甲子,但至今仍沒找到。常言道,說有容易,說沒有難。因為發現了,就坐實了有;說沒有,也許是沒找著,也許是真沒有。從謹慎、嚴謹的角度講,只能說目前沒有發現。」

  「若有城牆肯定得有夯土。我們在北部布置了勘探帶,並沒有發現連貫性的夯土,卻發現了一條東西走向延伸了將近5公裡的溝。在這條溝以南有很多建築遺址,以北卻沒有。另外,在南部有一條斷續出現的水域,沒有越過這條水域的大型夯土建築。如果這樣的話,秦都鹹陽城有可能就是利用當時自然的、人為的溝來作為分界線的。雖然沒有城牆,但一定會有另外的防禦措施,比如具體的宮殿建築四面都有圍牆,整個大的城市可能沒有閉合的城牆。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大秦賦》是進行了演繹的。我在這裡提一個『怯生生』的看法:我們老找牆,但鹹陽城的邊界也許就不是牆。」

  三、阿房宮到底有沒有?

  雖然沒建成,但地位非常重要

  許衛紅說,文學作品的演繹,再比如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阿房宮賦》。考古發掘證實,阿房宮就沒有修成,所以項羽火燒阿旁宮是冤案,杜牧寫的《阿房宮賦》是虛擬杜撰的。不過阿房宮沒有建成,並不是說其性質不重要。阿房宮考古這兩年也扔了一個「炸彈」,那就是阿房宮的選址是經過認真考慮的,它是帝國的一個中心:從阿房宮遺址位置出發,向西到寶雞地區渭河的支流汧河與渭河的交匯點,大概是130多公裡;而從阿房宮遺址往東到渭河入黃河的交匯點,也是130多公裡。所以,秦人建新朝堂的選址是一個中心點。雖然最終沒能建起來,但它的寓意一定很深刻。

  「文學作品不完全是子無須有。我們發掘的秦代大型國家府庫遺址就是完全被火燒了,牆和地都被燒成了板結狀態,真的是焦土。府庫遺址的位置就在秦都鹹陽城宮區的西邊的胡家溝塬地。附近還發現了錢模,是「中央造幣廠」的遺物。國家府庫建築被嚴重火燒,證明了一件事:項羽火燒阿房宮也許是虛的,但項羽搞破壞這事兒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了。」

  四、秦都鹹陽城遺址出土過什麼文物?

  石磬、琴軫、釀造酒、青銅劍……

  直播中給網友展示了在秦都鹹陽城遺址考古中發現的四件文物。它們分別是兩塊大小不一的石磬,一枚琴軫,一柄青銅劍。

  許衛紅介紹,這兩件石罄就是在府庫遺址出土的,看起來好像沒有金銀器物精美貴重,其實它是非常重要的國家禮樂器,是權力的象徵,有鎮國安邦的意義。「我們在府庫遺址出土了600多公斤石磬。文物一般是說多少件,我們說多少公斤,是因為數不清件。第一是數量多,第二全部都是碎片,還經過了火燒,只有三四件基本完整。」

  ▲資料照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石磬的側面,可以看到秦小篆的「北宮樂府」、「北樂」字樣。許衛紅說,這些文字可以證明秦代已經設了樂府。樂府是管理國家禮樂的部門,要編樂,要組織演出。到漢代以後,形成了一種文學體裁叫漢樂府。「有人說秦人不講禮,沒什麼禮儀文化,是那種粗獷的、野蠻的、好打仗的。但考古實證了秦人不僅講禮,而且禮樂器規模很大。」

  在一個專門製造骨器的皇家工廠作坊裡,發現了一個小物件——琴軫。「琴軫是弦樂器上用來調弦的。作坊裡沒有發現製作這類器物的原料、坯料和廢品,只發現了一件完整器。它不是產品,而可能是工人用的物品。也就是說,可能有工人會彈弦樂器。人們可能認為,秦朝社會法律嚴苛,工匠過的日子悽悽慘慘,從這件器物來看並不是這樣。秦代社會是複雜的、多彩的。」

  ▲資料照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在《大秦賦》劇中,嬴政的爺爺安國君在見第一面時就把秦王劍送給了嬴政。秦代的青銅劍是什麼樣的?直播中就展示了一柄。這柄兩千多年的青銅劍在陽光下寒光閃閃。

  許衛紅介紹,這柄青銅劍和一個裝著酒的銅壺,都是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南部的巖村墓地發現的。發掘出土的這柄銅劍,刃部可見使用後留下的豁口,推測是一柄經歷腥風血雨的實用武器。根據造型特點判斷,其鑄造年代要早於戰國晚期。據史書記載,為適應戰爭形式,秦國自簡公六年開始「令吏初帶劍」,次年再次令「百姓初帶劍」,從此秦國男子帶劍成為一種規制,不僅可防身,又是等級身份的重要標誌。

  ▲資料照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在《大秦賦》中有很多關於飲酒的情節,酒色呈乳白色。秦代酒應該是什麼樣的?許衛紅介紹:「非常遺憾,因為要避光恆溫保存,酒不能擺出來。裝酒的銅壺出自另外一座秦人墓葬。酒從銅壺裡倒出來的時候接近於無色。兩千多年了,這些酒經檢測仍含有多種胺基酸,以及酵母菌、蛋白質、澱粉等。能判斷它是發酵酒,不是燒酒。所以,《大秦賦》裡像米酒一樣的乳白色酒是有根據的。按照周禮制度,墓葬中出土的銅壺,多與下葬過程中的舉行的『獻祭』儀式有關。」

  許衛紅表示,無論金聲玉振的石磬,還是墓葬裡發現的酒,它們都是從周禮而來,體現了秦帝國對周禮制度的延承。

  五、秦都鹹陽城遺址附近什麼樣?

  處處是歷史,感覺像在「穿越」

  從工作站前往秦都鹹陽城遺址的路上,可謂處處都是歷史。許衛紅老師介紹,路旁兩側的土崖裡有圓形或五邊形的陶管道,它們是宮殿的排水設施。不遠處高大的夯土堆,是西漢帝陵。一處用鐵絲網圈起來的荒地,就是發現製作石鎧甲的地點。「目前與它可對應的發現,只有秦始皇陵石鎧甲陪葬坑。」

  再行不遠,便可看到遠處考古工地上的紅旗。遠遠望去有不少人,遺址仍在進行發掘,連成一片的探方面積看起來很大。

  進入遺址前,考古隊員張楊力錚帶大家走進了工地旁的臨時辦公用房。其中一間房內,兩邊靠牆的架子上陳列著許多在遺址內發掘出土的的筒瓦、瓦當、地磚等,這些建築材料上都有各種各樣的紋飾。

  一種空心磚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張楊力錚說,《大秦賦》開頭是一段內心獨白,秦始皇拾級而上,腳下臺階很寬很多。這些空心磚就是用在宮殿臺階上的,用於把臺階包起來。這是一塊殘磚,完整的磚長1.2米、寬0.6米,陝西歷史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都有收藏。

  除了磚瓦,還展陳有一塊粉色牆皮。「宮殿的牆壁要用稻草拌的細泥抹上一層打得很光,然後在上麵粉刷一層有顏色的塗料。這塊牆皮是粉色的,由此可以想像一下當時房內牆面的裝飾風格。」此外,這裡還陳列有半成品的手工業骨製品和陶範陶模,其中包括一塊鑄幣的錢模。

  另一間房內擺著6號高臺遺址沙盤模型。張楊力錚介紹,在4平方公裡的遺址範圍內,這座建築是非常宏偉的一座,有高低相間、錯落有致的平臺樓閣。「從臺頂到秦代地面,高度是11.3米,差不多相當於4層樓高。整個6號高臺建築遺址的地基範圍大概是邊長126米左右的方形,地基佔地面積1.5萬多平方米。」

  「古人講究築高臺、美宮室,這種高臺是秦漢時期宮殿建築的典型形式。《大秦賦》裡也可以看到有很多高大的宮殿,這種宮殿建築基礎就是夯土臺。在6號高臺頂上,我們還發現了一部分房間的地面,打磨得很光滑,上面塗有朱漆。高臺頂上還有一個小臺階,比紅色房間地面還要再高一些。從房間的地面到屋頂至少還得有三米的高度空間。」

  在遺址西北區正在發掘的是附屬建築。張楊力錚介紹,這個建築在6號高臺的西北,原來也有高臺,總面積接近1萬平方米。「我們已發掘了兩年,夯土地基還沒到邊界。儘管現在滿地都是黃土,兩千多年前這裡可是一個偉大帝國的行政中心,有多少歷史故事就曾經發生在這裡。」

  六、站在秦宮高臺遺址上啥感受?

  視野開闊令人頓生豪氣,向北望兩邊卻都是漢陵

  登上6號高臺建築遺址,視野特別開闊。站在這裡四面眺望,不由令人心生豪氣,也許嬴政當年就曾站在這裡俾睨天下。

  張楊力錚介紹,在這整個4平方公裡左右的塬面上,當時都是秦代的宮殿區。這片土地下埋著大大小小近四十處建築遺址,總佔地面積相當於北京故宮佔地面積的5.5倍。雖然目前尚無無法確定腳下這座高臺是哪一座宮殿,但它位置在遺址中心,規模很大,應該是當時秦代宮殿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主要建築物。

  高臺遺址北邊的坡上,整體蓋著塑料薄膜,在薄膜下有一處突起。張楊力錚介紹,這是一塊寬1-1.2米左右的石頭,是安放木柱的礎石。旁邊還有對稱分布的柱礎石。由此可以想到,當時宮殿的柱子一定非常粗。原來這個高臺應該更大,還要再向外延伸,是晚期破壞和滑坡,導致柱礎石露了出來,形成了現在的樣子。目前高臺頂上的面積有三四百平方米,通過柱礎石位置進行復原,頂上房屋的面積至少在1000平方米。

  ▲6號高臺建築遺址考古發掘資料照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在高臺上向南望,可以看到機場城軌線。張楊力錚介紹,附近的站名就叫秦宮站,過了城軌線再往南就是渭河。從6號高臺建築遺址向南,正前方有一條路,這條路往前一直延伸到渭河,正對廚城門古橋。從渭河以南,不論是秦的南宮區還是漢長安城,過了橋之後一條直路就通到了這個高臺。

  從高臺向東南方向遠眺,最遠甚至可以看到驪山和白鹿原。向正東眺望,可以看到渭河電廠,蘭池宮就在那個範圍。

  向西南眺望,秦代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和市場等經濟區域,被新建的高樓包圍著。「那裡應該是當時老百姓生活居住、商業交易的地方,有市場、酒肆、閭裡等。李斯最終被腰斬於市,也可能就在那個地方。」

  「奮六世之餘烈」而建立的秦帝國二世而亡,在這個秦代宮殿遺址上北望也可一眼看到政權更迭的印跡:東北可以看到劉邦和呂后的合葬墓長陵,西北可以看到劉邦的兒子漢惠帝劉盈的安陵。漢初的兩個皇帝專門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在秦代宮殿的北邊,兩千多年過去,仍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意味深長。張楊力錚說:「我們推測漢陵如此選址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想要從思想上鎮壓前朝,二是便於利用秦宮的建築材料來修建陵墓。」

  七、秦都鹹陽城遺址未來將如何保護?

  計劃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具體規劃尚未公布

  秦都鹹陽城遺址將來會如何保護?張楊力錚介紹,將來會和大明宮、兵馬俑一樣建設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不過要等考古工作做完以後才能開始落實。」

  「整個鹹陽城遺址非常大,保護區分為核心區和建設控制地帶。2011年就編制過保護規劃,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被正式頒布。最新版的規劃已經基本成型,宮殿區計劃做一個類似大明宮、秦陵這樣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公園大概至少有兩平方公裡。遺址不能把全都發掘出來,因為發掘出來以後保護是個問題。我們可能會挑選一些典型的點,把它蓋個大棚或玻璃罩,讓人們直觀看到秦代建築的模樣。大部分建築遺址會通過綠化標識等方式展示出來。這樣點、面結合,可以給遊客一個直觀印象。」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文 張杰/圖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城牆鹹陽《大秦賦》

相關焦點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4期:看《大秦賦》訪秦都櫟陽城 秦人發展壯大的...
    《大秦賦》的熱播引起不少人對秦人發展壯大原因的探究。其實秦人在遷都鹹陽之前,以櫟陽為都時已經奠定了各方面基礎。12月21日,「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西安市閻良區秦都櫟陽城遺址,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隊長劉瑞作為主講嘉賓,實地介紹了秦漢櫟陽城遺址的考古新發現,和他對秦人發展歷程、中華文明進程的感悟。158.8萬人次網友觀看了這場視頻直播。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5期:秦人為何能一統天下?秘密可能就在這些...
    歷史劇《大秦賦》服化道很細緻,引發公眾對秦人髮型服飾、兵器甲冑、乘車戰車的高度興趣。但劇中展現的生活戰鬥細節,在考古上能得到證實嗎?  2020年12月28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邀請該博物院三位研究員作為主講嘉賓,結合這裡的出土文物圖片展和銅車馬等文物實物,為網友們講解了秦人髮型服飾、兵器軍械、戰車乘車的特點。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6期: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
    中國被稱為「禮樂之邦」,陝西是樂舞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那麼古代中國有哪些樂器?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音樂文物都有哪些?它們的聲音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  1月6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聚焦這裡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18期:大唐詩人在大明宮如何上班?
    10月28日下午,「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大明宮,邀請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言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大明宮官署遺址考古領隊李春林,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講解員陳聰,作為穿越時空的「導遊」,實地探訪了一千多年前大唐詩人們的「上班地」。
  • 【陝西文物探探探】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記錄音樂...
    中國被稱為「禮樂之邦」,陝西是樂舞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那麼古代中國有哪些樂器?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音樂文物都有哪些?它們的聲音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1月6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聚焦這裡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
  • 探探潘瀅:讓算法匹配連接真實社交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成年單身人口已超2.4億,單身人群的婚戀狀況成為日益被關注的社會問題;在今年8月份探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0獨居青年生活報告》中數據顯示,在超2萬份的有效樣本中,49.64%的被調研用戶表示「目前一個人居住」,是典型意義上的獨居青年,如何消解孤獨、建立更廣泛的社交關係成為他們中大多數人的情感訴求。
  • 探探攜手全國婦聯開展「橙色日」行動 反對性別暴力
    在全國婦聯宣傳部的指導下,探探邀請資深媒體人、跨界意見領袖及探探用戶擔任探探「橙色日」公益大使,以公益海報的形式發起倡導,以橙色為主色調,表達拒絕暴力的理念,尤其關注親密關係中的暴力。  作為年輕人尋找愛情、拓展人際關係的社交平臺,探探此次倡導的重點在於反對親密關係中的暴力,號召用戶、公眾對關係中的暴力有正確的認知,強調平等與尊重的關係理念
  • 以「探探」為例,解析產品思考的3步驟
    前天「探探」剛剛D輪融資成功,那今天就借勢以」探探」為例,把上面的模型運用到」探探「的分析中。在現實社交中,我們就是「以貌取人」,以相貌為第一印象。而網絡社交必定要尊重人們這一習慣,以此作為藍本來做網絡社交。照片比起文字更直觀,形象可感。生存和繁殖是動物的兩大目標,而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保留了這兩天性。(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會不由自主的會盯著路邊廣告牌上穿著暴露的美女看的原因。)
  • Soul和探探的競品分析——陌生人社交APP分析
    定位原因 探探:希望用戶通過探探可以找到自己的伴侶,同時目標用戶主要瞄準的也是白領市場,希望這部分缺少時間的人,可以通過探探的高效匹配,找到生命中的伴侶。 Soul:則強調用戶之間通過靈魂互相吸引,希望用戶通過靈魂匹配,遇到自己的Soulmate。 3.
  • 探探安卓應用市場下架 陌陌股價受波及
    《中國經營報》記者親測發現,截至5月1日上午10時許,在華為應用商店已無法搜索到探探App,在OPPO應用商店搜索探探App,頁面顯示「該應用內部優化中,暫不提供下載」,但在蘋果App Store還可以正常下載使用。
  • 雙11回歸社交,探探和朝陽大悅城跨界突圍
    在「雙11」電商狂歡的熱潮中,非電商品牌如何突圍?探探和朝陽大悅城或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  90後最大的社交平臺探探和地鐵6號線上的北京(樓盤)時尚生活中心朝陽大悅城聯手,重回「雙11光棍節」的社交屬性,深挖探探用戶照片興趣標籤以及年輕人的社交行為,基於朝陽大悅城海量的消費數據,出具了一份最新鮮最年輕的星座報告,開展了一場以「星座連連看」為主題的線上線下聯動主題活動,。  那麼,這場跨界聯姻的突圍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 「探探」等從未用過的APP給你發簡訊,還直呼真名
    和生日管家一樣,探探發送的簡訊開頭也直接點名稱呼,有你的一位手機聯繫人在探探上將你設置為「暗戀對象」。如果你也「暗戀」Ta,你們將配對成功,並附上了APP下載連結。記者隨後下載這三款APP,發現它們都需要讀取用戶的通訊錄。當用戶開啟相應功能後,APP會代發簡訊給被手機聯繫人裡被標記的好友。
  • 探探、陌陌、Tinder...到底什麼社交軟體最能交到朋友?-虎嗅網
    事實上我深入聊的人我覺得都挺有意思的,大概都是我第三天,第四天左右認識的,而那時我已經左劃了超過1000個女生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只要肯堅持,有耐心,探探是可以幫你認識你想認識的人的。只不過因為她用戶基數太大,你必須非常有耐心,才能把他們挑出來。
  • 從探探說起,聊聊它的「女性為王」之道
    探探在陌生社交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在研究分析這款產品的過程中,我也深刻意識到:探探本質上是一款基於女性用戶痛點出發的社交產品, 這是它和其他主流產品的區別,也是突圍的關鍵。本人針對這款火熱的社交產品分析探討,目的是希望洞悉探探與其他陌生社交產品的本質差異,希望能戳到人性本質的一面,從底層看待社交產品為人們帶來的意義。
  • 消息稱探探內測直播功能 類似微信的視頻動態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探探最新資訊 > 正文 消息稱探探內測直播功能 類似微信的視頻動態
  • 探探發布六周年數據 最受歡迎女用戶獲贊600萬
    數據顯示,探探平臺上最受歡迎的男女用戶分別獲其他用戶「喜歡」數達105萬、600萬,堪稱人氣王。  探探是一款上線於2014年的社交軟體,會根據用戶個人資料、地理位置、興趣愛好等信息實時推薦周邊的人,用戶收到推薦後,左滑照片代表無感,右滑代表喜歡,互相喜歡即配對成功、可以開始聊天。
  • 探探6周年數據揭秘:摩羯座堪稱人氣王,獲23.63%用戶喜歡
    星座命盤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年輕人喜歡討論的話題,十二星座到底誰最受歡迎成為世紀難題,而在不久前社交平臺探探發布的六周年大數據中,或許可以揭開謎底。據探探數據顯示,探探平臺上有23.63%的「右滑」(喜歡)都被摩羯座收入囊中,並且與天秤座、水瓶座位列探探用戶中最受歡迎的星座前三甲,堪稱人氣王。
  • 3 個維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積目)
    第三步:在後續的用戶行為中也會進行挖掘、篩選、分類、分析和校準,以完善更全面的用戶個人畫像。2. 探探探探探探則是一開始模仿Tinder出道,用簡單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戶瀏覽其他用戶資料的效率為特色,早期取得極大的優勢搶佔了市場份額,在被陌陌收購前探探官方提供的數據中,(2018年6月)探探手機註冊用戶達9000萬,其中90後用戶佔比75%以上,日活躍量600萬,次日留存率高達75%,完成超過30億次用戶匹配,用戶男女比例為6:4。
  • 《大秦賦》冬兒之死:再見了,少年嬴政
    《大秦賦》的劇情終於有了進一步的推進,嫪毐造反,嬴政加冠親政,好在有驚無險,嫪毐叛亂被平定。嫪毐一黨被全部緝拿,嫪毐被車裂,太后趙姬被囚禁雍城,他們的兩個孩子也沒能逃過這一劫。此次平定嫪毐叛亂,主要角色,劇情中各種勢力的頭號人物都沒有什麼損傷。
  • 《古靈精探》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古靈精探》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古靈精探》是香港無線電視(TVB)出品的警匪電視劇。想知道都有誰領銜主演了這部劇嗎?一起來看看吧~郭晉安飾演於子朗郭晉安,2003年憑藉《戇夫成龍》走紅,並且獲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