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難而退」到「知難而進」,成長型思維給孩子帶來哪些改變?

2020-11-24 騰訊網

不知道爸爸媽媽們有沒有發現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常常只挑簡單的東西去學?也許你需要注意培養孩子積極的思維模式了!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呢?今天小E來分享一篇乾貨滿滿的文章!

本文授權轉載自「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

最近有朋友向我安利了著名的免費教育網站「可汗學院」。正好是暑假,美國學校又沒有暑期作業,我就讓三年級的兒子和二年級的女兒每天到網站上去自學數學半個小時。

這一自學,就看出差別來了——

兒子進度很快,進步也很快,題目從四年級做到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有一天他居然還興奮無比地對我說:「媽媽,我剛試了一下Algebra II(代數II)的課程,聽懂了很多,超有意思!」

女兒呢?做題速度是很快,但我去看網站提供的學習報告,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她學習的風格是和哥哥完全相反的——哥哥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極限,什麼題難做什麼,可妹妹呢,是什麼簡單挑什麼做。她明明二年級已經畢業了,卻跑去做了一大堆一年級二年級的練習題……所以幾星期過去了,她的數學水平,仍然在原地踏步。

兒子和女兒的差別,

其實在「思維模式」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朋友會猜測:「你兒子肯定是智商高,腦子聰明!」

沒錯,他是個挺聰明的孩子,不過,他真的並不比他的妹妹更聰明——我曾經給兩個小朋友都測過智商,測試的結果是:妹妹的智商比哥哥更高哥哥知道結果以後還沮喪了一陣兒,我只好騙他說系統出錯了。

有趣的是,雖然智商沒有妹妹高,哥哥表現出來的「綜合實力」卻一直比妹妹更強——無論是閱讀、知識面還是數學能力。更難得的是,他的求知慾也更加旺盛。

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為了搞清楚這兩個人心裡都在想什麼,我把兒子和女兒拉到一起談了一次。從談話裡,其實就能看出他們不同學習方式背後的思維差別——

我問女兒:

你為什麼光挑簡單的題目來做呢?

因為這樣很輕鬆,而且我可以考很多很多的100分。

女兒

我又回頭去問兒子:

那你為什麼喜歡挑難的做?

因為更難的東西能讓我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我覺得很厲害!

兒子

學習難的,你就不怕犯錯誤得不了100分麼?

不怕,我的老師說:『你犯錯誤的次數越多,你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

兒子

兒子和女兒的區別,讓我見識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兒子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的擁有者,而女兒的「定式思維」影響了她的進步。

在《關於成功的心理學研究》一書中,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維克博士,專門分析了兒童心態對學術表現的影響。她相信,和成年人一樣,孩子擁有兩種思維模式——定式思維模式,以及成長型思維模式。

定式思維模式佔主導的孩子會把自己框死在特定的「框子」裡:

有些孩子相信自己是天生的「笨小孩」,學什麼都學不會。有些孩子認為:世界是屬於聰明人的競技場,其他人再怎麼努力也是沒用的,所以「在場邊看看熱鬧就好了」。

有些小孩則篤信自己是「聰明孩子」,覺得自己不需要努力用功也能比別人厲害,與此同時,他們不容許自己有「看上去比別人笨的時刻」,所以逃避困難,害怕挑戰

與之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佔主導的孩子相信: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他們不會把人分成「聰明人」或者「笨蛋」,他們相信,只有努力工作的人才能獲得進步的能力。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麼?當然不,但是努力之後,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比「不努力的自己」更好的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關於成功的心理學研究》書籍封面與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維克博士

人們為什麼會有

「定式思維」?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定式思維。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大腦裡,有一個部分叫做「杏仁體」(也被稱為「蜥蜴的腦子」)。

「蜥蜴的腦子」實際上是指動物本能。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這樣的本能可以幫助我們避開自然界的危險,倖存下來。

蜥蜴的本能包括——保證安全;避免改變;躲開危險;融入環境。

因為我們的大腦中藏著「蜥蜴的腦子」,所以我們害怕在眾人面前演講;我們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拒絕嘗試新鮮事物;我們不敢冒險……

▲圖中紅圈就是「蜥蜴的腦子」所在的位置

就像電影《瘋狂原始人》裡的爸爸,他帶著全家人躲在黑暗的山洞裡,看見新東西就害怕得要命,其實就是「蜥蜴的腦子」統治大腦的後果。

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裡都同時存在「成長型思維」和「定式思維」,最後哪種思維佔了上風,讓我們成為哪個類型的人,既和我們的性格有些關係,更和我們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

比如我女兒,她就是那種從小就篤信自己「很聰明」的孩子——她眼睛大大的,長得挺萌、討人喜歡,所以只要有一點點事情做得不錯,無論在學校還是在親戚群裡,馬上就會有一群人誇她「好聰明」。久而久之,她就覺得——自己唯有「看上去比別人更聰明」才正常。上學以後,她不允許自己輕易出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100分!」

能得100分當然是好事情,但也帶來了後遺症——女兒喜歡做自己拿手的事情,討厭難題。她不厭其煩地反覆做著那些遠低於她能力線以下的題目,就因為這些題能讓她得許許多多的100分。

再回頭來看我兒子,長相併不出眾,整天動來動去也經常惹老師和親戚心煩。他還擅長惹禍,動不動就做錯事……誇他聰明的人不多,他也就少了很多「偶像包袱」,惹了禍來找我哭訴,因為母愛我就強忍著火氣安慰他:「犯很多錯誤說明能學到很多東西」。

另外,兒子的記性也沒有妹妹好,一首唐詩,妹妹三遍就背出來了,他卻要背上個五遍十遍,為了讓他沒那麼沮喪,我只好再灌雞湯:「聰明能讓人出色,但勤奮能讓人更出色,你只要盡力了,我就滿意……」

讓我們都感到驚訝的是:這兩年,「很聰明但不喜歡挑戰」的妹妹,總在各個方面,被「沒那麼聰明但酷愛挑戰」的哥哥超越。

▲左邊是「成長型思維」的人掛在嘴邊的話:我很聰明,我想要學新東西,我會盡全力,我犯了一個錯誤但我會努力彌補,我想試試……右邊則是「定式思維」的人掛在嘴邊的話:我很笨,這件事很無聊,我不想做這個,我不在意……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

更出色!

斯坦福教授德維克的研究顯示:

即便孩子智力相同,不同的思維模式,也能預測他們的學術表現。同時,思維模式也對學習的投入程度和幸福感受能力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德維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曾經對幾百個剛升入七年級的孩子進行了為期2年的追蹤調查(美國七年級通常課業負擔急劇加重,競爭愈發激烈,會讓很多孩子不堪重負,所以這是一個非常能反映問題的時期)。

在孩子們剛進入七年級之初,研究人員對孩子的思維模式進行了測評,之後跟蹤這些孩子的成績走向。研究人員發現:

被評定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在剛入學時尚能取得合格的數學成績,然而在個學期之後就顯現出急劇下降的趨勢,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與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的差距日益懸殊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因為,不同思維模式的孩子對以下三個關鍵問題的看法截然不同。

?關於目標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只關心自己是不是看上去很聰明且從不犯蠢。所以他們趨向於避免挑戰高難度的測試沒有深入學習的動力

而對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看上去聰明,他們更喜歡挑戰和徵服高難度的測試所帶來的快感,始終保持初生嬰兒所擁有的那種探索精神

?關於努力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認為努力是一件不好的事。他們覺得,如果一個孩子真的天賦過人,那麼就不需要那樣強調努力;如果必須付出大量的努力,那麼就說明這個孩子算不上聰明。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則認為努力和練習能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他們明白,即使是天才也同樣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來成就偉大的發明。所以他們享受努力。

?關於挫折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認為挫折是消極的,它意味著你不是聰明的孩子。他們覺得,如果你足夠聰明,你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尤其是看上去很蠢的錯誤),導致失敗。所以,他們會傾向於避免和隱藏失敗來進行自我防禦。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則認為這就是真實的世界,是學習必定會經歷的過程;他們懂得應該正視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並且從中吸取教訓。

德維克教授進行過一個實驗,來研究不同思維模式的孩子在考了低分之後的心理活動。她發現: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想的是:

這門課不能體現我的聰明,我以後不想再投入這麼多時間在這裡了。

下次考試我能不能做點弊?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想的是:

我要更加努力,爭取在班裡的名次更靠前!

這門課我比較弱,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把它提上去!

所以說,固定型思維模式造成孩子無法解決困難。面對困難,他們會選擇放棄、逃避、抵禦(比如,抱怨無聊、抱怨老師、行為失常等),這通常是為了掩飾內心恐懼——我是不是看上去並不聰明?

如何培養

成長型思維?

德維克教授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不過,雖然它總有機會被改造,但是父母和老師應該儘可能早點開始。

1. 告訴孩子,努力和不斷挑戰能讓他變聰明

科學已經證明,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樣,是可以被發展的。每一次挑戰大腦舒適區(Comfort Zone)的極限去學習一些新的和有難度的東西,大腦神經元就會發展出新的連結,長此以往,人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告訴孩子這一點,他一定會愛上這個信息。

2. 從嬰兒期就開始運用正確的稱讚技巧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這樣稱讚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聰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寶寶最棒了!你好能幹啊!……試圖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

德維克教授經過超過15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對孩子有害無益,完全不利於孩子幼小的思維模式的健康成長。

因此,我們應該記住,要稱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賦」和「聰明」。

3. 運用「yet」改造思維模式

如果孩子說「我學不好數學」,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告訴他:你只是目前暫時「還沒有」學好數學而已,但你已經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了。

如果孩子說「這個我做不了」,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告訴他:你只是現在還做不了,但你已經開始在學著如何做了;

如果孩子說「我試過了,但是不行」,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告訴他:你只是這一次不行,繼續努力,下一次你會做得更好。

運用yet這個詞,我們幫助孩子塑造這樣的思維模式,即:學習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而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

4. 思維教育永遠為時不晚

德維克教授在美國13所高中進行了一項聚焦「差生」的研究。她將孩子分為兩組:對照組的孩子,只是接受關於大腦運作知識的教育,比方如何能提高記憶力等等;而實驗組的孩子,則同時接受了關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在線課程。

3個月之後,實驗組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對照組明顯高出許多,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研究還發現,實驗組的孩子在學校更待得住,更少逃課,更少參與校園暴力行為,並且今後能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

現在,美國學校都在課餘對孩子進行專門的「成長型思維教育」,我家的孩子也不時會帶回一些繪本和「成長型思維」專題電影來看。如果大家感興趣,特老師以後可以專門寫文介紹下這些資源。

總之,如今我已經深深意識到:培養積極的思維模式,比讓孩子多刷1萬道題目,更有意義。

今天的分享是不是乾貨滿滿呢?爸爸媽媽們,你們家的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嗎?歡迎來文章下方留言與小E分享哦!

相關焦點

  • 未來,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不是財富,而是成長型思維
    而史丹福大學的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提出了一個「成長型思維」,她說,具備成長性思維的人,會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可以通過努力不斷去提升,這樣的想法就會積極地改變現實。這個觀點的提出,非常地具有意義,可以說,成長型思維是我們科學家們迄今為止找到的最簡單、有效的低成本、高收益的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也是現在企業裡最受歡迎的人。
  • 孩子抗壓能力差,碰上困難就逃避?背後原因是缺乏「成長型思維」
    很明顯孩子雖然升學了,但是精神卻還是沒有得到成長。孩子抗壓能力差,碰上困難就逃避?這樣的心理狀態是正常的嗎?顯然不是的,父母想要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關鍵是要引導孩子轉換正確的思維方式,而孩子畏難的背後原因是缺乏"成長型思維"。什麼是"成長型思維"?一般人遇到困難時會有兩種思維: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思維。
  • 知難而退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聽天由命、畏葸不前、望而卻步,反義詞有:知難而進、力爭上遊、再接再厲,知難而退是中性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知難而退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知難而退(zhī nán ér tuì) 成語釋義:知道困難就退卻下來。
  • 知難而進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知難而進,指不怕困難;敢於迎著困難上。出自:左丘明《左傳 定公六年》:「陳寅曰:『子立後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為知難而行也。』」近義詞有:力爭上遊、再接再厲,反義詞有:知難而退、畏葸不前、望而卻步,知難而進是中性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個人成長:沒有「好奇心思維」,就無法帶來本質的進步
    通過大量的資料研究表明,「好奇心思維」形成的關鍵因素在於兩個方面,兩者缺一不可:個人求知慾:求知慾好比是「成長型思維」,一個人如果對知識有持之以恆的追求,不會因為離開了學校或者工作就停止了學習。相對來說,這些人群他們總是能夠快速的適應環境,發現新事物,對新知識所吸引。
  • 掌門少兒專注孩子思維成長,幫助孩子激發學習興趣愛上學習
    作為K12在線教育頭部企業,掌門教育深諳少兒學習需求,推出了少兒教育產品——掌門少兒,致力於4-10歲兒童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力、專注力培養,現開設語文思維、數理思維、學習力三大類課程,幫助兒童提升思維能力,助力心智成長,為中國兒童成長之路夯實良好根基。 三大思維課程,培養提升孩子多種思維能力 目前,掌門少兒已開設語文思維、數理思維、學習力三大課程。
  • 強迫型人格的父母,如何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通過與鍾女士多次交流後,諮詢師找到了問題的起源,原來鍾女士的童年並不是愉快的,因為父母的嚴格管教,鍾女士很難像其他孩子一樣能夠無拘無束的玩鬧。鍾女士父母本身就具有強迫型人格,例如做事情追求完美,注重細節,管教孩子也十分嚴厲。父母的這種強迫型人格,又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鍾女士的人格成長,以至於成年後的鐘女士,在某個時期患上了強迫症。
  • 全腦開發,點亮孩子思維火光,用遊戲助力孩子成長
    而且,孩子多跑跑,多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對於孩子自身的生長發育,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我還會給孩子選擇大量的優質繪本。對於三到八歲的孩子,他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故事,上了幼兒園以後,他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更多經驗的積累,使得孩子特別想要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去。
  • 出現這四種表現,你很可能是迴避型人格,如何改變?
    因為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心理狀態不斷地被環境影響著。 擁有迴避型人格的人,在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他們懼怕見到陌生人、與陌生人說話。 在成年之後,人格會給他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社交能力缺乏、過分敏感與自卑,很難信任他人以及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 創造了眾多獨角獸公司的指數型思維到底是什麼?
    當然非常重要的一點都是他們在所做的事情都有著一個宏圖大願,就是要改變世界。第三點,指數型思維所可能帶來的成長速度是線性思維成長速度的數倍。S&P 500強公司的平均壽命:20年代67年,2012年15年,2012年12年。
  • 讀懂這9點,助你培養成長型思維,打開水逆僵局
    這兩種處理方法,也正是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固定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不變的,因此他會急於明自己,除此之外在性格上,固定性思維的人會愛生氣、易挫敗、講排場。比如我們在職場上會遇到脾氣特別大的領導,如果員工和自己的意見不一致,他就會大發雷霆。
  • 古詩詞晦澀難懂,孩子背不會?慣用思維模式,享受它帶來的快樂
    思維導圖:攻克記憶難關的瑞士軍刀朋友氣呼呼地打來電話,說:「你知道我姑娘今天的作業是啥嗎?老師讓用思維導圖梳理古詩詞!我都不會,怎麼教孩子呢?」聽著朋友在電話裡喋喋不休的抱怨,我感慨現在的家長不好當,老師也得與時俱進。這思維導圖在工作中用得比較多,應用到學習中,還真不知道是否合適呢。和朋友聊了一會兒,她還是乖乖陪娃寫作業去了。
  • 「堅持跑步」帶來的10個改變,從身體到靈魂
    跑步是一項很簡單基礎的運動,只需一雙跑鞋,一個場地或一臺跑步機,就可以充分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堅持下去還能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它所能帶來的改變也是肉眼可見的。 那些堅持跑步一個月、半年、一年的人,狀態真的很不一樣。變化發生在身體上也發生在內心裡。
  • 堪稱「天賦型」選手的星座,努力不夠但思維清晰,很有頭腦
    ,他們可能並不愛努力,但是思維卻很清晰,並不影響他們成為一個很有頭腦的人,那麼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呢? 不過,說是「普通人」,其實射手並不會真的這麼普通,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都是天賦型選手,思維清晰,同時還比較有創意。 不少射手的涉獵比較廣泛,知識面也很寬,他們不僅喜歡到處去走走看看,還有著創新性的思維,不會特別感情用事,他們能夠把握好每個當下,用清晰的思維去為自己做選擇,所以,他們即便不夠努力,也往往很有實力和才華。
  • 與孩子共做神奇遊戲,學會設計思維,激發無限創造潛能
    最近在頭條上關注了一些大咖,發現他們不僅會工作,關鍵還會玩,還會變著花樣玩陪孩子玩,並製造各種機會和孩子一起創造新奇的遊戲。因為他們知道遊戲除了能給孩子帶來樂趣、生機和活力,最重要的是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思維能力,而設計遊戲更是能提升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激發人的無限潛能。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還會擔心他們沉迷於電子產品不能自拔嗎?
  • 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媽媽不管如何開導她,引導她,都改變不了安娜的想法。 因為重度潔癖,還有有話直說的性格,安娜沒少吐槽自己身邊的朋友,和自己的哥哥關係也沒有那麼融洽,生活中,她的朋友少到一隻手就可以數完了,媽媽想方設法的給孩子製造交朋友的機會,可是安娜卻嫌別人太「髒」了。
  • 「知難而進」見擔當
    陸 仁「四知」寧波精神有一「知」——知難而進,對於寧波當好浙江「重要窗口」建設模範生而言,意義非同尋常。城市的接續發展,如中流擊水,當有劈波斬浪、奮楫致遠的勇氣和決心。寧波精神強調「知難而進」,就是要在對城市所處歷史方位、外部環境條件有一個清醒認知的基礎上,以更大的努力、更激揚的鬥志、更紮實的作風,去破除發展藩籬,去開創新的局面。「知難而進」貴在「進」。「進」是一種狀態、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責任擔當。面對困難、問題、風險和挑戰,是敢於亮劍還是畏首畏尾?是立而行之還是徘徊觀望?是迎難而上還是退避三舍?是合力攻關還是坐當看客?不同的選擇,境界高下立現。
  • 作家型INFJ的寫作|INFJ自我成長
    ——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在很多書裡,INFJ被稱為「諮詢師」「作家」「精神世界引路人」,比如,《天生情人16種》中,作者亞歷山大·阿維拉寫道:「作為靈性特質的作家型(INFJ) ,文字對你而言是神聖的,通過文字,你可以了解並且表達生命的神秘。當不寫作時,你是在體驗你的另一項聆聽天賦,去安慰和幫助那些來向你尋求建議和指引的人。」
  • 計算思維≠編程,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思維?
    原創 芳芳 STEAM在線 收錄於話題#教育觀念9個 看點 在STEAM教育中,很多家長聽說最多的可能是編程課程,而且很多編程機構也經常宣傳課程會著重培養孩子的計算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那麼計算思維究竟是什麼?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幫助?
  • 知難而進來自為民負責
    原標題:知難而進來自為民負責 最近,省委書記郭庚茂在全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報告會上作了「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做為民務實清廉表率」的專題報告。再次向我省的黨員幹部強調,要對照焦裕祿精神,認真查擺和整改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提出黨員幹部要像焦裕祿那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始終做到敢於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