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之陰陽家

2021-01-17 山海經


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古代大家與近代學者多認為陰陽家源於道家,近代出土竹簡《三十時》等證實早期陰陽家著作其中有大量道家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陰陽家思想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建構了規模宏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華夏民族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律學和醫藥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戰國時期,有一支專門主張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的學派,被稱為「陰陽家「。

                                                                                  鄒衍

史學家一般以齊國人鄒衍(騶衍)、騶奭為創始人。

陰陽家的哲學思想主要是「陰陽說」和「五行說」。

「陰陽說」是把「陰」和「陽」看作事物內部的兩種互相消長的協調力量,認為它是孕育天地萬物的生成法則,這和道家創始人老子所秉承的構成世界的概念「道生陽,陽生陰,陰陽生八卦,太極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相同。

「五行說」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不斷循環變化」的理論發展出「五行相生相剋」的理念。研究陰陽五行說,能從天體的運行的計算來制訂曆法,掌握世間萬象。到後來,發展出專門研究天體運行規律的「天文家」、研究曆法的「歷數家」後與「五行家」相結合。

在蒙昧的科學洪荒時代,為了避免災厄,人們總是希望能預先得知天地變遷的異動,「陰陽五行說」的出現將這一願望變成了現實。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傳至今的《老子》、《文子》、《黃帝四經》、《列子》、《莊子》、《易傳》、《鶡冠子》、《管子》、《黃帝內經》、《三十時》、《陰陽家佚書輯本二種》等。

 陰陽家日本陰陽道

公元6世紀,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混和了道教咒術與密教佔術,傳入日本;在日本登陸後,又滲透了很多當地文化,比如萬物有靈,形成了獨特的「陰陽道」。不過當這個名詞正式出現在日本史料上時,已經是十世紀的事了。此時的陰陽道,已有別於早期的中國陰陽思想,它兼備了佔卜、祭祀、天文、曆法等等應用,上至國運皇命,下至庶民之事,都可運用之來解釋。推古天皇的兒子——聖德太子,就是運用這門知識的佼佼者,篤信佛教的他在制定「冠位十二階」及服裝顏色時都曾考慮到陰陽五行的配合,此學問給日本社會帶來極大影響,從此,掌握並使用陰陽道的日本陰陽家——陰陽師——成為熱門「職業」,出現了像安倍晴明這樣的佼佼者。明治時代,陰陽道被以「淫祠邪教」的名義廢止,部分內容被以民間信仰的名義殘存下來,神社神道與陰陽道決裂。

何為陰陽

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中國賢哲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即《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便是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其基本思路:陰陽交感而生宇宙萬物,宇宙萬物是陰陽的對立統一。陰陽學說是在氣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並在氣說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為天地,日月,晝夜,晴明,水火,溫涼等運動變化中一分二的結果,這樣就抽象出來"陰"和"陽"兩個相對的概念。陰陽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體事物,所以"陰陽者,有名無形"(《靈樞·陰陽系日月》)。

陰代表女人、柔弱的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事物和現象,陽代表男人、剛強的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事物和現象。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可用"對立,互根,消長,轉化"八字括之。

約略而言,戰國道家對陰陽思想貢獻甚多,而關尹子和墨家則大大地發展了五行思想。相對於戰國儒家之於五行思想的貢獻而言,戰國道家對五行思想的發展大為遜色,但道家對陰陽五行所持的基本立場更有利於科學技術的發展。

載籍所記,當時不少著名學者都學黃老之術,並不是誇大的。 陰陽數術一派侈言天道, 接受道家的影響, 實在是意料中的事  。

陰陽家出於道家。


陰陽家五行

《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認為,宇宙萬物就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它也是關於宇宙社會屬性及其變化規律的範疇系統。五行的「行」字,有「運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便是變動運轉的觀念,也就是"相生"與"相剋"。

五行學說並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種具體物質本身,而是指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應為指導思想,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臟為基本間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按其屬性進行歸納。凡即具有生發,柔和特性者統屬於木;具有陽熱,上炎特性者統屬於火;具有長養,發育特性者統屬於土;具有清靜,收殺特性者統屬於金;具有寒冷,滋潤,就下,閉藏特性者統屬於水。將人體的一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事物現象聯繫起來,形成了聯繫人體內外環境的五行結構系統,用以說明人體及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附表一張,可見文末。

中國的偉大中醫就是含有五行說,形成一個中醫體系。

五行相生含義: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溫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裡,依附著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剋含義:是因為天地之性

眾勝寡,故水勝火. 精勝堅,故火勝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 實勝虛,故土勝水.

陰陽八卦圖

五行生剋制化宜忌: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濟.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強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必見銷熔.

火賴木生,木多火熾;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 強水得木,方洩其勢.

水能克火,火多水幹; 火弱遇水,必不熄滅.

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強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必為淤塞.

土賴火生,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棟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強木得火,方化其頑.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必為傾陷.

木賴水生,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


陰陽家思想

陰陽思想作為抽象概念,主要源於《老子》、《文子》、《黃帝四經》、《列子》、《莊子》、《易傳》是百家思想的發源之地,地球到今天才被世人看到,上古時期的先哲們腦海裡只有天地,陰陽,晝夜,四季,晴明,地球的另外一面是對立的,對立的結果則必有陰陽,我為陰則對立為陽,我為陽則對立為陰,尋找道的過程就是尋找人類起源的過程。

在自然觀上,利用《老子》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禹貢》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九州只是整個宇宙世界的一部分,認為中國為赤縣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胡適曾在其《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大為讚嘆陰陽家的這一地理觀念);在歷史觀上,則把《尚書·洪範》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下面還會談到)說,認為歷代王朝的更替興衰均由五行所主運;在政治倫理上,亦"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陰陽家五德

又稱"五德轉移"。陰陽家代表鄒衍運用陰陽五行理論來闡釋宇宙演變和歷史興衰,創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為"五德終始"之說,影響甚大。"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其目的在為當時的社會變革進行論證,但卻陷入了歷史循環論。

陰陽家沒落

漢初陰陽家還存在,陰陽家學派在魏晉以後已不復存在。


陰陽家貢獻


陰陽家天文歷算

太史公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把陰陽家列為六家之後,雖然評價並不最高,也還是一種特別表示。沒有任何直接的資料依據,但事實上很明顯存在一個理由,那就是司馬氏祖傳世襲的專業是天文歷算,陰陽家則是先秦諸家中唯一專精於天文歷算的一家。

《尚書》

陰陽家的主要學術內容直到司馬遷都是在這領域的主導,而司馬遷則是這一學派的正宗傳人。《漢書·藝文志》引用劉歆的《七略》開列了當時的書目,一共有不到六百部書。這種書目在現代是開不成了!那六百種中很多都已失傳。其中陰陽家有21部,第一部就是《宋司星子韋》,第四和第五是《鄒子》和《鄒子終始》。

這鄒子應即為鄒衍。齊有三鄒,鄒忌不是陰陽家,鄒奭名氣小,後面第十二部就是《鄒奭子》。其中《容成》、《張蒼》兩部也是今人能斷定內容為歷算的書。劉歆為這21家所作評介是:「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司馬遷也說陰陽家特長是「序四時之大順」。


陰陽家地位影響

易經

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陰陽家則把陰陽矛盾作用引起的變化神秘化,「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戰國時五行說相當流行,有相生相勝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

天文歷算

木」和「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的觀點。陰陽家以五行為五德,認為歷史朝代的嬗變即遵守五行相生相勝之道,是為『五德終始說』。司馬遷稱鄒衍「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以五行相剋的循環變化決定歷史朝代的更替,如夏、商、周三代之變,就是金(商)克木(夏)、火(周)克金,秦漢統治者均以此為自己統治的合理性尋找根據,對後世特別是漢代有很大影響。《漢書·藝文志》云:「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作為一個學派,陰陽家魏晉以後已不復存在。《漢書·藝文志》著錄陰陽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都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從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還可以看到一些關於陰陽家的學說內容。而陰陽家在中國思想發展的重要性,則是具體化了自然世界對於人事的影響。這種想法,還可以在黃曆或是農書、農曆裡看到。



陰陽家代表人物

陰陽家鄒衍

鄒衍(約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一作「騶衍」,齊國(今山東章丘相公莊)人,陰陽家的創始人,因其學問迂大而宏辯,人稱為談天衍,尊稱鄒子(或作騶子)。善於以天象和五德演化的變化,推演朝政的興衰。主要有「大九州說」和「五德終始說」。

舊史所載他的事跡有所謬誤,但可肯定他是戰國晚期人。鄒衍曾遊學稷下學宮,以學問重於齊。到魏,受到魏惠王郊迎。到趙,平原君待之以賓主之禮。到燕,燕昭王親自為他在前面掃塵,聽他講學,為他築竭石宮,執弟子禮。故此有史推測他可能死在長平之戰後。

鄒衍是道家,亦得事理部分之真。當鄒衍與道家的關係十分密切;其思想學說來源於稷下道家學派者,「鄒衍學說的全部內容雖己難知其詳,但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春秋時期的陰陽思想和五行是鄒衍學說的理論源頭,而產生於稷下學宮的《黃帝四經》和《管子》中的陰陽五行思想則是其直接的思想來源」。換言之,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還曾經吸收過道家、儒家的思想;但無論如何,終不能抹殺鄒衍總結陰陽五行學說獨創陰陽家學派這一事實。


陰陽家董仲舒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創立了著名的「天人感應」學說,其學說主要有兩個要點:祥瑞、災異說;「天人同類」說。

董仲舒認為,天下有祥瑞的現象出現時,是因為君主有德,人心向善,而感動了天地;天有不詳之兆時,例如大的自然災害發生,必是人們做了對不起上天的行為,上天會以災害的形式,來警告人們,要人們趕快自醒。


陰陽家東方朔

漢代人,飽讀經書、精通易理。善射覆,深得漢武帝喜愛。


陰陽家焦延壽

漢代,著名的易學家,著有焦氏易林一書,將六十四卦所有的變化,編入書中,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對易學的運用。


陰陽家京房

漢代人,焦延壽的學生,著有火珠林佔法,將六十四卦配以納甲,形成了新的預測系統,直到今天,人們仍在採用。

「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


陰陽家諸葛亮

漢代。通天文、識地理,精通太乙神數,善布八卦陣。是中國人民心中的智慧化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陰陽家李淳風

唐高宗李治時代。精通天文歷算,代表作有《法象志》《推背圖》,流傳千年,至今人們還在進行研究破解。還準確的預言了武則天篡位。


陰陽家邵康節

宋代。精通陰陽及易理,開創了化時代的八卦體用學說,使八卦的運算開始規律化,對後世影響最大,同時,也流傳於日本。


陰陽家陳摶

修道者,隱居華山,喜易。道術高深莫測。預言趙匡胤得天下。


陰陽家劉伯溫

明代,善於八卦卜筮,著有《黃金策》一書,流傳至今。此外,還有《燒餅歌》,據說也是劉伯溫所作。

在中國古代的王朝中,都要設立一個部門,叫做司天監,專門負責觀星象,測算國運的工作,為維護統治者而服務。在這個部門工作的人,必須是精通星相學、數術學的陰陽家。


相關著作

鄒衍的著作《鄒子》和《鄒子終始》,據說有十餘萬言,但早已佚失。現只有《呂氏春秋》、司馬遷《史記》的一些段落可見其思想。



《漢書·藝文志》載: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檮生終始》十四篇。《公孫發》二十二篇。《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國時。《杜文公》五篇。《黃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現存少量殘文外,均已亡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主要見於《老子》、《文子》、《黃帝四經》、《列子》、《莊子》、《易傳》、《鶡冠子》、《管子》、《黃帝內經》、《曹氏陰陽》、《陰陽家佚書輯本二種》。


相關焦點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陰陽學說」的科學之路
    諸子百家一、陰陽家學說的科學思想萌芽作為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之一,陰陽家的學說較為小眾化張豈之主編的《中國思想史》中既有:「戰國時出現了一個學派,將陰陽術數思想加以發展,企圖構造世界圖式,以說明世界的整體聯繫,這個學派就是陰陽家,又叫五行家,或陰陽五行家。"《漢書●藝文志》將術數分為六類,分別為天文、歷譜、五行、筮龜、雜佔、形法。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五行學說
    《呂氏春秋》說:「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蚓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
  • 諸子百家之神秘陰陽家的起源發展以及沒落之路
    陰陽家概述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
  • 諸子百家:陰陽家
    陰陽代表事物的兩個方面,即事物的對立面。陰陽學說不僅指出了組成一個事物的對立面,而且還涉及了對立面的轉化,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歷史學家曾對諸子百家試行分類,第一個試行分類的人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史記》最後一篇中引用了司馬談的一篇文章《論六家要旨》。這篇文章把以前幾個世紀的中國哲學家劃分為六個主要的學派,第一個學派就是陰陽家。
  • 諸子百家公然互毆?來《秦時明月世界》圍觀五大家battle!
    提起諸子百家,大家腦海裡肯定都會浮現出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大家耳熟能詳的身影: 滿嘴之乎者一頓嘴炮能把人說暈的儒家(腦海裡自動帶入秀才的模樣)
  • 秦時明月:陰陽家天才少年星魂為什麼不能十成功力?
    在《秦時明月》中有許許多多的諸子百家,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形成了整個《秦時明月》最為重要的主體,整個動漫都是圍繞著整個的秦帝國與諸子百家的鬥爭。但是,諸子百家並不是全是與秦帝國相抗衡的,還有許多的學派也是依附於秦帝國就比如說公輸家族,陰陽家。
  • 秦時明月陰陽家內力排行榜:星魂榜首,大司命竟輸給這個女孩?
    熱播的動漫有許多,比如《狐妖小紅娘》、《俠嵐》等等,而在小編心中還是最喜歡去《秦時明月》了,也許是因為是小編看著他們一步一步的成為了現在的樣子吧,如今秦時明月已經播出了有《秦時明月之百步飛劍》、《秦時明月之萬裡長城》、《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和《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
  • 常識積累: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 一、儒家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受到重創。
  • 易以道陰陽——陰陽是中國文化的基石
    我們說易經是六經之首,群經之始,諸子百家之源,這裡的之首、之始、之源,就是易經中的無極、太極和陰陽,可以說諸子百家都是從無極、太極和陰陽之後分化出來的學術流派,因此陰陽概念也貫穿在各家學說之中。比如《孫子兵法》中僅僅六千字,就出現了80多對陰陽,而且是反覆出現、反覆提及。陰陽的產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陰陽觀念的產生、陰陽符號的創立和陰陽概念的提出。
  • 諸子百家——陰陽家
    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陰陽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陰陽五行學說」。他們是將中國古代五行學說和神仙方術相結合之後的產物。屬於道家的一個分支。陰陽家的核心思想主要為「陰陽」「五行」。所謂陰陽,即是陰陽學說,中國古人講究對稱。萬事有對才能平衡。陰陽即是對世界萬物的對稱性抽象出來的兩個極。中國古人就用這兩個極,去解釋世界的構成,結構等等。
  • 諸子百家——陰陽家(一)
    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戰國末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
  • 陰陽家是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
    首先,他們分析各種問題均從是否對人民有「利」出發認為倫理規範之可貴在於它能「利人「義」必須依存於「利」,「義、利也」(《墨子·經上》),與儒家觀點完全對立。墨者根據此基本經濟觀點,宣揚人與人之間的交相利,反對攻戰,提倡節用,體現了「利」在墨家經濟思想中的突出地位。墨家經濟思想的另一特點是強調節儉。先秦各家無不崇尚節儉,惟不如墨者強調之甚。
  • 陰陽五行是精華還是糟粕?人類還會敬畏太陽嗎?
    苗族古歷以太陽為坐標解釋陰陽,解釋得清晰而完美。冬至,陽旦;夏至,陰旦。陽旦生陽,陰旦生陰。冬至夏至,是一歲之中的陰陽兩極。陽旦,太陽對應於南回歸線。陰旦,太陽對應於北回歸線。陰旦陽旦,與太陽相關。  彝族十月太陽曆解釋陰陽五行,解釋得完美而清晰。太陽曆一年分兩截,兩截分陰陽:後半年為陰,前半年為陽。陰陽之理,即太陽之理。陰陽之數,即太陽之數。
  • 陰陽家的陰陽五行思想,對於兵家有什麼影響?
    也就是說,兵陰陽家主張根據時序、天象的陰陽變換和五行的生克,並藉助鬼神的暗示,決定生殺之事。《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兵陰陽家十六部著作二百四十九篇無一流傳。這也說明,兵陰陽家雖然具有自成體系的思想理論,但終究缺乏適應歷史發展的科學內核,缺乏適應軍事變革的生命力而消亡。
  • 最旺的婚姻配對,陰陽和合,家興業旺!
    編輯這正合了《易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相生之理。所謂陰陽,代表天地,陽為天,陰為地;在家庭中亦代表男女,陽為男,陰為女。在一方天地中,日代表陽,月代表陰,日月合在一起為「明」,如果陰陽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陰陽和合才能明。這也是夫妻之道。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諸子百家——陰陽家
    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陰陽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陰陽五行學說」。他們是將中國古代五行學說和神仙方術相結合之後的產物。屬於道家的一個分支。陰陽家的核心思想主要為「陰陽」「五行」。所謂陰陽,即是陰陽學說,中國古人講究對稱。萬事有對才能平衡。陰陽即是對世界萬物的對稱性抽象出來的兩個極。中國古人就用這兩個極,去解釋世界的構成,結構等等。
  • 《三國傳說》190服諸子百家11月25日開啟
    《三國傳說》190服諸子百家11月25日開啟 作者:GM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8-11-24 10:31:00手機訂閱
  • 曾教授說陰陽八卦是這樣產生的
    陰陽與萬物存在什麼樣的的關係?一是太極,二是陰陽,三是陰陽的互動。如此自然生出萬物來。世間萬物是如何從兩儀變化而來的?中國人很多思維是從《易經》來的。《易經》告訴我們,世界是由一構成的,可是這個一,如果單純的一,就一到底,不會變化了。陽一定會跟陰碰在一起,陰會跟陽化合在一起,這樣才會產生萬物。少陽、少陰、老陽、老陰四象。
  • 道德經:陰陽之道,就是處世之道,陰陽平衡,就會一生太平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經》陰陽觀認為,天地與人無不包含看似矛盾的陰陽雙方,一切事物無不處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此消彼長,此長彼消,陰陽觀是東方哲學的主要思想。影響著東方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左右著我們的行為。
  •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墨子篇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墨子篇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詳) ,名翟,魯陽人(今河南省魯山縣)。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