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另世界驚嘆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01-12 漢風吟
清朝算盤(文物)

說到珠算,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很熟悉,因為在我國珠算這一古老的運算之法是編在九年義務教育裡的,雖然小學的珠算教育可能也只是體驗課程,但珠算的基本之法也得以傳承。

那麼,珠算是誰發明的呢?發明珠算的人叫劉洪,是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不僅發明了珠算,而且發現了月球的不規則運動!

算盤

關於古代珠算,在一幅價值連城家喻戶曉的古代名畫中科尋其蹤跡!這幅畫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仔細觀察《清明上河圖》不難發現,在趙太丞家的藥店櫃檯上放著一把算盤!

清明上河圖中的算盤

現代我們所學習的珠算口訣脫胎於元朝的36句口訣!改變的地方並不大,珠算發展到明朝時期時,這一精妙的古代運算之法被傳到了日本、朝鮮等小國。

珠算的運用之法離不開珠算的口訣,也離不開珠算的載體——算盤。

關於珠算口訣,我們在小學時學的也就是基本的加減之法,但珠算的能耐遠非於此!那麼珠算都有哪些方面的口訣呢?

1、珠算加法口訣

加法口訣

加法口訣相對比較簡單,不進位的加進位的加,直加滿五加進十加破五進十加,勤加練習就可融會貫通。

2、珠算減法口訣

減法口訣

減法口訣和加法口訣相似,算珠算入門,勤加練習就可掌握!

3、珠算乘法大九九口訣

大九九乘法口訣

大九九乘法口訣包含了我們熟知的「九九乘法口訣」,朱世傑《算學啟蒙》(1299)所載九歸口訣已與現代基本相同。有了四則口訣,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一個體系,長期沿用下來。到乘法口訣,已經算是稍有難度的算法了,但掌握歌訣後一樣輕鬆。

4、珠算除法口訣

除法口訣也一樣沿用至今,珠算除法有歸除法和商除法兩種。歸除法用口訣進行計算,有九歸口訣,退商口訣和商九口訣,掌握除法口訣後也並不難。

5、珠算日用算法

珠算算法書籍

詳細的日用算法這裡不便贅述,有興趣的珠算愛好者可查閱相關資料!推薦查閱南宋數學楊輝所著的《日用算法》的斤價求兩價歌訣和元朝偉大數學家朱世傑的《算學啟蒙》。

6、珠算氣煞斤兩歌

珠算算法書籍

這種算法網上有資料,此法必須用7珠算盤(不適用5珠算盤),因為中檔以上的一個算珠當做5,兩個算珠夠10,再加中檔下邊五個算珠,正好夠15,也就足夠記15兩用的,如果再加1兩,正好可以向前進位,成為1斤。此類算法已經不適用了。

7、珠算田畝飛歸

珠算算法書籍

這種算法是古人專為計算土地面積而編寫的。古人以步丈量土地,秦朝統一每240步為一畝,後改用相當於一步的"竿子"丈量,240平方竿子為一畝。和珠算七煞歌一樣已經很難被應用在生活中。

說道珠算的乘法口訣,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中國小學生一眼能看出答案的乘法外國的成年人不一定能很快算出來,所以中國的乘法口訣很快便火遍了全世界!

算盤

珠算和算盤的發明,彰顯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智慧!在沒有計算器的時代,珠算和算盤乃是運算過程中的神兵利器!雖然現在的人們發明了更準確更簡單的電子計算機,但珠算的魅力並沒有減弱,珠算延展出了珠心算,各種珠心算高手的運算能力讓世界驚嘆!

珠算已於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中國文化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現代化城市的金字名片
    因為這些非文化遺產無疑也是現代化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參與未來競爭的金字名片。  在蘇州,震撼我們的不僅有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如佳境疊出的湖石假山,超脫世俗的樓、臺、亭、閣,被譽為「人間天堂」的蘇州園林,還有那些帶有濃鬱鄉土氣息的非文化遺產。如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中國崑曲和古琴與蘇州淵源相通,蘇州是崑曲藝術的發祥地,虞山琴派則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琴派。
  • 「牛郎織女傳說」將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華網鄭州5月15日專電(記者李麗靜)繼「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牛郎織女傳說」也將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河南省南陽市文化局介紹,「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傳說故事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 珠算是怎麼發明的?
    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算盤是漢族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嶽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三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遊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
  • 控帶四時,經緯三才——珠算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可以進行加減乘除的一種計算方法。它的創始人是劉洪(算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珠算在我國的地位很高,被譽為第五大發明。珠算於2008年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又於2013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林旭平篆刻福印文化藝術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林旭平篆刻福印文化藝術中國篆刻是書法和雕刻結合起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並由中國古代的印章製作技藝發展而來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牛郎織女傳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已於近日公布,來自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的民間文學——牛郎織女傳說入選該名單。牛郎織女傳說牛郎織女傳說在灃東新城鬥門當地廣泛流傳,影響輻射到關中、陝西及國內的多個地區和民族,在全球華人中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形成了影響廣泛的七夕節、乞巧節等中國傳統節令活動。牛郎織女傳說也流傳到了韓國、日本、越南以及東南亞地區。
  •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10月17日將在成都舉行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9月10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北京舉行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七屆非遺節將於10月17日至10月22日在成都舉行。
  • 西安欲為biang字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圖)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說,biang字是關中民間自創的一個最獨特的漢字,發音獨一無二,也是漢字中筆畫最多、書寫最複雜的字。這是一個足以單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漢字。本報訊(首席記者 姬娜 實習生王琪)陝西八大怪中的第一怪就是麵條像腰帶,說的就是biangbiang面。昨天,百餘人在biangbiang面的故鄉品嘗正宗的biangbiang面。
  • 珠算口訣是啥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在進行數字計算的時候,基本上會使用計算器,已經很少有人會使用算盤了,下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算盤的結構吧!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亞塞拜然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珠算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伴隨中國人經歷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
  • 你不知道的「珠算一代宗師」——程大位
    (《直指算法統宗》的成書及廣泛流傳,標誌著我國數學史上由籌算向珠算轉化的完成,程大位本人也因此被譽為「珠算一代宗師」。)其後六年,又對該書刪繁就簡,寫成《算法纂要》四卷,成為後世民間計算最基本的讀本。該著作詳述了傳統的珠算規則,確立了算盤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訣,搜集了古代流傳的595道數學難題並記載了解決方法,是中國16-17世紀數學領域集大成的著作。
  • 山西將推薦牛郎織女傳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將推薦牛郎織女傳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4日 14:58 來源:   新華網太原4月4日電(記者譚博文)記者4日從山西省文化廳獲悉,山西初步擬定將推薦包括運城牛郎織女傳說和山西老陳醋傳統釀造技藝等項目在內的
  •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農曆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 「牛郎織女傳說」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牛郎織女傳說的民間傳承人解明泉接受記者採訪  如今,「牛郎織女傳說」已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沂源縣也被中國民俗學會授予「中國民間傳說面對紛爭,沂源將進一步挖掘「牛郎織女傳說」文化內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全國獨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珠算申遺催火算盤收藏 黃花梨算盤要價近20萬
    珠算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進一步催火了算盤收藏市場。近日記者在島城採訪得知,一把普通的老算盤在昌樂路文化市場的售價在五六十元到百餘元,普通規格紅木算盤的價格在數百元    到數千元,越南黃花梨算盤的價格達到了兩三萬元,海南黃花梨算盤則是有價無市,價格近20萬元。
  • 明代的珠算口訣因何流傳至今?
    珠算,自西周開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而算盤則有「世界上古老的計算機」之稱。2013年12月5日,珠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末徽州商人程大位編撰完成的《直指算法統宗》(簡稱《算法統宗》),是中國古代數學發展過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當時在中國民間普及珠算起了很大的作用,流傳廣泛。明末,他的書就傳遍東南亞、歐洲和美洲。
  • 川劇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體現戲曲的虛實結合,極具美學特徵
    很多人說它是一種文化的藝術,結合手藝人的一個創造,其實它存在的意義真的很大。主要流行的地區在四川一帶,所以有了這樣的一個稱呼,在戲曲中它也是一個著名的品類,結合了很多的藝術特色在其中。在小的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看變臉,川劇的變臉讓我們看到了仿佛如魔術一般變化。
  • 遂平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宋身海和他的「桃符文化」
    遂平縣桃核雕花工藝源自我國古代桃符文化,有著明顯的宗教色彩和商貿習俗特徵。此種桃符文化經遂平縣槐樹鄉坡於村宋身海挖掘整理後,以其吉祥、歡樂的主題得到廣泛認可。宋身海是遂平縣槐樹鄉坡於村孫莊人,今年已有80歲的高齡, 20多年前,從鄉畜牧站站長位置上退休的宋身海,沒有安享晚年過清閒的生活,而是懷著對民風、民俗、民間文化不可言喻的情愫,積極投身到桃符文化的研究上。為了探究桃符文化的歷史根源,宋身海不顧年事已高,他經常到書店裡去翻閱查詢有關桃符的信息,一點一滴地發掘桃符文化。隨著研究的深入,宋身海越來越喜愛桃木製品。
  • 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在...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2020年10月23日在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開幕。線下三大主題展,線上雲展會,將有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雲賞非遺」展播、「非遺好物」雲銷售等精彩內容。活動將持續至10月27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旱蒸牛肉製作技藝正式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旱蒸牛肉製作技藝正式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經貿文化快訊重慶電 據6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渝府發[2019]16號」文件顯示,由重慶榮昌區牛鵝情食品有限公司獨家秘制的「旱蒸牛肉製作技藝」——中國人自己的牛排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民俗共有17項,國家級1個,省級2個,泉州市級6個,南安市級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