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地雞(也叫草雞或土雞)老百姓家裡飼養的走地雞肉質好、味道鮮,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但由於它生長速度慢大約5~6個月才長大出欄,老百姓零星散養量不多,導致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使走地雞的價格偏高。因此,更多的養殖戶看中這一商機,他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跟養殖場合作,購買快速出欄的肉雞,這樣既保證了成活率省時省力,然後放在自己的林地散養三到四個月,在以走地雞的價格出售給商販。
因而消費者很難買到,正宗土生土養的走地雞!肉雞和土雞怎樣區分呢?
土雞嘴是鷹嘴樣的,上喙向下勾。這招簡單有效!因為從雞場買來的肉雞,一出生雞嘴都會被切平,方便它們進食粉末狀的飼料。不管長多大,雞都嘴都比較頓。很多人會買這種肉雞養在自家門口,冒充土雞。其次,真正的土雞(非肉雞品種),母雞一般長不太大。肉雞的公雞與母雞,性徵上區別不明顯。比如就母雞來說,肉雞的母雞冠也不小,而土雞冠子則比較小巧,很緊實的長的一條。土雞的爪子幹、瘦且硬,一般顏色相對較暗,如果是放奍的,爪尖會磨損較多;土雞肉的摸上去結實而有彈性,很瓷實。肉雞的爪子又大又肥,顏色偏淺。肉雞的肉肥厚、扒毛之後,肉雞的皮比較白,有激素,骨頭軟,油多肉肥,吃起來味道和土雞比起來更千差萬別。
土雞和肉雞在所含營養成分方面區別是不大的,只是某些營養素含量略有波動。比如肉雞的脂肪含量略高,和它的生長環境、餵養方法有關。土雞生長在自然環境當中,人為幹預較少,生長周期長,活動多,飼料來源可以由雞自由選擇,所以土雞的肉質緊實,蛋白質及其他含氮浸出物較多。而肉雞則不同,肉雞在人為幹預下,飼料的配方必須能夠加快雞的生長速度,還要降低雞的病死率,所以激素、抗生素殘留等衛生問題較為突出。此外,雞的活動空間極小,活動量當然少,體內脂肪含量自然會增高,生長速度快,水分含量高,肉質不夠瓷實,生長周期短,含氮浸出物少,雞肉的鮮香味道就不夠濃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