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蘇軾書札,筆畫挺拔勁健,筆法流暢,為書牘傑作

2021-01-09 私享藝術

「品 味 生 活 私 享 藝 術」

書畫丨文房丨拍賣丨展覽丨藏家丨空間丨器物

宋 蘇軾 新歲展慶人來得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作品又名《行書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合卷》,由於兩帖書法風格相同,創作時間相距不遠,加之歷代鑑藏家常將兩帖相提並論,於是,故宮博物院於1964年將兩帖裝裱在了一起,合璧成為一卷,卷後有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所做的跋。上帖為《人來得書帖》,下帖為《新歲展慶帖》,均是蘇軾於四十五歲前後,寫給陳慥(季常)的書札。從《新歲展慶帖》中所顯示的悠遊自如的筆觸中,我們可以感受得到書寫者的自信和從容。用蘇東坡自己的話來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為書也」,反映在這個帖子裡面,這五方面可稱得上是具足完備,呈現出一派安靜典雅的氣質。此帖筆畫挺拔勁健,盡顯筆鋒的彈力,結構平穩,意態瀟灑,錯落有致,節奏感強。而《人來得帖》凝重,筆法流暢,為書牘傑作。《新歲展慶帖》和《人來得帖》雖為書札,卻寫得非常精緻,每字入筆、收筆、牽連交代分明,精心用意,是蘇軾由早年書步入中年書的佳作。

--- END ---

私享出品

轉載請註明

主編:王成業

收藏

投稿、合作請加主編

——熱 文 推 薦 ——

羅中立丨潘玉良丨張伯駒丨傅抱石丨梁楷丨齊白石丨鄭板橋丨黃永玉丨吳湖帆丨張大千丨何海霞丨八大山人丨趙無極丨吳悅石丨何家英丨常玉丨林風眠丨潘天壽丨張仃丨黃賓虹丨吳釗丨陰澍雨丨李卡丨何加林丨巫衛東丨俞文杰丨陳子丨黨震丨鄭柏林丨李亞丨高強丨張亮丨王犁丨劉大石丨劉耿丨一舨丨崔鵬程丨李鳴丨王玉璽丨曾三凱丨書房對聯丨陳師曾丨湯立

相關焦點

  • 故宮蘇軾大展今天終於亮相:走近「千古風流人物」
    據相關資料介紹,兩岸故宮收藏有30多件蘇軾書法真跡,同時也收藏有多幅傳為蘇軾的畫作,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蘇軾行書《治平帖卷》《歸院帖》、《書林和靖處士詩後》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軾名跡包括《寒食帖》、《寶月帖》、《廷平郭君帖》、《致運句太博帖》、《北遊帖》等 ,上海博物館則收藏有蘇軾晚年《答謝民師論文帖卷》等名跡。
  • 清,髡殘《雨洗山根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雨洗山根圖》軸,清,髡殘繪,紙本,墨筆,縱103釐米,橫59.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雨洗山根圖》作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時畫家52歲。畫家以爽快的筆法畫出雨後山川清新怡人的景色。畫中突出表現林葉低垂、瀑布奔流、溪水浸潤及雲霧流動這些和雨水密切相關的景象。
  • 「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將於武英殿開展
    人民網北京5月5日電 「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將於5月6日在武英殿書畫館拉開帷幕,展期近兩個月,至6月28日結束。 「清初四僧」(以下簡稱「四僧」)是指活動於明末清初的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四人。
  • 2020年《故宮日曆》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發布
    8月26日,由故宮出版社主辦的2020年《故宮日曆》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2020年《故宮日曆》以表現紫禁城建築為主,除第一個月選取與生肖鼠有關的文物,此後各月以紫禁城建築布局為線索,展現出一幅有全景有細節、有歷史有文物、有人物有故事的紫禁城六百年歷史畫卷。2020年《故宮日曆》還推出定製版、漢英對照版、限量典藏版、黃金版、青少版、福壽版、《故宮龍泉日曆》、《故宮月曆?2020?清遊雅集》共計九個版本。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 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開展
    八大山人貓石花卉圖卷國際在線消息(記者丁旭):「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5月拉開帷幕,集中展出「清初四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的典型書畫作品。他們的藝術特色對清代乃至近現代、當代書畫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形成了一大批以「四僧」為師的書畫家群體。據介紹,本次展覽的展品多達81件套,總計163件,是歷次「四僧」相關主題展覽之最。展覽以時代為序,力爭通過豐富的作品展示,將「四僧」最為典型的書畫面貌展示給觀眾,使觀者能夠對「四僧」的書畫藝術獲得較為全面的認識。展覽將持續至6月28日,觀眾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 去文廟,邂逅故宮國寶…
    1939年國寶安順華嚴洞庋藏。1939年4月5箱文物(主要為青銅器)計118件,移藏華嚴洞。1944年底國寶被轉移到四川。文物遷來後,故宮博物院的典守人員莊嚴、許森玉、傅振倫等,又在洞中建了座仿日本正倉院的庫房,以加強防潮效果。隨後成立了故宮博物院駐安順辦事處,莊嚴(字慕陵)為辦事處主任。為保文物安全,貴州保安司令部特派一連士兵在此駐防。1939年4月,又有南京古物保存所的五箱文物(主要為青銅器)計118件,因委託故宮博物院代為保存而移藏華嚴洞。
  •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紫檀雕蓮荷紋寶座
    故宮文物編號:故〇〇二〇八七八四底帳名稱:紫枟彫荷蓮寶座(對)文物級別:一級乙◎長九八釐米寬七八釐米高一〇九釐米◎故宮博物院藏◎清宮舊藏● 「寶座」一詞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最初僅是表意尊崇的美稱,隨著皇權加強,變為御用坐具的專門稱謂。
  • 70件故宮珍寶將在揚州展出 含乾隆款青玉臥馬(圖)
    記者昨獲悉,備受關注的「紫禁城·揚州·大運河——故宮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展」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據悉,該展覽將於7月26日亮相揚州博物館,屆時,故宮博物院將精選出70件館藏文物在揚展出,其中不少都和揚州有關,而揚州博物館也將精選出50件具有代表性的「寶貝」同臺亮相。  中國大運河,將北京、揚州這兩座擁有深厚歷史、不同個性的「古城」跨時空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 展望2021|文物特展「牛轉乾坤」,故宮呈現歷代人物
    北京故宮:以「韓熙載」為中心展示歷代人物畫 早在2019年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就公布了其將在2020年九、十月份集中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其中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從「四個故宮」建設體系到使命與擔當
    這次文物清理後形成了以故宮舊藏匯總為「故」字號文物登記帳和1954年開始登記的「新」字號文物登記帳合成的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登記帳,經過帳、單、物「三核對」的文物共1052653件。第三次是「文革」結束後,於1978年到1987年進行的文物清理工作。第四次是故宮將60%的文物移入了地庫中保存後,於1991年到2001年進行的整理鑑別、分類建庫等工作,為後來的文物清理打下了較好基礎。
  • 不為牛後人——黃庭堅的意義
    宋 黃庭堅 花氣詩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豐三年,三十六歲的黃庭堅 宋 黃庭堅 諸上座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在後期的書論中,黃庭堅一再提到
  • 書法欣賞| 田英章工楷筆畫賞析與「工筆啟功楷書」的筆法規劃(3)
    啟功體與田式工楷為對中國書法文化的貢獻,對於每一個喜歡書法的華夏大眾都有了太多感受。單獨觀賞啟功體的《自強不息》這幅作品的感覺,可能與一併欣賞田英章先生工筆楷書《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的感覺肯定有所不同。好的是,兩幅作呂都是楷書書體,不同之處則在於啟功大師作品是非工筆書法,田先生則是標準的工筆楷書。啟功大師作品顯示得更為流暢,一氣呵成。
  • 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等書畫珍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等書畫珍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2016-10   中新社臺北10月6日電 (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北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郭熙《早春圖》、宋徽宗《臘梅山禽》、五代趙幹的《江行初雪圖》、元代劉貫道的《元世祖出獵圖》等10件限展宋元時代書畫珍品,6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 楷書最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
    運筆過程中要注意提按對筆畫粗細的影響。收筆時筆鋒微微提起,再往右下略頓,隨勢往左,上提起。動作要乾淨利落,切不可拖沓。(3)豎:漢字中的豎常起著支撐的作用,要寫得挺拔有力度,不宜寫得堅硬板滯。按外形來看,豎可分為懸針豎、垂露豎。懸針豎,橫向落筆,逆鋒起筆後將鋒調正,中鋒行至末端,出鋒空收。垂露豎,收筆時和懸針豎相異,筆鋒向左,上回收,蓄出水珠之意。
  • 故宮博物院自5月1日起有序開放公告
    ,故宮博物院自2020年5月1日起有序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  故宮博物院疫情防控期間開放示意圖  三、預約方式  故宮博物院實行實名制預約參觀,觀眾朋友可通過故宮博物院網絡售票網站故宮博物院會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每日限額人數。  四、觀眾抵達故宮博物院的路線  根據北京市《天安門地區2020年「五一」節日服務保障工作方案》要求,請觀眾朋友從東華門外經東筒子河前往故宮午門。
  • 瀋陽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院之寶」——大家選出來的「清宮三寶」
    「瀋陽故宮」是努爾哈赤定都瀋陽時開始興建的帝王宮殿,後代清帝由又進一步擴建。滿清入關之後,定都北京,瀋陽成為陪都。但作為清朝興起之地,瀋陽故宮仍極受清帝王重視,後代清帝多次巡遊故地、拜祭祖先。瀋陽故宮藏有大量的清宮廷御用器物,以及清皇室搜集的各類珍品。
  • 臺北故宮藏17世紀《坤輿全圖》亮相,以中國為本位的世界觀
    澎湃新聞獲悉,這些問題都可以在8月14日開幕的「繪製世界——臺北故宮文物藝術中的科學與科技」特展中得到解答,在臺北海洋科技博物館開幕的此次展覽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中圖像繪製的各種目的依序分「躍然紙上的生態」「航向世界的舞臺」「臺灣地區地圖」三個展區。
  • 《集王聖教序》的筆法使轉,寫出的筆畫卻不一樣
    「藏」。其他地方都好說,惟有第④點,我覺得最可說。按說,一個筆畫非常多的字,筆畫之間的間隔都比較小,所謂密不透風。但這個字呢,左下方的撇和豎之間的空地非常大,所謂疏可走馬。這樣的處理,是很大膽的,搞不好,字可能就散了,這個「藏」卻沒有散。「聖」。初看無離奇之處。細看,上部的「耳」是放筆寫,「口」是收筆寫,一放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