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可以說是養生治病之本,人的陽氣需要調和,否則病邪極易侵入體內。
在中醫的理論中,人體內的陽氣充斥在全身,而陽氣就是集體進行新陳代謝等生理功能的動力,人們常說的人活一口氣,也就指的陽氣。人的生長壯老都需要陽氣做主,體內的精血津液也都由陽氣所化,由此可見陽氣的重要性。
"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所以就有了四十不補五十受苦的說法,隨著人們年紀的增長,體內的陽氣會越來越少,保護體內的陽氣至關重要。
中醫提醒:男性這4種"耗陽"行為,再不節制,陽氣或許會耗盡
第1種:長期熬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天地陰陽的變化是一致的,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娛樂的項目越來越多,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人們睡覺的時間越來越晚,甚至在凌晨兩三點睡覺都是正常的,但是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陰陽交替的時刻,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睡覺,就容易出現陽氣虧虛的現象。
第2種:過量運動
人們經常說生命在運動,所以很多人都有堅持運動的習慣,但是要注意的是,運動不能過量,因為動能生陽,也能耗陽,適當的運動可以使體內的氣血更好的流通,使體內的陽氣生發,但是如果本身就氣血不足,或者是老年人、大病初癒的人,固攝陽氣的能力處相對來說比較弱,在過量的運動後,不僅不能固攝陽氣,還會大量的損耗陽氣,導致陽氣虧虛,不利於身體健康。
第3種:太過勞累
《黃帝內經》裡有陽氣者,煩勞則張的說法,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煩惱也越來越多了,在壓力下,很多男性都選擇了更加努力的工作,而這種行為會導致陽氣過量的消耗,陽氣也不能及時收藏,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陽氣虧虛的現象;另外,太過勞累也會消耗腎氣,導致腎氣的陰陽失衡,出現腎陽虧虛的現象。所以,想要保護好陽氣,就不要過度勞累,該休息的時候注意休息。
第4種:偏愛寒涼
冰箱越來越普及,人們可以吃的寒涼食物也越來越多,但是寒涼的食物吃得太多,會使脾胃的陽氣過度的消耗,從而影響脾的運化溼氣的能力,而夏季本身就容易有很重的溼氣,如果再吃寒涼食物,就容易加重陽氣的消耗;除冷飲外,還有吹空調,也會導致陰寒之氣大量進入體內,寒邪趁虛而入,陽氣就會被過度的消耗,導致陽氣虧虛,還容易感冒。
3個養陽的方法,簡單又實用
方法1:曬太陽
背部的督脈主管一身的陽氣,所以背部溫暖了,體內的陽氣也會充足一些。平時沒事的時候,可以在上午的10-11點之間曬曬後背,中青年人每天曬1-2個小時左右,老年人每天曬30分鐘左右就夠了。
方法2:按穴位
按風池穴、關元穴、腎俞穴、勞宮穴這4個穴位,特別適合中老年人生發陽氣,尤其是在寒冷的時候,按按這四個穴位,有利於激發體內的陽氣,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
方法3:泡泡腳
晚上睡覺之前泡泡腳,既能起到保暖的作用,還能促進身體血液的循環,對腳底的多個穴位帶來刺激,最終起到調節體內陰陽氣血的作用。最好能在晚上9點泡腳,因為這個時候腎經比較衰弱,這個時間點泡腳可以增加體內的熱量,使血管擴張,加速體內的血液循環。
提陽氣、升元力,精神足,這個方法值得一試
節奏快、生活壓力大,是目前大多數男性不得不面對的現狀!陽氣不足,精神差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體寒、腎寒、胃腸虛弱、慢性腹瀉、無精打採、做事情心有餘力不足等,都是常見表現。
若等身體陽氣越來越弱,陰氣盛行後,再去想辦法溫補陽氣,這時候已經晚了!防微杜漸,溫陽驅寒,讓身體煥發活力才是上上策!!
溫陽氣、驅寒氣,除了用上面介紹的3個方法外,中醫推薦昇陽氣、暖脾胃、驅寒氣小金方:姜棗陳皮茶,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分析:
1、生薑
《藥性類明》講生薑解表寒和散風寒,辛溫為陽,久服為陽,調和臟腑,宣達營衛,此外還能健脾胃。
2、大棗
補中益氣,調和生薑。姜與大棗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因為有了大棗,姜就溫而不燥;因為有了姜,大棗就滋而不膩。
3、陳皮
新會十年的陳皮,上等品質才會有上等效果!生薑有了陳皮的幫助,溫中昇陽、化痰。大棗有了陳皮的幫助,補氣的同時又不會氣滯。
整個茶飲既有生薑的辛辣,又有大棗的甘甜,還有陳皮的清香,不會滋膩,昇陽氣、暖身體,五臟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