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道出了土地對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國這960萬平方千米的廣袤的土地上,有這麼一塊地,是中國在100多年前意外得到的,現在很少有人會知道,但是現如今卻起到了大的作用。
北極開發政策,有據可查
2018年的1月,我國發布了《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正式向世界宣布了我國的北極開發計劃,近年來我國在北極地區,大搞基礎建設的投資,在北極進行資源開發以及對海上的航線進行了探索,打算充分利用北極地區的資源,甚至科考隊也早就已經登陸北極,進行科考項目。
但是這個項目卻引起美國和俄羅斯的注意。擔憂中國在北極的建設和開發,會威脅到美國和北約在該地區的軍事設施。
但是,閱讀過中國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之後,就會發現,中國的建設計劃是非常的謹慎和周密的,在這個白皮書中所提及的斯瓦爾巴群島就不得不提起,《斯皮茨卑爾根群島條約》,這個條約是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外的一個小的條約,並不能為大家所熟知。
其實,我國的領土,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大公雞"的主要領土之外,遠在3000公裡之外的北冰洋的眾多的小島之中,還有一塊非常有價值的"土地",這塊土地對我國的北極政策的開發有非常大的影響。
因為在《斯皮茨卑爾根群島條約》中提到,中國的公民不僅可以在這塊土地上可以自由的出入和逗留,還可以在這裡進行工商業,採礦,勘探和航海等的許多的活動。
這塊給予我國的巨大特權,對我國的建設有重大作用的土地,就是斯瓦爾巴群島,這個位於歐洲邊緣的一片群島。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斯瓦爾巴群島,但是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國的可靠站——黃河站。黃河站建造與2004年的7月28日,是中國在北極建造的第一個科考隊,對我國的北極的科研有重要的作用。
斯瓦爾巴群島
其實,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極圈內,不分四季,終年被冰雪覆蓋,有名為斯皮茨卑爾根群島,群島由四個主要的島嶼構成,把它分成斯皮茨卑爾根島、東北地島、埃及島以及巴倫支島等等還包括了一些不知名的小島,全島的總面積有6.2萬平方公裡。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是屬於挪威的,在島上居住的主要有俄羅斯人和挪威人。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在這片島上可以有如此大的特權呢?這裡面就有這麼一段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事情講起。
1920年,各國的外交家們就對處於北極地區的斯瓦爾巴群島的歸屬和利用的問題進行了多次的討論,經過了多次的討論之後,終於多個國家共同籤署了一份非常具有國際主義精神的條約,這個條約就是《斯瓦爾巴條約》。這個條約就規定了斯瓦爾巴群島的歸屬主權問題以及在這個島的權利問題進行了約定。
《斯瓦爾巴條約》規定了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屬於挪威,中國也籤署了這個條約,同樣地獲得了與其他國家一樣的平等的經商權,和使用權。
由於這個島的位置在北極圈內,位置非常的靠北,軍事建設也處於一種荒廢的狀態。那麼為什麼挪威人擁有了這個群島的主權呢?在12世紀的時候。挪威的航海家們在一次航海中,意外地發現了斯瓦爾巴群島,但是當時也並沒有當回事,只是一直將其看作是一個捕獲鯨魚的捕鯨站來使用,甚至還一度出現了棄用的時候。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世紀的初期,人們在斯瓦爾巴群島發現了豐富的煤礦資源。自從發現了煤礦資源之後,島上開始出現了一些定居的人,但是大部分還都是一些挪威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人也聽說了這個島上的礦產資源豐富,於是,出於利益的爭奪,俄羅斯人開始和挪威人爭奪這個島的使用權和開發權,雙方爭奪得非常的激烈,互不相讓。
正是在這個時候,一戰爆發了,俄國也爆發了內部戰爭,內憂外患,使得俄國無暇顧及斯瓦爾巴群島,雖然只剩下了挪威在這個島上,但是挪威的國力在那個時候也是出於一種非常薄弱的狀態。其他的國家也看中了斯瓦爾巴群島的礦產資源,再加上沒有了強大的俄國的幹涉,其他的國家就想瞅準這個機會,來分一杯羹。
強塞給中國的土地
大國之間互相推諉,當仁不讓,終於在1920年才達成了共識。發過聯合英國、義大利、日本等18個國家,在巴黎籤署了《斯瓦爾巴條約》。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還跟中國沒有任何的關係,畢竟當時的中國還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態,北洋政府連自己的國家都無法真正的保全,可以說是真正的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更何況當時的中國人都沒有什麼海洋意識,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在意斯瓦爾群島。
但是,法國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硬是要強迫中國也加入《斯瓦爾巴條約》,因為他清楚,中國與斯瓦爾巴群島相隔萬裡,即使是加入了這個條約也是鞭長莫及,這樣的話,還可以藉口在中國撈一些好處,於是在1925年的時候,法國就拉了中國、德國等其他一系列的國家加入了《斯瓦爾巴條約》。
北洋政府當時派出段祺瑞籤下了這個條約,如今看來,這個決定簡直不能太正確,不僅無端讓中國有了約6萬多平方公裡的使用權,還可以在上面進行商業活動,更可以開採自然資源,也可以在上面科考,有非常大的價值,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當年籤訂的那個條約,不得不說,這是北洋政府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了。
但是當時的中國,生產力還不夠發達,航海業也是處於一種半發達的狀態,加上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戰爭不斷,所以雖然籤署了《斯瓦爾巴條約》,但是之後也沒有大肆宣傳,就將這個條約拋之腦後了再也沒人提及。
2004年,隨著全球變暖的範圍不斷擴大,北極和南極的科考和資源價值不斷的顯現,我國也開始了對南極和北極的考察,其中,斯瓦爾巴群島在北極考察中的地位尤為重要,於是,在2004年的時候,我國的首個北極的科考站——黃河站,就建立在了斯瓦爾巴群島上。100年前,這個北洋政府不太情願籤署的條約,竟然為我國的北極開發戰略,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