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清華、智源、協和聯合開發乳腺癌AI診斷工具,可預測分子...

2021-01-12 網易

  

  使用AI技術來檢測乳腺癌,如今已有諸多研究,但大多是基於磁共振、乳腺X線影像進行預測。而 超聲是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的主要方式 。如何利用好超聲影像,進行乳腺癌篩查,並對乳腺癌做分子亞型分類,是中國AI醫療領域一個重要且有待拓展的方向。

  

  清華大學、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以及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團隊在這一方向進行合作,在2020年 6月份曾發布一項基於VGG模型,對超聲影像進行良/惡性檢測 及分子亞型分類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SonoBreast,當時模型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上的準確率為56.3%,F1 Score為45.8%。

  研究團隊經過數月對數據集預處理算法和訓練模型的改進,根據近期公布結果, 這一模型的分子分型準確率提升了近20個點,達到 76%;而在二分類問題上可以達到93%的準確率。

  從臨床的角度來看,這些結果距離使用還有很遠的距離,但卻代表了幾個新穎的研究路徑:

  

  嘗試使用超聲圖像,由於超聲檢查具有無創、簡便、動態等優點,能讓模型更簡便、具有普遍適用性;

  

  進行分子亞型檢測而非僅僅良/惡檢測。分子亞型的檢測,使用肉眼往往是無法分辨的,但對於乳腺癌治療方案卻有重要的指導價值,以往只能通過活檢手段才能進行判斷;

  

  使用聯邦學習技術,將多家醫院的數據進行結合,做到數據不出本地,但訓練效果共享。

  

  1

  當前乳腺癌檢測所遇到的困難

  女性乳腺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來源於乳腺導管和小葉上皮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乳腺惡性腫瘤。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大多數癌症一樣,原位乳腺癌(不會轉移),並不致命;但一旦乳腺癌細胞喪失正常細胞的特性,細胞之間連接鬆散,游離的癌細胞就可以隨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轉移,危及生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2018 年全球新增 209 萬乳腺癌病例,其中 62.7 萬為死亡病例, 中國每年有近 4 萬多女性死於本病。

  早發現、早診斷,是提高乳腺癌療效的關鍵所在。當下對乳腺癌的檢測包括乳腺 X 線攝影、超聲(US),必要時則進行乳腺磁共振檢查(MRI)。

  

  乳腺 X 線攝影

  

  乳腺超聲

  

  乳腺磁共振

  乳腺 X 線攝影是近年來國際上推薦的乳腺癌篩查中的主要方法,這種方法較適用於乳腺密度相對較低的女性,而乳腺超聲則相對比較適合於緻密性乳腺。

  亞洲女性的乳腺密度相對緻密,對於緻密型乳腺,超聲相較於乳腺X線有較高的敏感性,且對人體沒有輻射傷害。 因此在中國,大多體檢會偏向於使用 超聲。中國也是目前世界範圍內乳腺癌超聲數據最為豐富的國家。」

  當然通過這種方式,醫生僅能得出一個良/惡的初步判斷, 對於乳腺癌的分子亞型,人眼是無法察覺的。

  由於乳腺癌在治療效果、藥物反應、預後等方面存在異質性,而這些,根據目前的臨床認識,乳腺癌的分子亞型是患者治療方式選擇的重要依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分為 Luminal A 型,Lunimal B型,HER-2過表達型和三陰(TN)型 四種 。其中三陰型乳腺癌具有更強的侵略性,且預後最差。

  

  因此即使已知是乳腺癌,若想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還需要判定其分子亞型。目前的醫療手段一般是,通過活檢(穿刺等)獲取病灶組織進行免疫組化檢測,從而獲得乳腺癌的亞型類型。

  這種手段的缺點在於:

  

  顯然,針對檢測這種高成本、長周期、有損傷,且局部非代表性的問題,最佳的取代手段就是 AI 。

  2

  端到端:輸入超聲圖像,輸出分子亞型結果

  正如前面提到的,儘管國際上 AI 乳腺癌檢測的方法大部分集中於磁共振和乳腺X線, 但針對國內群體,最佳的檢測數據應是超聲圖像。

  這也正是 SonoBreast 研究項目的重要意義的體現。研究人員畢明傑表示, 「目前有許多從遺傳學、分子、細胞層面對乳腺癌分子亞型進行研究的,但使用超聲做分子亞型檢測,似乎還沒有人做。」

  遺傳學、分子、細胞層面的檢測,是在活檢之後,無法避免剛才提到的諸多缺點。

  

  乳腺癌超聲圖像預測

  而作為對比,SonoBreast,只需要將一張超聲圖片輸入,便可以在幾秒鐘之內獲得分子亞型的分類結果。目前,研究團隊已經發布了Web端接口( open.baai.ac.cn/sonobreast ),任何人都可以上傳超聲圖像,從而獲得一個可借鑑的預測結果,這個結果包含了對每種亞型的預測置信度。

  這種方案的關鍵點在於將超聲圖像與分子亞型之間建立相關性,從而準確預測患者的預後,通過無創且全局的方式協助臨床上醫生做出醫療決策。

  例如:

  

  復發性乳腺癌的分子亞型可能會發生變化,SonoBreast採用超聲圖像端到端的預測方式,有望避免因為需要額外亞型評估而重複活檢。

  

  對於晚期乳腺癌,SonoBreast有望讓這部分患者避免活檢和手術,通過無創準確的術前評估方式提供患者的分子亞型信息,輔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地制定治療方案。

  

  如果在手術之前能預測出乳腺癌的亞型為三陰型,那麼可能會選擇更為激進的治療方式,例如做全乳切除而非保乳。

  

  3

  數據更為重要

  SonoBreast 模型使用了卷積神經網絡 VGG-19進行特徵提取,然後將特徵送入到全連接層進行二分類(這裡採用標準的二分類方法),並將所有層從頭開始訓練。

  這裡沒有採用ImageNet 的任何預訓練,因為,據模型的設計者畢明傑介紹,「ImageNet 中都是一些自然圖片,這與超聲的特徵差別很大,ImageNet 的預訓練模型並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畢明傑,法國留中學者,師從清華大學唐傑教授

  事實上,實驗人員表示,「目前來看,具體使用哪種模型影響並不是很大,我們也嘗試了DenseNet 121 和 ResNet 152結果差不多,起關鍵作用的還是數據。」

  研究人員的數據主要來源於協和醫院。在這次合作中, 協和醫院提供了750例乳腺癌病例,其中包括5000多張乳腺癌超聲影像,並且對分子分型進行了標註。

  與半年前的版本不同的是,最新版本的模型性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模型訓練前期中對圖像的處理。據畢明傑介紹,數據在輸入到CNN模型之前,首先會使用一個被稱為「 自適應直方圖均衡 」的方法對特殊的圖像進行變換,然後採用一個自主研發的切分算法對超聲波圖像中的不相關邊界信息進行過濾和切除,這種邊界的去除意義非常大,也是性能提升近 20%的關鍵點之一。

  另一方面,研究團隊表示,目前正在進行更多數據的可能性探討,例如將數據再增加10000張乳腺癌超聲影像,以其能夠進一步提升模型性能。

  為了進一步擴大數據集,研究團隊也與智源研究院的數據中心進行合作,希望 通過聯邦學習的技術,將多家醫院的超聲影像進行聯合訓練,從而提升模型效果。 聯邦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人工智慧基礎技術,它能夠保證數據不出本地(例如不出醫院的資料庫)的同時,讓多個單位的數據進行協同訓練,從而保證了在數據效果疊加的基礎上,還能夠確保各單位的數據隱私。

  當然,技術的本質在於對社會產生價值,畢明傑表示。

  

「我們隨後將提供乳腺癌超聲影像數據,從而sonobreast.ai上舉行一些公開的機器學習競賽,讓大家共同來推動中國在乳腺癌領域的研究;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夠將SonoBreast 免費提供給每一個醫生和病人,建立個案管理,進行病例的上傳和管理,從而更加有效地設計治療方案。」

  由於微信公眾號試行亂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準時收到AI科技評論的推送。為了第一時間收到AI科技評論的報導, 請將「AI科技評論」設為星標帳號,以及常點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阿里雲向全球免費開放新冠AI診斷技術診斷準確率超96%
    3月19日,阿里雲宣布,向全球醫院免費開放新冠肺炎AI診斷技術,20秒即可完成一次疑似病例CT診斷。據了解,該技術由達摩院研發,目前已在國內 160 多家醫院上線,累積臨床診斷病例超26萬例。達摩院CT影像AI可在20秒內完成一次診斷(最短僅2秒),且準確率高達96%以上,可幫助海外疫情嚴重地區大幅節省醫療資源。達摩院根據豐富的CT影像樣本訓練了全新的AI模型,可精準識別CT影像病灶位置並算出病灶佔比的變化數值,由此可捕捉患者治療全程病情變化的蛛絲馬跡,AI診斷將覆蓋新冠患者入院到出院全過程,幫助醫生及時調整診療方案,降低重症轉化率。
  • 智源研究院發布認知神經基礎研究方向,清華教授劉嘉任首席科學家
    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8月24日,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發布「人工智慧的認知神經基礎」重大研究方向和候選人名單,清華大學教授劉嘉擔任首席科學家。根據「認知神經基礎」重大研究方向學者候選人名單,5位智源研究員(PI)候選人由來自北大、清華、中科院等單位的傑出中青年學者擔任,他們分別為北京大學教授陳良怡、北京大學教授方方、北京大學教授吳思、清華大學研究員宋森和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餘山。據了解,六位學者中學科背景為認知神經科學的有2 人,系統神經科學 1 人,計算神經科學 3 人。
  • 四大製藥巨頭聯合給藥物分子相面:分子不可貌相
    【新聞事件】:今天《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表一篇由阿斯列康、禮來、葛蘭素、和輝瑞聯合發表的一篇文章。他們分析了四個公司在2000-2010年這10年間通過臨床前研究準備進入臨床開發812個藥物的命運,試圖通過計算藥物的理化性質來預測其成功率。
  • 「AI+5G」搭起空中生命線 武大中南醫院聯合騰訊開發「移動方艙CT」
    記者1月14日獲悉,這套「整體車載移動方艙CT」由徐海波教授團隊與騰訊覓影聯合開發,可幫助醫療條件薄弱地區,快速實現新冠肺炎的診斷和篩查。▲ 援冀車載移動方艙CT馳援河北抗疫現場(來源:騰訊,下同)「整體車載移動方艙CT」搭載著新一代新冠肺炎CT人工智慧診斷系統。在「車」內,受檢人完成CT檢查。通過5G技術,CT被傳到遠在武漢的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
  • 英特爾AI醫療實戰曝光:10倍加速輔助診斷、準確度高達90%
    人工智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從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疾病預測,到健康管理、藥物研發等諸多環節,都發揮重要作用。例如人工智慧應用於慢病管理與疾病監測,基於患者體徵對 (潛在) 慢性疾病進行風險預估,從而通過早期幹預,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
  • 吳土星教授領銜開發的《土星英語》免費開放……
    專供民航人員使用的英語學習和考試平臺《土星英語》免費向民航人開放。此平臺由國際民航組織ICAO語言專家吳土星教授領銜開發,歷時2年多,耗資巨大,傾注了其團隊大量的心血,此舉措也代表著吳土星教授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對疫情防控的大力支持。
  • 吳土星教授領銜開發的《土星英語》免費開放……
    專供民航人員使用的英語學習和考試平臺《土星英語》免費向民航人開放。此平臺由國際民航組織ICAO語言專家吳土星教授領銜開發,歷時2年多,耗資巨大,傾注了其團隊大量的心血,此舉措也代表著吳土星教授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對疫情防控的大力支持。
  • 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選擇保乳手術,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如今,隨著醫學檢測技術的進步,可以針對患者的分子分型,由醫生結合循證醫學的依據、臨床經驗以及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意願等,為患者進行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數據顯示,經規範治療後,乳腺癌患者的術後5年生存率已達80%以上。乳房對於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些乳腺癌女性患者手術切除乳房,給心理造成重大影響。那麼,患上乳腺癌後,一定要進行乳房全切嗎?
  • ...AI看面相和發量見分曉!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人工智慧可以通過...
    在最近的《歐洲心臟雜誌》上,清華大學和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1],他們開發了一種算法,用人工智慧分析頭頂、正面和兩個側面的四張自拍照,進行心臟病篩查,這種篩查的敏感性達到80%,特異性為54%。這是首個證明了,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分析人的照片來檢測冠狀動脈疾病的研究。
  • 麻省理工學院研發AI模型可從會話方式診斷抑鬱症
    9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醫生診斷抑鬱症通常會問病人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情緒、精神疾病、生活方式和個人病史等,然後根據做出的答案進行診斷。如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人工智慧模型,可以在不需要回答這些特定問題的情況下,根據人們的自然會話和寫作風格來判斷他們是否患有抑鬱。
  • 免費診斷 有效治療 打通技術服務 「最後一公裡」 新版 「魚病遠診...
    免費診斷 有效治療 打通技術服務 「最後一公裡」 新版 「魚病遠診網」 啟動試運2020-06-19 10: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瀏覽量: 3821 次 我要評論
  • 第四屆清華科技園畢業生招聘會 12.1
    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園區企業的集聚優勢,實現高校人才資源與園區優秀企業有效的融合,清華科技園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雙高人才發展中心共同聯合中關村大學科技園聯盟、清華大學等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於2007年12月1日(周六)9:00-16:00在清華科技園中心廣場陽光廳舉辦「第四屆清華科技園畢業生招聘會」,歡迎各大高校應屆畢業生以及社會人才積極參加。
  • 楊慧:晶片上的實驗室,讓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成為可能
    醫工所傳感中心執行主任楊慧「晶片實驗室」是如何工作的?楊慧表示,如果能夠利用先進的微米納米技術實現對單個分子或蛋白層面的研究,對於疾病的早期檢測具有重要意義。楊慧表示,團隊將繼續開發新的疾病標誌物檢測方法,助力檢測手段朝著可檢測項目越來越多、檢測精度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重大疾病如腫瘤、不可逆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早期診斷對於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創新氛圍為科研提供無限可能2014年,楊慧於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曾在歐洲微電子中心任項目科學家,2017年加入深圳先進院。
  • 盤點2020|邵志敏教授:2020年早期乳腺癌治療進展回顧
    入組的189例浸潤性乳腺癌中,臨床體檢的陰性預測值為78%,超聲的陰性預測值為86.3%,而LymphPET(SUV 0.27作為界值)的陰性預測值為87.5%。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將LymphPET結合當前常規的臨床腋窩評估方式(體檢+超聲),對於體檢陰性超聲陰性的患者,其腋窩陰性預測值可以高達91%,該研究第二階段正在按計劃開展中。
  • 時不我待,難溶分子的開發該何去何從?
    隨著很多「低處的果實」已經被摘取,組合化學以及藥物設計在新藥開發中大量應用,越來越多的候選藥物分子呈現了更加親脂性的趨勢,它們有著更大的分子量、更小的極性,並且難以在水中很好的溶解。如果藥物在水中溶解性很差,那麼就可能難以被人體吸收。 近年來的一項研究中顯示,接近90%的在研管線分子難以水溶。溶解性的表現一度成為了很多候選藥物通關失敗的歸因。
  • 免費工具的宿命
    5月19日,工具類應用提供商獵豹移動在做出低於預期的第二季收入預測後,股價暴跌,兩個交易日跌去了超過20%,並拖累香港上市的金山軟體暴跌逾10%。 很多年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聯網的錘子和扭曲的商業》,探討過工具類軟體商業化的問題: 網際網路的神奇之處在於,一家生產錘子的公司,其價值原本可能只有幾千萬美元,可一旦它開始生產聯網的錘子(我們姑且稱之為錘子在線),價值立刻暴漲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為了支撐一個10億美元的商業模式,錘子的核心價值不能只是釘釘子,因為釘釘子無法獲得足夠的商業回報。
  • 2020年CSCO全國乳腺癌大會召開!專家為您深度解析骨轉移診療
    2020年7月10日-11日,一直備受矚目的CSCO乳腺癌年會暨2020年全國乳腺癌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大會覆蓋了「科學前沿、創新藥物、指南共識、名家視角、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相關內容,同時開設乳腺癌骨轉移治療專場,多位腫瘤領域知名專家出席了這場學術盛宴,共同分享了乳腺癌治療及復發轉移各階段分類分層治療的最新進展和寶貴經驗。
  • Win10全新可執行格式上線:MSIX封包工具開放使用
    今年7月,微軟宣布,MSIX封包工具預覽版上線,10月20日,項目經理 John Vintzel表示,最終正式版也開放下載和使用了。MSIX發布於今年的Windows開發日峰會,它可以視為MSI的升級版,支持所有程序格式。
  • 21個2021年軟體開發趨勢預測
    對於軟體開發行業來說,2020 年也是意義重大的一年,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COVID-19 顯著加快了數位化轉型,而且 2021 年的數位化轉型趨勢會更明顯。一年以前,我寫了一篇文章來預測 2020 年的軟體開發趨勢。在軟體開發行業,一年幾乎就是一光年。我沒有更新舊帖子,而是創建了一個新的預測清單,預測 2021 年軟體開發行業的重要技術趨勢。
  • AI再次戰勝人類 人工智慧強勢闖入醫療界
    在印度,Watson醫生為一名已經無藥可救的癌症晚期患者找到了診斷方案;在日本,Watson醫生只花了10分鐘就確診了一例罕見白血病,在世界癌症日2月4日當天,IBM Watson醫生第一次在中國「出診」,僅用10秒就開出了癌症處方。再次引發輿論熱潮,把人工智慧+醫療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