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遂川客家風情你知道多少?

2021-01-21 暢享遂川

航拍2017大美的遂川



最美遂川,多彩客家。

傳播客家文化,挖掘客家精彩,

促進族群融合,推動遂川發展。

關於遂川客家風情,你知道多少?



浸壇菜在遂川客家人中遍布家家戶戶!

它是用純酒釀浸的,

有別於本地的醋罈。


客家浸壇一放辣椒、大蒜、蘿蔔、菜杆等菜。所放的食鹽需炒熟炒香,菜也要曬乾水分。


客家浸壇只要不進水、進風,很好保存。有好多人家家的都好幾年、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都有,越久越醇,色澤光鮮,美感十足。



遂川釀豆腐是客家美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佳餚之一。此菜湯汁鮮美,豆腐嫩滑,口感獨特。讓人吃後讚不絕口。




毛巾在客家人眼裡

還有吉祥平安、壓驚闢邪之義。
無論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有贈送毛巾的習俗,

不一樣的喜事場合會選擇不同的圖案、意義的毛巾。


送人結婚的會選擇有大「喜」字紅色的毛巾;

送人做壽的會選擇有「福祿壽」圖案的毛巾;

做完白事會給客人和親人朋友送去毛巾,


毛巾不僅有扎紅繩,還會貼上一小方塊的紅紙。春節時娘家人都會給細郎、妹子送去精美的毛巾,小外甥的毛巾會比較例外,會放上壓歲錢。



另外,在有些客家鄉村,送毛巾還有別的意思。如:看妹子的時候,男方與女方家聊到最後需要離開的時候,女方家如果沒有給男方來的人送毛巾就意味著這樁好事沒戲了。


在客人要離開主人家回家的時候,

「回籃」的一般放在籃子裡,

不需要「回籃」的一般直接遞給客人。

無論是出於何事送的毛巾,

都有主人對客人的深深祝福和期許客人路途平安之義

客家地區毛巾不僅用來送禮同樣也用於還禮。



冬至過後,開始做釀酒了。做釀酒就會有酒糟,酒糟一般不倒掉,客家人會把它做成一道傳統的客家美味——酒糟魚。今天和鄉親們分享兩道我們家的酒糟魚。



酒糟魚的做法:
1.用草魚做(有的人家用鯉魚做),選擇1斤重大小的草魚。
2.把食鹽、五椒子、柑子皮一起炒香。(新鮮的過冬椒、薑末備用)
3.把炒香佐料均勻的抹在魚的正反兩面,淹過幾天,晾兩天把魚表面的水分風乾。
4.先往罈子裡面放一層酒糟,接著放一條魚,又放一層酒糟,再放魚……依次這樣。最後再蓋上一層厚厚的酒糟。
5.待兩個多月後過年時就能食到美味的酒糟魚。
食法:蒸、煮都行。



又名「蒸春酒」「煮春酒」「雞春炒酒」,蒸春酒:顧名思義是蒸的雞蛋酒;煮春酒:一般是先把雞蛋煎好再煮。做法很多!但不加味精!(加味精易「拗味」)



吃過後你會感到全身暖暖和和、精神更好!

具有調理陰陽、驅風除溼等功效。


所以,客家民間就有了這樣一種傳說:認為雞蛋炒酒是一個壯陽的良方……也是客家婦女生小孩,做月子時補身子的三道客家常菜之一。(孕婦、坐月子吃的一般不放食鹽)



紅事禮包白事禮包之分。紅事禮包封面用紅紙,白事禮包用黃、綠紙;

禮包的基本寫法:
內禮包的寫法:無論是紅事,白事內禮包都會詳細註明禮金的數額,例如個人包禮包的寫法:「內禮50圓人民幣某某人贈」,多人包禮包的寫法:「內禮某某、某某各金額50圓人民幣」。



封包的寫法:紅事禮包寫賀禮,白事禮包寫奠禮。例如過火的禮包寫法:「賀  某府某某喬遷之禧  某某人 具」,多人包的寫仝具;白事禮包寫法:「奠 某府令尊大人入葬之典  某某具」,同樣多人包的寫仝具。



其它的一些好事禮包之寫法如下:做壽的寫法:「賀 某府某某人耋耄誌慶 某某人  具」,(五十是大衍誌慶,六十是花甲誌慶,七十是古稀誌慶,百歲是期碩誌慶);其它好事的寫法都一樣只是嫁女的寫於歸誌慶;結婚的寫新婚誌慶等等。


寫法中還有一要點需要注意是:本家的寫法就不寫某府了,直接寫:「賀  家某某喬遷誌慶 某某  具」  。


禮包的基本要點及包法:

1,內禮包多用草紙/白紙對摺把禮金包好,不外露;


2,內禮包的長度不可以與外封包的長度一樣或者更長,一般兩頭少1.5-2.0釐米即可;


3,禮包的包裝一定要大方得體,整潔規範。

另外,也還有很多其他不一樣的客家風情,

小編就不再一一講述。

可留言聽聽老表們都有什麼風俗趣事~

更多消息,敬請關注暢享遂川

▎圖文來源:網絡整理

▎綜合整理:暢享遂川


點擊閱讀原文暢享「遂川V生活」

相關焦點

  • 「客家八喜」是哪八喜?你都知道嗎?
    客家人,由中原輾轉至嶺南,將祖傳習俗在客地發揚光大,形成了特有的客屬風情文化。客家人視人生八項為至喜,要舉行慶賀活動,並且傳承千載,已成禮儀。那麼客家八喜是什麼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深圳甘坑客家小鎮狀元府的詩詞 自是南天風日麗,清聲又引狀元來
    甘坑客家小鎮狀元府關於深圳甘坑小鎮狀元府甘坑村起源於明清時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莊,與觀瀾版畫村、鶴湖新居、麻磡村、大萬世居等一同被譽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甘坑村裡,客家民居,眾多古建,依山傍水,房連巷通,錯落有致,猶如畫卷。更有古炮樓、清新巷、狀元府、鳳凰谷等風情建築融於山水之中,與幾百年的客家排屋形成一種獨特的客家文化載體。狀元府最先的主人是誰,不得而知,據資料來源建於清初雍正年間,至今有兩百多年歷史,老式建築,麒麟圖案的牆壁,栩栩如生的雕飾,彰顯出門廳高貴。
  • 能操持地道客家年夜飯:這個中國「洋媳婦」,真美
    來到中國生活14年,從阿根廷遠嫁閩西客家小城的「洋媳婦」奇娜說出切身感受。  兩年學會流利中文  2004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生奇娜邂逅了來自中國福建長汀的留學生楊淙,二人在一次教會活動中一見鍾情,結下跨越太平洋的異國姻緣。
  • 「方志四川成渝雙城記」王雨 ‖ 成渝兩地的客家移民文化
    成渝兩地的客家移民文化王 雨樹挪死,人挪活。有人說,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的變遷史就是移民史。我國的「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填四川」,世界的美洲、澳洲等移民,客觀上都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因寫長篇小說《填四川》,我對成渝客家移民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 甘坑客家小鎮文昌塔隨筆
    文/楊春林或許是對景點情有獨鍾,或許是交通便利,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遊覽過甘坑客家小鎮了。甘坑客家小鎮起源於明清時期的甘坑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莊,與觀瀾版畫村、鶴湖新居、大萬世居等一同被譽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
  • 舌尖上的客家·碌鵝
    舌尖上的客家·碌鵝作為秋冬進補的一道美味,客家碌鵝肯定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首先,「碌」這個字就是土生的客家話,外人不明其意,聽到「碌鵝」還以為是 「滷鵝」,實際「碌」是煮的意思。
  • 著名客家泥塑藝術家劉沅聲又出新作
    近日,梅州著名客家泥塑藝術家劉沅聲又出新作——15位世界音樂大師陶塑像新鮮出爐。15位世界音樂大師像陶塑成功,劉沅聲很有成就感。劉沅聲(劉衍聲),1967年8月生於梅縣區南口鎮赤水村,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梅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梅州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梅縣區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系梅州市非遺項目客家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致力於用陶質雕塑再現了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的客家風情風物。他曾獲「廣東新世紀之星」「廣東省基層宣傳文化能人」「梅州市民間技藝大師」「梅州市工藝美術大師」等榮譽稱號。
  • 客家「哭夜郎」習俗,你聽過嗎?
    在客家地區民間,曾經廣泛流傳關於「哭夜郎」歌謠的習俗。在農村許多路口的建築、電線桿等顯著物體上,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紅紙條,上面寫著:「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哭(鬧)夜郎,行人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
  • 潮汕廣府客家,廣東怎麼像三個省
    你是不是還以為廣東省的方言只有粵語?雖然外地人提起來都是廣東人,但廣東內部的潮汕、客家和廣府三個地區各有各的語言、各有各的風俗。彼此之間的差異,讓今日的廣東仍然是一個內鬥大省。
  • 在南山,有一個「客家方言島」
    跟三水其他地方不同,這裡大多村民說客家話,被稱為是被粵語包圍的「客家方言島」。這裡還有一個樂屋村,村裡保留著如今三水唯一的客家圍龍屋,獨具特色。 樂屋村客家圍屋。(來源:佛山新聞網)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六和原本叫「鹿和」。
  • 福建的特殊符號——客家土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流傳一個故事:美國間諜衛星發現中國福建南部,有許多黑乎乎的圓形建築,中央情報局初步判定為飛彈發射井,軍方大為緊張,隨後派地面情報人員前去偵察,才弄清了原來是福建的客家土樓,虛驚一場。帶著幾分好奇,就去了福建永定、南靖,一睹了中國古建築史上的奇葩——客家土樓的真容。
  • 客家民俗-認契(認乾爹)
    客家鄉間廣泛存在的認契民俗,在客家巫術文化中,人不但有多個靈魂,而且,靈魂不居生氣不旺的身體當一個孩子瘦弱多病,其祖宗的陰靈又無力護佑他時
  • 福建這麼多好玩的地方你不知道吧!
    ▷ 惠安女風情表演、南音演奏時間: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七地點: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內容:演繹風姿獨俏的惠女風情,唱響閩南文化遺響。 ▷「請香求熟」民俗活動時間:農曆正月初四-正月初六地點:三明大田縣內容:規模宏大,遊行隊伍涵蓋大田縣、永春縣計7個村近2000人;風情獨特,融合有閩南、閩中、客家元素;古蹟星羅棋布,隨遊行隊伍沿線可觀賞古堡古寨
  • 河源這些經典客家菜,穩穩抓住了深圳人的胃
    現場評選出 新銳味道客家菜、傳統經典客家菜、 最佳創新客家菜、十大客家菜品牌等菜品 新銳味道客家菜獲得者 藍光:「鳳醉黃田這一道菜主要是客家農家放養的土雞,還有我們自己釀造的黃酒,用黃酒還有老薑,經過長時間的燜煮,讓這道菜的味道變得更加濃鬱,雞肉也更清香。
  • 惠州碌鵝——味道鮮美,新客家美食你吃過嗎?
    在廣東惠州的很多農家樂餐廳上,這道菜非常的出名,用生鵝燜煮而成,味道鮮美又不熱氣,受到很多本地人的喜歡,是屬於客家創新名餚。很多外人聽到的時候,第一感覺是「滷鵝」,但實際上,碌鵝的「碌」是客家土話。在當地的客家話中,碌的意思是一遍又一遍地做飯,但是「碌」真正美味的鵝絕不是那麼簡單。在農村地區,稻草被燃燒時,幾乎每個家庭都用大蒜豆醬做鵝。蒜蓉鵝沒有鹹味。你應該在裡面放些鹽。
  • 客家人表述親情的方言,你知道幾句?
    為了表達愛意,現代人經常會用到「寶貝」、「甜心」、「乖乖」、「親愛的」、「達令」、「北鼻」等各種暱稱,那你知道嗎,我們客家人在表述親情的時候,也是有專屬用語的! 譬如小時候阿婆叫我們「滿裡」,其實就是「心肝寶貝」的意思。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幾個和親情有關的客家方言吧!
  • 我國唯一以「龍」命名的城市:這有客家土樓,還有別具一格的洞穴
    我國唯一以「龍」命名的城市:這有客家土樓,還有別具一格的洞穴,在我國,人們常說自己是中國的子孫,是龍的繼承人,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歷史時期,在古代,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是對一些不可思議的自然力量的「理解」,今天,我們將分享我國唯一一個名為「龍」的城市,這是客家的土樓,有獨特的洞穴。
  • 「醒水、放水、油水……」客家話中的「水」字大有講究!
    那麼請大家來看看客家話中水的妙解吧...進水——即贏利、收入。水喻「錢財」。出水——因語境不同,有多種意義:①猶普通話之「出血」,即賭博輸錢或做生意虧本;②房屋建築等竣工,客家謂「出水」或「下水」。宴客慶賀並圓工謝儀,謂之「出水酒」或「下水酒」。
  • 客家禮房文化
    幫工和禮房  置辦酒席自然要請人幫工,客家人情義甚濃,只要你請他幫工,左鄰右舍族府宗親都會來幫工,因而要設幫工名單和成立禮房。坐禮房並非輕而易舉任人可為之事,因為這場喜事的好壞與成敗,社會反響如何,取決於禮房間人員處理事情和安排分工是否得當。安排幫工名單是一件大事。
  • 2021年深圳甘坑客家小鎮燈籠節(時間+地點+門票+內容)
    甘坑客家小鎮推出小涼帽「燈籠節」,傳統年俗活動及表演將陸續精彩呈現。活動期間,景區不僅布置有大型主題彩燈,還有近三百個燈籠,油紙傘也變身為璀璨華燈,更有「星星天幕」、螢火蟲、流星雨等裝飾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