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趣讀:心中有正氣,何懼七月「鬼門開」
(一)
一片甲骨,令河南的安陽名聞天下。
甲骨文,就是在安陽小屯村發現的。
甲骨文中的「鬼」本是會意字,下面是個「人」字,上面是個可怕的腦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後來逐漸演化成人死之後所變之物。
《禮記·祭義》已說得很明確:「眾生必死,死必歸士,此之謂鬼。」
《禮記·祭法》則進一步指出:「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
(二)
我國第一部辭書《說文》中解釋的「鬼,人所歸為鬼」就是現在的含義。
聖人孔子有名句「敬鬼神而遠之」,可見儒家是信奉鬼神的,但只是「敬」而已。
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後得道成仙。
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
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於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
(三)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
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
因此,民間便盛行在這段時間對死去的親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三)
《周易》64卦裡的12消息卦中,代表農曆七月的卦是第12卦:「天地,否」。
《否》卦:天地不交。
卦辭說: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象辭也提示君子要」收斂修德,避開災難,不可謀取祿位來顯耀自己。「(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臺留言獲得授權。歡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