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評價李鴻章:舉止儒雅,受辱不形於色!

2021-01-10 騰訊網

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史上鼎鼎大名,有人認為他勞苦功高,清廷的「背鍋俠」,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程保駕護航;也有人認為李鴻章一生都在籤訂不平等條約,妥妥的「賣國賊」。世界各國都對李鴻章評價較高,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唯一有能耐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稱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有對李鴻章更真實且中立的評價,李鴻章素有大志,舉止儒雅,受辱不形於色,深諳中國傳統文化,但又對中國的險惡處境有不同凡響的認識。也就是正常外國人的眼中,李鴻章是屈辱的,而且忍氣吞聲。

俾斯麥何許人也,完成德國統一的鐵血宰相,李鴻章配得上中國的「鐵血宰相」嗎?與列強一爭短長,不過是與列強談判不平等條約時討價還價,實際上李鴻章國內鎮壓起義是很有能力的,與洋人談判就慫的很,洋人更容易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後來無論哪國要跟清朝談判,都指名李鴻章為清方代表,李鴻章官場得以三落三起。

在基辛格的筆下,李鴻章是清朝與列強之間的調解人,也是一位出色的將領和「夷務」專家。在清朝內憂外患之時,李鴻章上疏稱中國遭遇「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擺在清朝面前只有兩條路,迅速西化變法強國,堅持本國傳統苟且偷安。19世紀的日本選擇了第一條路,依靠明治維新迅速走上強國之路,日本對外來文化並不排斥,唐朝時曾多次派出遣唐使。

但是李鴻章卻沒有選擇,他不會放棄儒雅的儒家經典,晚清內部已經起義不斷,他必須依靠洋人幫助鎮壓起義軍,他也無法說服清廷變法圖強,只能對內血腥鎮壓,對外想辦法苟且偷安。於是在太平天國運動、反基督教騷亂的大西南、西北回民叛亂以及法國軍艦威脅的天津、臺灣島等,都能看到李鴻章的身影。

李鴻章其實在晚清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奏摺中曾經提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需要火器、蒸汽機及其他的設備的生產技術,也就是晚清時期的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旗號,創辦了大量的軍用工業及新式民用工業,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了一些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

只可惜瑜不掩瑕,李鴻章的缺點要明顯得多。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李鴻章殺伐很重;李鴻章主張犧牲疆防換取重視海防,幸好左宗棠力挽狂瀾收復新疆;籤訂《中日天津會議專條》時,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朝鮮的權利;甲午海戰中指揮失誤,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法戰爭獲勝,但籤訂的仍是不平等條約等。

李鴻章雖然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卻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晚清政府要求外交人員儘可能減少對中國領土的侵害,但卻未能徹底變法圖強,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至於李鴻章,「舉止儒雅,受辱不形於色」算是對他最中肯的評價,他既不是賣國賊,也不是「東方俾斯麥」,更配不上「年少不識李鴻章,而立方知真中堂」的溢美之詞!最後求個關注!

相關焦點

  • 慈禧太后身穿一件新做的壽袍,為什麼李鴻章評價是「有點大」?
    在此情況下,李鴻章一方面少量派兵增援朝鮮,一方面又寄希望於西方列強進行調停,同時也祈禱日本國會不會通過如此愚蠢的決定,唯獨沒有積極備戰。畢竟李鴻章的慈禧太后的人,當然要諮詢太后的意見,那麼在國際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他去見太后,為什麼卻扯上了一件壽袍呢?
  • 李鴻章的後代如何?人中龍鳳,子孫遍布世界
    1961年,爆發了以「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大顯身手,同時也是洋務運動的號召人之一。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風生水起,不僅是一位朝中大臣,同時也是一位經商的好手。李鴻章逝世後,他的後代們如何呢?全部人中龍鳳,子孫遍布世界!
  • 1971年基辛格兩次來華,為何避而不見毛澤東?天才下屬的智慧
    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式訪問中國,毛澤東主席破例在尼克森總統抵達北京後3個小時,在中南海接見了尼克森總統、基辛格博士一行人。基辛格在這次會面中首次見到了毛澤東本人,而在此之前,1971年基辛格曾兩次訪問中國,卻並沒有請求接見毛澤東,毛澤東更不可能主動接見基辛格。
  • 被野史顛覆的兩大歷史人物,雍正被抹黑,李鴻章被洗白
    清朝是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在這個朝代裡出了很多風雲人物,雍正皇帝和李鴻章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歷史上對於這兩個人的記載也是黑白分明的,歷史書上對於雍正的評價是正面的,而對於李鴻章的評價則是負面的。根據歷史記載,晚清的李鴻章就是一個貪汙腐敗的賣國賊,而在野史上記載的李鴻章卻是一個功績卓越,憂國憂民的良臣。不可否認,李鴻章有一定的外交能力,但是在野史上把他的外交能力給無限誇大了。李鴻章貪汙腐敗在晚清是人皆盡知的事情,他的貪腐程度也堪比歷史第一貪官和珅。
  • 弱小的強者,強大的弱者——談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李鴻章
    當日本藉口進入朝鮮時,他們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了,梁啓超在《李鴻章傳》一書認為李鴻章在戰爭爆發前錯失了三個可以拯救局勢的時機或者方法。首先,梁認為李鴻章在與日本交涉朝鮮一事時,兩方各執一理,糾葛不清,釀成大釁,此為禍本,且謂外交遺策胎之,這是李失機第一事。
  • 生不逢時,李鴻章被人「唾罵」半生,後人現況如何?
    ——李鴻章很多人對李鴻章的認識是在初中歷史課本上。他是晚清重臣,世人對他的評價卻褒貶不一。「甲午戰爭」和「割地讓權」成了李鴻章的標籤。很多人基於這些認識,給李鴻章扣上「漢奸」和「賣國賊」的帽子。其實李鴻章一生參與了很多重大事件。他除了參與籤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外,還參與了很多近代的歷史性的改革事件。李鴻章的理念非常先進,推陳出新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
  • 誰是李鴻章的朋友?張愛玲的奶奶,怒罵盛宣懷乃小人
    再加上,李鴻章在「甲午戰敗」後,其勢力大受影響,特別是其苦心打造的自己的「水潑不進去」的北洋防區被日軍打敗,李鴻章臨退職前把放入小金庫的八百萬兩還給清廷。可以說,方方面面大受損失。盛宣懷作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繼續受到青睞。
  • 李鴻章的後代如今現狀如何?個個人中龍鳳,子孫遍及海內外
    梁啓超在《李鴻章傳》中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 誠如梁啓超先生所所說的,在我國近代史上,李鴻章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是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 92歲的基辛格向金一南鞠躬,為43年前那次訪華給他帶來的不便致歉
    基辛格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狡詐的國務卿,可以說是美國諸葛亮。對中國的外交策略有獨特的政治觀點。他在中國的朋友圈除了中國五代領導人外,還有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中國女少將姚雲竹等人。2015年3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訪華,金一南教授參加了與基辛格先生的會談。當時的基辛格已經92歲。
  • 100年前,李鴻章第一次在美國看到高樓大廈後,說了一句苦澀的話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鴻章、曾國藩等眾多名臣紛紛各展所長,為帝國保駕護航的同時也思考國之未來。 李鴻章則上書指出:幾千年來,中國從未遇到這種列強環伺、危機四伏的局面,列強「陽託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如果不儘早想辦法應對,只能被風浪吞噬。 由此看來,李鴻章是清末朝廷中深懷危機感、沒有被各種「友好」表象所麻痺,極力主張從實際出發挽救危亡的清醒派。
  •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李鴻章
    李鴻章,晚清中興名臣,一生先後創辦淮軍、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的領袖,更因其親手籤訂的多個不平等條約成為中國近代史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同治九年(1874年),李鴻章正式接替自己的恩師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並監管三口通商既北洋大臣。從那一刻起,近三十年的時間中,晚清名臣李鴻章,經歷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榮辱沉浮。在清朝歷任直隸總督中,在職時間最長,最有威望的,莫過於李鴻章。
  • 甲午戰爭戰敗,73歲李鴻章在日本遇刺,滿臉是血日本「賠償」一個億
    人們對於李鴻章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忠臣,對中國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可是有的人卻認為,李鴻章是地地道道的賣國賊,理應受到國人的譴責。其中最讓人們爭議的便是跟日本籤訂的《馬關條約》。可以看出日本這是獅子大開口, 在面對如此龐大的賠償數額面前,李鴻章也不敢隨意誇下海口。於是便將伊藤博文的要求傳回國內,請慈禧進行定奪。
  • 強行洗白的3個歷史人物,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現代人在點評歷史人物時,只能通過史料記載來探尋其中的原委,如果沒有任何根據就隨意評價,那是不符合史實的。千百年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正面人物,同時也出現過一些備受爭議的負面人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一些曾經被批判的歷史人物居然紛紛被洗白。
  • 甲午戰爭後,日本人對李鴻章說的那句話實在是太囂張了
    1984年,中日甲午海戰打響,號稱亞洲第一水軍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最後清政府議和,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而清政府派出的籤訂條約等大臣則是李鴻章,歷史上對於李鴻章的評論則是兩極分化,我們也不多加評論,因為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所以他的評價會讓時間給予。
  • 基辛格被紅牌罰下!川普與溫和派決裂,將中美對抗的油門踩到底
    繼本月25日,他高調行使總統豁免權,赦免了前國家安全顧問麥可·弗林(Michael Flynn)之後,又於26日再次行使人事任免權,對外交政策專家和安全機構人員執行了一輪「大清洗」,就連前國務卿基辛格這樣的元老人物也被「紅牌罰下」。相信在川普正式完成總統權利交接後,美國很快就要出臺新法律來限制總統濫用上述權利。
  • 李鴻章率淮軍將其全殲
    李鴻章率淮軍將其全殲 2008年10月29日 10:08 來源:新京報 發表評論   人們經常說,誰誰將於某年犯太歲
  • 走向共和:如何理解李鴻章所說的「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
    而東南各封疆大吏們卻都在按兵不動,並且以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為首的官員與洋人籤訂了東南自保協議。隨後慈禧太后要求李鴻章赴京的命令傳來,與此同時,維新派領袖梁啓超也到了李鴻章府上……那麼梁啓超此行究竟為何而來,李鴻章又為什麼拒絕了他的好意呢?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55期:李鴻章說的「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是真理,還是推卸責任?
  • 英國要租香港100年,李鴻章卻只肯租99年,如今才知道是真的高
    清朝時期,除了慈禧受到世人唾罵外,還有一個人的爭議性也很大,他就是李鴻章。李鴻章作為晚清名臣,雖然對清朝忠心耿耿,但他主導籤訂了許多的喪權辱國條約,因此成為了歷史的罪人。但對一個人的評價我們要從多方面來思考。從一個方面來說,李鴻章的能力在當時絕對是最頂尖的,要不然絕不可能成為慈禧的心腹和清朝的代表人物,這一點可以從他日後與英國籤訂的一個協議看出來。
  • 儒雅隨和是什麼梗 儒雅隨和孫笑川是什麼意思
    鬥玩網(d.chinaz.com)報導:近日不少出現了不少新的網絡用語,其中有不少人常常看到有網友用儒雅隨和這個詞來形容他人,紛紛十分好奇儒雅隨和是什麼梗,一起來看看儒雅隨和是什麼梗 儒雅隨和孫笑川是什麼意思。
  • 為何晚清名臣李鴻章死不瞑目?周馥用手撫其眼瞼,李鴻章才閉上眼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賠款最大的一個不平等條約,慶親王奕劻和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代表清政府在條約上簽字,李鴻章為此背負賣國賊的惡名。其實,《辛丑條約》源於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光緒兩宮逃亡,中國面臨被佔領和瓜分的民族危機。八國聯軍入京,源於義和團攻打使館,各地濫殺教民,清政府還向西方各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