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濃鬱和關係網交錯複雜的國家,每個人在家庭之中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與周邊的親戚朋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家庭關係和社會關係構成了每個人的人情網。而家庭關係中人與人的感情往來也有著微妙的變化。本文我們來介紹兩個對等人物:叔叔和舅舅。看看這兩位長輩與我們自己的關係,到底誰更親近?
血緣關係上,叔叔和舅舅一樣親。
叔叔和舅舅誰更親?這個話題估計很少有人仔細想過。還有人會說:這不廢話嗎?一個是父親的弟弟,一個是母親的兄弟,當然是一樣親了。您說的沒錯,從血緣關係上來說是這樣的。但從咱們中國傳統的家庭關係及地位方面講是這樣嗎?先了解一下「舅」和「叔」的漢字結構
「舅」漢字分析:舅,母之兄弟為舅。
看下圖「舅」的篆書,左邊是像一個器具,右上部分是一個田,右下部分是一個力。變成現在的楷體字,就成了上下結構的「舅」,上面一個部首「臼」,下面一個「男」。男表示男性。臼指的是淘米的器具,米清洗完之後都從這裡面出來。以此來表示自己的舅舅與母親同出自一個源頭,這個源頭就是自己的姥姥。《說文解字》:「舅,母之兄弟為舅。舅,當然指的就是母親的哥哥或者弟弟了。
漢字「叔」分析:本意表示用手拾取,引申指兄弟間年齡小的那個。
叔:左右結構。左邊一個尗(shū)是豆類生長的樣子。看下圖「叔」的甲骨文:左邊像是一顆生長中的豆莢,豆莢成熟後,裡面的豆子散落在地上。甲骨文中那幾個點,代表著成熟的豆子落在了地上。而右邊的偏旁又,像一隻伸出的手的形狀。所以這兩個部首組合在一起,叔的本意是:用手拾取的意思。由於「叔」中有豆粒,有大有小。後來專門引申假借為兄弟之間年齡小的那個,一奶同胞,個頭有大的也有小的。發展到現在指的是父親的弟弟。
叔叔和舅舅誰更親?
那既然一個是父親的弟弟,一個是母親的兄弟,哪個更親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從家族傳承上來講,我認為「叔叔"更親
咱們中國是一個注重家族文化傳承的國家,濃濃的家族文化伴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在古代隨著男性地位的逐步提升,孩子的姓氏也跟隨在了父親這邊,孩子是一個家族的傳承,是一個家族能夠組建延續的香火。而叔叔作為父親的弟弟,同樣也是這支香火的一部分。自己與叔叔也是同根同族。假如叔叔沒有子女,自己作為他的後輩,也相當於叔叔的「兒子」,同時也扮演著延續「叔叔」香火的作用。
而舅舅,在家族傳承上來講則不同:平時與自己的舅舅關係再親,畢竟也是屬於外戚。與舅舅的關係更多的是平時的走動。與「舅舅」的關係再好,在家族傳承上沒有「叔叔」的關係近。
從親切感上來說,我認為「舅舅」更親。
從親切感上來講,是不是有一大部分人感覺舅舅更親切?我問過身邊很多朋友都說曾有這種感覺。我分析一下,您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在大部分地區而言,自己家和叔叔家往往住得很近。整天低頭不見抬頭見,時間一長也就沒有太多的話題可聊,平時叔叔對自己的愛,往往感覺是應該的,也就沒有太多的感觸。可是舅舅家一般離自己住的地方較遠,見面的機會也不多。自己與「舅舅」畢竟是屬於親戚關係,舅舅來家做客往往帶來很多禮品,聊天時感覺總有聊不完的話題,顯的親切感十足。尤其是過年時,舅舅看望自己的母親,給孩子們帶去很多的禮物,孩子們高興得不得了。所以很多小孩子,從小就對自己的舅舅產生了濃厚的親切感。
民間諺語:「天大雷公,地大舅舅」
這句諺語很好理解:民間人們往往認為,天上的雷公最大,只要一不高興就電閃雷鳴,下起大雨。地上的農民為了有個好收成,都恭恭敬敬地去祭拜天上的雷神。而地上就數舅舅最大了,舅舅作為母親的娘家人,往往有什麼事情我們一般往往會聽取舅舅的意見。在一些地方如果家裡面有什麼紅白喜事,舅舅也是「幕後」的總管家。我們往往也對舅舅產生更強烈的親切感。
叔叔很親,但是相處也很微妙。
叔叔作為自己的家裡人,關係當然很近。但是家族之間的關係處理起來,有時也很微妙。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叔叔會挺身而出。但是有些家庭之間雞毛蒜皮的小事,往往也會積怨很深,從而產生「內鬥」。所以,如何處理家庭之間的關係,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