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最近的多重人格話題,我們很多人也開始對多重人格越來越關注。隨著美國19歲女學生Jess的是視廣為流傳,有一些其他的聲音開始散發出來,在好多網友的留言中,能夠看到有很多人是不相信Jess這幾個人格,認為她是表演出來的,而且有的網友還開始一點點有理有據的分析,不過這樣罕見的疾病是很少有人了解非常清楚的,很容易有言論的偏向性,漸漸的有些人將情緒多變與多重人格混為一談,認為多重人格就是情緒的突然轉變,其實這兩個完全沒有任何聯繫。
多重人格患者,在幼兒時期遇到了一些慘痛的經歷,在對這個世界還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就已經將自己的幼小心靈摧毀掉了,不能夠獨自承受這些痛苦,就想要有人保護他們,於是產生這些超人,一起幫助她們承擔痛苦。多重人格患者第一次分裂出來人格往往都是在6歲或者7歲之前,這個年齡段時間裡,是孩子們認知的萌發期,也是意識養成的階段,在這個時候遭受到創傷,幾乎是很難癒合的,一個孩子的意識還沒有健全就要遭受這樣慘痛的事情,心理的陰影一定是無法想像的。
很多人為了好玩兒或者是將這種病痛當成是一種潮流,總會從自己的細微變化開始,慢慢放大自己,認為自己情緒的突變轉變就是多重人格,還經常和朋友之間開玩笑,可是情緒的轉變與多重人格完全不一樣,可以說一點聯繫都沒有。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統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狀態。情緒是伴隨著對身邊環境的認知以及對外界事物的態度的體驗,是一種情感表達。
情緒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高興、開心、憤怒、生氣等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產生的對他人的態度,我們很難說是對自己高興對自己生氣,都是因為一件事情或者是一個人。而多重人格的性格不同是因為完全就是一個人,分離出來的客體人格是獨立的有自己的思考和認知,並不是對待事物轉變了態度,是改變了自身的性格特點,也可以說是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了,可是我們轉變情緒了之後,只是對待問題的態度不同了,而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沒有變成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人。
想要研究一件事情的話,就要追其本源以及產生的原因,情緒的產生是因為生理變化以及周圍的環境,情緒是多元化的是錯綜複雜的,不同的情緒交錯還會生成新的情感。而在情緒轉變的時候,還會伴隨著五個基本元素的同步協調行進:認知、身體、感受、表達、行動。
多重人格的這人格相互切換不是因為情緒,切換之後會直接變成另外一個人,正是因為與之前的人不同,所以才會產生出不一樣的情緒。而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情緒變化,一直都是我們自己一個人的情感表達,沒有第二個人的參與,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夠通過看一個人的情緒多變就認為這個人就是多重人格,最直接的區別就是,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而情緒轉變不是。我們要認真的、理性的對待身邊的多重人格朋友,也要明白絕對不可以用情緒多變,來開多重人格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