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座學來看疫情之下的企業關鍵詞:蟄伏、轉型與生存(裁員)

2021-01-12 局部運營研習社

疫情之下,人都過得人心惶惶。

身邊的朋友,無論之前是上班的還是開公司辦工廠做生意的,就是一些從來不做外貿的同學也來詢問我疫情之下的外貿情況以及對經濟的影響。

我所有的答覆都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說過,但在昨天還是有同學問我,郜總,你覺得今年的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我張口而出,10月份吧。其實最好的情況是在6月份,這是疫情一出來以後我得出的結論,我沒有科學依據,也不是傳染病學者,我只是憑我的直覺和經歷過的非典去兩相比較,所以,我所有關於疫情結束時間,大家只當聽一耳朵即可,別當真,國內的疫情解除肯定比國外早,我說的是全球的情況,請注意。

我真正想說的是本次的主題:疫情之下的企業關鍵詞。

一、摩羯年與摩羯座

按照西方星座學的觀點,2020年這一年,所有的星象都在摩羯座匯集。我對星座學偶爾看看權當娛樂,在某些時候,也願意作為參考。之所以對摩羯年如此關心,跟我自身的星座有關,因為我就是摩羯座。

摩羯座的起源,生長生存環境又是一個多災多難的環境。要想向上,唯有成長,他們更多時候擔負起來「中興之責」,這也是他們責任感超強的特質所在。因為有壓力和來自內心對未來的恐懼。從這個情況來看,摩羯年本身就不是一個太平年,這意味著,在摩羯年中,沒有最壞只有更壞,就是你以為已經夠壞的環境了,或者大事件了,不,這只是個開胃小菜,你得習慣,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別怕,一切都只是暫時。畢竟摩羯座的特質還在,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概述摩羯的特質,那便是:我若不勇敢,誰來替我堅強。

我想說的是,摩羯座本身就是以「專業」著稱的星座,他們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從一個小白晉升為專家,事實也的確如此,摩羯們普遍努力。他們普遍努力,不是說他們多聰明,相反,他們還真不像雙子甚至是其它那些星座聰明,只因為天資不夠就只能勤奮來補。有句話說,不是因為有效果了才會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有效果,對摩羯座而言是非常適合的,他們懂得自己不夠優秀,所以總是腳踏實際的去努力,努力工作,努力適應,努力學習,當別人在吃喝玩樂的時候,摩羯座都在默默的學習,有些人的學習是階段性的,但摩羯座的努力是從來不間隙,他以長效努力為基準的。長此以往,摩羯座的「專業」光芒就顯現出來了,他們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把「專業」放在第一位,自己不專業的,那就找個專業的來處理。也只有專業人士才能來收拾這個攤子,像今年的疫情,一定得是專業人士主導和向前,絕對不是外行指導內行。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專家,在自己的領域內,在其它的領域內,他們也更信任專家和專業。

正如我上面所言,會有更多的以專業著稱的人出來幫你擺平和搞定,不但能幫你搞定,還能讓一切逐步恢復,最終走上「中興之路」,從這個表述來看,摩羯年給你的,只是讓你意識到,生存不易,別瞎搞,你得遵守天道。摩羯座對規則的重視,就像重視自身的專業一樣嚴謹。如果還是疫情的話,從星座學上來講,疫情應該是貫穿一整年的主題,此外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算是餐後甜點。也如上面所言,你不必擔心,自有專業人士出來收拾殘局,在收拾完以後,你會發現一切都比之前的情況更好。

通常情況下的摩羯是個沉默著,但不代表摩羯沒有想法觀點和思路,他們輕易不出手,但出手會讓你驚豔,一個驚豔了自己,一個驚豔了他人。因為深藏內心的不自信,因為天生木訥,然後一直在專業上努力和提升,但即便做成了專家,他們還會深知,總有自己不懂的,他們可以邏輯清楚,條理縝密的解決任何複雜事情。

摩羯座本身是個高冷的星座,這不是說他真的很高冷,他只是看起來高冷,在朋友面前,特別熟悉的人面前,你就會發現,摩羯就是個小逗比。因為貌似高冷,或者說嚴肅,你也該想到,這一年的大多數時間裡,生活或者社會總是一副冷冰冰的面貌出現,你得習慣這種氛圍,當你習慣了,你會發現,他不是對你不好,而是跟你不熟。理解了這個,你也就理解了為什麼摩羯年快結尾的時候,它一定會讓你有意外收穫,成長了個人,成長了社會,也推動了社會進步,總之,它會給你一個全新的生機勃勃的社會。

二、疫情之下的企業關鍵詞:蟄伏、轉型與生存

可能有同學已經急了,說重點,好,重點馬上就來。

疫情之下,對所有行業所有人都會有影響,尤其是時間越長,人的耐心會被耗盡,畢竟看不到希望所在。企業的壓力就更大了。

企業壓力大的時候,有些人往往會病急亂投醫。比如說裁員。

針對裁員,我想有個方向你可以去思考:裁員是一種有效緩解經營壓力的方式,但裁員只是一種簡單手段,你要考慮清楚,為什麼裁員,裁員以後,是否能緩解你的資金壓力,這個暫時緩解的方案是否能與你的未來經營相掛鈎,能否讓你在未來絕地反擊?

有些企業裁掉了大量的一線員工,像市場人員,留下的反倒是行政等後勤保障部門,這就顯得有點傻,本來就難,市場人員就更應該加強且用力拼搏,去爭取更多的市場,你現在幹掉市場部門,等於就是在給對手製造機會,市場放棄容易,等你想要再拿回來,你所要付出的要你開發時要付出的更多,還更辛苦。在裁員問題上,平時一些可有可無的部門,不創造業績的部門,可以放置在裁員範圍內,相反,能為你創造業績,哪怕只是少量業績的部門,得留著,如果一定要裁,也只是部分優化。

關於裁員這件事,我想問閱讀者一個問題:你知道阿里巴巴為什麼是一家很偉大的公司嗎?——當公司因為資金,而成建制的撤銷美國辦事處的時候。如果不知道,建議你去讀讀《阿里傳》,去體會一下馬雲同學在深夜裡的無助?他說,你覺得我是個壞人嗎?——讀者也可以閱讀《三本書的感受》,這裡面有一部分摘錄。

有裁就有招。萬物生長質量守恆,有人走就會有人來。我們必須明白這件事,招什麼樣的人,我想一定是能與未來的經營方向掛鈎的那種人,反正現在啥也幹不了,只要企業還能活著,你得深度思考本次疫情,從疫情中分析出自己未來的方向,比如2003年的非典就成就了阿里巴巴和淘寶,而本次疫情,我相信肯定會成就一些企業,比如西方的線上購物,再比如國內的小區物業電商......你得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個打算,當你目標明確,那就趁著現在,快速研發,打磨產品,或許疫情一過,你的機會就來了。

繼續談招人的問題,你要招聘的肯定不是那種小白,而是趁著機會撿漏。這種環境下,有很多一部分企業遭遇困難,進行不下去了,還是會有有大量的人才出現在求職市場裡(他們出現在市場裡,不是他的錯,是企業的錯),你能做的,就是快速把這些人收入囊中。在專業賽場上,職業選手永遠要比那些業務選手要強大太多,不然,還談專業幹什麼?

蟄伏。為什麼是蟄伏,蟄伏是一種難熬的狀態。蟄伏的前提是得活著,就是為未來的重新崛起做打算。先行保證生存,在生存之上,考慮企業到底該怎麼發展,以往粗放型的發展肯定是不現實的,必須是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發展。從疫情裡復盤企業運營管理中的短板,並趁著疫情改掉那些在疫情之前的壞習慣。

如果說疫情就是曾經的漲潮的潮水,你會發現,疫情來臨,很多企業在裸泳,不是你有牛逼,而是你有多幸運,你只是賺了趨勢的錢。現在起,你要做的就是在保證生存的同時,復盤企業在以往經營中的問題,並處理和收尾,把短板補上,為未來奠定基礎,也可以思考下企業未來的業務方向。

轉型。這是一種反應快的企業,疫情一出來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像做服裝的去做口罩了,以前做出口的開始做內銷了,還有一些企業原本是接西方批量訂單的,直接在線上開展面向西方的零售了,簡單點就說跨境零售,同樣是接外單,以前是做批發,現當批發不行的時候,零售就必須頂上來,這都是對現實情況判斷後的快速轉型。企業時刻保持敬畏心和飢餓感,你才會有轉型的舉動。

生存。這話題看似簡單,其實也不那麼容易。我個人感覺,有時候得放下身段,諸如個人生存,韓信都可以能屈能伸,難道你比韓信還牛逼,不一定吧,那就別端著了。我朋友圈裡有很多人,其中有個人我特佩服,他本身就是做企業管理類培訓的,疫情這情況,人群肯定不能聚集,人家怎麼辦?人家主動走出去,做落地,先得更接地氣更實戰。第一,維護了客情;第二,還能收到錢,這就是牛人。他知道這情況下,必須自己得靈活一點,因為他不是一個人,他背後還有團隊,要指著他吃飯呢!

你在等待疫情結束的時候,別人也在等待,你在漫漫長夜裡什麼都不做的等待,別人在等待的過程中為未來做打算,做復盤,改短板,做轉型,同樣的等待,當疫情結束,你們會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疫情可能沒把你耗死,疫情結束了,你的同行出手就是一招斃命。趁著機會,多思考,深度反思,進而做出為未來計的決策。

不想說危機有危就有機的話了,這都是老生常談,只是你別浪費了一次好機會。就像我們說疫情,對國家而言,疫情對中國來講也是個機會,讓跪舔者知道了我們其實不弱,也順帶著鍛鍊了隊伍,關鍵是,讓之前沒有爆發的我們沒注意到的東西都徹底暴露出來,也可以為我們下一步應對做了備課。無論你是個人,企業,我有一句話說給你聽:無論未來如何,先讓自己活下去,並且趁著這個時間多做思考,思考下未來的路,對你沒有壞處。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民營醫院活下去的關鍵詞是「自我進化」!
    眾所周知,即便沒有疫情黑天鵝事件,民營醫院的日子本來已日漸艱難。缺乏信任與安全是民營醫院致命的弱點,且是目前生存問題一個很大的難點,如何轉型,轉型的方向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次突發疫情則直接將寒冬中的民營醫院推向了「冰河世紀」,營收趨零,而運營成本仍在。
  • 失敗率將近80%,外貿企業數位化轉型是個大坑?
    疫情期間,不少外貿企業已經意識到線上營銷趨勢的不可逆轉,以及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但實踐起來並不容易。根據埃森哲出具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80%的中國企業正在嘗試通過數位技術讓企業運轉變得更加高效,促進業務的增長。然而,其中只有4%左右的企業真正釋放了數位化的潛力。
  • 成功度過疫情陰霾,10家企業獲選萬商雲集·封面新聞「復甦標杆」
    面對疫情,無助、迷茫,是眾多企業面臨的困境。 值此艱難時刻,企業該走向何方?是升級轉型,還是原地「等死」?這個問題並不複雜。複雜的是,該如何升級轉型。 數位化,成為疫情之下的新突破口,也正是如此,許多企業成功度過疫情,迎來新的轉機,逆勢而上。
  • 360、小米陷裁員風波:網際網路公司不能只想自身而不顧員工利益
    無論裁員是否是事實,在遭遇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的背景下,這一傳聞,不僅將對公司員工團隊的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也會帶給外界一種企業經營承壓的印象。與之相反的是,百度近期不僅不裁員反而宣布給員工漲薪且年終獎基數上調,這在網際網路圈裡給百度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此前在商業利益和企業責任面前,百度的一系列操作讓外界往往將其多歸為前者,如今它卻成為了令人豔羨的「別人家的公司」。
  • 華潤啤酒疫情期間仍在關廠、裁員,侯孝海將央企責任拋之腦後?
    來源:五穀講壇近年來,啤酒行業通過提價、推高端的方式,實現了利潤快速增長,而作為啤酒行業的龍頭品牌,除了提價、推高端,在侯孝海(華潤啤酒CEO)執掌之下,華潤啤酒還在藉助關廠、裁員的方式來壓縮成本,進而提高利潤水平,可謂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 300家龍頭企業思考未來的十個關鍵詞 就藏在它們的年報中
    01新的關注疫情衝擊之下基建如何作為藉助國泰君安道合平臺最新研發的VinSight非結構化數據處理系統,結合語義分析模型,我們對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公司在2019年報的「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風險提示」與「宏觀經濟運行」相關內容進行了摘取和分析,試圖發現上市公司面對需求承壓下的經濟新常態,將如何破局。
  • 2020年,疫情下職場人生存現狀調查,有沒有在說你?
    近期,獵聘網結合了平臺的6000萬+用戶大數據以及上萬調研樣本,並對多個城市百餘名職場人進行訪談,推出《2020後疫情時代職場人生存狀況白皮書》,展現了後疫情時代職場人生存狀況。那麼,後疫情時代對於職場人的信心重構、工作重構、生活重構和消費重構問題,有哪些影響?職場人的生存狀況如何?如何促進職場生態的良性循環?
  • 委員專訪 | 左駿:「黑天鵝」危局之下 企業的破局之道
    委員專訪 | 左駿:「黑天鵝」危局之下 企業的破局之道 2020-09-02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關鍵詞無疑是「疫情」
    深圳商報:如果用幾個關鍵詞描述您眼中的2020年,您的關鍵詞是什麼? 韓晗:我認為就兩個,一個是變,一個是新。 王威廉:我首先想到的關鍵詞是「焦慮」;第二個關鍵詞是「迷茫」;第三個關鍵詞是「重構」。 耿佔春:2020年的關鍵詞無疑就是「疫情」。其他的詞語都處在它的輻射狀態。
  • ——疫情常態化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生存...
    這也影響了一直熱度不減的金融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時金融業近兩年也不斷出現大面積裁員的情況。第二點是「就業市場對於求職者的素質要求不斷提升」。各個企業機構在疫情中均使出渾身解數,以期在恢復正常營業的基礎上,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迅速提升效益並突出重圍。在這種訴求下,同時僱主又面對著一個供大於求並具有很多選擇餘地的人才市場,必然會提高對應聘者的要求。
  • 閻志:數字貿易時代正在到來 企業要適應數位化生存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17日參與主題討論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將全面改變企業的貿易和生存方式,企業加快向線上化、數位化轉變,數字貿易時代正在到來。當天主題討論圍繞「新全球化與經濟數位化」展開。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與緬甸計劃、財政與工業部副部長賽昂(SetAung),前菲律賓財政部長普裡斯馬共同參與討論,代表不同區域探討疫情影響下企業與經濟數位化變革圖像。
  • 上半場|後疫情時代 車企精打細算的「生意經」
    仍在全球蔓延的疫情,使得各行業都籠罩巨大的不確定因素之下,殷實的家底雖可以保一時無憂,然而隨著時間地推移也足以讓一個大型企業陷入困境。一向以億為投入計量單位的車企在捱過了一季度後、二季度後,一份份刺眼的銷量報表以及財務赤字讓平時財大氣粗的它們也不得不開始重新評估每一分錢的用處,精打細算後疫情時代的每一分花銷。
  • 《企業數位化轉型之理論篇》01—什麼是企業數位化轉型?
    作者按:讓我們一起開啟《企業數位化轉型》之旅,希望大家對企業數位化轉型有新的思考和啟發,歡迎關注、轉發、留言和評論。數位化轉型是什麼?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開發數位化技術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個富有活力的數位化商業模式。數位化轉型表明,只有企業對其業務進行系統性、徹底的(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義——而不僅僅是IT,而是對組織活動、流程、業務模式和員工能力的方方面面進行重新定義的時候,成功才會得以實現。
  • 平安普惠微觀察:聚焦疫情之下小微企業破局求生路
    年初的疫情,各行各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旅遊業。身為一家旅行社創始人的韓小妹,經歷了從業以來的「至暗時期」:行業暫停,連續數月入不敷出,她的旅行社一度岌岌可危。韓小妹的經歷只是眾多旅遊從業者的一個小小縮影。
  • 紅蜻蜓:逼出來的「線上」轉型
    生存壓力突然之間像一座大山一樣壓了過來,紅蜻蜓站到了企業生存懸崖的邊緣!紅蜻蜓掌門人錢金波在給員工的公開信中直言:「近期徹夜無眠」。 怎麼辦?紅蜻蜓必須迅速制定對策! 經過短暫但深入的思考,紅蜻蜓決定把線下門店的業務搬到網上去,開始應對危機的「線上」轉型。
  • 新經濟下一個十年開啟 微盟:堅定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當前中國的電商市場已基本被阿里和京東等幾大主流平臺瓜分,在平臺的推動之下,中國電商水平領先世界,然而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涉嫌「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揭開了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壟斷市場下的隱秘一角。移動網際網路興起至今,傳統電商在經歷高速發展之後增速已經明顯放緩,逐漸逼近天花板,尤其是國內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殆盡後,電商企業已經無法再簡單通過買量實現業績增長。
  • 九卦|後疫情時代,銀行數位化生存之道
    銀保監會也兩次發文,「鼓勵積極運用技術手段,在全國範圍特別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加強線上業務服務,提升服務便捷性和可得性。」「要加強全國範圍特別是疫情嚴重地區的線上服務,引導企業和居民通過網際網路、手機APP等線上方式辦理金融業務。」疫情之下,非接觸式的數位化、線上化金融服務能力,既保障了金融市場的平穩有序運行,也能夠滿足客戶的日常金融業務訴求。
  • 企業數位化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生存題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在領教工坊2019年會上,領教工坊的企業家學員們親身體驗了一把身邊存在的「變數」——數位化如何賦能企業轉型。「企業數位化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生存題。」她說,在企業家們沒有像過去30年那樣高速發展、高度繁忙的情況下,恰恰是他們為自己的企業「修煉內功」的最佳時機,「現在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高度適應性的組織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下來。但你要快,就必須要數位化。」董小英說,過去企業家把大把的時間用在關係、溝通和決策問題上,數位化可以讓以上3個問題簡單化、客觀化、規模化,並且可複製,「不管你企業在哪裡,大而不亂。
  • 智慧企業顯威力 天九武漢公司在線開工 集團承諾不裁員不減薪
    公司承諾在疫情期間不裁員、不減薪。此舉對於面臨復工壓力的中國企業而言可謂難能可貴,更讓全社會在疫情籠罩的陰霾下,於這個特別的農曆立春日,真正感受到一抹溫暖人心的春色。當國人都在關注抗擊疫情與企業復工這兩大迫在眉睫的現實難題時,天九共享此舉宛如一劑轉危為機的「解毒疫苗」,極具創見地做到兩難自解,一時成為眾人熱議的焦點。  天九共享推出全員永久性「候鳥工作制」,自2020年2月4日起,員工整個疫情期間都在家辦公,不得有公司上班、商務洽談、客戶接待等外出事宜。疫情結束後,企業永久實行「候鳥工作制」,員工每周只需在公司坐班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