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人都過得人心惶惶。
身邊的朋友,無論之前是上班的還是開公司辦工廠做生意的,就是一些從來不做外貿的同學也來詢問我疫情之下的外貿情況以及對經濟的影響。
我所有的答覆都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說過,但在昨天還是有同學問我,郜總,你覺得今年的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我張口而出,10月份吧。其實最好的情況是在6月份,這是疫情一出來以後我得出的結論,我沒有科學依據,也不是傳染病學者,我只是憑我的直覺和經歷過的非典去兩相比較,所以,我所有關於疫情結束時間,大家只當聽一耳朵即可,別當真,國內的疫情解除肯定比國外早,我說的是全球的情況,請注意。
我真正想說的是本次的主題:疫情之下的企業關鍵詞。
一、摩羯年與摩羯座
按照西方星座學的觀點,2020年這一年,所有的星象都在摩羯座匯集。我對星座學偶爾看看權當娛樂,在某些時候,也願意作為參考。之所以對摩羯年如此關心,跟我自身的星座有關,因為我就是摩羯座。
摩羯座的起源,生長生存環境又是一個多災多難的環境。要想向上,唯有成長,他們更多時候擔負起來「中興之責」,這也是他們責任感超強的特質所在。因為有壓力和來自內心對未來的恐懼。從這個情況來看,摩羯年本身就不是一個太平年,這意味著,在摩羯年中,沒有最壞只有更壞,就是你以為已經夠壞的環境了,或者大事件了,不,這只是個開胃小菜,你得習慣,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別怕,一切都只是暫時。畢竟摩羯座的特質還在,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概述摩羯的特質,那便是:我若不勇敢,誰來替我堅強。
我想說的是,摩羯座本身就是以「專業」著稱的星座,他們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從一個小白晉升為專家,事實也的確如此,摩羯們普遍努力。他們普遍努力,不是說他們多聰明,相反,他們還真不像雙子甚至是其它那些星座聰明,只因為天資不夠就只能勤奮來補。有句話說,不是因為有效果了才會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有效果,對摩羯座而言是非常適合的,他們懂得自己不夠優秀,所以總是腳踏實際的去努力,努力工作,努力適應,努力學習,當別人在吃喝玩樂的時候,摩羯座都在默默的學習,有些人的學習是階段性的,但摩羯座的努力是從來不間隙,他以長效努力為基準的。長此以往,摩羯座的「專業」光芒就顯現出來了,他們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把「專業」放在第一位,自己不專業的,那就找個專業的來處理。也只有專業人士才能來收拾這個攤子,像今年的疫情,一定得是專業人士主導和向前,絕對不是外行指導內行。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專家,在自己的領域內,在其它的領域內,他們也更信任專家和專業。
正如我上面所言,會有更多的以專業著稱的人出來幫你擺平和搞定,不但能幫你搞定,還能讓一切逐步恢復,最終走上「中興之路」,從這個表述來看,摩羯年給你的,只是讓你意識到,生存不易,別瞎搞,你得遵守天道。摩羯座對規則的重視,就像重視自身的專業一樣嚴謹。如果還是疫情的話,從星座學上來講,疫情應該是貫穿一整年的主題,此外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算是餐後甜點。也如上面所言,你不必擔心,自有專業人士出來收拾殘局,在收拾完以後,你會發現一切都比之前的情況更好。
通常情況下的摩羯是個沉默著,但不代表摩羯沒有想法觀點和思路,他們輕易不出手,但出手會讓你驚豔,一個驚豔了自己,一個驚豔了他人。因為深藏內心的不自信,因為天生木訥,然後一直在專業上努力和提升,但即便做成了專家,他們還會深知,總有自己不懂的,他們可以邏輯清楚,條理縝密的解決任何複雜事情。
摩羯座本身是個高冷的星座,這不是說他真的很高冷,他只是看起來高冷,在朋友面前,特別熟悉的人面前,你就會發現,摩羯就是個小逗比。因為貌似高冷,或者說嚴肅,你也該想到,這一年的大多數時間裡,生活或者社會總是一副冷冰冰的面貌出現,你得習慣這種氛圍,當你習慣了,你會發現,他不是對你不好,而是跟你不熟。理解了這個,你也就理解了為什麼摩羯年快結尾的時候,它一定會讓你有意外收穫,成長了個人,成長了社會,也推動了社會進步,總之,它會給你一個全新的生機勃勃的社會。
二、疫情之下的企業關鍵詞:蟄伏、轉型與生存
可能有同學已經急了,說重點,好,重點馬上就來。
疫情之下,對所有行業所有人都會有影響,尤其是時間越長,人的耐心會被耗盡,畢竟看不到希望所在。企業的壓力就更大了。
企業壓力大的時候,有些人往往會病急亂投醫。比如說裁員。
針對裁員,我想有個方向你可以去思考:裁員是一種有效緩解經營壓力的方式,但裁員只是一種簡單手段,你要考慮清楚,為什麼裁員,裁員以後,是否能緩解你的資金壓力,這個暫時緩解的方案是否能與你的未來經營相掛鈎,能否讓你在未來絕地反擊?
有些企業裁掉了大量的一線員工,像市場人員,留下的反倒是行政等後勤保障部門,這就顯得有點傻,本來就難,市場人員就更應該加強且用力拼搏,去爭取更多的市場,你現在幹掉市場部門,等於就是在給對手製造機會,市場放棄容易,等你想要再拿回來,你所要付出的要你開發時要付出的更多,還更辛苦。在裁員問題上,平時一些可有可無的部門,不創造業績的部門,可以放置在裁員範圍內,相反,能為你創造業績,哪怕只是少量業績的部門,得留著,如果一定要裁,也只是部分優化。
關於裁員這件事,我想問閱讀者一個問題:你知道阿里巴巴為什麼是一家很偉大的公司嗎?——當公司因為資金,而成建制的撤銷美國辦事處的時候。如果不知道,建議你去讀讀《阿里傳》,去體會一下馬雲同學在深夜裡的無助?他說,你覺得我是個壞人嗎?——讀者也可以閱讀《三本書的感受》,這裡面有一部分摘錄。
有裁就有招。萬物生長質量守恆,有人走就會有人來。我們必須明白這件事,招什麼樣的人,我想一定是能與未來的經營方向掛鈎的那種人,反正現在啥也幹不了,只要企業還能活著,你得深度思考本次疫情,從疫情中分析出自己未來的方向,比如2003年的非典就成就了阿里巴巴和淘寶,而本次疫情,我相信肯定會成就一些企業,比如西方的線上購物,再比如國內的小區物業電商......你得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個打算,當你目標明確,那就趁著現在,快速研發,打磨產品,或許疫情一過,你的機會就來了。
繼續談招人的問題,你要招聘的肯定不是那種小白,而是趁著機會撿漏。這種環境下,有很多一部分企業遭遇困難,進行不下去了,還是會有有大量的人才出現在求職市場裡(他們出現在市場裡,不是他的錯,是企業的錯),你能做的,就是快速把這些人收入囊中。在專業賽場上,職業選手永遠要比那些業務選手要強大太多,不然,還談專業幹什麼?
蟄伏。為什麼是蟄伏,蟄伏是一種難熬的狀態。蟄伏的前提是得活著,就是為未來的重新崛起做打算。先行保證生存,在生存之上,考慮企業到底該怎麼發展,以往粗放型的發展肯定是不現實的,必須是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發展。從疫情裡復盤企業運營管理中的短板,並趁著疫情改掉那些在疫情之前的壞習慣。
如果說疫情就是曾經的漲潮的潮水,你會發現,疫情來臨,很多企業在裸泳,不是你有牛逼,而是你有多幸運,你只是賺了趨勢的錢。現在起,你要做的就是在保證生存的同時,復盤企業在以往經營中的問題,並處理和收尾,把短板補上,為未來奠定基礎,也可以思考下企業未來的業務方向。
轉型。這是一種反應快的企業,疫情一出來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像做服裝的去做口罩了,以前做出口的開始做內銷了,還有一些企業原本是接西方批量訂單的,直接在線上開展面向西方的零售了,簡單點就說跨境零售,同樣是接外單,以前是做批發,現當批發不行的時候,零售就必須頂上來,這都是對現實情況判斷後的快速轉型。企業時刻保持敬畏心和飢餓感,你才會有轉型的舉動。
生存。這話題看似簡單,其實也不那麼容易。我個人感覺,有時候得放下身段,諸如個人生存,韓信都可以能屈能伸,難道你比韓信還牛逼,不一定吧,那就別端著了。我朋友圈裡有很多人,其中有個人我特佩服,他本身就是做企業管理類培訓的,疫情這情況,人群肯定不能聚集,人家怎麼辦?人家主動走出去,做落地,先得更接地氣更實戰。第一,維護了客情;第二,還能收到錢,這就是牛人。他知道這情況下,必須自己得靈活一點,因為他不是一個人,他背後還有團隊,要指著他吃飯呢!
你在等待疫情結束的時候,別人也在等待,你在漫漫長夜裡什麼都不做的等待,別人在等待的過程中為未來做打算,做復盤,改短板,做轉型,同樣的等待,當疫情結束,你們會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疫情可能沒把你耗死,疫情結束了,你的同行出手就是一招斃命。趁著機會,多思考,深度反思,進而做出為未來計的決策。
不想說危機有危就有機的話了,這都是老生常談,只是你別浪費了一次好機會。就像我們說疫情,對國家而言,疫情對中國來講也是個機會,讓跪舔者知道了我們其實不弱,也順帶著鍛鍊了隊伍,關鍵是,讓之前沒有爆發的我們沒注意到的東西都徹底暴露出來,也可以為我們下一步應對做了備課。無論你是個人,企業,我有一句話說給你聽:無論未來如何,先讓自己活下去,並且趁著這個時間多做思考,思考下未來的路,對你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