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變法的商鞅和王安石:為什麼前者成功而後者卻失敗了?

2021-01-10 東方早行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改革家除了秦國的商鞅,就數宋朝時期的王安石了,然而哪怕商鞅最後被五牛分屍而死,但是他的變法卻是成功的,為了大秦帝國做出了不朽功績,而同樣是變法的王安石卻失敗了。

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大宋王朝的基業我認為至少可以再延續幾百年沒有問題,因為王安石變法時期成功阻擋了金國以及遼人的南下,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戰績,所以說宋朝並不是沒有強大過,而是放棄了強大的機會。這就是宋朝不如秦人的地方,秦人支持商鞅變法的決心是導致變法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宋朝卻一方面想要通過變法使得國家變得強大,一方面卻又忌憚守舊派的勢力,白白枉費了王安石的精力,秦人將商鞅變法的各種對國家有利的政策大量推廣實行,而宋朝是自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居然全盤否定了王安石變法的全部成果,我認為這是大宋王朝自願放棄了唯一一次富強的時機,為南宋的悲哀留下了伏筆。

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變法,想著通過改革來實現積貧積弱的北宋的扭轉,推行一系列富國強兵措施,所行新法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改革科舉制度,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但是改革變法觸及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不停地強烈反對。公元1086年,由於太后掌權,起用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這些人上臺得勢後,迅速將此前的王安石所大力推行的新法都被廢除。當他聽到免役法也被廢除時,不禁悲憤地說:「亦罷至此乎!這是宋朝的失誤,亦是王安石的遺憾。

可笑的是,幾百年後,美國人華萊士卻借鑑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及時解救了處於蕭條時期的美國農民。同時,清華大學四大國學導師之一的梁啓超寫了一本名為《王荊公》的書,積極評價了王安石的歷史貢獻。梁啓超說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當之矣」,包括世界上對王安石給予肯定性認可的專家學者也逐漸看到了王安石的成果,對比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充分評價了王安石變法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同是變法的商鞅與王安石:為何前者成功了,但後者卻失敗了?
    中國曆朝歷代,許多能臣為了讓國家變得繁榮富強不受外敵欺辱,都會尋求變法之道,改變國家現有的落後體制和制度。但是變法不一定能成功,甚至有可能會給提出變法的人帶來殺身之禍。當然了,也有變法成功的例子,比如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就成功地讓秦國從一個西部邊陲小國,變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 成也商鞅變法,敗也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秦國成功與失敗的根源
    統一是消除戰爭的唯一方式,尤其是在戰國時期那種亂世之下,戰國並非只有秦國變法,但只有秦國變法成功,這就是秦國的特殊能力,想想看,春秋時期的幾百個諸侯國,到最後只剩下七個,這個戰爭強度有多麼殘酷,誰能活到最後,不就是靠自身強大嗎,當時的各國君主都意識到只有變法才能強國。
  • 北宋王安石變法為何失敗?毛澤東獨具慧眼,一語中的
    其例若王安石,欲行其意而託於古,作《字說》,其文章亦傲睨漢唐,如此可謂有專門之學者矣,而卒以敗者,無通識,並不周知社會之故,而行不適之策。」信中,毛澤東分別從經學 、文學 、變法三個角度對王安石進行了評價。他首先肯定了王安石在經學、文學上有 「專門之學」,成就斐然。同時也指出了王安石的缺點 :「無通識,並不周知社會」,因而 「行不適之策」,導致變法失敗。
  • 商鞅變法成功,申不害為何失敗?看完頓覺好老闆嘴臉嚇人
    《趣讀通鑑》22:商鞅成功,申不害失敗?看完頓覺好老闆嘴臉都嚇人。電視劇《大秦帝國》中,全力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臨死之際,當著所有人面,對商鞅說了一句如同劉備託孤諸葛亮的話,大概意思是: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段話,左看右看,我都感覺不對勁,非對孫皓暉老先生不敬,只是這段著實演繹色彩太過,進而有點偽。
  • 商鞅變法、申不害變法很牛?韓非子:這二位的做法都存在重大不足
    商鞅、申不害,以不同思路推進秦、韓兩國變法,效果截然不同我們先看看商鞅變法、申不害變法的基本情況。商鞅(即公孫鞅)變法開始於公元前359年,內容主要集中於對秦國社會各階層的約束、管理和獎懲上,比如:禁止私鬥、鼓勵為國作戰,以軍功換取爵位;設立連坐制,若舉報他人違法行為,可按照在戰場上殺敵的標準進行獎賞,反之則進行嚴懲;因偷奸耍滑而導致貧窮的,直接收為奴隸,也就是說,必須得幹活,尤其是打仗和種地,即「農戰」;即使是王室宗親,如果沒有建功立業
  • 保甲法為何失敗?王安石性格和工作上的失察,讓其成為「替罪羊」
    保甲法是中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同樣也是宋朝變法中影響最大的改革措施。在保甲法推行的過程之中,初期的效果十分的顯著,不僅僅有著改變宋代積貧積弱的傾向,而且還促進了宋代經濟發展,短期內綜合國力是得到上升的。但是一個新的變法運動勢必會得罪很多人,反對的呼聲直接可以將王安石淹沒,隨即變法就失敗。
  • 王安石的好運,眼睜睜是老天爺給的
    >王安石這年,王安石進京趕考的路上看到了一副對聯,這副對聯的上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如果對得上,他就能夠娶到侯門千金。問題是他對不上,趕考要緊,於是他就沒有多想,走了。到了考場上他看到一道題,有上聯,要他對下聯。這副對聯的上聯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
  • 以變法之名行殘暴之事,商鞅變法究竟利了誰,為何說他害民無窮!
    提起來商鞅大家都知道,他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通過變法使得秦國由弱變強。商鞅因為他的變法使他成為了後世很多人希望富國強兵的模仿對象,對象,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商鞅變法帶來的富強是以犧牲百姓利益為代價,不管是從商鞅依靠的理論基礎學說和還是他實行的變法本質都可以看出商鞅之法的殘暴。
  • 自作孽不可活的商鞅!
    商鞅變法可能是我們所熟知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變法,正是由於商鞅變法在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導致秦國在秦孝公統治之後綜合國力不斷增長,在當時農業相對不發達的地區,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霸權。之所以說商鞅變法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成功,是因為,它確實給秦國帶來了政治上的以及軍事上的成功,實現了富國強兵,為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但是對當時的廣大農民朋友,那是苦不堪言。而商鞅本人也死於自己所制定的措施裡面。下面,筆者就來列舉一下這個在政治上無限風光的商鞅帶給了老百姓怎樣的傷害。最嚴重的就是「連坐法」。秦國的都、鄉、邑、聚原來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地點處。
  • 王安石變法中的最大敗筆,偏執型人格是一道坎
    王安石在「熙寧變法」中,獨斷專行,排除異己,既不善於聽取不同意見,也不善與團結各方面力量,同時,在變法由於用人不當造成小人亂政,因而樹敵過多,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來完成「熙寧變法」的大業,使得變法嚴重受挫,最終導致變法失敗。對此,史學界也是看法各有千秋。但就心理學而言,這是因為王安石人格偏執,剛愎自用,不善團結各方人士,最終以人廢事。
  • 秦孝公與商鞅的相知相許,推心置腹,君臣之交,縱千年亦唏噓!
    如此商鞅所言王道治國也算是對症下藥,秦孝公態度雖然不似之前強硬,但同樣的,或許是不想複製前人的成功,也或者秦孝公有著更大的野心,這樣的治國之道同樣不符合秦孝公縱橫亂世的雄心。 不得不說,成功總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景監算是他的貴人了,商鞅居然還有機會通過他第三次見秦孝公。
  • 大秦強靠商鞅變法,為何又說他死有餘辜?秦孝公:法家不全是垃圾
    商君衛鞅作為第一部的靈魂人物,也被網友調侃為「五等分的商鞅」。那麼,商鞅變法對於大秦以及後世,真的有《大秦帝國》所說的那麼大影響嗎? ▲五等分的商鞅 說到商鞅和秦孝公,我們就不得不提秦孝公的老爹秦獻公。
  • 商鞅為強秦打下根基,慘遭車裂卻無一人可憐,老秦人:死不足惜
    商鞅是戰國時期變法最為成功的一個,在商鞅之前,魏國進行了李悝變法,楚國歷經了吳起變法,還有同一時期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然而成功的變法只此一個,失敗的變法卻驚人相似,因為最後沒有得到延續。《史記商君列傳》並非秦人情薄,商鞅雖然為秦國的強大做出巨大貢獻,卻也觸動了多個階層的利益,他的悲慘結局雖是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導致他最後的命運有多方面的原因的:第一、商鞅的相權威脅到君權,功高震主歷來會招來殺身之禍商鞅和秦孝公關係非常融洽,全力支持商鞅的變法,秦孝公將死之際,甚至想傳位於商鞅,商鞅堅辭不受。
  • 大秦賦:悶聲發大財的代表,戰國時代你想不起來的名將,商鞅
    (01)司馬遷的錯誤商鞅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商鞅變法成為中國為數不多,成功變法的經驗,不斷被後世那些想要改革的有識之士提起,比如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就經常那商鞅做榜樣。但詭異的是,歷史上如此有名的一個人,很少人知道他到底叫什麼名字。
  • 《邵子神數》一則條文透露了邵雍對王安石變法的真實觀點
    戊申年宋神宗勵精圖治,急欲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於熙寧元年(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君臣二人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己酉年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要負責變法事宜。同時調整了人事安排,組成了新的執政班子。
  • 從「商鞅變法」到一統天下,細說秦國六代國君的奮鬥歷程
    戰國中後期,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開始迅速崛起,然而未曾出過昏君的秦國,為何仍然用了足足七世一百二十餘年才完成統一呢?原因便在於,秦國崛起的同時,山東六國中魏國、齊國、趙國也曾先後強盛,再加上山東六國合縱抵禦秦國東出,導致以一隅敵天下的秦國始終無法對山東六國形成壓倒性優勢。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以我個人而言,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那都是同樣喜愛。兩者之間並不衝突,最重要的是你要熱愛詩歌,要是真正喜歡的話,那自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獨特的美。很多人對於這首詩可能比較陌生,而這首詩在王安石眾多的作品中不算很突出,但是由於寫得生動有趣,也為這首詩增色不少。所以看似很冷門,很顯然是被低估了,完全可以媲美唐詩,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讀來不僅朗朗上口,同時每一句都有著一種獨特的美,把春天尋常的風景,還有普通的事物描寫得充滿了勃勃生機。
  • 王安石新法得以實施,古龍去世
    王安石新法得以實施,古龍去世今天是2018年的9月21日,在我們看來,今天和昨天甚至和即將到來的明天都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很多很多的9月21日,那麼你知道在歷史上的這些9月21日都發生了什麼大事嗎?如果想知道趕緊拿小本子記下來吧,都是重點。王安石新法開始實施。1069年的9月21日,宋神宗採用王安石新法,開始實行青苗法。
  • 為什麼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中國戊戌變法失敗了?
    日本和中國既有相同之處、卻又有極大的不同,而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的性質,似乎有所相同,根本上卻是南轅北轍。中國和日本社會背景的差異作為中亞一衣帶水的兩個國家、一個是大陸文明高度發達的農耕集權國家、一個海洋封閉地方藩主割裂的農業封建島國。兩個國家之間,後者一直學習前者的文化,但卻一直解決不了本國制度的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