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大秦賦》的完結,觀眾們開始反思整個《大秦帝國》系列。無疑,這個系列對於秦的過度美化引起了太多的吐槽。商君衛鞅作為第一部的靈魂人物,也被網友調侃為「五等分的商鞅」。那麼,商鞅變法對於大秦以及後世,真的有《大秦帝國》所說的那麼大影響嗎?
▲五等分的商鞅
說到商鞅和秦孝公,我們就不得不提秦孝公的老爹秦獻公。這位大爺之前冷兵器研究所的文章《一樣都是戰國改革先驅,為何楚國吳起人亡政息,商鞅變法卻促成大秦統一天下?》已經簡略介紹過了。獻公時代的秦國已經摁著魏國打了很多次了,很多人就覺得秦孝公用商鞅變法作用其實不大,商鞅被誇大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獻公窮兵黷武,耗空了國力,交給孝公一個爛攤子,所以才需要變法。這兩種說法其實都不靠譜。獻公當然很厲害,也並沒有耗空國力,但他的打法在孝公初年,已經失靈了。
▲河西地即北洛水以東,黃河以西的地區
「赳赳老秦,復我河西。血不流幹,死不休戰。」《大秦帝國》這段唱詞,大家想必印象很深。但是這種用國族主義煽動人民作戰的打法,在古代是實現不了全民動員的,頂多能煽動精英而已。獻公時代的出兵,規模其實不大,基本上就是趁著梁惠王繼位初年,由於和弟弟魏緩內戰而國力大為損耗,西部(河西、河東地區)守備空虛(魏緩的基地正是魏國西部,被梁惠王消滅之後西部實力嚴重損耗),而出動機動性強的精銳貴族部隊深入魏國腹地,來騙,來偷襲。
像公元前364年秦軍突襲河東,在石門之戰斬首六萬,卻沒抓到魏軍主帥,多半就是伏擊成功後,就地屠殺了六萬民夫和當地男丁之後跑路。公元前362年的少梁之戰,又是趁魏國主力在與韓趙作戰,閃擊大破魏軍,俘虜了魏軍主帥公孫痤。但可能考慮到河西是秦國故地,秦軍這次沒有大開殺戒。
▲懂王修牆
但是秦孝公上臺後,發現騙不成了。因為梁惠王是的先驅,直接派龍賈在北洛河一線修了一道河西長城,還在河西河東大規模增築城塞工事,秦軍不能再暢通無阻,還想進攻就得派實力雄厚的拆遷隊來。秦孝公上臺當年,雖然也有出擊,但是是出函谷一線打到陝城,顯然河西那邊走不通了。這就顯出魏國和秦國國力的差距了,眾所周知修牆是很花錢的(參考大宋西北堡寨與明末關寧錦防線),魏國卻很快修好。顯然秦獻公時代魏國的敗績主要還是因為魏緩之亂造成的損耗太大,一時還沒緩過氣來。年輕的秦孝公知道,必須進一步強化國家的動員力,才能與魏國對耗國力。這時候,商鞅從魏國跑到秦國來了。孫皓暉說商鞅那是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你這可是真扯淡。你說吳起有理想主義的成分我還信,雖然冷酷到為了理想實現可以殺掉自己老婆。商鞅那就是極致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大秦帝國電視劇中的商鞅
《商君書》認為,「有道之國,在於弱民」。通過以弱去強,以奸馭良,加強對群眾的控制;實行一教,統一思想,進行思想控制;通過剝奪個人資產,讓民眾依附國家;通過辱民、貧民、弱民,使人民貧窮、軟弱,實現民弱國強。商鞅還瓦解曾經的大的血緣宗族,實行小家庭+原子化政策,「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不允許民眾聚族而居,家中有兩個男丁而不分家者,田賦加倍徵收;「父子兄弟同室共息者為禁」,以瓦解民眾的基層組織能力。之前筆者說獻公靠的才是國族主義,因為當時秦軍能打,靠的是宗族、鄉黨聯繫。從孝公時代開始,靠的就是動員力和軍功爵制的激勵了。
▲商君書
但是我們很容易也能看出,《商君書》非常不人道主義。因此一直就有人把法家詆毀得一錢不值,說中國2000多年的專制都是法家的鍋。問題是,李悝、吳起都是法家,甚至更早的管仲、子產也能算,這些人都沒有認為要弱民才能強國,這是問題之一。其二就是《商君書》是否能完全代表大秦後來100多年間一而貫之的國策?
▲墨家的秦墨一派對秦統一天下做出巨大貢獻
筆者的答案是——不能。且不說墨家的秦墨一派一直在秦國活躍,即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也仍有大量儒生繼續為秦效力,如胡亥身邊就有許多儒家博士。《商君書》只能代表法家最極端的一派觀點,連秦制都不能代表,秦制在秦惠文王誅殺商鞅之後,是有不斷修正的過程的。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大秦賦》:嚴刑苛政的秦國,竟是跨時代的高稅收高福利國家?》,已經講了秦制中的底層福利,和人文關懷。隨便舉個例子——《商君書·去強篇》說:「重罰輕賞,則上愛民,民死上;重賞輕罰,則上不愛民,民不死上。興國行罰,民利且畏;行賞,民利且愛。」加重刑罰,減輕賞賜,就是君上愛護人民,人民就肯為君上死。加重賞賜,減輕刑罰,就是君上不愛護人民,人民就不肯為君上而死。
▲秦半兩錢
且不說這一段的神秘邏輯難以理解;根據秦律,能生擒群盜一人,相當於斬首二級,官府賞十四金,金一兩,值576半兩錢。很明顯秦律是重罰重賞,而不是重罰輕賞的。至於《商君書》中強調的禁錮思想,在始皇焚書坑儒之前似乎也沒實際實行過。法家作為2000多年前的君王術,有大量時代局限造成的糟粕是必然的。你可以說被五等分的商鞅死有餘辜,但也不得不承認他強調的重法度、不法古、務實的精神是頗有可取之處的。「百代猶行秦法政」,秦制經過多次修正流變,2000年來仍是中國維持大一統的基礎。秦制可以批判,但公知們試圖徹底否定秦制,顯然是為了給碎片化中國的理論張目。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曲墨封,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