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打,社稷難存,皇帝穩固了江山無法立儲君究竟是何種原因?

2021-01-10 林佳恩講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系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總有一些人會為了當皇上而想盡一切辦法,不管這些人他運用了是武力還是智力,最終都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坐上皇位,坐擁天下。在歷史的長卷當中,就有這樣一位皇上,不僅殺了自己的親兄弟,還將自己的父親逼得無處可逃,僅僅就是為了做上皇上的位置。

如果把這個事情放到現代社會當中,那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的。先不管說兄弟的手足之情,就是對於父子之情來說,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也不可能會做得出來吧。殊不知,他不僅逼得自己的父親老淚縱橫,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還將自己的兄弟們都趕盡殺絕,他就是歷史上,爭議非常之大的李世民。

雖然說他是通過這樣不正當的手法坐上了皇位的,但是他確確實實又在坐上皇位之後,為這個天下做了不少好事,不僅是收攏了民心,更是大張旗鼓地發展農業,為這個天下也是操碎了心,並且在他執政的後期更是勇猛無敵。因此天下人是非常的擁戴這位皇上的。

到了這個皇上尋找自己儲君的時候,事情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他不僅找不到一位合適的君王來自己繼承自己的皇位,更加沒想到自己最看重的兩個兒子都要想策反自己,這就是俗話說的因果報應吧,自己種下的惡果,終究是要自己吃的。那他到底是如何發現自己兒子想要策反自己,又是怎麼來歷下這個儲君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李世民立儲君的事情。其實當時李世民在他自己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立下了太子,就是李承乾。當時李承乾在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來他驚人的記憶力,以及他卓越的政治處理能力了。

可是沒想到這個太子,他的野心實在太大了。就在太子還在密謀策反的時候,李世民就發現了端倪,立馬他就叫人去暗查這個事情,沒想到果然太子正在密謀策反。唐太宗當然不可能會讓自己的兒子將自己給策反掉,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怎麼可能就拱手讓人了?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也無法原諒。

當李世民確定這個事情以後勃然大怒,立馬昭告天下廢除太子,並將太子幽禁起來,雖然沒有奪取他的生命,但這一輩子也別想再重見天日。本來太子還在做夢自己很快就能當上皇上了去,結果沒想到事情變化得如此之快,他完全低估了李世民的作戰能力。太子之位沒有了,那麼自己的王位到底要傳給誰呢?

這讓李世民也開始有些苦惱,本來除去太子之後,他更喜歡的人叫做李泰,不但聰明過人,而且政治能力非常突出,並且在軍事指揮能力也在他的父親之上。

這樣不管是內在條件還是外在條件都非常優秀的孩子,當然肯定就是皇上的第一人選,但是李世民最後卻將這個人放棄了,原因有三:一是因為這個人的野心實在太大,李世民擔心這個人繼位之後,很有可能會將朝野上下攪得個天翻地覆。

第二,這個人也是一個冷血動物,儘管他的天資再高,即位之後,恐怕自己手下的幾個兒子也無法逃出他的魔掌。第三,由於這個人暴力成性,不會籠絡民心,很有可能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王朝就會毀在他的手裡。根據這幾條理由,不管唐太宗有多麼喜歡這個孩子,都不可能將他立為天子,這不僅是對天下黎民百姓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江山社稷不負責。

可是非常滑稽的是這個孩子竟然是一個膽小鬼,他非常害怕李世民。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李世民殺兄弒父兇殘狠毒,這樣的父親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恐怖的,當李世民找到這個孩子,並告訴他,他將來會做皇上的時候,這個孩子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並且號啕大哭,他告訴李世民,他永遠也不希望自己坐在朝堂之上治理朝綱。

唐太宗看得這個窩囊膽小的孩子非常生氣,但是卻沒有任何辦法,這個孩子是他所有孩子當中天之最差,也是能力最弱的一個人,但是由於他心地善良,念有手足之情,所以他當上皇上以後,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天下百姓,都能得到他的關愛。最後隨著李世民離開人世,唐高宗李治依然坐上了皇位,並且很好的統治著這個大唐盛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系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他天資聰穎,被視為康熙繼承人,卻兩次被廢,催生新的立儲君制度
    公元1676年,康熙皇帝的二阿哥被冊立為皇太子,第二天便向全國宣布。胤礽在政治上的確是展示了過人的天賦,所以康熙皇帝非常的喜歡他。但是,胤礽雖然能力強,卻是一個十分不仁義的人,康熙只能含淚把他廢掉。在兩次廢除又冊立之後,胤礽最終被關起來直到去世了。從這之後,康熙帝再也不敢冊立太子了,改為用遺詔立太子,是後來雍正皇帝秘密建儲制的雛形。
  • 皇帝夢見父親讓他立侄兒為太子,皇帝醒後照辦,結果不久帝國滅亡
    比如南燕皇帝慕容德因為聽從夢話,將皇位傳給侄兒,結果給國家帶來滅頂之災,實在是要不得。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則奇聞。慕容德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的異母弟,在前燕、後燕兩國均被封為範陽王,在北魏攻佔後燕國都中山前,負責鎮守鄴城。中山淪陷後,慕容德北逃之路被堵死,便只能率部下渡河南逃、求發展。
  • 他本是一個有大功於社稷的好皇帝,卻因自私而下場悲催!
    在這危急時刻,以兵部尚書于謙為首的大臣考慮到太子朱見深只有2歲,無法處理國政,於是請太皇太后張氏下詔由朱祁鈺即位,改元景泰,史稱明代宗。並遙尊英宗為太上皇。自此,朱祁鈺開始了他八年的帝王生涯。代宗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否決了一部分大臣遷都的建議,授于謙以重任,組織北京保衛戰。
  • 老謀深算的慈禧,為啥會選3歲娃娃當皇帝?原因讓人咬牙切齒
    慈禧太后像這便是溥儀繼位的大概過程。但是我們仔細想一下的話,這其實是有一定問題的。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慈禧很想將溥儁立為皇儲,於是便預定在庚子年元旦時讓光緒帝自行退位,甚至連他的年號都想好了,叫「保慶」。但是,此時光緒帝仍是外國各個勢力心中的滿清正統皇帝,他們也都很支持光緒帝。再者,這溥儁也算是慈禧自己家族的一員,所以這自然會引起各國勢力的不滿。慈禧的這一計劃算是落空了,但也不至於沒有希望。
  • 清朝的皇帝在什麼地方祭祀社稷?
    北京社稷壇位於北京皇城的內部,北京中軸線西側,於太廟相對,是皇帝祭祀社神(土地)和稷神(五穀)的廟壇建築。是現存的唯一一座祭祀社稷之用的廟壇建築,也叫「太社稷壇」或「太社壇」。此前的社稷壇(如南京社稷壇),「社」、「稷」分開建壇祭祀。
  • 江山社稷,」社稷「究竟是什麼?
    明代皇帝朱元璋為祭祀方便,把他們合在一處,稱「社稷壇」。現在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就是二神合一的祭壇。由於北京的社稷壇代表整個國家,所以壇上的封土有五種顏色,象徵著各地的土壤。外地的社稷壇,則根據所在地區,只用一種顏色。比如北方用黑土,南方用紅土等等。這些社稷壇,今天已經很難看到了。
  • 為什麼古往今來成大事者要胸懷「社稷」?
    在古書典籍中常用「社稷」來代指國家,如《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意為國君當與社稷(國家)共存亡。《禮記·檀弓下》:「能執幹戈以衛社稷。」《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這是說:君王惠臨敝國求福,承蒙君王安撫我君,這正是我君的願望。《韓非子·難一》:「晉陽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
  • 都說「江山社稷」,那麼「社稷」是什麼?有什麼典故?
    人們往往把國家或者是自己的領土,稱之為江山「社稷」,但是「社稷」到底是什麼呢?這其中又有什麼典故?其實「社稷」這兩個字需要分開來解釋。「社」這個字,在古代的時候是土地之神靈,也稱為五色土。在那個年代,不管你是何種身份,只要擁有這一塊土地,那麼都可以為土地神立一座社。而社火也成為了大家一起歡聚一堂的日子,也一直沿用到了現如今。在社火的時候,各地都會歡天喜地舉辦一些大型的娛樂活動。稷這個詞指的是周民族最開始的祖先后稷,他在西周的時候被稱作為五穀之長,和社是同樣的地位,所以他們合在一起稱作「社稷」。
  • 朱見深是一位好皇帝嗎,他在位期間,又為江山社稷做了什麼貢獻
    朱見深是一位好皇帝嗎,他在位期間,又為江山社稷做了什麼貢獻說到朱見深,大家對他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你說他是一位好的君主,但他統治後期任用奸臣還特別信佛教,當時不僅百官的生活不好過,黎明百姓的生活過的是更加艱苦,你說他是一位昏庸的君主,那又說不上,因為他在位期間,做了很多有利社稷的事
  • 悲情皇帝的悲劇人生:我只是不想為他人作嫁衣
    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瓦剌傷亡慘重,卻始終無法撼動北京城,最終只能選擇灰溜溜的敗走。明王朝度過了自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北京保衛戰,一戰打出了數十年的平安。其領導者景泰帝有「再造社稷之功」,而組織者于謙則當之無愧的成為「民族英雄」,他們都成為大明朝的驕傲。二、幽禁前帝 兄弟失和瓦刺打了敗仗,手中的「奇貨」明英宗也失去了相應作用。
  • 皇帝口中的「江山社稷」是什麼意思?中國文化有一半是在這上面
    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聽到皇帝說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江山社稷了,那麼這個江山社稷到底指的什麼呢?為何要用他來代指整個國家,其實這句話是有出處的,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說說這個江山社稷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句話就指出了皇帝應為天下人求得福祉,而人沒有土地就沒有容身之地,沒有穀物就沒有食物,但是五穀這麼多不能一一祭祀,於是就封「社」為土地之神,「稷」為五穀之首用來祭祀,通過後來的不斷演變就有了用社稷代指國家的說法。
  • 盡心盡性八十載、再造江山守社稷——看郭老令公的老年傳名史
    自幼習武,熟讀兵書,早年以武舉登第補任左衛長史,也就是皇帝禁軍的幕僚。其後因屢立戰功多次被提升,卻也是熬到天寶八年(749年)才拜左衛大將軍,彼時52周歲的郭子儀終於官居正三品。不用懷疑,就是52周歲!五年後,郭子儀57周歲時又兼任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何種原因且不表,郭子儀確實是52周歲才做了三品大員,這樣的履歷想來也沒什麼出奇的。
  • 你知道「社稷」是什麼意思嗎?
    乙未羊年 七月 十四日 大宜:祈福 嫁娶 動土 出行 赴任 祭祀 納採 求嗣 納財忌:上梁 栽種 修造 蓋屋 求醫 開市 立券 破土 安葬 移徙 入宅今日衝合:與肖蛇相衝,肖豬相自刑,與肖猴相害,與肖虎相破,與肖虎相合,與肖兔肖羊三合,與肖虎六合 舊時的皇帝,一張口就喜歡用「朕的江山社稷怎麼怎麼地」,來表示對天下所有權的擁有。
  • 漢室宗親、社稷屏藩——漢武帝晚年時,尚存多少諸侯王國
    當年四月,景帝立美人王氏為皇后,十二天後立王皇后的獨子膠東王劉彘為新太子,改名劉徹。這就是將來的漢武帝。景帝後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劉啟駕崩。皇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建年號,以明年為建元元年(前140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
  • 古人常說的「社稷」,你知道是哪兩個人嗎?
    百弟每次去故宮一般都是直接走進午門遊覽宮城但是百弟注意到午門外面還有兩座古代建築社稷壇和太廟古時侯皇帝每年都會到社稷壇祭祀兩次希望國家能夠保持安寧不過百弟好奇「社稷壇」中的「社稷」二字到底是指什麼呢?其實「社稷」需要拆開來看,它們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兩位神仙——「社」和「稷」。專管土地的神仙是太社之神,名叫句龍。傳說「五帝」之一的顓頊,任命句龍為土正官,主管土地社稷,負責平整土地,疏導河流。
  • 為什麼清朝乾隆皇帝寵臣和珅的第一條死罪是私藏吉林東珠?
    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驕傲自信了一輩子,但在自己究竟能活多少歲這事上,卻不夠驕傲自信,做了一個錯誤了估計。他沒有料到自己竟然差點活過了90歲。嘉慶四年正月十三,89歲的乾隆頂著「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兩大殊榮,心滿意足死去。
  • 國家為什麼又稱為「社稷」?
    古代的君王為祈求國土平安,五穀豐登,每年都要舉行祭祀社稷大典,因此久而久之,社稷就成了國家的象徵。
  • 高高在上的皇帝為何會死於非命
    高高在上的皇帝為何會死於非命中國封建社會歷經千年,皇帝有幾百個,有的皇帝安享晚年,死後風光大葬。但有的皇帝卻死於非命。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最高統治者為什麼連善終都變成了一種奢求呢?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權利本身。權利就如同伊甸園裡的禁果,讓人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