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型人格障礙:聯用美金剛或有潛力

2020-11-25 醫脈通

醫脈通導讀


既往證據顯示,慢性應激、糖皮質激素應答及穀氨酸能活動亢進在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的病理生理學進程中扮演著角色,調控穀氨酸能的興奮毒性有望改善BPD症狀。


本項小規模隨機雙盲對照研究顯示,在現有治療的基礎上聯用NMDA拮抗劑美金剛20mg/d可有效改善BPD患者的總體症狀,且耐受性總體良好,但結果仍需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加以複製。


醫脈通編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複雜而嚴重的、往往伴隨高度汙名化的精神科疾病,主要臨床表現包括情緒紊亂、解體症狀、衝動、反覆出現的自殺觀念及自傷行為等。證據顯示,結構化的心理治療尤其是辯證行為治療(DBT)對BPD有效,但由於客觀條件所限,很多患者無法接受到這一治療手段;即便參與進來,脫落率也很高。


目前,尚無一種精神科藥物正式獲批用於治療BPD,臨床仍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藥、心境穩定劑及抗抑鬱藥對症治療,其療效並不可靠且副作用顯著,收益風險比很低。


圖1 穀氨酸能與BPD症狀(Kulkarni J, et al. 2018)


2010年的一項Cochrane系統回顧顯示,拉莫三嗪和託吡酯可以為BPD患者帶來一定獲益。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藥物均具有穀氨酸能調節效應。事實上,近年來有研究顯示,慢性應激,糖皮質激素對應激的反應,以及穀氨酸能活動亢進,均在BPD的病理生理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圖1)。因此,可調控穀氨酸興奮毒性的藥物有望成為BPD的潛在治療手段。


研究簡介


鹽酸美金剛(Memantine-HCl)是一種電壓依賴性NMDA受體拮抗劑,可選擇性抑制穀氨酸能活性,目前在阿爾茨海默型痴呆的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項3月16日在線發表於CNS Drugs的一項探索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的一組研究者即探討了聯用美金剛針對BPD症狀的療效。


研究共納入了33名受試者,年齡16-65歲,均經由診斷性訪談明確診斷為BPD。其中,17人被隨機分入口服美金剛組,在原有抗抑鬱藥(SSRIs、TCAs、MAOIs等)、心境穩定劑、抗精神病藥及社會心理幹預的基礎上聯用口服美金剛,前7天劑量為10mg/d,此後加量至20mg/d;另外16人被隨機分入常規治療+安慰劑組,治療8周。


研究主要轉歸為Zanarini BPD評定量表(ZAN-BPD)得分變化,每2周評估一次。ZAN-BPD共包含9個條目,已經過效度驗證,是一種理想的BPD他評工具,可用於評估BPD嚴重度及監測治療進步。研究次要轉歸包括已知與美金剛相關的不良反應。


研究結果


基線時,兩組受試者年齡、性別及ZAN-BPD總分均無顯著差異。潛變量增長模型顯示,美金剛20mg/d治療期間(第2周開始),患者的ZAN-BPD症狀減分顯著優於安慰劑組(p = 0.02)。儘管在治療初期,美金剛10mg/d同樣顯著降低了受試者的ZAN-BPD總分(平均降低4.01分),但與安慰劑無顯著差異。


耐受性方面,兩組的大部分受試者均報告了一種或多種輕度不良反應,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兩組最常見的副作用均為頭痛(美金剛組11人,安慰機組8人)。兩組因不良反應脫落的比例無顯著差異。


討論


本項研究可能是首項探討美金剛治療BPD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該藥有望成為BPD的新型治療手段:基於被業界廣泛接受的ZAN-BPD量表,美金剛自第2周起可顯著降低BPD症狀,此時所使用的劑量為20mg/d。


既往有研究顯示,美金剛可顯著改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患者的情緒調節及認知功能,而該病同樣與穀氨酸能異常有關。


然而,本項探索性研究的樣本量較小,且未測定受試者的美金剛血藥濃度, 其結果須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加以複製。


文獻索引:Kulkarni J, et al. Effect of the Glutamat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Memantine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 Exploratory,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NS Drugs. 2018 Mar 16. doi: 10.1007/s40263-018-0506-8. [Epub ahead of print]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人格障礙模樣:偏執型、分裂型、邊緣型...
    (邊緣型、自戀型、表演型,以及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C組(Cluster C): 以焦慮恐懼表現為特徵(強迫型、依賴型,以及迴避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 患者典型的特徵是不能有效地管理情緒,行為衝動魯莽,有時有攻擊性行為,人際關係及親密關係不穩定。
  • 邊緣型人格障礙真的一病誤終生?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徵,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徵有學者描述便是「穩定的不穩定」,往往表現為治療上的不依從,治療難度很大。主要表現「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不穩定的情緒,不穩定的自我意象和明顯的衝動性」。
  • 邊緣型人格障礙:哪些藥物可以一用?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顯示,精神科住院部及門診患者中,有15-20%罹患該病,男女性發病率相仿。另一項為期12周的RCT中,研究者試圖在辯證行為療法(DBT)的基礎上聯用氟西汀以治療BPD,其中9人聯用40mg/d的氟西汀,11人聯用安慰劑。結果顯示,治療前後兩組的任何指標均無顯著差異。
  • 一個比抑鬱症情緒還不穩定的心理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
    文/老K對於心境障礙我們了解有基本的抑鬱、焦慮、強迫症。其實單純的抑鬱、焦慮、強迫不難解決,有些人會發現不是神經症的康復率在75%?只要積極解決,不是都可以好起來嗎?為何我就不行?其實我們忽略了有些神經症還會伴隨人格障礙的可能。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問題——邊緣型人格障礙。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 容易衝動、發脾氣、太「作」,是不是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小雪今年 26 歲,外表出眾,有一份在外企的工作。表面光鮮亮麗,內心卻有著自己的苦楚。前些日子,她和相戀 6 年的男友分手,並且因為「被拋棄」而悲憤交加。此後經常因為瑣事發脾氣與家人爭吵,感到十分痛苦。她上網搜索後,懷疑自己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想通過問診確定。
  • 比抑鬱症還糟糕可怕的心境障礙——邊緣人格障礙
    文/老K對於心境障礙我們了解有基本的抑鬱、焦慮、強迫症。其實單純的抑鬱、焦慮、強迫不難解決,有些人會發現不是神經症的康復率在75%?只要積極解決,不是都可以好起來嗎?為何我就不行?其實我們忽略了有些神經症還會伴隨人格障礙的可能。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問題——邊緣型人格障礙。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 雙相情感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鑑別診斷「臨床必備 」
    儘管證據表明雙相情感障礙(BD)和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不同的疾病類型,但由於表型特徵的大量重疊,其鑑別診斷往往具有挑戰性。此外,BD和BPD經常共存,這使得區分這兩種情況更加困難。提高診斷準確性對於優化患者的臨床結果和長期預後至關重要。
  • 別再拿邊緣型人格障礙罵人了,他們自救的路並不容易
    如果一個人的情況符合其中五項及以上,且這些症狀起始於青春期並持續了一定時間,對TA生活的諸多方面產生了影響,那麼便可能被診斷為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來自合格的心理治療師的支持和指導,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有極大幫助。心理治療會提供給患者一個安全的空間,在這裡,患者可以嘗試新的應對技巧,著手應對自己在人際關係和信任中面對的問題。
  • 邊緣型人格障礙:攻擊性、自殺行為及精神科共病的性別差異
    邊緣型人格障礙:攻擊性、自殺行為及精神科共病的性別差異
  • 如果你的伴侶是邊緣型人格,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礙於面子,我沒有說很多,只是簡單的分析了一些利弊讓她自己去抉擇,因為感情的事誰也說不準,但是我卻知道她男朋友患有典型的邊緣型人格障礙。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呢?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以情緒強烈多變,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困難,人際關係和自我意象混亂而不穩定,具有分裂的防禦機制為核心特徵的一種人格障礙。據了解,我國目前有1%~2%的人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 一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愛情
    清晨醒來,陳風迷迷糊糊的拿起手機一看,天吶,竟然有78通未接電話,多數是他女朋友李悅打來的,也有他爸爸和媽媽的,因為他睡覺設置了手機靜音,所以錯過了 。 發生了什麼啊?他嚇了一跳,馬上從床上坐起來。
  • 感情糾紛為何頻頻引發命案,其實是邊緣型人格在作祟
    但其實,背後的原因就是與這兩個人的人格有關係。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邊緣性人格。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邊緣型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徵,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邊緣型人格的主要特徵邊緣型人格主要有4個方面的特徵,我們著重講解一下明顯的衝動性。
  • 丨「邊緣型」人格特質
    聽過他的描述,我察覺到在他們的愛情中有個重要特徵:女生對關係的評判,在好與壞在兩個極端迅速擺動。這種特徵通常出現在「邊緣型狀態(borderline states)」的人身上。邊緣型狀態不僅會體現在情感關係中,也會影響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註:一個人有邊緣型狀態,並不意味著ta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 偏執型人格障礙自我測試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願望,認為別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只好對他敬而遠之。偏執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偏執行為持否認態度,因此在社會上人數和比例確實不詳。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是什麼
    核心提示: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非常自信的,而有些人則是出現了自卑的心理,時間長了引起了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情況,當然引起迴避型人格障礙發生的原因還有一些其他的,那麼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是什麼呢?
  • 「邊緣性人格障礙」其主要病因與症狀有哪些?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迄今為止最為普遍的一種人格障礙類型,同時也是爭議不斷的一種疾病[1]。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除了至親以外,很少或者幾乎沒有知心好友;常常因為別人的批評或者不贊同而感到受傷;在人際交往或者工作中存在行為退縮的情況……如果你有以上的情況,或許你有迴避型人格障礙。
  • 焦慮不安心情低落,你可能患了人格障礙症!
    這六種人格障礙分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及分裂型人格障礙。這六種人格障礙類型所不能描述的部分,可用特定特質型人格障礙(PD-TS)評估。 研究結果表明:美國的人格障礙患病率約為1/10,澳大利亞約為1/15, 而英國則是1/20,我國目前還沒有權威的人格障礙患病率數據。
  • 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原標題: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不少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嫌棄」不講衛生,行為不規矩,自己的房間也收拾不好,大人們惆悵孩子行為作風太紊亂的同時,也有人糾結著,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太在乎細節?
  • 心理| 強迫型人格障礙,你患病了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強迫型人格障礙?估計你會下意識地把它當做強迫症,但它們可是有區別的哦。 強迫型人格是彌散性的,滲透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強迫症則只涉及一定的主題。相對於後者,前者對個人的社會功能影響更大些,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為10%~15%,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強迫型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