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張「報功書」,他「藏」了63年——95歲戰鬥英雄張富清的故事

2021-01-13 國際在線

那張「報功書」,他「藏」了63年

——95歲戰鬥英雄張富清的故事

■田國松 朱 勇 特約記者 何武濤

初春的鄂西武陵山區,乍暖還寒。穿著厚厚棉襖的張富清老人,坐在客廳裡的火爐旁烤著火。見到一身軍裝的記者,老人一下子單腿從凳子上站了起來,一旁的老伴迅速扶住他,生怕他摔倒。

如果不是去年11月3日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張富清拿出了泛黃的「報功書」,還有幾枚獎章,幾乎沒人知道,這位95歲的老人,是一位特等功臣。他的子女只知道父親當過兵,親朋鄰裡只知道老人是縣銀行離休的副行長。

為什麼老人之前從未表明過自己的赫赫戰功?「封存」榮譽的背後,他堅守的究竟是什麼?

3月初,我們從湖北武漢乘車前往來鳳縣,探訪張富清老人。雖已年過耄耋,聽力幾近喪失,但老人精神矍鑠,聲音洪亮,見到部隊來的人,顯得格外激動。聊天中,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革命戰爭年代的軍歌,記憶也回溯到那段崢嶸歲月。

少時·徵戰

「一衝上陣地,滿腦子就是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意志和勇氣」

1924年,張富清出生於陝西漢中洋縣,1948年3月參加西北野戰軍,在二縱隊359旅718團二營六連當戰士。老人說,他到部隊後,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印象最深的是永豐戰役。

永豐戰役時,張富清所在的六連擔任突擊連。那天拂曉,他和兩名戰友組成突擊組,匍匐前進率先攀上永豐城牆。他第一個跳下城牆,和敵人展開激戰。

「我端著衝鋒鎗,對著敵人一陣猛掃,一下子把近距離的7、8個敵人全部消滅了。」說起這段戰鬥經歷,老人手舞足蹈,仿佛回到了當年的戰場。他說,等他回過神來,才感覺頭頂有血往下流,用手一摸,一塊頭皮翻了起來。他這才意識到,一顆子彈剛剛擦著他的頭皮飛過,在頭頂留下一條淺溝。

擊退外圍敵人後,張富清衝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個土坑,把捆在一起的8顆手榴彈和一個炸藥包碼在一起,將碉堡炸毀。

這場戰鬥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毀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戰鬥結束,他死裡逃生,突擊組的另外兩名戰友卻再也沒回來。回想起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的戰友,張富清老淚縱橫。

老人說,打仗時他多次參加突擊組打頭陣,但當年他的身體其實很瘦弱,打勝仗的關鍵是不怕死。「一衝上陣地,滿腦子就是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意志和勇氣。」說起打仗的訣竅,老人仍一臉自豪。

永豐戰役後,彭德懷到連隊視察,接見張富清和突擊組戰士。彭德懷握著他的手說:「你在永豐戰役表現突出,立下了大功。」當時張富清很受鼓舞:「作為一名革命軍人、一個共產黨員,我做了應該做的,完成了任務,組織上給我這樣大的榮譽,我非常感動。」

後來,張富清一直跟隨部隊南徵北戰,先後兩次榮獲「戰鬥英雄」榮譽稱號,除了「報功書」上提到的「特等功」,還3次榮立一等功,1次榮立二等功。

離營·奉獻

「軍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決完成任務」

1955年,張富清已是359旅的正連職軍官,他所在部隊面臨調整,要去地方支援經濟建設。多次立功、身體有傷的張富清,原本可以選擇回到老家陝西,但得知單位鼓勵大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邊疆、山區去支援建設,他就選擇去了偏僻的鄂西山區,在來鳳縣一幹就是一輩子。

在來鳳縣,組織先是安排張富清到縣公社工作。今年68歲的田洪立,是張富清在來鳳縣卯洞公社的同事。當記者說起張富清是位戰鬥英雄時,田洪立非常驚訝,此前他從未聽張老提過自己的那段經歷。他回憶道,張老為人正派,工作中總是挑最困難的任務。當年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張老搶先選了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裡不通路、不通電,是全公社最困難的片區。

上世紀60年代,公社面臨改革精簡。當時,張富清的家屬孫玉蘭也是公社職工。田洪立說:「張富清是副主任,大家眼睛都盯著呢。如果他裁別人,不裁自己家屬,別人會說閒話;裁了自己家屬,他妻子就得下崗失業。」

在公社研究改革方案時,張富清第一個站了出來,讓自己家屬回家待業。「公社要完成任務,領導自己要過硬,執行政策才能堅決,動員別人才好做工作。」然而,每當憶起此事,張富清仍感覺對老伴有著深深的愧疚。

之後,老人還先後在當地糧食局、銀行等單位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都保持著軍人的形象,「軍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決完成任務。」

但是,他的軍功卻從不示人,甚至連自己的子女都不清楚。他的小兒子張健全說:「父親從來不和我們說這些,他把立功證書和獎章都鎖在一個小皮箱裡,打包捆著。就是現在,不經過他同意,家人都不能拿出來。」

晚年·堅守

「我有什麼資格把戰功拿出來顯擺呢?又有什麼資格向組織提要求呢?」

在建行來鳳縣支行,許多人知道張富清這位離休的副行長,但都沒聽說過他的英雄事跡。不過,33歲的年輕行長李甘霖仍對張富清欽佩有加。

去年11月,李甘霖得知老人要做白內障手術,需要植入人工晶體。他囑咐張老:「您是離休幹部,醫藥費全部報銷,可以選好一點的眼球晶體,保證效果。」然而,老人做完手術回來報銷,李甘霖發現他只選了3000多元那種最便宜的眼球晶體。後來他得知,考慮到晶體質量和身體適應情況,醫生原本給張富清推薦了7000多元至2萬元的眼球晶體。

「當時,和我住一個病房的一個農民也做白內障手術,他選了3000多元的晶體,我就跟醫生說跟他選一樣的吧。」說起這事,老人很坦然。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名90多歲的老黨員,如今不能再為黨、為國家作什麼貢獻,就更不能向黨和國家提「過分」的要求。

多為黨作貢獻,少給組織添麻煩,即使是離休後,老人的信念也從未改變。2012年,張富清的左膝患原發性膿腫危及生命安全,醫生為他做了左腿高位截肢手術,表示老人的餘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手術康復後,老人沒有放棄,堅持天天鍛鍊,依靠輔助工具練習走路,最終重新站了起來。

在張富清看來,自己年紀大了,不能為家人、為黨做事情,但要確保生活能自理,不給家裡和組織添麻煩。「我不能給家人增加負擔,得讓他們集中精力為黨多做點事情。」

張富清的事跡經媒體報導後,來鳳縣領導多次上門探望。老人總是動情地說:「當年和我並肩戰鬥的那些戰友,許多都犧牲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比起他們,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經很好了。我有什麼資格把戰功拿出來顯擺呢?又有什麼資格向組織提要求呢?」

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張富清老人深藏功名63載的緣由,道出了一名老兵最樸素的內心獨白,也道出了一名共產黨員最純粹的理想信念。

(原標題:那張「報功書」,他「藏」了63年——95歲戰鬥英雄張富清的故事)

相關焦點

  • 95歲老人隱藏身份60多年 網友:這才是最值得上熱搜的人!
    就在這茫茫深山之中,一位黨齡比共和國還長一歲的戰鬥老英雄張富清感動了中國。他60多年深藏功名,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  2018年12月3日下午,張富清老人的小兒子張健全,懷揣一個紅布包裹來到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為95歲高齡的老父親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登記。  包裹的結系得很緊,應該是很久沒有打開過。
  • 91歲老人隱藏身份60多年,信息採集時才發現,原來他是戰鬥英雄
    不過有這麼一位91歲的老人,隱藏身份60多年,直到採集信息時他身邊的人才知道,他原來是戰鬥英雄。 張富清老人參軍的時候相較於其他軍人是比較晚的,在1948年的時候,24歲的張富清才進入部隊。不過不要看張富清老人進入部隊晚就認為他沒參加過什麼戰鬥。
  • 贛州85歲戰鬥英雄!數十年深藏功與名……
    他是「戰鬥英雄」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上甘嶺戰役中光榮負傷他榮獲多次三等功被授予「戰鬥英雄」獲得「中朝友誼勳章」清貧一生這份樸素的堅守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石城縣抗美援朝老英雄廖學經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傳奇人生老英雄張富清無私奉獻的事跡被媒體報導後,全國掀起一股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精神的熱潮
  • 【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智勇雙全的戰鬥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
    【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智勇雙全的戰鬥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卜廣德 2020-11-10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1):張富清、李叔同、季羨林
    張富清革命精神在張富清這裡,是戰場上的保家衛國、拼死搏鬥、從不畏懼;也是戰場之外的踏實肯幹、吃苦耐勞、為民造福。2012年4月,88歲高齡的張富清經醫生診斷,必須高位截肢。面對要失去一條腿的事實,他依舊樂觀、積極配合治療,還在傷口癒合後,就開始慢慢練習走路。「我要發揚突擊隊員的精神,我能做的事,我願意做。」
  • 90歲空軍戰鬥英雄談挫折:朝鮮戰場兩次駕駛米格-15被F-84擊落
    5月4日,解放軍報刊登了上個月對空軍武昌上馬莊幹休所離休幹部、二級戰鬥英雄鄭長華的採訪。 1926年5月出生的鄭長華1941年參加革命。韓戰爆發後,鄭長華從正在四川南充剿匪的18兵團選拔到空軍三航校培訓,1952年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12師34飛行團團長,1953年起任副師長。1965年起歷任空四軍副軍長、軍長。
  • 立下四次大功的老兵,「隱姓埋名」供電公司57年
    他叫張貴斌,今年94歲,是「人民功臣」,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戰鬥英雄。但他脫下軍裝後,把榮譽壓在箱底,深藏功與名。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電公司。參加慘烈的塔山阻擊戰,他衝鋒在前,戰鬥7天6夜,無懼九死一生。1948年初,鞍山剛剛解放,23歲的張貴斌毅然選擇了參加解放軍。剛參軍,他就經歷了一場艱苦的戰役——塔山阻擊戰。
  • 鋼鐵營長曹玉海,松骨峰上的一級戰鬥英雄,血灑抗美援朝戰場
    從1951年一月底到二月初,三十八軍上下抱著必死的決心,與敵人血戰。其中最著名的戰鬥英雄,就是鋼鐵營長曹玉海,他率領一個營的戰士,與兩萬美軍血戰了七天七夜!鋼鐵營長曹玉海曹玉海出生於1923年,山東省莒南縣澇坡鄉東店頭村人。
  • 電影《戰火中的青春》原型郭俊卿:我軍唯一特等女戰鬥英雄
    封面上的這張照片,掛於40集團軍軍史館英模牆。如果不看說明,很多參觀者都看不出她是一個女人。這並不奇怪,因為即使是當年和她同袍而戰、同榻而眠的戰友,多年來也沒發現這個打仗拼刺刀、行軍不要命的戰士,會是個女人。
  • 2003年2婚妻病逝僅1年,73歲「英雄王成」劉世龍卻再婚39歲影迷?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而每每想起《英雄兒女》中的"王成"時,他不由讓人淚目,特別是那一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臺詞,更是戳中了無數觀眾的淚點。他曾是無數人心中的英雄,而英雄王成的扮演者,就是之前曾飾演《劉三姐》中的"阿牛哥"劉世龍,2017年劉世龍病逝後,趕來為他送行的都是花甲老人,可見他對那一代人影響的深遠!
  • 56年後《英雄兒女》主演現狀,兩位女星79歲,田方已去世
    導演是曾執導過《平原遊擊隊》的武兆堤,這次他也是編劇之一。而另一位編劇,則是由武兆堤推薦的老同學毛烽。雖然毛烽沒有寫劇本的經驗,可他在朝鮮戰場上多年的戰鬥經驗就是最棒的素材。經過兩人精心的改編,他們創作出了最棒的劇本。影片公映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大批觀眾湧向影院,甚至一票難求。
  •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巾幗英雄故事
    ;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除夕夜,我們踏上抗疫戰場;畢業季,你們即將建功海疆……」7月17日下午,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行的「抗疫英雄故事會」上,護士長陳靜一登場就引發了全場掌聲雷動,她通過分享自己在武漢抗疫的難忘經歷,為現場聆聽的全體畢業學員上了一堂生動的畢業教育課。
  • 英雄家書|是什麼讓他那樣地戰鬥?重讀烈士劉英家書,感受「追夢」的...
    【編者按】公元1949年5月7日,70年前的今天,溫州和平解放。無數先烈為此獻出了生命。他們的故事,有的見諸史書,有的廣為流傳,有的鮮為人知。溫州新聞網支站-甌網特推出英雄家書專題,講述一個個這樣的故事。這些故事,緣於一封封烈士的家書。
  • 戰鬥民族的超級英雄電影,見過沒?
    俄羅斯這個國家,就像是一個霸道總裁,雖然剛直冷峻,彪悍勇敢,卻也克己守禮,謙和自律,這些年,這個國家正以人們肉眼可見的速度,實現著經濟文化高速發展,以至於我們突然意識到,哎,以前都沒怎麼聽說過俄羅斯的電影,但現在好像真的都蠻好看的,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推薦一個在2017年的俄羅斯電影,叫做《守護者:世紀戰元》,號稱是戰鬥民族的神奇四俠哦!
  • 軍團策劃|「軍號、十字鎬、衝鋒鎗……」探尋抗美援朝文物背後的故事
    「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展出文物一千多件 而每一件文物的背後 都有著令人動容的英雄故事
  • 1937年入伍的百歲戰鬥英雄,養老金八萬,你覺得多嗎?
    那這些養老金pk這位老人的養老金,那簡直就是弱爆了。很多網友看到這位老人的養老金金額說亮瞎眼,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了解一下,目前養老金水平,很多農民一個月只能領幾百,能領兩三千的都是企退人員。那麼高一點的呢,就是機關事業單位能夠達到六七千以上,這就呈現出這種各種階層人群參差不齊的一個情況。大家來看一下,這是一個在網上傳得火熱的真實的養老金工資條。能夠達到八萬多一個月。
  • 抗美援朝勝利63年志願軍烈士埋骨三八線軍事禁區
    ­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北緯38°線(俗稱三八線)往南5公裡處的板門店籤訂。63年後,一部名為《三八線》的電視劇,重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硝煙歲月,在電視劇的熱播中,今天迎來了又一個朝鮮停戰紀念日。­  《三八線》在螢屏熱播兩個多月,65歲的康明一直沒看。他有自己的三八線故事。
  • 紀錄片《熱的雪》定檔1月15日 重溫熱血英雄傳奇故事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鹿鳴影業有限公司承制的六集劇情紀錄片《熱的雪——偉大的抗美援朝》(以下簡稱《熱的雪》)將於1月15日在CCTV-9紀錄頻道播出,該片以創新的藝術表達、珍貴的歷史影像、震撼的場景重現和精準的3D動畫,帶領觀眾深度解讀抗美援朝經典戰例,重溫抗美援朝戰爭中熱血英雄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