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腳不協調,別緊張,這樣鍛鍊孩子身體協調性

2021-01-09 妍鎰母嬰之家

生活中我們總會看到手腳不協調的人,寶寶身體不協調,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走路,還會導致孩子缺乏信心,變得內向,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真的非常令人擔憂。所以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重視孩子的身體協調性。

最近,鄰居5歲的孩子來我家玩,我發現她和我家孩子在玩耍的時候動作「笨笨的」,跑步有點奇怪,感覺束手束腳的。鄰居說,小時候過於注重孩子的學習教育,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導致孩子嚴重缺乏運動,從而引起手腳不協調。那麼,如何鍛鍊孩子身體協調性呢?爸媽育兒路上好幫手喜孩子推車來支招。

孩子身體不協調,和從小的訓練就有關,從小對爬行練習的少,甚至直接讓孩子練習走路,就會導致小腦發育的不夠好,孩子長大一些以後,孩子是身體動作協調性會受到一定影響。另外,有些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特別心疼孩子,孩子無論做什麼,家長都會進行幹預幹擾,害怕孩子遇到危險,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變得很嬌氣,同時,身體協調性也沒有得到鍛鍊。

還有一種就是我剛剛說的,父母太過於重視孩子的成績 ,從而忽略孩子的身體鍛鍊。有的孩子從小被家長安排各種補習班,特長班,有時間就學習,很少進行戶外運動,更別說體育鍛鍊,這種情況必定導致孩子動作不協調。

當父母發現孩子身體不協調時,就應該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動作協調性,幫助孩子一起訓練,讓孩子遠離肢體不協調。

夾豆子。用筷子夾豆子,看似簡單實際會比較困難,因為豆子比較小,孩子必須非常專注且動手能力要強。在夾豆子這個過程中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打籃球和拍皮球。很多男孩子都喜歡打籃球,在籃球場上盡情揮灑自己的汗水,打籃球也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投籃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運球可以提高孩子的神經系統功能。拍皮球也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性,要想把皮球拍好,孩子就要掌握好手部的力度,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跳繩和踢毽子。這兩項運動需要的地方也不大,而且在家裡就可以做哦。我們都知道,跳繩需要手和腳來配合,手的頻率和腳跳起的頻率必須要達成一致,才能跳好,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大腦有很強的協調性才能完成。而踢毽子對腳部的協調性要求很高,因此,多練習踢毽子,左腳右腳都要踢,對協調性鍛鍊比較好。

協調性對孩子非常重要,所以爸爸媽媽們在重視孩子學習的同時,身體鍛鍊也要跟上來哦,讓孩子學習運動兩不誤。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不專心?可能是視覺運動協調能力弱,家長不妨試試這兩招
    什麼是視覺運動協調能力?這是一個很好理解的概念,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我們平時做出什麼行動和判斷,需要依靠的都是我們的大腦,眼睛和手腳。比如面前有一個杯子我們要拿起這個杯子,首先要眼睛看到杯子,然後視覺信息傳輸給大腦,大腦再給身體發出指令,之後手才能行動,準確的拿起杯子。其實這就是我們的視覺運動協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眼協調。
  • 300斤姑娘練瑜伽,超好的身體協調性和平衡感,展示不一樣的美
    在我們的一般人的概念裡面,修習瑜伽的女性應該是這樣的!這樣的!作為完美的融合柔美與力量的代表,及時是當了寶媽的情況下,也是美美的,但如果有一位體重300斤姑娘也在練習瑜伽,並且成為一名在國外社交平臺上大火的瑜伽教練。
  • 別讓孩子從小就學架子鼓!不然小心學出來後帥到「爆炸」!
    別讓孩子從小就學架子鼓!不然小心學出來後帥到「爆炸」!孩子四五歲以後,很多家長會想著給孩子報個樂器班。不一定是想著走什麼專業音樂之路,只要給孩子的喜好和藝術啟蒙薰陶開啟一扇窗就是好的。學架子鼓對於孩子來說有好處:最好的音樂啟蒙乎所有的孩子小時候都玩過「打擊樂」,用筷子擊打桌子,用勺子敲碗,用小木棒敲響餅乾的盒子......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打擊滿足了孩子們製造聲響的欲望!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家長別因草率誤解了孩子
    一、什麼是本體覺其實本體覺就是我們對自己身體上的每一個部位,包括肌肉等感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能夠清晰地感應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很多人認為,我們天生下來就有支配自己身體的能力,但實際上感知能力和本體覺概念完全不同,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感知能力其實會影響孩子的本體覺,但是並不能完全決定本體覺。
  • 這個鍛鍊手眼協調能力的方法,簡直絕了
    孩子愛玩,可爹媽總是希望他們玩出名堂,玩出意義。另外,大人們還不喜歡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玩,在學習的時候玩,在睡覺的時候玩。好吧,那就讓我們給孩子們創造一個玩的由頭——鍛鍊手眼協調能力,讓你的孩子在周末的吃早飯時間大玩特玩。用土司鍛鍊手眼協調能力,這個鬼主意,你和小朋友喜歡嗎?
  • 50種快要失傳的摺紙,鍛鍊孩子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大周末一起玩!
    原標題:50種快要失傳的摺紙,鍛鍊孩子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大周末一起玩! 摺紙是孩子們的最愛之一。摺紙真的很神奇哦,一張平靜的紙,三折兩折的,就變立體了,能跳能飛了。
  • 鍛鍊孩子大腦的41種方法,想不聰明都難!
    所以有意識地做一些不常做的事就顯得非常重要—新的嘗試對大腦來說是一種很棒的刺激。  9、帶孩子嘗試繞路走  有空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繞路而行,即使迷路也沒關係。  為了找到正確的路徑,你們會開動腦筋,而這種滿負荷運轉狀態對鍛鍊大腦十分有益。
  • 3-6歲的孩子,用這6個遊戲鍛鍊手部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
    這是因為手是孩子探索事物的主要方式,當孩子用手去探索的時候,就會將信息傳遞給大腦,這樣的神經傳遞越多,就會形成更多的神經元連接,孩子的大腦發育更好,也更聰明。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那對大腦具體有哪些好處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能夠提升孩子的記憶力。2、讓孩子變得更專注。3、孩子的思維會更加敏捷、靈活。4、動手能力和獨立性會更強。
  • 別再讓孩子從1數到100,這方法才能鍛鍊智力,多數爸媽忽視了
    但到底怎樣才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卻是一個千古難題。別再讓孩子從1數到100,這個方法才能鍛鍊智力不少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從剛學會「識數」開始,每天都要被爸媽強逼著從1數到100,不數完就不讓睡覺。為了開發孩子的大腦,爸媽們也是非常較真了。但是,這樣的訓練真的有效果嗎?
  • 孩子怕生恐懼社交,別總怪氣質性格,還有可能是莫羅反射沒抑制
    ,實現對身體的控制,原始反射這種低級神經活動就會逐漸消失,這也是一個孩子大腦發育健康的標誌。所以寶寶當下的表現就會非常衝動、情緒緊張、害怕哭鬧。舉個例子,不經常出門感受自然光線的寶寶,視覺、聽覺發展就會相對弱一些,如果有一天突然帶他參加一個聚會,人多、聲音多、光源也多,這個寶寶很有可能就會爆炸了,哭鬧不止。
  • 擊劍,讓您和孩子看見未來!
    "好酷啊~""看起來好厲害的樣子~""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擊劍對於小朋友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擊劍服一換上,瞬間有範兒大有一劍在手,天下我有的氣勢因為這樣的吸引力,而讓小朋友可以專注於一件事,是所有家長喜聞樂見的吧。所以擊劍運動受到了越來越多小朋友的喜愛,更成為了酷爸辣媽們的熱門選擇。
  • 研究發現:3歲是鍛鍊手腦協調能力的黃金期,錯過會影響大腦發育
    但是大腦的發育除了需要營養以外,還需要一些簡單的鍛鍊,例如手腦協調能力的鍛鍊,這也是很多專家比較推崇的基礎能力,因為手腦協調能力都是聽從大腦指揮,而具體表現是在雙手上,所以這個能力越強,越可以鍛鍊大腦的思維清晰。3歲正是鍛鍊手腦協調的黃金期。
  • 按照大腦發育順序,鍛鍊左右腦,哪些方法可以同時鍛鍊左右腦
    上文的分析中,左腦控制身體的右側,右腦控制身體的左側。所以任何關於身體的運動都需要大腦來控制,比如孩子伸出左手抓握東西,右腦就會活躍,動作越複雜右腦鍛鍊強度越好。鍛鍊越充分,大腦越發達,長大成人之後右腦優勢就會體現出來,即孩子對音樂/藝術/情感等比較擅長。同理左腦鍛鍊也是一樣。動作是很好的鍛鍊方式,很多動作都需要交替使用左右腦。
  • 自由式手腳不協調?先從打腿練起!
    自由式是成人習泳較為常見的一種泳姿,很多初學者在教練的指導下,能夠克服對水的恐懼,也逐漸學會了自由式的划水與打腿,但當自己真正獨立遊時,又常常會發現自己的手腳不協調,划水和打腿的動作互相跟不上。今天的Speedo遊泳小課堂,就來說一說自由式時如何保持手腳協調。
  • 使用筷子有助大腦發育,孩子多大可以使用筷子?
    1.提高動作協調性 從用筷子夾菜到將菜送到碗裡再放到嘴裡,在這整個過程中,手和眼的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還可以引導寶寶用手中的筷子做遊戲,這樣可以引起寶寶對筷子的興趣 1.找平衡 準備一雙較寬的筷子,家長教寶寶將兩支筷子交叉搭成十字,用一支筷子架住另一支筷子,爭取上面的筷子不掉下來。
  • 寶寶身體左右不對稱怎麼辦?父母使用這些方法,孩子恢復不會難
    小顏的孩子在剛出生時,可費了小顏不小的勁,足足七斤重的孩子,讓小顏生產得很艱難。可即便如此,小顏還是忍著身體上的不適,想要在第一時間就看到孩子。孩子被抱到眼前時,雖然皺皺巴巴的,看不出個好歹,但話說親媽看孩子,是越看越喜歡,即便像個小老頭,小顏也一點不嫌棄。
  • 想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試試這7個簡單、實用的鍛鍊方法
    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入學後不但表達能力強,學作文也會非常流暢,不會出現靈感「枯竭」的狀況。但孩子卻猜不出下文,父母可以自己編一個故事,讓孩子自己猜一下結局,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猜想的過程。這樣孩子既不會覺得無聊,還能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 孩子總喜歡爬樹,怎麼說也不聽?怎麼教育才能讓他知道危險呢?
    當孩子手腳發展利索後,就開始自然而然地進行爬高訓練,越早能掌握這項技能,也就越早適應獨立後危險的生活,躲避危險,從而保證自己生存下來。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為什麼我們小時候都喜歡爬高了吧。現在還有沒有必要讓孩子爬高?你可能覺得,現在都是和平年代了,沒有什麼危險了,孩子爬高沒有意義,只可能讓孩子更加危險,容易摔倒自己。
  • 孩子磕到頭,出現這4種情況,哪怕沒流血也要及時送醫院,別大意
    只要帶過娃的家長,幾乎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一不留神,孩子就不小心摔了,有的不慎從床上摔下來;也有走或跑時不小心跌倒的……而看見孩子摔倒磕到頭時,家長就格外的緊張害怕:「摔到頭了?不會出什麼問題吧?該不該去醫院呢?……」也有家長心大不已,認為哪有孩子不摔的,沒事兒!
  • 感統失調孩子的一天:我很辛苦,可是你卻不知道……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下面通過一個案例,讓大家感受感統失調給孩子帶來的無奈和辛酸。案例展示早上7點,5歲的豆豆艱難地睜開雙眼,從床上爬起來,準備去幼兒園。因為本體覺不好,他不能很好地穿衣服、系扣子,做起事來笨手笨腳,連筷子也拿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