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持續了足足九個月時間。而戰爭的結果放在現在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也就是當時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被日本人打得屁滾尿流。但是在清朝的民間,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全世界都知道了甲午戰爭是日本贏了,但是清朝的百姓,卻是一遍啃著樹皮,一遍為了戰爭而慶祝。
戰爭結束之後,清朝戰敗的消息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也正是因此,導致了群情激奮。為慈禧為了掩蓋清朝戰敗的真相,維護清朝在百姓眼中強大光輝的形象,動用了「輿論」的手段,全面封鎖了清朝戰敗的消息,並大肆宣傳著清朝打敗日本的事跡。
慈禧命令一下,誰敢再多說一句,所有知道真相的中文報紙以及傳播途徑,所傳播的消息都變成了歌頌清軍在這場戰爭中多麼強大,而日軍在這場戰爭中被清軍又是打得多麼窩囊。什麼火牛陣、地雷陣,往日軍面前一擺,瞬間就打得日軍潰不成軍,哪有一絲戰敗的跡象。
但是當時還有著些外國人在中國開設了報社,清朝哪裡敢隨意動這些外國人,那咋辦呢?為了讓這些外國媒體不報導清軍戰敗的消息,他們開始給外國開設的各種報紙行業塞錢,也就是所謂的「封口費」。除此之外,清政府還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將已經出版的報紙全部買了回來,並花錢另外請來了一大批文人開始創作各種以「清朝贏了」為主題的詩詞畫作等作品。
即便他們已經從各種小道消息隱隱約約知道了清朝戰敗的消息,有的人也因此並不想昧著良心講話但是在清政府的威脅之下,只能選擇閉口不談。而也有著那麼一些沒有絲毫骨氣的文人,開始瘋狂創作起了清軍大敗日軍一類的文學作品,還宣傳起了清朝軍力世界第二(英國第一),亞洲第一。而清軍勝利之後,本著天朝上國的寬宏大量之勢,李鴻章被派奔赴日本馬關,接受日本的投降。
在這幅《各國欽差會同李傅相議和圖》中,李鴻章十分的威風,坐在談判桌前的李鴻章身邊跟著威風凜凜的隨從,面前則是跪在地上認罪的日本人,如同乞求李鴻章的原諒一般,而世界各國的其他官員則是圍在一旁,看著日本人低三下氣的模樣。
此舉一出,不僅清朝百姓被忽悠到了,就連日本人自己都被忽悠到了。日本民間看到中國百姓如此歡呼雀躍,一度認為是日本戰敗了,是天皇在忽悠自己。但是經過了確定與考證,最終他們還是確定是日本戰勝了清朝,同時也開始疑惑起清朝的行為。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戰敗的事實始終是無法修改了,戰敗就得賠錢,錢又從哪來呢?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是從百姓手裡徵收。這百姓又疑惑了,我們不是贏了嗎,怎麼錢卻少了?然後清政府再次開始引導輿論,稱我贏得太厲害了,將日本打得民不聊生,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只能給他們點錢讓他們活下去。
結果還真給老百姓忽悠住了,他們相信了,一遍啃著樹皮,一遍繼續慶祝著勝利。但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百姓發現自己不能進入黃海,親戚朋友從旅順逃難出來,真相終於還是呈現在了百姓的眼前。
此次事件也進一步的堅定了當時雖然少卻的確存在的進步人士的決心,他們明白了,只有推翻清政府腐敗的統治,才能讓中國真正的強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