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輿論控制有多厲害?甲午戰爭戰敗後,百姓邊啃樹皮邊慶祝

2021-01-09 曉賀說歷史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持續了足足九個月時間。而戰爭的結果放在現在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也就是當時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被日本人打得屁滾尿流。但是在清朝的民間,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全世界都知道了甲午戰爭是日本贏了,但是清朝的百姓,卻是一遍啃著樹皮,一遍為了戰爭而慶祝。

戰爭結束之後,清朝戰敗的消息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也正是因此,導致了群情激奮。為慈禧為了掩蓋清朝戰敗的真相,維護清朝在百姓眼中強大光輝的形象,動用了「輿論」的手段,全面封鎖了清朝戰敗的消息,並大肆宣傳著清朝打敗日本的事跡。

慈禧命令一下,誰敢再多說一句,所有知道真相的中文報紙以及傳播途徑,所傳播的消息都變成了歌頌清軍在這場戰爭中多麼強大,而日軍在這場戰爭中被清軍又是打得多麼窩囊。什麼火牛陣、地雷陣,往日軍面前一擺,瞬間就打得日軍潰不成軍,哪有一絲戰敗的跡象。

但是當時還有著些外國人在中國開設了報社,清朝哪裡敢隨意動這些外國人,那咋辦呢?為了讓這些外國媒體不報導清軍戰敗的消息,他們開始給外國開設的各種報紙行業塞錢,也就是所謂的「封口費」。除此之外,清政府還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將已經出版的報紙全部買了回來,並花錢另外請來了一大批文人開始創作各種以「清朝贏了」為主題的詩詞畫作等作品。

即便他們已經從各種小道消息隱隱約約知道了清朝戰敗的消息,有的人也因此並不想昧著良心講話但是在清政府的威脅之下,只能選擇閉口不談。而也有著那麼一些沒有絲毫骨氣的文人,開始瘋狂創作起了清軍大敗日軍一類的文學作品,還宣傳起了清朝軍力世界第二(英國第一),亞洲第一。而清軍勝利之後,本著天朝上國的寬宏大量之勢,李鴻章被派奔赴日本馬關,接受日本的投降。

在這幅《各國欽差會同李傅相議和圖》中,李鴻章十分的威風,坐在談判桌前的李鴻章身邊跟著威風凜凜的隨從,面前則是跪在地上認罪的日本人,如同乞求李鴻章的原諒一般,而世界各國的其他官員則是圍在一旁,看著日本人低三下氣的模樣。

此舉一出,不僅清朝百姓被忽悠到了,就連日本人自己都被忽悠到了。日本民間看到中國百姓如此歡呼雀躍,一度認為是日本戰敗了,是天皇在忽悠自己。但是經過了確定與考證,最終他們還是確定是日本戰勝了清朝,同時也開始疑惑起清朝的行為。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戰敗的事實始終是無法修改了,戰敗就得賠錢,錢又從哪來呢?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是從百姓手裡徵收。這百姓又疑惑了,我們不是贏了嗎,怎麼錢卻少了?然後清政府再次開始引導輿論,稱我贏得太厲害了,將日本打得民不聊生,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只能給他們點錢讓他們活下去。

結果還真給老百姓忽悠住了,他們相信了,一遍啃著樹皮,一遍繼續慶祝著勝利。但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百姓發現自己不能進入黃海,親戚朋友從旅順逃難出來,真相終於還是呈現在了百姓的眼前。

此次事件也進一步的堅定了當時雖然少卻的確存在的進步人士的決心,他們明白了,只有推翻清政府腐敗的統治,才能讓中國真正的強盛起來。

相關焦點

  • 古代鬧饑荒時,為什麼百姓們吃草根啃樹皮,卻不到河裡抓魚吃?
    ——《枕上》在過去經常會發生饑荒,很多人以現代的思維就會覺得是因為封建制度的影響,皇家剝削才導致百姓沒有食物。這種想法其實並不全面,畢竟很多統治者也不希望自己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過去由於生產條件的限制,人們幹農活完全是依靠「老天爺」行事,但這種生產方式很大的弊端也是「老天爺」。如果遇到極端天氣,他們完全沒有拯救的方法,就只能沒有收成,這就會造成饑荒。
  • 甲午戰爭後,日本每天給中國俘虜喝一滴臭水,西方人卻稱幹得好
    其實,早在明朝的時候,日本就妄想佔領中國,萬曆年間,當時的日本領袖是豐臣秀吉,豐臣秀吉曾制定了嚴密的作戰計劃,首要目標是朝鮮,奪得朝鮮後進一步侵略中國。1894年7月25日,日軍大舉進攻中國,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這場戰爭在西方人看來,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可他們認為的卻是清朝兵力要遠超日本。 戰爭打下來卻讓他們大跌眼鏡,西方人完全沒有想到清軍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日本攻陷東北,並且在旅順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當時從旅順大屠殺中倖存下來的僅有36人。
  • 甲午戰爭繼續打,清朝勝算多大?日本籤約時其實很心虛,再打躺贏
    維新領袖梁啓超曾這樣評論甲午戰爭:「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甲午戰敗後割讓臺灣島和遼東半島,並賠白銀2億兩給日本,就算遼東半島最後用3000萬兩「贖回」,但是這個割地賠款的體量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歐洲侵略清朝,賠款頂多千萬兩,割地也就一些小島嶼,而小小的日本的胃口之大讓清朝驚訝,甚至讓歐洲列強都目瞪口呆。
  • 甲午清朝為啥戰敗?看慈禧太后和日本天皇都在幹啥,你就知道了!
    甲午清朝為啥戰敗?看慈禧太后和日本天皇都在幹啥,你就知道了!說起甲午戰爭,在不少人心中都是一段非常陰暗的歲月。在這段歷史中,中國實在是太憋屈了。明明有著更強大的海軍,卻被日軍打得是滿地找牙,幾乎全軍覆沒。很多人將全部的過錯歸咎於李鴻章,覺得是他訓練出來的北洋水師戰鬥力不行。
  •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明實亡於萬曆?清亡於甲午戰爭?關於明朝的滅亡,史學界有種說法,叫「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即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比清朝軍隊到底強在哪
    儘管戰爭的結果有其偶然性,但誰也不會否認,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能夠戰勝清朝軍隊,並不僅僅是運氣好。事實上,當時日本軍隊從官兵素質、組織制度、武器裝備這3個方面,均領先清朝軍隊一大截。清朝軍隊的士兵階層,更是對近代戰爭一無所知,充其量學習過一些隊列和操法。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清朝軍隊的官兵還擁有實戰經驗。20多年後,這一點實戰經驗都蕩然無存了。組織制度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已經建立了近代化的軍事制度、組織。
  • 長崎事件,清朝鴉片戰爭後首次勝利,一日本人卻影響甲午戰爭結局
    中日兩國海軍的首次交鋒也以北洋水師的勝利和平結束,成為清朝自鴉片戰爭後,第一次對外的外交勝利。但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李鴻章竟然授意全艦官兵放假一天,並允許450名水兵自由觀光。丁汝昌當時明令禁止水兵執軍械上岸,結果被早有準備的數百名日本警察分割包圍,街邊日本市民也展開攻擊。事後統計:北洋水兵有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日本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傷,長崎市民亦有多人受傷。
  • 雙甲子後回顧中日甲午戰爭對後世的影響
    《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的損失超過了以往一切損失,各項賠款加在一起達2億多兩白銀,清政府為此又向歐洲三次大借款3億兩白銀,實際付出數目可能有6~8億兩白銀。臺灣和澎湖群島被割讓,日本從臺灣掠奪了大量的物質財富,滋養了日本的戰爭機器。《馬關條約》還為日本對華資本輸出,進行經濟侵略打開了方便之門。
  • 威海這座離島是昔日北洋水師的誕生地,也是今日甲午戰爭的紀念地
    今天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美滿,誰還記得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期,因為甲午戰爭的失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華民族四面楚歌,面臨各方列強的瓜分。好在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今日中國躍升為世界大國,在我們享受現代社會的一切美好成果之時,也應該時刻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 甲午戰爭,日本計劃了三條作戰方案,是哪三條?都發揮什麼作用?
    其實這是日本想把清朝拖入戰爭的一個陰謀,目的就是緩和以及轉嫁國內持續了4年之久的經濟危機。此時只要清朝出兵朝鮮,那麼根據《天津會議專條》所規定,日本也有權出兵幹預朝鮮叛亂,這種後發之人的陰謀著實讓人防不勝防。
  • 清日甲午戰爭,外國媒體是如何評價的?
    清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被幾千年的學生輕鬆打敗,顏面大失。更為關鍵的是,鐵血大清徹底被西方列強看清虛實,從而掀起了新一輪瓜分中國的狂潮。可以說,甲午戰爭讓鐵血大清的滅亡進入了倒計時。  日本隨後進行媒體公關,聲明自己士兵屍體遭到殘忍對待,另外被屠殺的中國百姓,絕大多數是士兵等。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美國《哈珀斯周刊》:不思進取、政府效能低弱  1894年12月,對於清日甲午戰爭,美國這家媒體的觀點是:只有讓中國戰敗,才能讓中國醒來,進而讓中國打開國門面對世界。
  • 甲午戰爭中黃海大海戰如果用的是真炮彈,那清朝會戰勝日本嗎?
    《甲午風雲》電影,我第一次看還是在甲午戰爭110年紀念日,當時跟著父親一起看,在看到鄧世昌敕令致遠艦上的海軍將彈頭拔下後,從炮彈裡面倒出來的全部是沙子時,我父親非常的憤怒,而我也被他帶動了情緒,於是也開始變得憤怒,並且迎合我父親,但那時年少的我還沒有學過歷史,只知道是清朝因為沒有炮彈打了敗仗。
  • 邊走,邊想,邊愛
    每個人的道路上都會擁有快樂,留有心酸。生活需要牢記的是:冷了給自己加件衣裳;餓了給自己買個麵包;渴了給自己來聽雪碧;痛了給自己一份堅強。摔了敢於在跌倒處爬起,給自己一個灑脫的微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路上總會有太多的麻煩,令我們分心,總會有太多的糾結,讓我們鬱悶。優秀了,別人妒忌你;老實了,別人玩弄你;軟弱了,別人欺負你;成功了,別人誹謗你。
  • 甲午中日戰爭戰敗的真正原因,想知道是什麼嗎?
    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籤訂了《馬關條約》。說到戰敗的原因,那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
  • 拼多多控制輿論的能力有多強?價值觀就有多髒?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今天有一件挺大的事情,熱搜掛了一天。拼多多員工加班後,在半夜 1:30 回家的路上猝死,經搶救無效死亡。這個爆料在昨天晚上( 1 月 3 日 )就開始有了,不過只是小範圍討論,大餅朋友圈有不少討論。但是這種網上爆料很容易翻車,沒辦法驗證真實性,即便脈脈上有實名用戶表明是真事。
  • 晚清的這場大饑荒有多可怕?為了能夠活下來,出現了吃人的現象
    這次天災大饑荒發生在戊寅年和丁丑年之間,所以清朝晚期的這次天災又被稱作丁戊奇荒。這場災難的巨大危害性我要用很多具體的數據來給大家說明。晚清時期的這場丁戊奇荒波及範圍涉及到中國的山西和陝西等多個省,持續時間長達4年,受到這場饑荒災難影響的黎民百姓人數到達了一億人數上下,其中根據相關史冊紀錄中寫道的,在這次災荒中餓死的人口數量有一千多萬。
  • 姜鳴:大谷正揭開的甲午戰爭研究新視野
    大谷正教授的《甲午戰爭》,在以上方面恰好為我們打開了視野,彌補了缺陷。比如甲午戰爭的開戰時間,以往研究多以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日本聯合艦隊突然襲擊北洋海軍濟遠艦為開端,而日本學者提出了7月23日日軍突襲朝鮮王宮,率先向朝鮮開戰的觀點。
  • 不用一滴水,不管多髒的白鞋邊,一擦完跟新買的一樣乾淨,厲害了
    不少人穿上時髦的鞋子後痛若不堪的現象時有發生。穿鞋是物質享受,也是身心享受,買鞋子最重要的是感到舒適,其次才是美觀。但是無論什麼鞋子都有一圈的白鞋邊或黑鞋邊,尤其是白鞋邊最為煩人,經常穿幾天就變得非常髒,難清潔,今天小編就教大家一個小妙招,不用一滴水,不管多髒的白鞋邊,一擦完跟新買的一樣乾淨,厲害了。 好了,不多說了,讓我們看看是什麼神奇妙招吧。
  • 如果甲午戰爭時左宗棠還在世,日本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因為在甲午戰爭發生的前夕,清朝雖然已經處於苟延殘喘的時期了,但是卻確確實實地迎來了一個中興之兆,由於認識到了自己與西方各國的一個巨大的差異,清朝搞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幾年的洋務運動使得大清的綜合國力開始攀升,影響力也開始恢復,很多人甚至都認為這將會是大清王朝重新騰飛的一個時代。而清朝自己也感覺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天朝上邦的位置。
  •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
    導語: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清朝末期,英國用大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大門。當時的清政府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開啟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清政府的實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後來甚至擁有強大的北洋水師,當時幾乎可以說是亞洲最強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