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個方法積福最快,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不願去做!

2021-01-10 子曰小娘子

佛教常常談說積福,其實有個辦法,積福最快,很多人也都知道這是條坦途,但就是不願去做,無他,太苦而已。寺廟門前敬獻香火,不過舉手就可以為之,只需要祈求於虛無縹緲的佛陀神通,算起來實在是件不費腦子的輕鬆事。

世人都是偏愛於輕鬆的,因而慧能的頓悟比神秀的漸悟受人歡迎,但是殊不知,想要走捷徑的結果,只是在繞遠路而已。無論佛像是如何漆金鑲玉,都無法改變它只是泥塑之物的事實,而釋迦言說的醒覺,則在紅塵十丈之中,慧能就曾說過「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出離人世而奢求證得無上正覺,就像求取兔子不存在的犄角,是做不到的。

踏實做事

勤勉不息,而不去貪圖不義之利,在面對他人的危難之時不求濟困扶危,最起碼不去落井下石,這樣就是很好的積福之舉。但是,就是如此簡單的事情,世人就是難以辦到。

當我們還在學校的時候,其實都知道,讀書才是改變命運的途徑,但是晝夜苦讀的艱辛,很少有人願意承受,有的人咬牙扛了下來,考上心儀的學校,在大學期間同樣不曾懈怠,過上不說完滿,至少不錯的人生,而有的人則選擇自欺欺人,始終懶散度日,嗤笑同學的苦用功,說著自己可能都不相信的讀書無用之論,等到畢業後在社會摸爬滾打許多年頭,後悔不迭之餘,終究替自己的年少輕狂買了單。

《少年的你》在時下火熱,遭受校園霸凌的灰暗青春,恐怕是不少人對於初中或高中時代不願提及的酸澀印象。求神拜佛都無益,除了自己刻苦努力,好考上大學,逃離困陷自己的小鎮或學校,別無他法。

積福不在念佛之中

扶搖向來不喜歡將生活的指望依託於荒誕的神佛,所謂積福,不過是自己的艱難刻苦終究收穫到的回報。劉餘是個保險推銷員,每個月都忙著聯繫客戶,經過數年之後,他建立起自己穩定的客戶群體,有次他要商談一個大客戶時,路過寺廟,於是就燒了香,圖個吉利。劉餘最終談成了這筆業務,於是他不禁歸功於事前的香火上,但實際上折服客戶的是他數年間歷練出來的談吐。

想要積福,其實只需要踏實做事就可以,不想著走捷徑,每個腳印走得踏實,自然而然就會積累起自己的福氣。唐代的百丈禪師,立下清規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深合神秀「漸悟」的禪理,縱然是領悟佛法的思想,同樣沒有捷徑可走,釋迦牟尼醒覺於菩提樹下,但是如果沒有他之前作為王子的榮華生活,和拋舍榮華之後的沙門苦修,有如何能夠有其覺悟呢?

很多人其實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總想著找捷徑,最終反而是繞了遠路。

積福不需要念誦佛經,只需要安於自己的事業,踏實而堅定,最終肯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相關焦點

  • 佛教:這個方法積福最快,很多人知道,但卻做不到!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福越多越好,這是人之常情,所以很多人就去積極培福,燒香拜佛、修布施、放生、做義工、做慈善等等。但可惜的是,儘管你做了很多,未必就能得到福,即使得到一點,也是很有限的。因為你是懷著一顆求福的心去做的,你是帶著目的去做這些事的,心量沒有打開,所以得到的福也很少。
  • 佛教:積累福報最簡單的一個方法!
    我們都知道,佛教是講因果的,正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一個人的福報何處來,皆從善行來,每一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從無始劫行善積累下來的。當然福報的大小也並不一樣,因為每個人所積累的福報也並不一樣。想必大家從高僧大德開示之中也能時常聽到,讓我們積福、培福、惜福。為什麼呢?因為福報會消耗,福報其並不是無窮無盡,而是會消耗,所以我們要刻刻惜福、培福和積福。當我們把福報用盡,那麼困苦就會不請自來。
  • 佛教:念佛有四種好處,但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說法,佛教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佛教講:一句「阿彌陀佛」佛號,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能息除人生煩惱,能跳出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同時念佛人有一切諸佛所護念。
  • 佛教:行善積福的十個小技巧,你值得收藏!
    稍微對佛教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佛教是勸導眾生向善並行善的。因此對於學佛之人來說,向善、行善、勸善也是必備的。行善能積福,能增長智慧,這是人人皆知的一個道理,但如何行善,才能積福最大化呢?以下這十個小技巧,你需知曉!一、不求。
  • 佛教:最有福的四種人,有你嗎?
    什麼樣的人最有福氣?老話說,天庭飽滿,耳垂碩大這種人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但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真的就能從臉上看出來嗎?其實是可以的,為何?因為「相由心生」。有句古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從相貌上去分別一個人是否有福氣,雖說很片面,但亦可行。為何?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我們知道,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也被人俗稱黃廟和青廟。它們有各自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也存在一些的不同。現如今,漢藏佛教兩者卻在五臺山共同存在,那兩者之間到底是青中有黃,還是黃中有青呢?還是各念各經,互不來往呢?千僧齋會,是五臺山一個傳統的佛事活動,法會設在藏傳寺廟羅睺寺,屆時山上所有四眾弟子,誦經念佛、虔誠頂禮。
  • 很多人都迷信了佛教,對照一下,看看有你嗎?
    很多人學佛都迷信了佛教,六祖慧能大師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教無法脫離生活而存在,修行就在你平時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學佛不要迷信,所謂迷信,就是迷迷糊糊就盲目地信從,自己連什麼是佛教都不了解,就開始盲目地去寺廟燒香拜佛,求神保佑,如果你把佛教,當成了你求財的工具,或者信佛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佛菩薩幫你滿足自己的欲望,這些行為都是迷信的。
  • 佛法告訴我們,這三件事積福最快,尤其是第二件!
    在我們生活中,要想積累福報,獲得好運,這三件事是必須要去做的,因為這三件事是積福最快的,尤其是第二件事,哪怕這三件事你只去做第二件事,你的福報也會越來越多的。佛法認為,我們每個人命運的好與壞,其實就是我們個人業的表現,業好的人,命自然就好了,業差的人,命自然也就差了。
  • 佛教:這十件事,最積福報,你做過幾件?
    《四十二章經》上佛說,這十件事,是人生最難做到的,一旦做到了,可增福增慧,功德無量。積德並非只有去行善才能積德,做到這十件事,同樣可以積累福報,看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貧窮布施。富貴人家做布施容易,但貧窮之家去做布施就難了,若是你身上只剩下一分錢,你把這一分錢布施出去,所得功德如同與一個身上有百萬家產之人,將百萬家產全部布施出去,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越窮就越應該去做布施。第二件事:富貴學道。很多人因為家境貧困,或是遇到了難事,才選擇遁入沙門。
  • 佛教:耗福的事情有哪些?這幾點千萬注意!
    所謂人在福中不知福,切勿等到福報都消耗殆盡了,方知福報的難得可貴。自古以來,諸位高僧大德,皆勸誡眾生培福、惜福,這就是在告訴我們,福報的來之不易。福乃是前生善業感召而來的果報,如若不能去珍惜這果報,積累更多的善因。在福報消耗殆盡之時,那麼你就算想要去積累善業,也會變的困難無比。在佛教中常說,學佛需積累福德資糧,這個資糧能夠得到積累,那麼也就能夠得遇善知識,勤修行,離諸障礙。
  • 佛教:開悟就是成佛了嗎,看了你就知道了,有個方法比開悟成就高
    佛教:開悟就是成佛了嗎,看了你就知道了,有個方法比開悟成就高。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所謂的開悟,就成佛了嗎。這裡的見性只是見到了自性佛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佛。除了乘願再來的佛除外,開悟的人並沒有成佛。而六祖慧能大師說過「只接上根利根之人,只接最上乘人」,而且用《金剛經》印證修行之人所悟的真假。因為悟後還要起修,也就是所說的「理需頓悟,事需漸修」。可見開悟只是修行的開始,禪宗的修行是靠自力,釋迦牟尼佛說過靠自力修行,一個普通人也就是凡夫從初發心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 這3個最快的解決方法,你必須知道!
    廣結善緣,感恩有您點點「關注」吧!此文字數「一千三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4分鐘!在當下很多人因「遇事不順」,從而去往寺院禮佛,希冀得到諸佛菩薩的指點,從不順之中走出來。這雖不能說是最好的辦法,但卻很受用。為何?因為寺院乃是清淨之地,去寺院往往能讓心回歸清淨平淡不被瑣事煩擾。
  • 佛教:最能積累福報的六件事,人人都可以做到,還請切莫忽視
    一個常做善事的人,往往福氣都不會太差,因為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積累了善因。所以別總抱怨自己福氣太差,這六件事最能積福,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還請多多益善。當我們在生活中,見到那些步履蹣跚的老人時,能多關心就多關心一下,能多幫助就多幫助一下,畢竟,誰都會有老的那麼一天。同樣的,不要忘了我們自己的父母便是在世佛,當我們在家面對日漸衰老的父母時,不要常常嫌棄他們的囉嗦,不要總去怨恨他們的平庸,要知道這一輩子,他們已經將最好的通通都給到我們了,常回家看看,多陪他們說說話,惜福才能有福!
  • 佛教:這3種「善行」要多參加,在家就能積福,做多了福氣臨門
    導語其實我們所理解到的佛教並不是一個人的宿命論,佛教也不提倡為人算命,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的命運在我們生活裡自己所作所為和自己的起心動念當中。因此我們現在所承受的痛苦或者是福氣,就是自己過去所種下的因果;當我們將來所擁有的東西,也就是來自我們現階段下的因。因此我們的命運謎底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謎面。
  • 佛教27個最基本的常識,你都知道幾個,最後一個知識關係到你一生
    佛教27個最基本的常識,你都知道幾個,最後一個知識關係到你一生。一,什麼是佛?佛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覺者,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個普通人也就是凡夫從初發心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靠自力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時間,佛有無量無邊,我們常說的佛即指本師釋迦牟尼佛。
  • 101歲修佛人:命中「貴氣」的人,都有這3個特徵,一眼就能看出來
    我們不過是眾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個,要說人人都能成龍成鳳,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在平凡眾生中,一個人若是能登峰造極,有較高的地位和較大的權力。可謂是人人豔羨了。小編曾經就見到過一個人,一生運氣極佳,困難時還有貴人相助,實在是讓小編羨慕不已。後來,小編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了解到了佛教的一些知識。這才知道,自己之前遇到的那個人極有可能是命中注定貴氣的。
  • 佛教:佛說,從這七個特徵可以看出,你是不是一個有福報的人!
    佛教:佛說,從這七個特徵可以看出,你是不是一個有福報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些人生活很幸福,但也有人處處不順。你是不是一個有福的人呢?佛說,萬事萬物皆有因果。一個人的福報多少,可以通過行為體現出現。而這七個特徵對福報的影響更是巨大,快看你有嗎?
  • 想知道你前世如何嗎?是積福還是造孽?快來測試一下
    很喜歡——轉5題一般般——轉6題不知道——轉7題5、你戀愛最美好的時光,最久持續了多久?好幾年——轉6題一年左右——轉7題反正很短暫——轉8題6、下面幾種技藝,如果讓你學一種你會學習?手錶——轉8題飾物——轉9題沒戴——轉10題8、下面幾個古代才女,你最喜歡的是?李清照——轉9題柳如是——答案A上官婉兒——答案B9、下面幾個地方,你希望自己上輩子出生在哪裡?
  • 常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你可知道,佛教的鐘可不是隨便敲的
    常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你可知道,佛教的鐘可不是隨便敲的。生活中,我們遇到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情的時候,為了自嘲,,或為了表達一种放棄,經常會說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麼一句簡單的俗語,你可知道,這句話也是很有來歷的。而且,作為話裡的主語,「鍾」也不是隨隨便便能撞的。
  • 佛教:這五種福分,如能全部獲得,他就是老天最眷顧的人!
    很多人對未來感覺很神秘,如果知道自己的未來,會讓自己趨吉避兇,同時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完美。根據佛經中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開悟後,遍知一切過去未來。這種神通,佛教中稱之為宿命通。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擁有了宿命通,就可以知道自己、他人的過去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