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的力量

2021-01-19 搜狐網

  日本也曾經歷過震驚世界的森永毒奶粉事件。從事件爆發到最後政府、企業、受害者三方達成「永久性對策」,時間跨度長達20年。在此過程中,消費者聯合起來,其發出的巨大能量足以與大企業抗衡,並從根本上推動了日本企業和產品的進步,也催生和健全了日本消費者組織法律制度的建立

  何穎  

政府行政幹預只是一個方面

  三鹿奶粉事發後,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企業及其行業自身都做出了積極有效的反應。

三鹿等品牌嬰幼兒奶粉含有毒物質三聚氰胺的醜聞曝光後不久,國務院即迅速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機制,一方面全力對患兒開展免費醫療救治,另一方面治理、整頓奶粉市場,迅速採取了包括停止國家免檢制度、召開《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立法聽證會等在內的各項措施;同時嚴肅處理違法犯罪份子和處置問題官員,從而維持了社會公眾的支持和信心。

  政府及時、有效的行動對於穩定社會公眾情緒和經濟生活秩序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阜陽假奶粉事件到這次的三鹿奶粉事件,也充分體現出我國政府的危機處理機制日益走向成熟。但是,政府的臨時性行政幹預畢竟只能暫時緩解危機,加強行政監管力度也依賴多項配套機制的建設和完善,而財政救濟性支出無論如何也無法代替生產和銷售問題產品企業應當對消費者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和社會責任。

  個體消費者的力量往往十分渺小,面對資歷雄厚、規模龐大的企業,單個消費者顯然無法與其展開平等談判。他們即使訴諸司法渠道,也往往會因為訴訟成本過高而被迫放棄。但是消費者一旦聯合起來,其發出的巨大能量將足以與大企業抗衡。對此,日本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發生的森永毒奶粉事件及其發展與解決路徑,或可提供一些借鑑。  

日本「毒」奶粉事件的維權之路

  1955年,日本爆發了震驚世界的森永毒奶粉事件。森永集團在加工奶粉過程中通常會使用磷酸鈉作為乳質穩定劑,其在德島的加工廠使用了混入砷的劣質磷酸鈉,結果導致日本國內爆發大規模的嬰兒奶粉中毒事件,共造成13426名兒童發熱、腹瀉、肝腫大、皮膚發黑,死亡130名。

  日本消費者組織在維權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55年森永奶粉砷中毒事件爆發後,受害嬰幼兒的父母組成了日本「全國森永牛奶被害者同盟協會」(全協),與森永乳業就受害嬰兒康復以及損害賠償問題展開了異常艱難的交涉。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全協被迫於1956年解散,地方上除了「岡山森永奶粉中毒兒童保護協會」一直在開展活動以外,各府縣消費者聯盟也依次被解散。此後,日本厚生省組織5名專家組成「五人委員會」就此事件磋商和解方案,後者出具了「關於森永牛奶中毒事件補償等問題的意見書」。但是,該意見書有關治癒的認定標準過於簡單,受害兒的父母對孩子的未來健康仍心存疑慮。

  1968年,大阪大學醫學部的丸山博教授發表了著名的「丸山報告」,該報告根據對森永毒奶粉事件被害兒的家庭抽樣調查結果認為,受害兒極有可能留下後遺症。丸山報告之後,各地的「森永牛奶中毒兒童保護協會」(保護協會)再次轟轟烈烈地組織和發展起來。受害家庭除了通過保護協會提出民事賠償主張以外,還在實現受害兒童康復和社會自立等後續問題上積極與森永奶業以及政府進行交涉。該協會得到了諸多專家和社會輿論的大力支持,並大大推動了消費者以厚生省以及森永奶業為被告的民事訴訟運動。

  1973年,日本政府、森永奶業和保護協會開始了三方對話,同年12月締結了包括對被害者救濟措施等5項內容的「永久性對策案」,並於1974年4月設立了一個公益財團法人———「光明協會」———針對森永奶製品受害者給予專門救濟。根據該「永久性對策案」的約定,森永奶業集團負擔全部營運資金,日本厚生省(現日本厚生勞動省)則對救濟活動進行全面監督。該協會負責有關森永奶品受害者的諮詢、保健醫療、生活保障和援助,以及實現社會自立等所有事業,時至今日該協會仍然在運營之中。  

事件催生消費者組織法律完善

  一個重大事件的發生,往往能夠在另一個層面上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法律的完善,這也許是每個重大事件背後所存在的積極意義。

  日本政府剛開始也試圖完全通過行政手段處理危機,但發現這種方式不可能一勞永逸。而從日本「全國森永牛奶被害者同盟協會」到「森永牛奶中毒兒童保護協會」,再到「光明協會」,消費者的談判力量一次次壯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是不斷加強,從而促成了較為滿意的談判成果。從「永久性對策案」的內容中我們也可以預見到這種方式將獲得的良好效果和社會影響。

  日本森永毒奶粉事件的消費者長達近20年的維權之路讓我們認識到,面對嚴重的食品危機等侵害社會公眾合法權益的事件,政府自上而下的救濟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消費者的力量,特別是消費者組織自下而上的自救行動。此類事件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面的力量通過平等協商來加以解決,以從根本上推動企業和產品的進步。

  消費者協會(「消協」)是目前我國唯一合法有效的消費者組織。當前,我國有關消費者組織的法律規定僅見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該法雖然規定了消費者組織的合法地位,但是對於該類組織基本職能的規定僅停留提供諮詢、參與監督、受理投訴、支持訴訟等十分形式化的權力範圍,對於諸如消費者組織的訴訟主體資格、製作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監督檢查權等賦予消費者組織實質性權力缺乏應有的規定。筆者認為,培養消費者自我維權意識以及能力、發展和壯大消費者組織當是消費者保護立法的應有之意。對此,可以借鑑日本2004年新修訂的消費者基本法第2條「基本理念」的規定,即消費者政策的推進必須以「尊重消費者的權利」和「支援消費者的自立」為基本原則,而將從對消費者的保護轉向支援消費者的自立。

  (作者系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

相關焦點

  • 凝聚你我力量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海東在行動
    「凝聚你我力量」助力消費者維權許多消費者在日常的生活消費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各種各樣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欺詐行為的傷害。對於這些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如何進行維權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2020年消費維權年為何以「凝聚你我力量」為主題?帶著這些問題,時報記者在今年「3·15」前夕,專訪了海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陳文鑫。
  • 消費者需要的不止是健身卡設七天「冷靜期」
    其中設置的健身服務會員卡「七天冷靜期退費」條款——消費者在籤署合同後7日內,未開卡使用會員服務前,可單方面解除合同獲全額退款。這一條款,在網上引發熱議。如果說,離婚冷靜期的設定是為了防止過於自由的草率決定,那麼理論上看似一脈相承的健身卡「冷靜期」,則是為了擺脫盲目辦卡後不去鍛鍊導致資金浪費的苦惱。設置冷靜期,相當於給了消費者「後悔藥」,延長其做出選擇的時間,讓不需要的人及時止損。
  • 山東啟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系列公益活動
    人民網濟南3月15日電(宋翠)為宣傳「凝聚你我力量」消費維權年主題,引導消費,凝聚社會共識,積極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和助力生活服務業復工復產工作,服務山東經濟社會發展,3月15日上午,由山東省商務廳、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凝聚你我力量,守護安心消費」公益主題活動在濟南世貿廣場舉行。
  • 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線上節目與您不見不散
    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為維護疫情防控期間的市場秩序和廣大消費者權益,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凝聚你我力量,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2022年未來消費者
    首先WGSN我跟陳詠欣都同樣來自於ASCENTIAL集團,我們從消費者洞察,到整體的銷售,數據化整理等等都是呈現一個閉環的產業鏈,WGSN就是在做整體集團的消費者洞察跟產品設計的。為什麼WGSN可以做到這些,以及WGSN平時都在做什麼?
  • 南京:消費者實體店購物有了「後悔權」
    為提振消費信心,共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南京市放心消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南京市秦淮區政府、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起了「凝聚你我力量,推進誠信建設」——南京市線下實體店無理由退貨承諾活動。目前,南京全市已有1700家商企首批加入,承諾履行「線下實體店無理由退貨」要求。
  • 品牌的力量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只有品牌的價值,可以做到邊際成本無限為零。品牌是一個時髦的詞語,現在很多人經常都會談論它,那麼品牌到底是什麼?品牌,絕對不只是一個logo,一個漂亮的廣告,一句新潮的slogan,也不是找幾個key influencer推銷就能深入人心,產生長久生命力的。品牌價值的產生來自於一個長期持續不斷保持的承諾。
  • 生產者消費者模型
    前言生產者消費者問題(Producer-consumer problem),也稱有限緩衝問題(Bounded-buffer problem),是一個多線程同步問題的經典案例。生產者生成一定量的數據放到緩衝區中,然後重複此過程;與此同時,消費者也在緩衝區消耗這些數據。
  •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於2014年3月15日實施
    這份新法的第一大亮點就是對消費者協會的性質作了新修改,並賦予了該組織承擔公益訴訟的職能。  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但此次新消法將消協從「社會團體」修改為「社會組織」,表明消協是公益性職能的社會組織。
  • 省唄護航金融消費者權益 對仿冒釣魚APP說不
    此外,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經過調研發現,此類假冒金融類APP詐騙案件處理出現了四難現象:即消費者維權難、機構名譽保護難、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糾紛解決難、立案難。針對行業難點和痛點,省唄認為,一方面要繼續強化宣傳,普及有關金融法律知識,增強群眾的防範意識,提高群眾的辨別能力;另一方面,還可由監管部門牽頭,聯合各大企業的力量組建專項治理小組,對假冒金融類服務行為進行精準打擊。
  • 圓桌對話《鄉村的未來:外部力量與在地力量》
    海峽之聲網7月24日訊(記者梁華)7月23日,「2019海峽兩岸鄉村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福州舉辦,在上午的圓桌對話環節,《鄉村的未來:外部力量與在地力量》由福建省青年創業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紹慶主持,新華社瞭望智庫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任王先知、臺灣薰衣草森林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村煌、廈門朗鄉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亞明博士、鄉伴創客學院院長
  • 首例退定金案消費者勝訴 法官:消費者有15天後悔權
    據揚子晚報報導 消費者辦了健身卡,第二天想退,卻被告知要繳納千元違約金。在區級消協的支持下,消費者將健身會所告上了法庭。昨天,該起江蘇省內預付卡退費第一案終於落槌,南京市六合區人民法院審理判定,被告威康南京第五分公司返還原告消費者苗女士所繳納全額健身卡費用。
  • 不妨多給消費者一些「冷靜期」
    現實生活中,不少消費者經不住商家推銷,「頭腦一熱」便購買了期限較長的健身會員卡,事後冷靜下來想要退卡卻往往大費周折。  辦卡容易退卡難,消費者只能自認倒黴嗎?2021年1月1日起,由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上海市健身健美協會共同制定的《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2021版)》正式推廣使用,明確消費者自籤署合同次日起的7日內,在未開卡使用會員服務的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合同並獲得全額退款。
  • 歷屆消費者權益日主題一覽
    歷屆消費者權益日主題一覽  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於1983年確定,目的在於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範圍內得到重視,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範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 消費者學習機制與「飯圈」文化的利弊
    【關鍵詞】「飯圈」 組織特徵 亞文化 消費者學習 信息技術【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9.006網際網路商用發展至今,已從最初的單純信息傳播平臺轉型為融入各類產業生產與消費過程之中的中堅力量。「飯圈」作為粉絲社群的另一種稱謂,在最近幾年急速升溫。
  • 臺灣紅蜻蜓家紡:凝聚力量快速崛起
    臺灣紅蜻蜓家紡:凝聚力量快速崛起 2013-07-16 09:11:17 來源:中國家紡網 作者:dongjunya家紡 從它出現在消費者視線的第一天起,它就被賦予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
  • 馬上評|五星級酒店被摘星,不能酒店無感、消費者無奈
    馬上評|五星級酒店被摘星,不能酒店無感、消費者無奈 澎湃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2019-08-26 14:47 來源:澎湃新聞
  • 網購「冷靜期」:給消費者的「後悔藥」
    為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商務部前天發布《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範》(簡稱《規範》),其中鼓勵平臺經營者設立「冷靜期」制度,被媒體稱為送給消費者的「後悔藥」。冷靜期制度允許消費者在冷靜期內無理由取消訂單,但冷鮮產品、食品、化妝品、藥品等除外,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
  • 消費者遇到汽車質量問題,究竟該如何維權?
    不過現實中並非如此,很多消費者在遇到車輛質量問題的時候被廠家和4S店踢皮球,最終導致消費者維權無門。汽車出現問題是有很多原因的,有材料、製造等原因,也有使用了不合格的配件所造成的。當然也有可能是自己使用不當所造成的,如果需要進行維權,那麼就必須清楚是質量問題還是自己使用不當所造成的。如果是自己使用不當所造成的,那麼自己的維權是毫無意義的,不僅耽誤了自己很多時間,維權也是無法成功的。
  • 三大皮膚學專家發聲,玥之秘用專業度打動消費者
    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的消費者,似乎更加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傾向於選擇科學安全健康的護膚品。隨著中國護膚品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於護膚品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專業。首先,很多細分的消費者族群開始出現,例如有追求溫和無刺激的「敏感肌」族群;追求極度安全的「成分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