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三名和尚打架原因 僧人「十戒+具足戒」解讀

2021-01-10 閩南網

  近日,揚州寶應寧國寺「三名和尚打架」視頻網上熱傳。經證實,三人均是該寺僧人,打架原因系中層領導因寺廟管理問題而起衝突。27日,寧國寺住持稱將3人「遷單」,寧缺毋濫。

  揚州三名和尚打架視頻1分鐘:

  視頻中,兩名穿灰色僧服的和尚互相拉扯,一名穿黃色僧服的和尚加入敲其中一人頭部,三人互相拉扯,一名和尚的衣服被扯開。周邊民眾勸架將三人拉開,現場吵鬧混亂。有損網友對僧侶清修養身的印象,據媒體報導,三名打架僧人均是寧國寺的中層領導,因寺廟管理方面出現分歧產生衝突。

  連結>>>僧人十戒+具足戒解讀

  十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不歌舞及旁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

  適用僧人:沙彌

  具足戒:

  1、波羅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極大之罪,犯此類戒者要被逐出僧團。

  2、僧殘,指比波羅夷輕一些的罪行,僧殘的意思就是犯此類戒者還有殘餘的法命。

  3、不定,是指已經犯戒但犯戒程度還不明確的行為。

  4、捨墮,是指由於貪心而追求財物的行為。

  5、單墮,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

  6、波羅提提舍尼,意譯為「悔過」,是輕微的過失,主要涉及佛教關於飲食等方面的規定,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懺悔即可。

  7、眾學,是較輕的過失,所涉及的是有關服裝、食事、威儀等極細微的事情。

  8、滅諍,是為裁斷有關僧尼犯戒等之諍議而設的七種方法,稱之七滅諍法。

  適用僧人:比丘(250條)、比丘尼(348條)

相關焦點

  • 五戒、十戒、具足戒都有什麼不同?
    佛教的戒律主要是分為五戒、十戒、具足戒三個等級要求,其中遵守的紀律等級也各不相同。分別是比丘與比丘尼要受具足戒。具足戒又稱近具戒、大戒,簡稱具戒。出家人只有受過具足戒的,才能成為比丘、比丘尼。關於具足戒的條目,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前,為比丘制定的戒律就已經達到了200多條。隨著佛教戒律的完善,現在南方國家所傳比丘戒是227條,藏傳佛教是253條,漢地的佛教是250條,各地戒律的內容大體相同,只有條目和分類有所區別。另外,比丘尼所受的具足戒條數是多於比丘的。比如漢地比丘尼的具足戒是348條。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一、和尚:現今社會,一說起和尚,大家的慣性思維認為是稱呼出家人的,在現代人心目中覺得這個稱謂很普通,甚至會拿它開玩笑,這是末法時期眾生不敬重法、不明佛法的緣故。因為此稱謂是如今人們對於佛教稱謂誤解最多的一個,所以筆者將它放在開頭。首先要提醒的是這個稱謂不是像大家認為的那樣專指男性出家人的,只要是修行佛法的大德,無論出家在家,男性女性都可以用這個尊稱來稱呼。
  • 道家戒律:想爾9戒、老君27戒、初真5戒、初真8戒、初真十戒
    這裡所要介紹的,是影響較大、持續時間較長、較有代表性的道教戒律:想爾9戒、老君27戒、初真5戒、初真8戒、初真十戒:01想爾九戒。想爾九戒,即「老君想爾戒」,又稱「道德尊經想爾戒」,是道教最早的正式戒律。
  • 道教戒律:想爾9戒、老君27戒、初真5戒、初真8戒、初真十戒
    這裡所要介紹的,是影響較大、持續時間較長、較有代表性的道教戒律:想爾9戒、老君27戒、初真5戒、初真8戒、初真十戒:01想爾九戒。想爾九戒,即「老君想爾戒」,又稱「道德尊經想爾戒」,是道教最早的正式戒律。戒文源出於《老子道德經想爾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條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此上最三行;行無名,行清淨,行諸善,此中最三行;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此下最三行。
  • 《七大罪》逼王之戰開始,一招無慈悲太陽讓十戒知道什麼是恐懼!
    在打架大會上團長梅利奧達斯被殺之後,不過由於詛咒的原因,團長並沒有死,而是困在了煉獄,而十戒沒給七大罪一點喘息的機會,再次向王國襲來,給予團長最後一擊的強大十戒艾斯塔羅薩也再次登場,他也是十戒之中實打實的逼王,由於其擁有戒禁「慈愛」,凡是在他面前抱有憤怒都將失去戰鬥的力量,在場所有成員因此都無法動彈,但除了一人,那就是最強逼王傲慢之罪艾斯卡洛。
  •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大和尚參訪棲霞古寺 隆相大和尚熱情接待
    站在長江邊合影,過江不遠就是星雲大師出生地揚州(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馬江洲) 心保大和尚一行在隆相大和尚陪同下,首先來到寺院祖堂,禮拜棲霞古寺歷代祖師大德,參觀了星雲大師曾經學習生活的法師搖籃、舍利塔、千佛崖以及三聖殿之後,心保大和尚一行還專門拜訪了棲霞古寺百歲高僧法宗長老。得知大和尚從佛光山過來,長老第一句話就是詢問星雲大師的健康狀況,得知大師的身體很好,長老也是特別的開心。
  • 畫符有十戒八忌,犯之永無靈驗!
    十戒 一、戒財無厭, 除衣食所需,多餘部份應獻宮觀。 二、戒疑不決,畫符時應速斷速決,一點靈光即成符。 三、戒魯莽從事,操之過急。應心情淡泊,中庸行事。 四、戒假公濟私,為個人發財。 五、戒瀆神明。 六、戒無故殺生。 七、戒好色酗酒。 八、戒鋪張揚厲。 九、戒朋比為奸。 十、戒濫收學徒,傳非其人洩露天機。
  • 《七大罪》高瑟與十戒無欲有何關係?無欲終結了三千年前的聖戰?
    因為「十戒」伽藍的突然襲擊,導致七大罪全員差點被團滅,都還好關鍵時刻,高瑟篡改了伽藍的記憶,不過瑪琳還是被伽藍的戒禁「真實」所詛咒,導致身體變成了石頭(後面劇情可知,瑪琳只是在「演」),看著要再次失控的時候,瑪琳乘機給他帶上了抑制魔力的手環,這才又恢復了理智。
  • 看清朝這位老和尚解讀諸葛亮的預言,就知道答案了
    然而沒有預言的清朝卻有一個能準確解讀預言的老和尚。這老和尚是清朝光緒年間的白鶴山僧人守元,他解讀的是諸葛亮的《馬前課》。據說諸葛亮每次出兵,都會在馬前面佔卜一課,即起卦問吉兇,因而諸葛亮將這本預測未來天下大事的書命名為《馬前課》。此書共有十四課,每一課講一個朝代。老和尚解讀了前九課,相對應的朝代分別是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老和尚解到第九課,他所解的關於前朝的預言都極準。
  • 為什麼能讓十戒如此恐懼!
    暴食之罪瑪琳,由於被伽藍的戒禁「真實」詛咒,全身導致石化,以至於一直處於掉線狀態,現在她終於破除了這個詛咒再次回歸,對於她破除這個詛咒的方法也讓十戒相當好奇,對此她表示,是因為時間過的太久,導致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 蘇東坡自言前世是位僧人,誰說他聰明反被聰明誤?
    「 我本修行人」,是言蘇東坡的前世是一位僧人,法名五戒,這名五戒和尚雖有一目失明,然自幼聰明,下筆成文,也有非常好的修行功夫,如詩中所謂「三世積精煉」。 有一年冬天,寺外發現有一個被遺棄的小女孩,和尚將她養育,取名叫「紅蓮「,轉眼不覺16年。這一天,五戒禪師看到亭亭玉立的紅蓮,一念之差,與紅蓮有了私情,犯下色戒。這是詩中所謂「中間一念失」。
  • 世人愛財如命,佛家人卻避之如蛇,想得到財富,就不要犯這個戒!
    錢財讓一些人墮落三途如果說貪、嗔、痴三毒是潛伏在我們生命中的危機,那麼,使用不當的財富往往是引發貪嗔痴的導火索。很多驟然暴富的人,或是吃喝嫖賭,或是揮霍無度,結果帶來了更多的危機,這都是財富使用不當引起的過患。
  • 南充還俗僧人被騙當10年和尚持雙刀當街殺死算命先生(圖)
    南充城郊瀠溪鎮還俗僧人被騙當了10年和尚,手持雙刀當街殺死算命先生,算卦的稱不出家就得死。  8月25日,南充城郊瀠溪鎮,一名算命先生被人殺死在大街上。經調查,兇手是一個修行十餘年的還俗僧人,當年正是算命先生的一卦讓嫌犯遁入空門。
  • 春秋論畫 | 十個和尚,十個著名畫家
    提到和尚畫家,許多人首先會想到清初「四僧」。事實上,在中國繪畫史中湧現過許多以畫聞名的和尚。除了眾所周知的「四僧」外,還有道芬、善導、貫休、巨然、法常、惠崇、擔當、虛谷等。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遁入空門,在青燈古佛下孜孜以求的不僅有佛法經典,還有翰墨丹青。歷經歲月的流逝、光陰的砥礪,最終使他們名字在史書中星輝般璀璨閃耀的,正是他們的書畫作品。
  • 對上師具足與佛等視之淨信,憶念並祈請上師三身
    任何於指示密法之上師,若具足與佛等視之淨信,當念彼上師並祈請上師三身。以赤松德贊王勸請故,獲能令此生障道消除,來世得最勝成就且獲三世如來加持之文句。於亥時(威猛時)祈請第一章。以智慧海王空行母益西措嘉勸請故,獲祈請時如虛空遍布密雲之加持。於晨時(增長時)祈請第二章。以比丘囊卡寧波勸請故,所見所聞所思者悉得解脫聖果。於黎明時(息時)祈請第三章。
  • 「浪子」和尚筆下的蘇東坡、黃魯直、秦少遊,是個什麼樣子?
    身為和尚,時作綺語,因詠「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被時人稱作「浪子和尚」。他的真名是什麼,已無從考證。惠洪是假名,是他冒用另外一個僧人的名字。大概是這樣子:貧困少年喻某某,十四歲父母雙亡,於是去了三峰靚禪師那裡當了童子,學習了一些知識,18歲那年,他冒用了一個惠洪和尚的名字,自此,變成了惠洪和尚。
  • 泰國有座寺廟,2000名僧人同時吃飯,壯觀場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
    在我們的印象中,和尚吃得快,吟誦佛,穿著樸素,對自己要求很嚴。他們不殺動物或吃肉。今天我要告訴你們的絕對是令人興奮的。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不同的寺廟,那裡的和尚不僅喜歡吃肉,而且經常吃。這座寺廟就是摩加那延寺,位於緬甸曼德勒,曾經是緬甸古代王朝的首都,所以這座城市不僅經濟發達,而且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也是緬甸最大的佛教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