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草嬰
圖說:草嬰與巴金
圖說:草嬰和妻子
圖說:草嬰著書(以上均為網絡資料圖)
【新民晚報·新民網】中國著名翻譯家、託爾斯泰文學作品譯者草嬰先生,因病於昨天18:02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93歲。「草嬰先生為俄國文學貢獻了一輩子,思想境界極高,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在他的鼓勵下,我們才有了認真對待現實的勇氣。希望他走好,請他放心,我們會繼承他的遺志。」得知好友過世,定居莫斯科多年的著名俄國文學翻譯家白嗣宏教授給草嬰先生的夫人盛天民發了這樣一條簡訊。短短的幾行字,道出了翻譯界同行、晚輩共同的心聲。
痛失「北鬥星」
草嬰先生在華東醫院臥床近七年,這一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太理想,家人、同行和晚輩對於他的離開都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他一旦真的撒手人寰,大家還是感到悲痛難耐。長期從事中俄文化交流工作的彭路飛說,他得知消息後,連回家坐地鐵也坐過了站,他告訴記者:「我已用俄文知會了俄羅斯駐滬總領館的文化參贊尤利婭女士,她收到消息也很吃驚,託我向草嬰先生的家屬表達慰問。」
同為俄語翻譯家的高莽先生得知噩耗後沉痛不已,他說:「草嬰先生算是我的老師,雖然我和他年齡差不多大,但是他的翻譯成就比我大得多,我從他那裡學習、汲取了諸多翻譯經驗。」說起草嬰,青年翻譯家黃福海傷感的語氣裡滿是敬重:「我在2003年左右跟他有過接觸,當時翻譯家屠岸從北京來上海探親,我們在一起吃飯。他說話很少,但是神情永遠是堅毅的。似乎在說,翻譯家不事空談,關鍵要坐下來翻譯,面對每一個字詞。」他感嘆地說,「草嬰先生翻譯作品的特點是準確流暢。這兩點,對一般人來說很難兼顧,但草嬰做到了。而且能夠在十幾卷作品中一以貫之,先生的譯文是我們文學工作者的北鬥星。」
風骨存譯著
資深出版人、翻譯家曹元勇回憶說,在他編輯出版的外國文學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草嬰先生翻譯的《託爾斯泰小說全集》。「我至今還記得,當初策劃出版這套書時,讓我心生高山仰止之情的,不僅是列夫·託爾斯泰博大的精神世界和卓越的藝術創造,同時也有草嬰先生作為大翻譯家所長年抱持的人文情懷和獨立良知。」他說,歷史和現實,特別是「文革」中煉獄般的磨難,讓草嬰先生清醒地認識到,缺乏人道主義的社會有時候會變得多麼可怕。「他從託爾斯泰的作品裡看到了人道主義的力量,於是,作為獨立翻譯家的他,儘管身軀羸弱,卻仍以頑強的毅力和高度的專注,持之以恆二十年,翻譯了託爾斯泰的全部小說作品。所以,作為文學編輯和出版人,將草嬰先生翻譯的託爾斯泰作品完整地編輯出版,不僅是榮幸,同時也應該是使命和責任。」曹元勇昨晚告訴記者,上海文藝出版社計劃明年推出二十卷本草嬰全集。
心願:建「書房」
「不知道他的心願能否實現」,與草嬰一家相熟的彭路飛對先生的身後事有點擔心。與留一座墓碑相比,讓先生的精神流傳下去顯得更為重要。為此,草嬰夫人盛天民兩年前就考慮開辦一間「草嬰的書房」。她希望「書房」不僅存放草嬰畢生收藏的書籍,供讀者借閱,還能成為人們交流思想和學術的沙龍。此外,盛天民還想設立一個「草嬰外國文學基金」,資助那些有志於翻譯事業卻生活窘困的年輕人。
不過,這一切都需要資金。草嬰一生靠稿費生活,甚至連工資都沒有,自然沒有什麼積蓄。兩年前,這個基金只找到一位捐助人,那就是他們的小女兒、著名畫家盛姍姍。兩年後,臨近俄羅斯領事館的浦江飯店倒是有意願闢出一間「書房」,但還是存在很多困難。不過,盛天民很樂觀,她相信丈夫的心願「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新民晚報記者 孫佳音
>>相關連結:
草嬰先生簡介
草嬰(原名盛峻峰),漢族,1923年3月生,浙江鎮海人。曾就讀於上海雷士德工學院附中、松江二中和南通農學院。1941年起為《時代》雜誌翻譯有關蘇德戰爭的通訊、特寫等,並為《蘇聯文藝》翻譯短篇小說。1945至1951年在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兼任時代出版社編譯。上世紀50年代起作為專業會員參加作家協會,專門從事文學翻譯。上世紀50年代末參加《辭海》修訂工作,被聘為《辭海》編委,兼任外國文學分冊主編。上世紀60年代起開始翻譯古典作品,主要是託爾斯泰小說。粉碎「四人幫」後,草嬰迎來了翻譯的春天,歷時20年,完成了《託爾斯泰小說全集》12卷的翻譯,共400萬字。
草嬰先生曾任中國譯協副會長,上海翻譯家協會首任會長,在翻譯界享有崇高聲譽。他畢生從事俄羅斯文學的翻譯和研究,為中國翻譯事業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傑出貢獻,他的學術成就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1987年6月獲高爾基文學獎(中國首位高爾基文學獎獲得者);1988年獲蘇聯對外友好文化聯合會頒發的「友誼獎章」和獎狀;2006年5月,草嬰榮獲俄羅斯「馬克西姆·高爾基獎章」,並被俄羅斯作家協會吸收為名譽會員。2010年獲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1年獲上海文藝家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